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资本纽带型组建汽车运输团体及其相适应的财务治理

时间:2024-06-13 19:12:28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选择资本纽带型组建汽车运输团体及其相适应的财务治理

[关键词] 资本纽带;团体;财务治理;资本结构
  [摘 要] 从汽车运输企业的历程说明建立企业已迫在眉睫,针对大多企业的普遍特点,通过资本纽带型企业团体的优点与趋势,阐述组建资本纽带型汽车运输团体公司是企业体制改革的最佳选择。同时,从资本运营、资金治理、生产经营以及财务信息等方面阐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治理,是保证团体公司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

  由于汽车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本行业的机制改革始终处于波涛不惊的状态。最近,部根据十六大会议的精神,拟在全国组建50个大型汽车运输企业团体,这表明,汽车运输企业面临着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变革。这也说明,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发展已经处于关键时期,几十年形成的体制机制、布局结构、负担、创新能力等,迫切要求我们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
  企业体制变革,采取的形式的选择是多样的。不同的形式,其企业治理和财务治理就会有不尽相同的治理,针对本企业的状况和经营环境,选择与之适应的模式,使之符合客观的发展,乃为成功之路。由此,并依我们在汽车运输企业多年工作的感受和体会,浅谈一些对汽车运输企业(主要从客运企业方面)体制改革的见解。
  一、汽车运输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与航空企业相比,汽车运输企业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但这并不是说汽车运输企业不想快速发展,造成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有现实的,有资本的等等。
  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大体经历的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即:传统经营模式→承包经营模式→融资经营模式→产权转让经营模式→融资经营与传统经营共存模式。
  我们从学的角度来这些经营模式。
  所谓传统经营模式,指对会计六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进、本钱用度以及利润的处置都属企业,司机和乘务员仅仅是生产者,他们的劳动付出得到是薪金加上工种补贴。传统经营模式是计划的产物,由于这种经营模式对生产者没有激励机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行业不正之风泛滥,司乘职员侵吞随车票款已成普遍现象,严重削弱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承包经营模式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改革,它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进、本钱用度的处置属企业,而对利润则对司乘职员采取了定额的方法。司乘职员的劳动付出得到是薪金加上工种补贴再加利润留成(或减亏损),这种经营模式,杜尽了随车收进的流失,但对本钱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的获利能力仍然受到制约。
  所谓融资经营模式,指企业不投进资金,出资者为生产者。其营运车辆的所有权都回属企业,出资人只拥有生产经营权,这个生产经营权是指企业为生产者有偿提供相应的线路、班次,并在车站售票、领队、车辆保养维护、车辆和驾驶员的审验、事故处理、收进结算以及代缴养路费、运输治理费、客票附加费等提供服务。同时,生产者必须遵守企业的各项营运治理制度。在利益分配上,对其收进全额治理,用其收进减往企业收取的一定的治理费、代缴的各项用度和应交的税金等,其余返还生产者。
  融资经营模式从会计六要素来看,资产的形式是企业的,而资产的实质是个人的。在收进、本钱用度、利润以及利润分配上,由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用度(如燃料、折旧、桥路费、材料等)均由生产者承担,分配的形式是前面所述的收进-扣除=返还,因此企业实现的利润实质上已经不单单是运输生产利润,而且还蕴涵运输服务利润了。融资经营在会计核算上的处理为增加资产的同时增加负债,但企业并不偿付这笔负债,增加车辆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车辆报废后将其对冲,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因此对资产的这种处置导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具有明确性。
  所谓产权转让经营模式,是企业将其拥有的营运车辆,在保证不减值的情况下转让给个人,受让人继续拥有该车辆原营运线路班次的经营权或拥有一条其他营运线路班次的经营权,直至车辆报废。产权转让经营模式的推行时间大致在1996年至2000年间,目前车辆基本都已报废从而转向为融资经营。产权转让经营实际上是融资经营的一个翻版,唯一不同的是资产存在的初期不同,转让的过程实际上还是企业融资的行为,转让后的经营方法和融资经营的方法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二、汽车运输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的特点及分析
