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计算机课程辅助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
通过研究当前信息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制约条件,结合移动学习理论,提炼移动终端辅助教学构成因素,形成辅助教学结构框架及实施程序。探讨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将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辅助教学;移动学习;优势
1概述
随着计算机学科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基础性地位不言而喻。我们注意到教学中如基础课程大班授课的教学管理实施难、教学对象层次差距大、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当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传统学习方式的重要补充。智能终端的移动性、智能化、多媒体呈现等特性为开展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程学习维度、方便教学反馈方面提供了有效支持。研究基于智能终端的辅助教学系统,形成完整的体系模型与实施方法,可有效解决高校基础课程开课密度低,大班授课导致的教学管理不到位,帮助教师扩展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高校教学方面,移动学习作为网络在线学习的延伸,利用移动终端的优势,使得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得以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另一方面,当前发展迅速的微课由于其灵活特点与移动学习高度契合,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得移动学习的扩展性得到极大提升,教学实施难度与成本大大降低,更容易被高校师生接受。
2移动学习的界定
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的研究领域,移动学习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共识。我们认为,移动学习是在非固定的、非预先规划的时间和地点的,利用移动设备,通过移动网络发生的个人的、协作的或者混合方式的任何学习。
3指导实践的初步设想
近年来,网络中的微课、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的兴起使得人们对于碎片学习和终身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国家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微课、慕课、在线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工作。利用高校学生移动终端高普及率的优势,将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引导教师采用混合学习、反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均为全校性质的基础课,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学内容松散庞杂、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本文着眼于具体的教学问题,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将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首先通过研究移动学习设计规律,结合计算机课程具体特点,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方案;然后将方案模块化,并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使用移动终端及其软件平台为载体,将辅助学习内容以互动、自动回复、群发、自选菜单等形式,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在课前、课后等时间节点推送给学习者,做为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空间上的补充和扩展,增加教学维度,保持学生学习连贯性、最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其次将方案模块化;在辅助教学实施问题中,经过对比分析论证,创造性的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扩展性进行辅助教学平台的搭建。节约了大量的软件开发成本并有效规避当今两大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IOS”与“Android”由于商业竞争而产生的数据信息屏蔽问题。其中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包括前期分析、常规课堂教学、辅助课堂教学过程及评价反馈四个部分。
3.1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括学习条件分析和学习主题的确定。通过对授课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手机已成为所有学生最主要的移动终端,持有率达100%。其中智能手机拥有率达到91.4%。80%的学生表示愿意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及兴趣爱好,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确定微信公众平台群发消息的内容。在课前预习阶段,发送简单的实例供学生练习;课后提升阶段,依据课堂讲授内容,着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及知识的扩展。
3.2辅助课堂教学内容。
经过前期分析,学生较愿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接收学习资料。教师上课前两天发送关于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知识,提供课堂内容的简单讲义,供学生预习;课堂讲授时,教师再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课后提升阶段,通过发送相关内容以巩固和提升学生所学知识。
3.3执行控制阶段。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数据统计功能中的“图文转化率”,了解阅读每条消息的人数及阅读次数,大致掌握学生对每条消息的熟悉程度。同时根据学生课堂中的反应,适当调整各知识点的讲解时间,或调整教学方式。教师除了每天群发一些消息外,还能通过绑定个人微信账号,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对学习超前学生适当引导,解答个别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
3.4评价反馈。
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对教学过程有监控和控制作用,而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与强化。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结果,而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是群体参与的“形成性评价”,学生的意见能在一个公众的可视化的平台上得以呈现,相对于传统式教师主导的“暗箱化操作”,更透明,也更能有效地敦促教师重视学生的观感。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以及了解在课后提升阶段学生对所发内容的意见及最想接收什么内容的消息,及时调整教学。
4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
4.1加强沟通,拓展师生交流空间。
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且这种交流往往是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延伸了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增加了师生间交流的方式。
4.2帮助学生遴选学习资源。
网络上的学习资料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为避免学生盲目地上网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根据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围绕课程教学大纲遴选合适的知识点和资源发送给学生,作为预习阶段和课后提升阶段的学习内容,可以为学生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3提供移动学习资源,整合碎片时间学习。
微信公众平台编辑模式中可以设置关键字自动回复。学生只要拥有移动设备并安装了微信,就可以抓住指尖流逝的时间,在车上、机场或者某一个特定的地点,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因此,微信公众平台为实现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随着项目研究的开展,将实施方案模块化还会极大提高辅助教学方案的普适性,可以根据教学特点、加以修改后推广到其他课程甚至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让移动学习真正为教学服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移动学习计算机课程辅助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