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经济学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金融发展的全球化以及经营发展环境的复杂化,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和结构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和隐蔽化,不尽快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在日益开放、日益市场化情况下的竞争能力,因此,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各类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驱动因素多种多样且不断发生变化,虽然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但由于业务产品、组织体系处于不断的创新发展过程之中,而防控风险的体系和具体措施没有能够及时得以创新发展,从而使得商业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大打折扣。为改变这种局面,商业银行要通过创新的途径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使其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以适应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控工作的要求,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从而保证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创新;可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创新的原则、总体思路及内容
(一)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
1、全面风险管理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自1955年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教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以来,风险管理的发展已经历了传统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等三个阶段。目前,主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有美国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国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澳新标准等。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全范围”、“全流程”和“全员参与”等三个方面。所谓“全范围”指的是风险管理应该涵盖所有的业务,覆盖商业银行可能面临或已经发生的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所谓“全过程”指的是对各种业务从发起到终结实现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监控。所谓“全员参与”指的是要求企业共同承担整体风险管理目标,上自董事会、下至每一名员工都承担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责。
2、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目前已成为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各级机构和全体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或者说,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从董事会、管理层到全体员工参与,在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过程中识别潜在风险、预测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在风险偏好范围内有效管理各环节风险的持续过程,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防控风险的发生,所有人员、流程和方法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制定和执行。
(二)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阻碍因素分析。
1、观念固有的惯性。商业银行的主体构成是员工,员工的观念影响着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主导着员工的行为。旧有的组织机构及旧有思想的存在制约了创新,创新观念的缺乏也制约着创新,由于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对新事物、新观点接受的程度不同,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一般会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对风险认识的不客观,就可能使不同阶层的管理者或员工在心理上不能承受创新,这些成为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的最大障碍。
2、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管理思想、领导风格、企业家精神等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变革密切相关,也是推动创新的直接动力。但由于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对风险的认识及其防控工作在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差异越大,对创新的阻力就越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如果没有进行先期的高素质的人才储备,没有各种数据的支撑,就无法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即使进行创新也可能造成风险管理体制的扭曲。
3、文化因素。文化的影响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企业文化和外部的社会文化两个方面。就内部的企业文化而言,原有的、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规章制度等都影响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的开展。就外部的社会文化而言,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传统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的全过程。
4、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相脱节。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金融创新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新兴业务开拓的同时,也与相应的管理存在着“时差性”脱节。因为在进行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时,忽略了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与市场、组织内部文化以及战略的相互适应性,因此,商业银行僵硬的组织结构,使得风险管理的应变和适应能力差,无法充分运用系统的协同能力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造成组织结构之间职能边界划分不清,业务流程不畅,部门间缺乏系统协调。
5、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前瞻性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要实现有效运行,就必须有大量的内外部有效的信息来保障,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时并没有及时有效的收集并研究可供依赖使用的信息,也未对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等进行有效的评估,因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导向不明。
(三)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
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是以识别、分析、评价风险为手段,以防范、控制、化解风险为目标,能够促使商业银行整体稳健经营、有效规避风险的机制。
在此笔者以为,我国商业银行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创新的总体思路是:在风险发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上,履行风险预测职能、风险识别职能、风险预警职能、风险评价职能、风险监测职能、风险转化职能、风险处置职能和风险补偿职能等“八大职能”,同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扁平化、层级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格局。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扁平化和层级化是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自上而下分为三个管理层:第一层即决策层,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全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确定风险管理的宏观制度和综合决策,确定风险承受水平和风险管理工作目标,并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第二层即执行层。根据风险发生的先后顺序,发挥不同部门的职能作用,对风险实施全程管理。第三层即监督层。由监督部门负责监督风险管理体系运作的情况,对各类风险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
全面风险管理的网络化是指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联系,交织成一张风险防范的网络,使每一个部门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不可缺少。
(四)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解决的问题及处理的关系
1、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是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创新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系统理论创始人冯·贝塔朗菲认为,一个企业组织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开放式系统。商业银行运用系统理论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创新时,必须将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创新的目标、工作标准与内外部经营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二是尽量减少中间层。管理学家德拉克认为,“组织不良常见的病症,也就是最严重的病症,便是管理层次太多。组织结构上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中的层级越少,就越可以使商业银行内部的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失真也将最少,决策将更为快捷,从而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三是强调灵活指挥。统一指挥是管理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为了便于指挥,商业银行要采取像矩阵组织、混合型组织、虚拟组织等方法来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使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更加灵活,以有效的促进业务健康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2、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处理的几个关系。一是通过创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要把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根植到每个管理者、员工的思想上,落实到每项业务操作中,杜绝完成考核指标不讲制度现象的发生,切实有效地发挥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二是通过创新处理好直接风险与间接风险的关系。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形式,另一种是间接形式,相对应的就有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不能只看到直接风险而忽视间接风险,这样只能掩盖风险发生的实质。三是通过创新处理好风险损失结果与操作过程发生风险的关系。当前,对风险的处理过多的是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这势必会滋长违规者的侥幸心理,弱化制度执行的约束效力。为此,必须从思想认识上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从结果到过程的转变,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经营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四是通过创新处理好风险监测指标设置的相对稳定性与适应变化而不断修订的关系。从全面风险管理监测指标的设定情况看,评估、监测、控制以及评价和纠正机制,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其内容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因而监测指标也应随之创新变化。
