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制度缺陷与会计诚信危机的治理

时间:2020-10-08 16:15:51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上市公司制度缺陷与会计诚信危机的治理

上市公司制度缺陷与会计诚信危机的治理

本文针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制度分析入手,指出会计诚信危机的制度根源是上市公司制度的缺陷、委托代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的结果。提出了会计诚信危机的治理措施。
上市公司 缺陷 会计失信 治理
一、上市公司制度缺陷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履艰难,即使已实行公司制改革的企业,实际上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如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经营者的权责、政企真正分开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由于上市公司制度存在缺陷,必将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是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虚化
从理论上讲,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中,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公司股东作为委托人委托公司经营管理者对公司进行经营,即公司经营管理层均为受托人,对委托主体股东负责。由于我国的公司股东分散,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大股东操纵,极易造成“大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俨然一体、职权重叠。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形成“大股东、董事会、经营者与注册会计师”共谋,这必然出现造假失信的现象。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国有股为主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不能起到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有效控制,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总经理本人就是董事长或董事会重要成员。事实上公司经营管理者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 集于一身。且较为普遍的是委托人的真正代表不存在,股东大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经营者由理论上的被委托人变成了实际上的委托人,出现目前我国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虚拟化问题。由于产权归属的模糊,削弱了原有监督机构的监督职能,造成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重复,职能混乱。当董事会和经理层发生权力冲突时,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更为不利,监管更难,有的甚至会出现经理层控制董事会的情况。而真正代表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监督机构尚未能真正建立,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二)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
1.公司内部权力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对公司内部人的有效制衡与监督机制。虽然上市公司有代表股东权益的董事会、监事会。但我国股权结构普遍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此外对独立董事的提名程序不完善,有调查显示,近九成的独立董事提名基本上是由大股东或高层管理人员所包揽,其中有55%的独立董事是由大股东推荐给董事会讨论的,另有27%是由高层管理人员推荐的。因此独立董事的作用发挥必然受到限制,即使在重大决策时往往也没有发言权。造成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对大股东的约束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监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2.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知识层次与公司的治理效果存在着相应的关系。通过对我国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许多上市公司采用行政干部的任免制度,任命董事和监事。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37%,本科占35%,硕士及以上占28%。且具有较高学历的董事一般在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缺乏具有财务或会计专业背景的董事。这必将影响上市公司经营决策的效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很难保证对公司的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
3.由于“一股独大”,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财物、机构、业务没有实现真正分开,容易造成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加之我国缺乏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