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投资理论的非现实性与金融投资学的新发展

时间:2024-06-12 22:18:16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投资理论的非现实性与金融投资学的新发展

摘要:金融市场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的经典金融理论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但是,过于简单的假设并未能完全解释现实市场中的金融现象。经典理论具有非现实性,其根源就在于它所依赖的完全信息与完全理性假设。如果要解释现实,人们需要全新的理论,而不是对原理论放宽假设条件。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金融投资学的新发展领域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更现实的指导。
  关键词:经典投资理论;非现实性;金融投资学
    
  近十多年来,经典投资理论日益受到经验证据的挑战(实际上自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不断受到这种挑战)。经典理论流派内部的学者也在不断反省,一些人致力于不断完善经典理论,放宽它的假设条件,以使它接近现实。
  
  一、经典投资理论的非现实性
  
  1.经典投资理论的理论假设
  事实上,如果经典理论(指自马可维茨以来,以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完全竞争市场为基础的主流投资理论)所依赖的假设成立的话,其逻辑是无可挑剔的,假设对于理论研究的意义不容否认。但假设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放宽假设后,理论的基本逻辑仍然成立,对现实仍然具有解释力,这种假设是合理的并且是必要的;另一种则不同,如果取消这种假设,则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理论解释不了现实,这种假设是不合理的。以这种假设为基础的理论会将人们引向对世界的错误理解。
  经典投资理论所依赖的假设正是第二种。经典投资理论一直是在与现实经验相抵触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彼得斯(Peters,1990)称经典理论为“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回到现实中,我们发现,如果去除经典理论所依据的一系列假定(如投资者具有无限理性分析与计算能力、信息完全、客观概率是可知的,从而不确定性可以简化为风险、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是即时的并且是一致的,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是相互独立的,等等),市场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时市场就从线性变成了非线性,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在各个时期就会出现不一致,价格调整会出现滞后,价格对信息的反应会出现过度或不足,风险与收益之间的线性关系将不存在,系统性的误差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且由于现实中投资者可能不断地犯新错误(这是因为人们在新的不确定性面前,永远都是“无知”的),从而使系统性误差长期存在成为可能。总之,市场价格由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依赖这一系列假设的经典理论对市场买进与卖出力量的分析与现实格格不入。
  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例子。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在1993年底成立的时候,夏普称赞其为世界上学术水平最高的金融机构,因为它的研究人员队伍中有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orton和Scholes),还有25名博士。四年多以后,它破产了。事后夏普用LTCM失败的例子来说明市场的有效性。他认为,已经发生的这些事情“与我们所讲授的内容是非常一致的”,理由是没有人能获得40%的年收益率(LTCM曾有过这样的成绩)而不承担损失大量金钱的风险。
  2.有效市场问题
  真的是市场的有效性导致了LTCM的失败吗?这要看我们如何给有效市场下定义。如果把有效市场定义为没有人能长期获得超额利润而不承担风险,那么夏普对LTCM破产所发表的意见就没错。但根据最初的定义,有效市场是指市场价格时刻都是企业“内在价值”的无偏估计(这正是笃信经典投资理论的学者们心中的有效市场,也只有这种定义才能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与帕累托效率联系起来)。
  LTCM的投资分析家们正是认为市场在短期内可能存在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但长期内不会存在这种现象,即他们相信价格变化是收敛的而不是发散的,价格最终将向价值收敛。他们显然相信套利机会是可以计算的,只要市场出现了他们所认为的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利润就是确定的。但是,1998年8月21日,灾难来了,美国国库券价格出现了他们不能理解的“反常”波动,价格没有向他们所认为的价值回归。面对价格的“反常”波动,LTCM的操作员们目瞪口呆,当天他们损失了5亿美元。由此我们明白,是其对市场的错误理解(他们的资产价格模型是以线性市场为基础的,即他们相信市场收益率是正态分布的,考虑的是大量的“小变化”,他们没有考虑突发事件对资产价格的巨大影响,不理解市场对信息过分反应的可能性及后果)以及错误的操作策略(过高的杠杆比率,不顾风险)导致其失败而不是什么市场的有效性导致了这一结果。LTCM的损失源于国债价格“反常”的剧烈波动。对于国债交易而言,价格向价值收敛是可能的,但需要的时间却不是LTCM的分析家们所能预测的。这里的关键是,在无穷的不确定性面前,企业的“价值”如何确定呢?
  3.不确定性问题
  人们生活在一个未来不确定的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历史时间中,而时间是不可逆的,一旦把决定付诸行动,事情往往就会朝着始料未及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历史时间中无穷尽经济活动过程的高度概括就是:未来是不可确知的,经济体系中充满着不确定性。
  在经典世界中,由于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因此,风险与收益具有线性的均衡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得不到满足,市场将发生调整,直到这种线性关系得到满足,如CAPM是关于收益率—股票与市场协方差的线性关系模型,APT是关于收益率—因素敏感性的线性关系模型等。
  而现实的情况是,信息是不完全的,投资者无法知道未来世界的全部可能状态,各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更是不可知的,从而投资者实际上不能对企业价值作出无偏估计。在不确定性面前,真正的理性预期是无法实现的。此外,投资者的理性计算能力是有限的,投资者不能完全正确理解信息的全部内涵,即使能够也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价格的调整不可能是瞬间完成的。现实市场上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机制是非线性的,特别是如果投资者的决策存在外部性,即独立决策的假设不成立,这时投资者有可能忽略自己的私人信息而追随他人,这种情况下价格变化就可能存在一种正反馈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自我强化,从而使得价格在某些时候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但如果认为价格具有可靠的可预测性,则显然是错误的。有时趋势是明显的,有时则毫无方向。趋势是可能存在的,但却不是确定的,没有人能够用一个统一的模型将价格现象的复杂性全部包括进来。4.完全理性问题
  市场受信念的驱动,基于“真实价值”的“理性投资”也不过是市场信念的一种罢了。如果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相信这种信念,并且企业的真实价值的确有可能计算出来,则市场可能变得有些像经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问题是,面对信息不完全与不确定性,投资者真的会以这种方式行事吗?生存法则允许他们这样做吗?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他们总在既定的条件下谋求自己能够察觉的最好选择。投资者的差异在于知识、信息与理性计算能力的不同,现实市场中的投资者近似于一种连续分布,而不是“理性—非理性”这种两点分布,也就是说,人都是理性的,但不是经典学派所假定的完全理性。
  