  汽车运输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态与经营环境与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相当的变化。
  首先,从车辆的资本结构上说,企业目前拥有的营运大部分是融资车辆,而融资车辆的资本形态从形式上看是企业的,而实质是车辆生产者的。
  其次,我们从前面几种经营模式可以看出:除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承包生产经营是国有资产的生产经营治理模式,而其他模式则基本上都是国有资产形式下的对个体资产治理经营模式。随着承包经营的开始,运输生产功能便日渐弱化,推行融资经营后,企业对自有车辆的运输生产就逐步淡出,汽车运输生产职能已经基本演变成了汽车运输生产服务经营职能。
  其三,从车辆结构和营运线路上,车辆的类型已由单一的发展到低、中、高、豪华以及卧展等多种。伴随着国道与高速公路的发展,车辆的营运已发展到众多的超长跨省线路,最远的运距达2000公里,汽车客运线路班次已形成覆盖全国的运输。同时,公路等级和车辆档次的提升,已使均匀日行程由不足200公里进步到现在的400多公里,点到点的直达线路班次以及500公里以上的朝发夕至或夕发朝至的线路班次越来越多,这些,满足了不同旅客层次的要求。
  其四、在运输本钱上,桥路费已成为接近于燃料的第二大本钱用度支出。
  其五、由于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其他因素,企业运力大于运量,目前均匀实载率仅在60%左右。
  其六、融资车辆经营固然有其优点,但它带给企业的只是劳务和治理收进,难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同时,融资车辆的司乘职员大多不是企业的职工,企业未改制又不是股东,对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七、尽管目前客运企业又把经营目标转向了豪华大巴车辆,但其主要特征是又返回了传统的经营治理。这对企业的资金筹集以及对经营治理的提升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对这种经营理念是否可行仍在探索中。
  其八、大多企业主要围绕汽车运输主业在、旅栈、餐饮等行业即所谓服务一条龙化上,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因此在规模和效益上,表现平平一般。对其他行业的参与,很少有突破性的发展。
  从上面所述来看,汽车运输市场已经形成了密集的网络局面,而汽车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治理却没有跟上现代化治理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从传统的生产经营到以后的承包经营、融资经营等系列模式,尽管可以说都是对经营治理的一步步改革,但由于没有从体制上进行彻底的改革,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寻求根本上的突破,组建企业团体已成为企业的紧迫使命。
  由于团体的形式是多样的,选择不同的团体类型,对其发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那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企业团体,企业应改选择什么样的类型最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团体汽车运输企业的最佳选择
  从广义上讲,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合并在一起,或有两个以上子公司的大企业,都可以叫企业团体。由于企业间“联合”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因此,企业团体存在的形态也是有着多种多样的。例如紧密型、半紧密型、疏松型等等。
  组建企业团体,凝聚力、控制力是最主要的题目。是对团体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纵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汽车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我们以为,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型企业团体是汽车运输企业团体公司的最佳选择。其理由为:
  1、***型企业团体是比较规范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是主流模式,同时我国政府也把这种模式作为发展的方向。党的十五大报告就夸大:“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团体。”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快速发展的企业大都离不开资本运作,汽车运输企业当前把发展方向盯在豪华大巴车的经营上,对此需要进行相当的投资,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的团体后,既可通过资本运营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促进企业的新发展。
