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

时间:2023-03-22 08:49:28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跨国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

 摘 要:随着的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面对这一日益庞大的队伍,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在这些与跨国公司有关的题目中,跨国公司财务治理模式题目,成为跨国公司高层治理职员和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鉴于跨国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跨国公司财务治理模式进行了中外国际比较,事实上,在各种模式下都有成功的例证。而跨国公司在选择其财务治理模式时,需要从全球长远的角度现在与未来的环境、的上风和劣势,把财务治理模式的确定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  关键词:跨国公司 财务治理模式 分权 集权  一、跨国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实证  跨国公司的财务活动涉及母国和东道国,其财务治理模式,一方面反映跨国公司与母国、东道国之间的财务关系;另一方面反映跨国公司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我们这里只讨论跨国公司内部财务治理模式,即跨国公司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一个跨国公司的财务治理模式不是由财务部分独立设计的,而是跨国公司治理模式在财产部分的具体体现。根据集权与分权的程度,跨国公司的财务治理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分权式、集权式和混合式。  (一)分权式  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子公司财务上是相对独立的,其经理一般拥有较多的财务决策权,子公司的业绩用其所在东道国的货币评价。国内的跨国公司在财务治理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完全独立的分权模式,即各分、子公司负责自己的财务核算与财务治理,团体一般只对下属跨国公司进行工作指导,并在一定时期组织对下属公司进行事后的审计。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外大多数跨国公司的财务治理基本上与我国的这种治理模式相似。多数人以为,由于新经济是创新型经济,是夸大个性的经济,为了充分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应对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必须对子公司加大放权的力度,更多地实行分权式治理。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IBM.众所周知,IBM是生产机的著名大型跨国公司,在世界10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因研制电脑而获得巨大发展的企业,其主要产品反映当代尖端技术发展水平。但是20世纪70年代末,IBM碰到国内同行、日本及欧洲经济共同体计算机制造厂商的严重挑战。它在计算机行业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为应对这一形势,IBM加大了产品开发力度,于1980-1983年期间在跨国公司内部先后建立了15个专门从事开发小型计算机新产品的风险组织。这些组织被称为“独立经营单位”或“特别经营单位”,是自主权较大的单位,在产销、财务、人事方面都有自主权,甚至可以设立自己的董事会,自行筹集资金等,总公司除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审议其发展方向外,对其经营活动一律不加干涉,这些风险组织自主权大,开发新产品速度快,很快开发并生产出了商品化的个人电脑,大大增强了IBM在小型机方面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IBM总部将分布在世界各国的131个子公司按地区改组成8个地区事业体。对地区事业体采取分散化治理原则,使他们在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比原有子公司具有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对新建的亚洲和太平洋团体的战略中心(日本IBM)在组织上和经营上给予完全自主权。  由此可见,分权型财务治理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子公司的灵活性强,它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从而保证了其财务决策的及时性和公道性。通过分权,母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将得以分散,母公司的治理者也将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团体发展的战略治理。分权还有助于培养子公司的资金本钱意识和风险意识,使之更谨慎地分配和使用资金。  但分权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各子公司财务治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体性;跨国公司财务治理不讲配合,缺乏全面性;跨国公司财务治理监管不力,缺乏有效性。这一切都会跨国公司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IBM的成功只是题目的一个方面,不能由此得出分权式财务治理模式就是跨国公司所要采取的最佳模式的结论。  (二)集权式  在这种治理模式下,母公司负责筹资、投资和分配的决策,财务政策的制定及财务职员的安排,国外子公司享有很少的决策权,主要是执行和贯彻母公司同一的财务政策。子公司的业绩用母公司的体系和母国货币进行考核评价。集权型财务治理模式体现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的观念。通过集权,母公司能够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规范,使母公司的决策在子公司得以贯彻执行,从而有利子公司整体上风的发展。  信息技术、网格技术的发展使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集权式财务治理模式的弊端———信息的不对称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克服,母公司实行集权式治理具备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有些跨国公司的集权治理不是在削弱,而是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特别是1993年以后,在全球掀起以BPR(业务流程重组)为主要的治理革命风潮后,全球尽大多数大型团体(全球500强中的80%以上)几乎都进行了跨国公司业务流程重组,并建立了集中式财务治理模式。  以美国杨森制药团体(在设有西安杨森)为例,其财务治理模式是一个二级的集中治理模式。设在各地或各国的子公司,在本地将财务与业务数据输进后直接通过远程通讯传递到团体总部,团体总部按不同的岗位职责分别设专人进行审核,审核后进行记账处理。业务正常进行均以年初预算为依据,非常规性的本钱或用度支出均要申述理由报团体批准后执行。  可以说公司总部完全把握和控制各地公司的业务与财务信息,各地公司按当地本位币进行财务核算,总部则可以按不同的货币进行记账处理,并进行各种本钱与收益的比较分析,同时可以随时天生合并报表,把握整个团体的财务状况。  综合有关实证可见,新经济对跨国公司实施集权式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不但可以使集权式财务治理模式的上风得以充分发挥,而且使集权式财务治理的缺陷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弥补。