  二、金融投资学的新发展
  
  经典理论的非现实性不言而喻,其根源就在于它所依赖的完全信息与完全理性假设。面对这种非现实性,学者们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人致力于完善经典理论,放宽某些假设条件,使它能更好地解释现实,Lintner、Ross、Famma、Stiglitz及Malkiel等许多人都在这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而另外一些金融学家则认识到经典投资理论与现实投资市场是两个世界,中间有一堵永远无法拆除的墙。如果要解释现实,人们需要全新的理论,而不是对原理论放宽假设条件。近年来,实验经济学、非线性经济学、混沌经济学、进化博弈论等新理论的发展以及心理学在决策行为方面的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拆除了经典理论所依赖的两块基石:完全理性与完全信息。这些学说的发展促使人们对金融市场作重新思考,行为金融学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经典博弈论是对传统微观经济理论的一种改进,它加入了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像传统微观经济学假定个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它仍然以完全理性及完全信息为基础(后来发展到对非完全信息情形的分析)。而进化博弈论则是对经典博弈理论的改进,它抛弃了完全理性与完全信息假设,从现实出发,提出了许多解释人的行为的模型,对解释投资者行为有重要的启示。对完全理性与完全信息假设的放弃即意味着对经典投资理论的放弃,因为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条直接与现实相连接的道路。
  实验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界试图突破新古典框架的另一种尝试,它通过设计一些可控制的实验程序来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实际上也是为了说明人的复杂性,抛弃完全理性假设。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与心理学的进步分不开,心理学对人的决策行为的研究启发了金融学家们,加之现实市场出现的许多经典理论不能解释的“异象”,行为金融学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
  学者们发现经典理论不能解释现实,原因正在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与经典理论所描述的格格不入。近年来,对超常波动现象、羊群效应等问题的研究实际上都可以算作行为金融学的一部分。非线性市场理论与这些新理论的实质也是相通的,它认为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机制是非线性的,即对同样的信息,投资者在不同时候反应可能是不一样的,价格变化与信息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存在,这实际上也是人的有限理性造成的。
  我们认为,虽然经典投资理论存在着非现实性,但金融投资学的新发展领域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迄今为止,理论还较为分散,在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与结合传统金融方法的道路上,也还没有太多的成功案例和标志性的产物,其提出的理论框架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实证数据的支持。因此,其理论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突破。
  
  参考文献:
  [1] 郑伟.有效市场、混沌市场与经典投资流派及其投资战略[J].国际金融研究,2000,(9).
  [2] 唐礼智.国际直接投资经典理论评述及其衍生投资模式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3] 宋军,吴冲锋.从有效市场理论导行为金融理论[J].世界经济,2001(10).
  [4] 陆家骝.货币分析的结构与变迁[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52-253.

【经典投资理论的非现实性与金融投资学的新发展】相关文章:

个人投资的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分析03-07

个人投资的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分析论文12-03

行为,金融理论,投资策略,财管论文03-24

论行为金融理论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创新03-23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03-18

地方文献的新发展:省情资料工作理论与实践03-18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新发展及其评价03-21

投资管理论文11-09

论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的新发展及推进策略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