  3、仅有契约而没有产权的连接制约企业的发展。汽车运输企业间的营运线路和班次是建立在协议基础上的,由于地区间的运力、运量不同,企业间经常为各自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的团体后,成员企业之间因产权连结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因此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团体的巩固和发展。不至于一遇市场风波草动,成员企业各奔东西,形成“集”而不“团”。
  4、疏松型团体对汽车运输难以带来质的改变。例如:2000年以来,汽车运输企业组建团体公司有了相当的,但这些团体公司由于是建立在疏松型基础上的,团体并没有成员企业的产权和利润分配权等,成员企业参与团体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营运线路的经营权,由于2000年4月部下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治理规定》,对运输企业经营不同的等级公路及运输范围规定了相应的企业规模等级。因此,这些团体公司成立之后,由于不涉及成员企业的产权,其行为普遍带有短期性、本位性的倾向,在发展上就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5、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的团体后,各成员企业间的利益连接成了一体,改变了无序竞争、盲目发展车辆的局面。团体通过对车辆结构、线路班次、发车站点等进行公道的整合,进步运量和运力。
  6、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的团体后,通过资本运营等手段,使融资车辆的资本结构从实质得到改变,并由此引发企业职员的改变,增强了企业团体的凝聚力。
  7、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的团体后,企业可以充分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不但可以对围绕服务一条龙化的多元化发展上再向规模发展,同时还可在其他新兴等行业寻求发展,在资本的支持下,团体能够相对轻易地达到扩张的目的。
  四、建立相适应的财务治理体系
  组建后的企业团体必然要制定经营发展战略,同时,好的资本结构必须能够制约所有投资者,使他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团体之中,而不能放在团体之上。因此财务治理就形成是企业治理的核心。但要真正达到这样的要求:即不仅能体现企业治理精准、实效的要求,通过财务绩效反映出来团体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变化,还要当企业经营发展战略随市场和自身的变化而适时进行调整时而发挥强大的保证作用。满足企业治理的上述要求,这就必须建立相适应的财务治理体系。
  团体财务治理的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应对资本运营的财务治理
  由于团体的运作有两种方式,一是生产经营,一是资本运营。前面我们谈到了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可以少量资产支配大于自身的资产,通过资本的整合达到了更广泛的各种生产和市场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企业天生新的竞争力。因此可以说,对资本运营的财务治理与对日常生产经营的财务治理具有相对性。生产经营针对的是从母公司到各子公司的纵向内部治理,资本运营一般则是母公司运用资本杠杆对外扩张的操纵。假如说生产经营是养鸡生蛋,资本运营则是借鸡生蛋。资本运营对团体带来的发展快于生产经营发展,但资本运营蕴涵的风险也大于生产经营的风险。因此,对资本运营的财务治理应是一个完整规范的系统治理。譬如:对其他行业实施资本运作时,要有对比论证、可行性报告、具体投资方案等财务评价,对同行业企业进行投资应有其潜力分析、互补性分析等财务评价。无论对任何企业进行投资,还都应包括风险预警、规范运作等财务治理。
  (二)集中的资金控制治理
  团体应设置资金治理中心,资金治理中心的实质就是团体的内部银行,设置其机构的作用,一是集中了团体的财力,使团体在资本运作时能够从宏观上适时地进行调控;二是能够在团体内各子公司间对资金进行科学治理、公道调配;三是子公司能够通过资金治理中心进行融资活动,减少团体整体财务用度的支出。设置资金治理中心后,各子、分公司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资金结算都同一在该部分进行。因此财务治理对资金控制的治理还应延伸至纵向的对该机构的内部治理和横向的对各子、分公司的治理。
  (三)应对生产经营的财务治理。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务指标目标治理。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这个目的,企业经常因短期行为而忽视追求长期发展的目标。因此,对这方面应侧重于三个指标治理。第一个是净利润,这个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第二个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经营的水平和质量。第三个指标是资产负债率,这是从财务治理的谨慎性原则出发,制约资产与负债的失衡以防范风险。三个指标的有机结合,可以较好地解决团体经营中最常见的规模和效益、投进和产出、眼前和长远的矛盾。
