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院校科研经费治理的探讨
【摘要】本文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治理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科学化治理科研经费的四条措施。国外有人把科研治理工作概括为最有效地使用4个M,即职员(man)、机器设备(machine)、经费(money)、材料(material)。事实上,没有经费,各类科研活动只能是纸上谈兵。科研经费的科学治理是指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标准,以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财务治理和。院校科研经费治理是适应主义市场和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当前院校科研经费治理思想陈旧、治理体制不公道、治理方法落后、保障效益不高的关键所在。
一、科学治理院校科研经费的政策依据
科研经费是指用于对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论证、设计、试验、试制、试用以及鉴定、定型、评审等科学研究全过程所开支的用度,是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和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条件。2005年6月26日,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治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气力。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张罗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科研经费的治理和使用过程中,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分的要求,加强治理,公道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年审计、检查的情况来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治理重视不够,或治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对已有的治理制度不严格执行,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治理方面出现一些,了正常的科研工作。针对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治理方面存在的题目,教育部提出必须加强院校科研经费治理工作的措施,包括:高度重视科研经费治理;将科研经费纳进学校财务部分同一治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治理责任制;完善校内科研经费治理制度;加强对项目治理费、职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治理;加强科研经费转拨治理;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治理;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治理;加强科研合同治理;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的监视检查工作等等。国家出台的这些规定,为院校科研经费的科学治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今后院校科研经费的科学化治理模式将会越来越成熟。
二、加强院校科研经费科学化治理的对策
(一)重视科研经费的科学论证决策
根据国外研究机构多年的统计观察,科研项目的早期论证,对进步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起着相当大的决定作用。其中,在方案探索结束时做出的决策对全周期用度的影响度达70%;到演示试验结束时,影响度达85%;到工程研制结束时,影响度达95%。我国科学研究治理在立项决策阶段较常见的题目是项期工作深度不够,可行性研究工作粗糙,不充实,数据不正确,甚至弄虚作假。这种立项论证中的先天不足,将会给日后的科学研究造成严重隐患,增加经费投进的风险。因此,加强早期论证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势在必行。经济分析是科学研究决策过程中运筹研究的三大内容之一,它决不是一项单纯的财务核算和工作,而是技术性强、综合性高的分析研究工作。要求对科研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经济题目加以全面考虑,通过数学分析得出定量概念。只有各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得到妥善的协调、评估和通过,才能进行决策。有关部分在科研项目立项决策时,应按照严格的决策程序,对经济可承受性进行全面审查,成立专门的用度分析和估算机构,独立对项目的用度进行估算和确认,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运用合作竞争的治理
知识到来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以及知识积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必然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科学技术综合化、科学的集群化、信息的化必然要求各个知识创新主体之间要相互沟通和协作。对科研经费的科学治理应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上述特征,采取相应的科研策略——合作竞争,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取得最大化的产出效益。随着科学研究科研合同制的推广、完善,在诸如方案、价格、研制、承担单位负责人的选择等方面必然要改变过往大多依靠行政手段的状况,而尽可能多地利用竞争机制。在鼓励和运用竞争的同时,应积极促进达成相关科研单位间的合作,借助和利用彼此的核心能力,通过分担研究经费,联合研究、共同开发,以减少重复与浪费,缩短研究周期。同时,还可能创造出个体无法独立完成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治理创新的契机,大大进步科研水平,从而使科研经费集成,获取更大的综合效益。
(三)建立系统、科学的财务监管模式
国家规定,应该明确项目负责人及其项目组、计划治理部分和财务部分的责任和权利。如:项目负责人除应享有预算范围内的充分经费支配权、项目实施中的项目组控制权外,还应在保证项目完成的条件下,遵守有关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及决算编制等的治理规定,全面负责项目的计划与财务的具体实施过程;计划治理部分在协调项目依托单位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肩负着督促项目进展、结题、汇报等工作,同时,也应有综合项目组、财务、专家组、上级部分意见和建议督促以及监视项目计划实施的权利与责任;财务部分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财经制度的同时,也应适时把握项目进展,提出经费开支调整等建议。这样通过多家配合,建立起一个计划治理与经费治理、课题立项与课题预算之间既分工协作又相互制约的监视治理机制,完善财务监管系统,保证项目负责人在职权范围内充分的自主权,对必须的审批做到一个不漏。与此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程序,从而进步经费使用的效率,保证经费到位及时、支出规范、效益明显。
(四)评价与考核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科研经费治理的终极目的是进步经费的使用效益,科学地评价与考核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是衡量经费科学治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与考核的基础是客观的财务保障与治理活动,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与考核必须真实、正确,评估的对象要根据财务保障与治理的需要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科学公道,评估职员的态度和行为应当公正客观。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科研经费治理活动的不同和方面,可以分为经费计划、经费供给、支出治理、经费结算、财经秩序和经费成果六个指标,运用多级模糊综合指数法求得数值来考评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多级模糊综合指数法的基本思路是,只要对各目标的重要性有个粗略的分级,便能比较正确地出各目标值的权重,进而求出多级模糊综合指数,以说明评估对象的水平。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与考核的程序就是:明确评估对象;建立指标层次结构;计算指标权重;计算效益评定值。利用这种方法,我们既可以在纵向上对比一个单位不同时期的财务保障与治理效益,又可以在横向上对比不同单位的财务保障与治理效益。
综上所述,只有运用合作竞争的科学治理方法,在前期重视科研经费的论证决策,在过程中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财务监管模式,在后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和考核,才能实现对科研经费的科学化治理。
【对院校科研经费治理的探讨】相关文章:
知识治理与科学治理的渊源探讨03-20
企业加强资金治理探讨03-22
探讨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改革03-27
全面预算治理工具与企业治理水平探讨03-22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探讨03-24
关于在企业实行预算治理的探讨03-24
公司治理模式与股利政策探讨12-10
供给链治理研究现状与探讨03-22
加强企业资金治理的途径探讨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