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报表分析

时间:2023-03-24 02:52:21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报表分析

有关收益质量研究的文献已经很多,但大多是论述收益质量内涵、特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本文从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报表附注四个方面分析收益质量,帮助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的时候,能够快速对上市公司收益的质量有一个初步判断。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
  
  1、直接阅读报表
  仔细阅读现金流量表的流入和流出项目,并注意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对照、验证。例如,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无法分析企业的销售规模、销售能力、盈利能力、赊销政策的变化等;若结合利润表中收入、成本及利润项目分析,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等项目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则可获悉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是来源于以前债权的收回,还是当期现销比例的提高,同时又可考查企业收益质量、坏账风险等。
  例如,在阅读LT公司现金流量表时发现,根据“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栏所列示的金额计算,该公司职员平均每月收入仅144.5元,该年上半年内人均月收入为185元,如此低的收入水平,对于“盈利能力”一向优异的LT公司而言,是不合情理的。再比如:ZGJL公司中报显示,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合计为22.14亿元,其中,“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一项就达9.58亿元,占合计数的43.27%;“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合计为20.85亿元,其中,“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一项就达12.47亿元,占合计数的59 80%。如此大的数额,在有关报告中没有给予披露,必须引起关注。
  
  2、进行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包括量的分析和结构分析,其中结构分析尤为重要。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的作用在于进一步掌握该公司的各项活动中现金流量的变动规律、变动趋势、公司经营周期所处的阶段及异常变化等情况。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其中: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流入流出比分析分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比(此比值越大越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最值得关注的财务信息,投资活动现金的流入流出比在发展时期应该比较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应越大越好;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比在发展时期则应该比较大才好。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公司来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该为正数,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负数,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该是正负相间的。在结构分析中,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应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具体分析判断。比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但当期现金净流量为正值,可以判断该公司是通过非商品经营手段获得现金流入,不排除通过筹资等手段来弥补由于经营性亏损造成的现金短缺的可能,这种状况应引起投资者谨慎。再比如,有些公司可能会出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很少比重,且这种情况长期存在,说明该公司可能用其他业务利润弥补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可以判断该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有碍公司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能力。利用现金流入和流出结构的历史比较及与同业比较,可以得到更有意义的信息。
  
  3、利用指标预警
  利用现金流量表,结合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采用盈利现金比率、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净收益营运指数、现金营运指数、每股现金流量增长率、现金毛利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指标,分析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净资产)是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有效补充,对那些提前确认收益,而长期未收现的公司,可以用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对比,从而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的一些水分。现金毛利率(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是对销售净利率的有效补充,可以识别权责发生制下利润计算不实或人为虚增的问题。应当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对于特殊行业,特别是一次性投资规模大分期回笼现金的行业,如房地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应该将该指标进行连续几期的计算,以确定现金毛利率的合理水平,正确评价公司业绩。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
  
  1、查看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了解企业的历史成长性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股本”或“实收资本”是企业承担有限责任的根本保证,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应查看该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的“股本”或“实收资本”项目,如果股本的数额小于注册资本的数额,则说明该企业的注册资本没有到位,应进一步的了解资本金未到位的原因。在查看企业注册资本可靠性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了解企业历史上的成长性。具体可采用所有者权益合计除以股本(或实收资本)的数额,再用该商数除以企业自注册成立至会计报表截止日止的累计年份数,据此判断企业的成长性,即企业成立至今净资产的年平均增长率。此外还应注意“资本公积”项目的数额,如果该项目的数额过大,应进一步了解“资本公积”项目的构成。因为有的企业在不具备法定资产评估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虚假评估来虚增企业的净资产,借此来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蒙骗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对此种企业各利害关系人必须高度重视。
  
  2、根据有关指标计算各项流动性比率和企业资产负债率,了解企业对各类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
  通过计算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以了解到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说来这两个比率越大,短期债权人的利益就越有保障。为稳妥起见,最好还应结合计算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对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质量进行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在1年内的周转次数,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应收账款的质量越好。而存货周转率则反映企业在1年内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实现的营业循环次数。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的生产周期越短、产品越适销对路。由此可见,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通过这两个指标的分析对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进行相应的修正,就可以对企业流动资产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做出更准确的判断。用“负债总额”除以“全部资产总额”所求得的资产负债率,也可以考察企业偿债能力状况。该比率越大,表明长期债权人的风险越大。
  
  3、对各类资产性项目进行分析,借此对企业财务质量做出基本性判断
  查看企业待处理性项目,具体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和“固定资产清理”三个项目,通常,在会计报表编制日,这三个项目的数额通常为零。如果它们的数额较大,则通常表明企业存在虚列资产、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之嫌,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了解企业摊销性资产的摊销情况,借此对企业损益核算的可靠性做出推断
  应根据企业制定的会计政策,并结合对“现金流量表”附注部分所披露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摊销”项目的数额,分别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项目的年初与年末的平均余额相比较,对企业摊销性资产的摊销情况做出具体的判断。如果所计算出的各类摊销性资产的摊销率大大低于会计政策所规定的摊销率,则说明企业可能存在虚增资产和利润的情况。
 三、利润表分析
  
  1、分析利润的结构组成
  其方法是:看主营业务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例。通过“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与“利润总额”相比较,基本可以判断企业获利能力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只有企业的“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时,企业的获利能力才较稳定、可靠。而“投资收益”反映的是建立在资本运营前提下的产业或产品结构的调整情况及其相应的获利能力。通过三项期间费用与“主营业务利润”比较。可分别了解到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融资业务的合理性,企业减耗增效的潜力。
  
  2、了解上市公司利润情况
  为了精心维护、营造“壳资源”,一些上市公司的地方政府或其母公司,通过政府补贴或关联交易的方式提高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以确保上市公司的配股能力,进而不断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强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毕竟是不稳定、不可靠的。对此,企业的股东或潜在股东应予以相应的关注。中国证监会已经要求上市公司单独披露“非经常性损益”,旨在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产生的一次性资产处置损益摆在明处,以期引起报表阅读者的注意。这样,我们通过查看企业的“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会计报表附注就可以了解到这些相关情况。
  
  四、财务报表附注分析
  
  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补充,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上市公司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等内容,这些特殊的会计事项往往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投资者对被投资方的非会计与会计事项应该引起足够的敏感,比如,管理层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更换、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关联方交易、特殊事件的发生;意外收益、收益的增长快于销售的增长、企业刚好或勉强满足报表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对收益的期望、税收报告和财务报告中费用的不一致、在会计年度的最后一季的会计大幅度调整等等。若某公司的盈利指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且远远高于竞争对手,则要找到其竞争优势,如在一定领域或地区内自然垄断、拥有能够保护产品价格的专利、发现或拥有低成本的自然资源等等。如果找不到这些能够带来丰厚利润的竞争优势,则其盈利能力、特别是收益质量必有嫌疑。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p66-67。
  [2] 周浪波、杨琼:会计利润的质量特征探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2.p34-35。
  [3] 李东平:大股东控制、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p10。
  [4] 汝莹:收益及其质量的内涵演进与量化指标分析.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p20-23。
  [5] 颜丽: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p11-16。
  [6] 张静瑜: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p18-25。
  [7] 方红星:公众公司财务报告架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p145。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报表分析】相关文章:

中美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差异及原因分析08-26

A股新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06-05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12-26

影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相关因素分析04-29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03-02

浅析上市公司资本运营战略05-28

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和成本05-1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06-04

内部控制规范与上市公司治理06-08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