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翻转课堂教学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实现论文

时间:2024-09-14 16:34:32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析翻转课堂教学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实现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信息技术与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着眼于使用先进技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可想而知,因为其拥有的广阔发展空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会在当代课堂教学改革中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运动。

探析翻转课堂教学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实现论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

  翻转课堂,又可称为“反转课堂”、“颠倒教室”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自主学习课程,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的开展并不意味着将视频取代老师,忽略老师的作用,而是老师在上课前,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先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制成简明易懂的课件,共享到网上,让学生进行授课前的预习;而学生就要将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将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统计,并为以后的课堂授课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打下基础,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进行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其中的“翻转”共包括两层念义。一方面,是从学生出发,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习真正属于学生,让他们自我掌控学习的内容、速度,并对自身学习成果进修评估。教师充当一个引导者,而非施予知识者,学生是自主学习者,而非装载知识的容器;另一方面,翻转代表对教学过程进修翻转,利用现代化技术对直接讲授的时间进行转换,使讲授内容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和地方呈现给学生。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要讲授的知识借助于网络这一公共平台共享给学习者。而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也将会由传统教学模式的传授者变为教学课堂活动组织者,教师不再进行直接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利用各种方式,如游戏、实验、推算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概念的预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透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思维与习惯,使其更快速发展。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翻转课堂教学的实现

  (一)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可观看性

  在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门课程时,为了展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上课教学前,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先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制成简明易懂的课件或视频,共享到网上,让学生进行授课前的预习。这个视频长短要适宜,还要求教师必须在每个课件视频结束时安排一个小测试让学生进行答疑,以此来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如在“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在介绍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功能特点时融入常用的操作系统的简单介绍,并就此与本章节要学习的操作系统进行优缺点的分析对比,使学生对此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更全面。

  (二)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可分模块学习

  任何教学都受课时限制,《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多,课时不够是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分模块学习这一部分的优点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的主要任务,利用课件、视频等形式,将课程进行合理分解为不同的模块供学生进行选修,这样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全面、更有层次的知识。同时也要注意课件、视频的时间要适宜,不能因为内容多就安排长课件、长视频,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介绍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时,内容比较多,教师如果想详细介绍这一章节内容,必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讲解。这时,如果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充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层面,将本章节分为简单操作部分(简单的图像处理)和提高操作部分(其他高级、综合应用)等模块,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充分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学生,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

  (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共享

  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件、视频等形式,将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计算机最新的应用技术进行综合介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还可以邀请其他专业的教师一同前来参与到录制课件、视频当中,实现课堂的实效性、共享性。如在“介绍三维动画基础”这一章节时,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一同录制课件、视频,这样可以使本章节内容更全面、更专业。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思路也会更清晰,学习的层面也会更丰富,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学或选修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另外,教师也可以在翻转课学教学模式下,与学生共同欣赏其他地区上得好的公开课视频,丰富并共享了学习资源。

  (四)实现了教学安排的虚拟与现实的整合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有机整合。教师将教学内容提前录制后放到网上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进行授课前的预习,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合作、交流,并将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则通过网络将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统计,为以后的课堂授课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打下基础。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教师除了对重点知识进行讲授,还可以就常见问题进行展开辅导,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有机整合。另外,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利用网络平台的功能,教师录制的课件、视频可以永久性存档,对于不明白的知识,学生可以反复的观看学习,并通过网络平台的强大功能,在教学论坛上进行提问,让教师进行答疑或让学习好的学生进行释疑,实现了可交流性与可合作性。

  (五)实现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微课程的应用

  “微课”或者“微课程”其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并且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各种教学资源,不同于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传统单一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组合。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乃至手机移动网络的普及,使许许多多的“微视频”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现在所说的“微课程”强调的也不仅仅只是“微视频”,“微课程”,顾名思义,强调的更应是“课程”,它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内容概括和实施各个教学环节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所录制的视频。该视频的时长也应该像上述分模块学习时说的那样,要适宜,最好能安排在10分钟以内,不能因为内容多就录制长视频,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程”录制完成以后,教师就将这些“微课程”所有相关的资源都共享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通过网络或手机移动等设备进行自主的学习与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学生学得更全面。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微课程”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终落实了新课改的要求。

  (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实际工作的无缝连接

  在就业方面而言:《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对身处信息化社会的本科院校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word2010文字处理、excel2010电子表格、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基本知识、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软件、网页制作与网站发布这八大模块。然而,各个就业岗位对学生所要求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却不尽相同。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难以体现各种特殊的定向的技能培养,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诸多要求,而不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录制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课件、视频,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块,实现了分类教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使《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实际工作的无缝连接,教师除了要进行课前的“微课程”制作,还要对学生喜爱的未来就业岗位进行调查与统计,通过课前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设计出就业岗位所需要的各种计算机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未来就业时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如在“word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微课程”中讲述本课的主要内容,并最终展示教师本人word的任务成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模仿或相互交流合作等方式了解本课的主旨,再布置学生为用人单位制造一本宣传月刊,并让学生进行分阶段、分模块设计。那么,可以想象,学生在此制作过程中一定会先深入了解本章节的各个知识点并熟练掌握了各种实际操作,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结束语

  现阶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属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要想在我国高校全面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应依据《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现状,设计出更为全面、高效的适合该课程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教得更高效,学生学得更全面。

【探析翻转课堂教学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实现论文】相关文章:

探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论文11-18

浅析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论文07-22

翻转课堂在项目导向课程中的应用论文11-10

浅析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论文7篇05-24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设计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论文11-13

探析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03-20

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03-18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的论文11-18

当代基础素描课程教学理念探析12-07

刑罚实现探析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