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现有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因材施教。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面临的问题入手,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考核方法
进入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又发生了许多变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应用的快速普及已经向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差异问题
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入大学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知识,并且操作比较熟练。还有少部分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计算机,致使他们感觉计算机深奥难懂。另外,由于学生的专业不同,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存在明显不同。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如何制定教学计划让基础好、学得快的学生和基础薄弱、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都能接受新知识、拓宽视野,是现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教师的一个难题。
1.2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近年来,大规模扩招给高等院校的教学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尤其体现在公共基础课上。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但软、硬件教学资源的增加幅度并不明显,因而应付大规模扩招的办法是上大课。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大屏幕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这种方式确实适合于计算机课程教学,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讲授内容作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无法及时消化新知识,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如果没有适合的配套教材和充足的上机实习机会,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上机实践时,由于学生过多,导致每个实验老师负责的学生过多,造成很多学生在实际操作时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
1.3专任教师缺乏
目前,多数院校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多为兼任教师,极少数是专任教师。由于兼任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他们很难把精力集中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上,致使绝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内容会而不精、对教学方法缺乏探讨。因而,难于将全部内容灵活、全面地“传授”给学生。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质量。
1.4考核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的考核方法为笔试(占70%)+平时(占30%),这种方法基本能够测试出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但是,这种方法以笔试为主、实践为辅,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对上机实践知识掌握很好的学生由于对理论知识没有兴趣而没有考出很好的成绩。同时,会造成学生只重视理论而脱离实践。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2.1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根据当前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的状况,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宜实行分级教学,对同时开课的各系学生在上课前先填写开课申请表,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申请高、中、低三个级别。分级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的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高级班可尝试大班讲座性上课;中级班可按正常教学进度及要求上课;补差班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课可讲慢一点,讲透一点,并补加上机课时。分级教学可整合教学,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既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2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密切结合实践安排教学。上课时教师选用一些实用性、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来讲解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延伸出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带领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评述。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word中的表格时,先通过某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制作表格的意义、原理和方法,再让学生以课题方式制作表格。
2.3改革实验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上机实践,学生在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上机实验的课时数应在总课时中占较大比例。主讲教师应对上机实习作出明确细致的安排,在开学前应做好本学期的实验实习计划。实验教师在每次上机向学生交代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与要求等。上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而后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实验后,则由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在学期的后半部分,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
2.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其自行掌握,从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可通过组织参加兴趣小组、趣味问答或布置作业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后,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解或演示自学的内容。
3考核方法的改革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重在应用上,但是在部分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甚至把计算机笔试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会把理论知识作为授课的重点,而学生也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也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在非计算机专业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核方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计算机学习中平时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实验中,在平时学习中出一部分题目让学生完成,并以此考核学生,并在学期成绩中占较大的比例,比如70%。例如学习office时,可以将word,excel,powerpoint各出一套考题,让学生在平时实验中完成。学生间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请教老师,只要掌握相应技能即可。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督促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理论知识,可以在期末笔试考核,并在学期中成绩中占较少的比例,比如20%或者是30%。同时,理论考试课增加一部分当下实用、前沿性的知识作为考点,考前公布考点,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方法督促学生以学习为主,而不是仅仅靠考试前的大突击,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期末总成绩中,可以对那些在计算机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分数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2 程博.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青年科学,2009,4:128.
3 方伟军,沈晓敏.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开展的对策研究田.远程教育杂志,2006.1.
4 刘荷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8.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探讨高校在基础会计教学的启示论文11-28
探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论文11-18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的论文11-1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12-0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探讨11-23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07-03
基础教育改革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的论文07-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合集)07-23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讨论03-03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15篇(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