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来说,仍会通过强化集中财务治理模式,保证跨国公司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跨国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但集权制也有明显的缺陷:母公司集权后,子公司往往灵活性较差,不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而且,过长的信息传递时间也了母公司决策的及时性。  因此,对产品创新周期要求极为迫切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跨国公司,分权治理的程度可能会逐渐扩大。  (三)混合式  这种治理模式是集权式和分权式相结合的产物,重大的财产决策权集中在跨国公司总部,而日常的财务决策权由子公司把握,母公司总部的财务专家只向子公司提供指导、咨询和信息服务。  根据母公司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这种治理模式又可分为集权为主、分权为辅和分权为主、集权为辅两种形式。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模式主要体现了集权制的优点,同时还能部分避免由于权力过度集中而造成的下属缺乏积极性和活力的现象。它有利于母公司对各子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尤其适用于处于初期的跨国公司。而分权为主、集权为辅的模式则应是发展已相对成熟,并且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的选择。这种模式不但体现了分权制的优点,而且加强了团体内部的协调。  二、跨国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  (一)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本钱  确定最优财务治理模式需衡量由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引起的错误决策本钱。实行集权的财务治理模式,总公司对成员公司面临的情况很难全面把握,因此,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本钱很高;反之,实行财务分权,缺乏信息引起的本钱则降低。  确定最优财务治理模式还要考虑由财务主体目标不一致引起的代理本钱。实行集权的财务治理模式,轻易协调和控制总公司和成员公司的目标,进而由目标不一致引起的代理本钱降低;反之,实行财务分析,则由目标不一致引起的代理本钱升高。  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传递更为简便,本钱降低,进而缺乏信息引起的错误决策本钱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财务治理模式趋向集权化。  (二)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依据核心竞争力来进步企业的竞争上风,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财务治理模式的典型体现,而优秀的财务治理模式也为企业建立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上风提供有利的支持。为了保证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母公司通常要对那些与团体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实施高度的同一治理与控制;对于那些与团体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关系一般甚至没有影响的成员企业,往往实行分权治理。一般地,团体总部对核心企业和控股层企业的控制明显要严于参股层、协作层企业。  (三)价值链  波特教授以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公司不同的联合方式对其价值链有着不同的影响,进而创造不同的价值链上风。跨国公司按其联合方式不同可分为:横向型跨国公司、纵向型跨国公司和混合型跨国公司。横向型跨国公司内部的各成员公司无论在产品、组织结构和行业上都非常相近,甚至完全相同,适合采用集权式财务治理模式。纵向型的跨国公司已开始涉及多元化经营,即跨部分经营,而各成员公司的经济效益又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混合型跨国公司的各成员公司之间在生产和业务上彼此相关性不强,甚至完全不相关,适合采用分权式财务治理模式。  (四)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为,企业分为孕育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阶段。在孕育形成期,实行分权式财务治理,由于控股公司总部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和财务专家,往往较多地将财务治理决策权下放给子公司经理。在成长阶段,实行集权式财务治理。由于控股公司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多的财务专家,就要集中重要的财务决策,并通过信息交流和规定的报告程序,来同一治理和协调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进成熟阶段,通常将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由于控股公司的治理通常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子公司经营的规模和重要性需要加紧控制其财务决策;另一方面,由于子公司增长所引起的财务选择权不断增多,这使得控股公司无力也无需对每项任务决策都进行控制。  (五)治理跨度  根据治理跨度理论,治理者受其时间和精力等限制,在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必要实行分层次的授权治理。因此,当跨国公司规模不大,经营范围较小,业务比较单一,子公司数目未几,而团体内部关系较为简单时,财务治理就可以相对集权;而若跨国公司规模较大、经营业务多样化,或子公司数目较多、从而团体内部关系较为复杂,母公司难以同一治理子公司或同一治理的效率过低,那么,就会采取相对分权的财务治理体制。  (六)权变理论  所谓权变,即权宜应变。由于市场和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变幻莫测,企业就需要不断变更自己的治理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权变治理于是应运而生。其特点就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方式。因此,又被评为以现实为中心的治理方式。所以,假如子公司面临的外界环境变化大,宜采用分权式财务治理模式。  除了运用以上讨论的几个理论外,跨国公司在设计其财务治理模式时,还应该结合实在际生产经营状况,考虑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发展战略、生产技术特点、地理分布、产品种类、企业文化、市场竞争等因素。  :  1.王斌。企业团体财务治理。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  2.薛媛媛。论企业团体财务治理模式及其选择  3.石连运。论新经济对跨国公司财务治理的影响  4.徐国华,张德,赵平。管  5.[美]MichaelE.Porter.陈小悦译。竞争战略

【跨国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相关文章:

基于价值网的企业集群式供给链治理模式研究04-28

深圳旅游企业虚拟经营和治理题目研究06-13

研究治理过程的整合治理06-04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05-12

谈向家山滑坡成因分析及其综合治理研究08-04

基于价值网理论的铁路多元经营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研究06-04

零售企业再定位策略实证研究06-07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预测实证分析05-29

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综述05-11

浅论刺激性购买模式分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