(五)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树立的意识和遵循的原则
1、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树立的几种意识。一是危机意识。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要有忧患意识。二是革新意识。实践没有止境,变革也没有止境。三是长远意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四是全局意识。
2、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商业银行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二是一致性原则。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银行应确保其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的一致。三是系统性原则。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体系,银行风险管理有效与否,除了取决于风险管理体系本身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运作。四是权威性原则。所谓权威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确保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具有高度权威性,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保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五是不断优化原则。商业银行应不断地检查和评估内外部经营管理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所产生的实质影响,及时调整和优化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六是因地制宜原则。
(六)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创新。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讲,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是否有效的其中一项工作就在于是否适时进行了管控创新以及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要牢固树立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能控制好风险的观念,通过积极的对全面风险管理的创新,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为此,要按照“抓核心、简于形、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树立“管理有标准、部门有制约、操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过程有监控、事后有考核、责任有追究”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创新来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来保障各项业务的发展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2、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的重点,风险管理的创新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灵活高效、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没有这样一种机制,再多的资源、再好的条件也不可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风险管控方法。因此,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能力,必须从创新体制入手,真正建立适应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新机制的风险管理体制。
3、环境创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创新环境的好坏与管控效果成正比,良好的风险管理创新环境是增强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条件。风险管理的环境创新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是否适合或有利于风险管理的创新,如政策、法规、制度等是否真正形成了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环境。因为这些环境因素会对风险管理的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从外部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创新。二是商业银行内部成员的观念、价值取向、精神、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对风险管理的关切程度,这些因素主要从内部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创新。以上两个层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创新环境,可以使风险管理的创新孕育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体现在员工的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才智能力的丰富与提高上。
4、内容创新。风险管理创新的内容丰富多样,最根本的是必须立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创造出适合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创新不能脱离现实的环境和长期养成的成熟的优良的传统,为此,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控内容创新时,一是要与继承传统相结合。
创新只能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积累的提高和升华,任何割裂传统经验、突发奇想的创新,都很难经受得起现实的考验。因此,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从实际出发探索新经验、寻求新发展,将风险管控内容的创新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于现实需求等方面。二是创新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创新过程中,要积极适应新的形势,注重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增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集思广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技术创新。目前,国际银行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已达到可以主动控制风险的水平。而目前国内银行业对风险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缩小管理技术上的较大差距是今后一个时期商业银行要突出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此,必须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风险管控内容的动态调整。要利用信息技术集中分析引发风险的各种驱动因素,加强对敏感岗位、敏感环节、敏感时点和敏感人员风险防控预案的制定,做好风险损失事件的报告和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风险的测试和审查以及风险报告等工作。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要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预测、评估、判断以及对风险过程的监控来进行预警,做到未雨绸缪,推动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开展。
6、风险管控文化创新。风险管控文化是一种融合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风险管控文化进行创新就是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使风险管理行为涵盖事前监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对风险管控文化进—7—行创新,一是要稳健。强调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只有不断降低风险,才能生存和发展。二是要严格按程序办事,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的政策办理业务,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业务流程,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其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
二、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措施
随着商业银行自身规模的不断壮大,各项业务的不断拓展,业务产品的不断创新,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创新势在必行。要实现上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和内容,就必须根据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环境等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制定措施,确保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取得成效。
(一)重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的科学论证与系统设计。
商业银行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时,要在银行内部发动的同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论证与设计。一是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实施动态设计。
