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医计算机教学思想构建与方式论文
从计算机学科本身来讲包括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四个方面。从中医药学科角度需要选哪些内容讲,不同的专业方向对计算机课程设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将注重其分层次、重实践、有专业方向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在理论上充分体现“学科交叉、技术融合”的学术特点,主张多元化发展中医教育。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可以提高中医院校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医学信息的综合能力,其次开设一些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课程让学生自选,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
中医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整体规划研究
研究目标是打破学科体系,融合专业内容,合理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中医学科各专业中的应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取得培养现代中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成果。研究内容是围绕着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结合中医信息学、中医知识工程、中医大型数据库、专家系统、中医药信息化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交叉地研究计算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实践模式。根据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对前各阶段)的逻辑顺序展开整体规划的研究[1]。其中,分析包括:按不同专业确定计算机教学内容,再通过选修课与课外自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解决学时数不够的问题;确定通过教学想达到的目标(解决与中医学科的交叉结合问题);研究期间可以达到的目标,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预期。
设计包括:把目标转换成课程教学的内容框架(制定教学大纲);确定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教材);分解内容至各教学单元,并确定具体目标(确定开课时间,充分考虑到与学生所学的中医学科课程的衔接问题)。开发包括:收集整理相关教学资料;根据设计编写课程内容。实施包括:将开发的教学课程在中医类相应专业使用;)随时收集反馈信息。
评价包括:对前述各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价;利用评价结果进行修订。规划方法是从国内各中医院校进行学科设置调查,并从中医人才培养方案调查着手,结合本校前期开展的教学经验架构教学模型,建构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具体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对课程的开发、教学的设计、评价的方法等进行相关理论学习与综合分析。采用与兄弟院校交流、本校各学院学生座谈,通过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问卷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行动的实践,获得相关的反馈结果。
中医院校各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已远远满足不了当今中医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对象设置相应计算机应用课程。如在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中设置卫生信息资源的系列课程,包括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原理远程医疗和中医药管理系统、医学数据处理等课程;在临床专业中设置临床支持系统的系列课程、设置程序设计、医学图像处理课程、web应用等;在中药学专业中设置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和网站建设等;在研究生中进行更高层次的、针对医学某一应用领域的信息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课程,如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理论和规范、医学多媒体技术、数据挖掘、软件工程等,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此表中选修分任选和限选,任选对全校学生开放,限选只针对指定专业学生。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内容的介绍以及所学前期课程的要求,针对所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在不同阶段自由选修,满足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需求。
教学改革措施
坚持定期组织教研活动,讨论教学内容、领会教学大纲要求、组织编写适合本校学生水平且各专业有所侧重的教材、建立与维护题库、完善考试系统。重视师资力量的平衡,引入中医学科的老师参与教学和共同承担一些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机房设备及相关人员的管理,要求机房管理满足实用、先进、服务原则,相关人员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自觉维护和更新教学软件,方便文件的上传与下载、邮件收发与管理。开放计算机房试验教学模式,为计算机课程的上机练习和学生自学创造条件。
完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要求有经验的教师以演示的方式迅速讲清每堂课知识点,交代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任务驱动教学,围绕各专业相应热点问题作为任务展开学习,利用计算机工具完成任务,用与本专业知识思考的方法进行对比,并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项目分析教学,通过对项目的分析、讨论、感悟和实践,与所学专业联系评价,借鉴项目反馈的策略,让学生举一反三,推广应用;反馈教学,定期在相应学院举办教学座谈会,把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
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课件、课堂录像、软件光盘、直播课,开展网络教学讨论、网上答疑;查阅教学大纲、实验内容、素材、案例等,进行课外练习;)课后分组,结合本专业完成课程设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实践模式。
计算机教育实践模式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上机实践与课外实践,“平台+资源+项目”模式是计算机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3]。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验证实验结果,向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创造性转变,鼓励学生去思考一些计算机课程与自己专业结合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通过立项目让学生把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应用程序、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工具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改革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学网站,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题库系统,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课程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提供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实验课程,从消化上课内容、拓展开发方法层面上综合考虑;加入课程作品考核,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整体设计和开发的能力,从项目立题、项目分析、项目实时、项目测试、项目答辩等各方面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学生作品的汇集也丰富了教学资源[4];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邀请部分优秀老师对学生进行参赛前的集训,为大赛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一定基础,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结语
中医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计算机为工具,以中医药学科知识为平台,贯彻学科交叉、技术融合的教学理念,才能推动整个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5]。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采用资源整合、学科交叉式实践教育模式,使我校学生在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竞赛中,利用中医药知识为背景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屡次获奖。
【中医计算机教学思想构建与方式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通信系统的构建论文11-16
高校计算机教育下的网络模块构建论文11-08
数学思想的教学功能的论文11-24
中医教育论文11-30
声乐与舞蹈课程融合教学的思考与构建论文11-18
论文提纲写作方式11-21
中西方教学方式的差异论文(精选5篇)05-07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研究论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