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时间:2024-09-27 13:07:27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到来,大学计算机教学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注重对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对于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使学生具备计算思维,善于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医疗信息化的相关问题。

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关键词:医学信息化;层级渐进;案例驱动

  1现状调研与分析

  伴随着医学科学与计算机科学高速融合,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医疗健康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广泛应用,医疗信息化也正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形成新的热点。目前,计算机科学与医学科学的结合已卓有成效,形成了许多新型学科,如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等,并不断助力传统医学科学的良性发展,如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远程医疗等。当下,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渗透到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医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医学生的必备能力。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对医学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医科类高等教育培养新型医学信息化人才势在必行。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基础课程总课时为40学时,理论与实践各占20学时。理论课每周2学时,实验课从第4周开始,隔周上课,每次课4学时。计算机信息学院大多数计算机课任教师讲授计算机公共课时采用传统的“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近些年计算机课程的评估与学生反馈情况的汇总,发现存在理论课学习内容死板、实验上机内容不紧凑、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脱节且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总体来讲,现有的教学模式下,一方面任课教师很难提升授课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很难全面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制约了该校计算机类基础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整体把控层级渐进”教学法的作用及意义

  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医疗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素养,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能力基础。以医院信息化实际用例为教学依托,实际工作案例为教学内容,以共同讨论、翻转课堂为教学方式,以最优方式解决实际计算机问题与故障为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医学生信息化意识,使学生明白信息化作为依托可以更好更有序地实施医疗卫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对国家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以信息化的专业知识借助计算机工具更好服务医疗卫生工作。工作重点在于改革传统的医学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解决上机实验与理论课脱节等突出问题。该项目设计提出了“整体把控、层级渐进”式的计算机教学方案。由“实际案例(引入)”“具体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讨论)”与“方案实施(应用)”4个实践教学环节组成,在架构上整体分析把握,在具体实施中四个环节之间实现“层级渐进”的逻辑关系。体现“整体—分步—整体”的教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切实提高医学生医学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医学专业对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教学需求。

  3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3.1研究目标

  该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改革传统的医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不再脱离医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教材紧密相融,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思维的传授,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建立“整体把控、层级渐进”的教学实践模式,提高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计算机使用操作素养,满足该专业对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教学需求。帮助医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为医科类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树立医科类高校学生清晰的医疗信息化意识;(2)改变传统医学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授课模式与内容;(3)探究更加适合医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类课程讲授方式。

  3.2研究内容

  建立一套基于“实际案例(引入)”“具体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讨论)”与“方案实施(应用)”的“整体把控、层级渐进”式教学实践方案。具体情况如下。(1)根据教学大纲与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以医院信息应用中存在或发现的实际案例为依据引入具体问题(此环节还可以简单介绍国内外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相关内容)。(2)针对教师抛出的具体问题案例,学生独立分析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涉及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的办法有哪些,从而形成个体模糊的解决办法。(3)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将个体模糊且不全面的解决办法渐渐形成清晰成熟可实施的具体解决方案。要求教师在此环节中视讨论情况而决定讲授内容与方式,包括预习式(先讲后做)、小结式(边讲边做)、总结式(先做后讲)。(4)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所选方案解决具体问题。要求每一名学生一定要实际进行操作,切实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当中。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开放思维,寻找更好更快的解决方案,举一反三,提升教学效果。

  4改革中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4.1积极推进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医学计算机教学改革

  制订医学计算机信息类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完善教学大纲,同步更新使用教材,研讨改进医学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授课手段、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测评方式,全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医学计算机应用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4.2建设、完善医学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实验体系

  建设优秀的慕课教学资源库,充分借助网络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保证医学计算机信息类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医学计算机信息类应用课程的教学效率。医学计算机课程实践性较强,它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因此,为了保证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强调理论授课内容与实验操作教学环节的关联性。教师要认真思考、分析实验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理论内容,合理安排每一次课的学时与教学内容,务必保证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地开展,灵活安排讲授内容、上机实验方式,实行个性化教学。

  4.3建设、完善考试体系,丰富考核方式

  之前,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计算机信息类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结合平时上机课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操作的学习态度,致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考试及格率偏低。针对这种情况,改革了该门课程的考试方法,依托标准无纸化考场,全面采用上机考试,试卷由题库自动生成,由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组成,考试随机抽题,试卷不重复,考后由机器评卷,自动记录成绩,这样可以改变以往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以死记书本、应试为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上机实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采用案例驱动结合问题驱动的医科类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可行性,改变传统照本宣科和学生被接受的状况,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际案例引入、分析与授课重点介绍、讨论以及知识要点总结、形成的新型授课方式。改变传统填鸭式授课方式,改由教师带领着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教学方式相辅相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通过案例驱动带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提升自我学习成绩与计算机操作素养,最终提高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授课效果。

【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的论文05-28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08-23

工程审计类课程教学新模式论文10-22

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的论文06-26

计算机专业算法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08-18

探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论文07-05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的论文09-24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论文08-27

机电类实训课程改革建议探析论文08-14

探析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模式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