  二是客运及相关行业市场信息治理。财务信息是把团体运作过程中的人财物变化通过量化后反映出来的,它的回结点是货币资金形态,因此反映不出市场结构形态。例如在客运市场上,客流的流向分布,旅客的成分构成等。把市场信息治理作为财务治理的内容,能够使财务信息更加立体化,企业治理更具有科学性和公道性。
  三是对财务治理职员素质的治理。由于财务治理是企业治理的中心工作,因此这里所说的财务治理职员并非完全是指财会职员,同样,对素质的治理是指除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外,还要把握与企业治理相关的知识。例如,本期某项用度与上期相比增加10%,若财会职员缺乏生产经营中的治理常识,不能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判定和评价该用度上升的公道性和正常性,只能按用度发生部分的解释进行分析。这样,财务治理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再例如,资产治理部分假如对资产的概念、折旧的提取等制度不了解,对资产的治理就很难与企业治理协调一致。在现代企业中,人才也是一种资本。对财务治理职员素质的治理作为不仅仅是对财会人才素质的治理还作为财务治理的范围,是对财务治理内容有意义的扩充。
  (四)建立同一的财务治理信息系统
  团体运作的各个环节与财务是紧密联系的,其过程状态都应当正确地反映到财务上,并能及时地反馈到企业各级治理者,使其能够迅速反应,改善业务或治理,进步绩效。因此团体必须建立一个同一的财务治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应包括:
  1、会计核算电算化和化。团体公司拥有不少的子公司,甚至子公司下还有子公司、分公司,假如不实行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治理,仅团体公司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就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就是对企业治理的提升,对大型的团体公司而言,企业会计模式也应由核算会计向治理会计发展。假如财务数据的整理仍然摆脱不了手工操纵,连基本的核算都难以保证及时正确,更何谈财务治理在企业治理中的中心作用。
  2、收进结算科学化。收进是团体的源头治理,企业天天发出的班次上千个,收进数百万。这些收进中,既有各子公司、分公司的,又有对发企业的。在财务治理上对收进的形成、核算、分配以及结算制定完善的办法以及相配套的制度,并采用机网络系统,是对收进的有效治理。
  3、二级会计科目规范化。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一级会计科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二级及其以下的明细科目则由企业自主确定使用。因此,企业财务部分对所属各单位的会计科目的运用大都也是采取不对二级及其以下的明细科目进行规范治理。实际上,对大型企业特别对团体公司而言,团体拥有或控制的子公司和分公司能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假如不对二级会计科目同一和规范,各子公司发生的同类经济活动的内容在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中的具体反映就会不尽相同,进而团体的合并会计报表也不能正确地反映资产、负债的真实全面状况。例如:在固定资产治理中对汽车的核算,假如有的单位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个“车辆”二级科目,把所有车辆都列进该明细科目下核算,有的单位则按车辆又细分为生产车辆和辅助车辆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尽管不影响固定资产总额,但却不能反映车辆的结构。再如团体与子公司、分公司的往来以及各子公司、分公司间的往来等,这些都应同一二级会计科目的名称和具体核算内容,就象企业执行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一样,既规范了会计核算的行为,又保证了团体对财务状况及构成成分的全面、详尽把握,并且有利于团体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探索,是对创新在上的肯定与否定,而实践,是对创新的证实。组建和运作企业团体是我国大多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的一个热门,在企业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有新的题目需要应对和解决。比如这次“非典”对我们汽车运输业的冲击,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我们在此浅谈上述熟悉,也是希看汽车客运企业通过体制的深刻变革,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
  艾丰 《中集启示录》 (2002年5月30日经济日报)

【选择资本纽带型组建汽车运输团体及其相适应的财务治理】相关文章:

资本结构的选择衡量与治理03-23

金融团体财务治理模式选择03-22

企业团体财务控制模式及其选择03-22

企业团体财务治理模式选择及实现03-21

企业团体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03-21

我国企业团体财务治理模式选择与构建03-23

团体财务治理模式探讨03-22

关于中国移动通讯团体选择财务治理体制的分析03-21

企业团体财务治理模式探讨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