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财务治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摘要:本文论从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出发,对我国财务治理目标的选择作一些有益的探索。财务治理目标是财务治理理论和实务的导向。在财务治理理论结构中,财务治理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同的财务治理目标,必然产生不同的理论构成要素和理论逻辑层次关系。在财务治理实务中,财务治理目标是企业财务治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财务治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回宿。
一、财务治理目标的特征
我们以为,公道的财务治理目标是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治理活动的条件,而一个公道的财务治理目标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一)可计量性
可计量性也可称为可测性,这是财务治理目标的首要特征。公道的财务治理目标应当可以正确计量,具有明确、具体、定量化的财务指标,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纵性。
(二)一致性
所谓一致性,也可称为同一性,是指财务治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财务治理活动作为企业经营治理活动的一部分,应当服从企业的经营治理活动的总目标。
(三)阶段性
由于财务治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目标一致,因此,在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目标不同,相应的财务治理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就形成了财务治理目标的阶段性特征。
二、关于财务治理目标的不同观点
对于企业财务治理的目标,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个:一个是利润最大化和每股盈余最大化;另一个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一)利润最大化和每股盈余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观点以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每股盈余最大化观点实际上是利润最大化观点的一种转化形式,即把利润与投进的资本联系起来,并且只适用于股份制企业。
反对这两种观点的人以为:利润最大化与每股盈余最大化观点有两个缺点,第一是没有考虑利润的实现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获取利润所承担的风险,从而会导致企业经营者不顾风险大小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的健康,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根本利益。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观点以为:股东创立企业的目的在于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其股权获取现金。企业的价值只有投进市场才能通过价格表现出来。因而以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体现了资金时间价值和考虑了风险因素,是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公道选择。
三、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核心财务指标:利润
根据企业财务治理目标要求可计量的特征,我们以为:企业财务治理目标核心指标应当是“利润”。
(一)利润指标具有很强的可操纵性,获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
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追来利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获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以获取利润为财务治理的目标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同时,在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中,“净资产收益率”是核心指标(即使在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治理目标的理论结构中,也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取得的利润与企业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比值,实在质还是在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大小,主要原因就在于收益(或利润)可以比较正确的计量,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操纵性。
(二)利润并非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是在资金投进再生产过程后,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额。取得利润的时间越早,所产生的增值额也就越大,因此利润中也是包含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明智的企业经营者会采取催收应收账款等有利于利润尽早实现的措施。之所以以为它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企业不重视贸易信用等不正常情况下的产物。
从风险的角度看,风险是指企业实现收益与预期值之间产生偏离而造成的损失,风险价值是企业因承担较高风险而应得到的较高收益。因此,风险作为一种潜伏的、可能发生的损失,任何企业的经营者在考虑获取利润的同时必然会考虑风险因素。由于风险一旦发生,将会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产生亏损。因此,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其自身利益,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寻求最佳组合。
(三)选择财务治理目标应当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第一,由于我国尚处于主义市场的低级阶段,法规并不健全,企业的市场观念不强,造成了企业缺乏诚信,企业间拖欠款项较为严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经理(厂长)的行政色彩,导致为了“官职”而任意调节利润等短期行为的发生。凡此种种不正常现象,我们不能简单以为是利润指标的缺点,应当考虑我国的实情。
第二,我国企业制度尚未建立,证券市场尚不完善,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并不是我国企业的主体,因此在现实中,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本财富最大化尚不适于作为财务治理的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的缺陷在于缺乏可计量性,无法用具体的量化指标加以计量。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固然可以借助股票价格来衡量企业价值,但是由于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因此在某种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价值。缺乏量化指标的财务目标势必造成目标不明确。事实上,企业价值的大小也需要用利润来加以衡量(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指标就是一个例证),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利润的企业会具有很高的企业价值。
四、财务治理目标的现实选择:获取满足利润
我们以为利润是一个公道而现实的、具有较强操纵性的指标,追求利润最大是企业确当然选择,但在选择财务治理目标时,我们以为用“获取满足利润”作为财务目标更加合适。其理由是:
(一)选择“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治理目标将会使利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失往可操纵性。
根据西蒙的,要选择最优方案,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第一,决策者对全部可行方案及其执行结果能全面把握;第二,必须要存在着全面的最优方案;第三,决策要有充裕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第四,全部因素和目标都能量化,以便于数目加工。在现实经济环境中是难以具备以上条件的,因此只能用“足够好”来代替“最好”,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获取“满足利润”。
(二)选择满足利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短期行为。
企业中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所有者)与代理人(经营者)的目标并不一致。委托人希看代理人尽心尽力,为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工作;代理人追求自身收益最大,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等。正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代理人往往会利用自己所把握的信息上风,实现自身效用最大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选择满足利润作为财务目标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不一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短期行为。当然,企业产生短期行为还存在着企业本身治理结构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并非改变财务目标所能全部解决的。
(三)为了盈余治理的需要,企业不会选择利润最大。
企业有时出于避税、避免巨额本钱、降低经营风险等方面的考虑,会利用对政策、变更会计估计等方面的选择权,实施盈余治理,此时企业选择的并非利润最大,而是从企业利益出发的“满足利润”。
总之,我们以为,财务治理目标要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而利润指标具有这一特征,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确当然选择,但作为现实的财务治理目标,利润最大化并不现实,选择满足利润作为财务治理目标具有更大的公道性。
【试论财务治理目标的现实选择】相关文章:
财务治理现实目标的最佳选择03-21
试论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03-21
论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现实选择03-21
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理性选择12-07
产权理论分析与财务治理目标的选择03-20
新时期财务治理目标的最佳选择03-22
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03-27
试论财务治理审计03-24
试论治理会计与财务治理之关系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