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动态设计主要是对银行内部已经存在的风险管理结构进行不断有效的调整,实施动态设计必须采用科学规范合理的方法,如对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应从定性与定量角度进行论证。定性论证必须遵循部门专业化原则和效率性原则,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再确定量化标准,并将这些标准分解,对照银行目前已有的部门设置情况进行调整。通过运用逐步调整的方法,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因素不断修正银行现有的、不适合发展要求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不能简单地模仿或照搬。企业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组织结构都不是完美的,世界上没有适合任何企业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由于商业银行特殊的经营性质,其风险管理体系在创新时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类同的组织结构在不同银行中的运行效率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体系创新时,应优先考虑适用性,不能简单地模仿或照搬。
(二)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风险管理信息的共享。
巴塞尔委员会特别强调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而在银行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包括信息上报、信息下达以及内部信息的横向流动等。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银行内部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交流系统。为此,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系统,为上下级机构之间、分支机构之间、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建立沟通渠道;要在银行内部建立起风险信息沟通渠道,特别是要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信息汇报渠道,实现风险信息的上传下达并得以有效的利用。二是建立风险损失数据库,为全面风险管理量化技术的运用奠定基础。要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银行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情况。对收集的初始信息要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和分类,以便通过数据的对比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各类风险评估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比较,实现对各机构、各专业、各产品及各时间段的立体化、多维度的风险综合评价和防控,使之成为风险管理动态评估的非现场工具及风险管理应用的综合化信息工具。三是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规划与整合,实现信息系统对风险的精细化、自动化管理。
要通过健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对风险的系统硬控制,把加强系统硬控制作为提升银行风险管控水平的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的管理能力。
(三)建立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以及快速反应机制。
银行风险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因此超前的、系统性的风险预警机制是管控风险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及时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为此,要加强对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风险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保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以有效的组织、科学的管理流程、完备的信息系统保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定期对全面风险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是手段,改进是目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如何,必须对其有一个及时的、充分的认识,也就是说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为了做好评估工作,商业银行一是要制定出统一的评估标准,根据统一的评估标准,检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否实现,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这些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并不断跟踪,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二是进行实时评估。实时评估是指识别与评价风险必须是持续的、无限的过程,要根据风险管控的重要部位、重要环节和重要风险点,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定期进行评估,确定发现的问题是否准确;要对风险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评估来判定问题整改建议和管控措施是否可行,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达到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开展的具体工作加以改进,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经营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商业银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五)改善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
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和谐的内部环境建设,建设商业银行和谐发展的内部环境必须以员工为中心,把对规章制度执行的理性管理和员工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等非理性管理融为一体,营造商业银行所特有的群体意识和文化气氛,让商业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能充分释放自己潜在的能量与创造性,推进商业银行不断发展。所谓商业银行内部环境是指其内部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总和,包括商业银行的各种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文化等因素,也称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内部条件,它从本质上反映了商业银行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与外部环境一样,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商业银行内部环境建设也必须动态地进行,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营造和谐发展环境。要紧密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思想,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员工行为,改善工作环境,形成“和谐融洽、蓬勃向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二是各级管理者要正确处理与员工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个性中求同存异,形成“心齐、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发展局面。三是以共同的文化认同推进良好的内部环境建设。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包括风险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可以从深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积极性的调动不是依靠单纯的物质激励完成的,而是在对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双重满足的情况下完成的。要以共同的文化认同,重视员工的观念、精神、心理因素等,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最终促进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目标与银行目标的统一。
(六)以过程控制实现对风险的全面控制。
过程控制好似一个美丽的花朵,任何一个花瓣代表整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过程控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花瓣)对全过程而言都是不完整的,因为整个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因此,商业银行基于过程控制模式来对风险进行全面管理时,要突出“过程”的思想,既要重视风险控制的结果,更要重视风险控制的过程。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是蕴含于基础、质量与阶段具体操作的“过程”之中,过程控制是风险控制的核心与主体,要通过对商业银行每一笔业务经营、每一项监督管理的运行轨迹进行跟踪、衡量、对比和评价,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最终实现控制风险的目标。
(七)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一是进一步加强业务规章制度的梳理整合工作。要从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入手,在充分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的基础上,优化各类业务操作流程;密切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严格按照现行法律与监管政策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合规。二是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落实,要根据有关制度和规定,制定关于违反制度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界定对执行不力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将如何追究的制度。对不遵守规章制度或不自觉接受监督检查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进行责任追究。
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执行力、执行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测、考核和评价,提高执行效率。要坚持从严治行,确保政令畅通,对执行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坚决查处,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八)培育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很高,因此,一是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的管理队伍。要适应综合经营和金融创新对风险管理人才的需要,大力实施风险管理人才高地战略,注重风险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培育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二是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确保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三是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必须加强对现有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更好的发挥风险管理工作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经济学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