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同时也层次性特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构建中高职衔接体系的关键,有利于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文章探讨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并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措施,以期培养更多的合格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岗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课程衔接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中、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绝大部分中高职院校都开放该专业,然而中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缺乏有效的衔接措施。本文主要针对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1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相同或相近专业课程的相互承接、相互分工的有机结合。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包括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和课程内容衔接,使中高职课程内容既相对独立、各成体系,又是有机整体。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主要表现为外延式的学制衔接,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研究关注的较少,正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结构,成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瓶颈。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各种办学要素是以课程为核心而展开。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必须以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为前提,应打破当前学科本位思想,充分体现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1,2]。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职业技能方向一致性特点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了可能性,体现了职教课程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中高职课程相互融合成为有序且连贯的一个整体,不仅有利于加强中高职的交流合作,更有利于毕业生职业能力更符合岗位要求,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重复
当前中高职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时缺乏有效的沟通,不同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时,过多的考虑的是毕业生毕业时具备的能力,较少的考虑毕业生继续深造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导致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比如计算机基础课程、组装与维护课程在中职和高职均开设,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完全一样,难以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性差异,造成教育资源和学习时间的严重浪费,中高职学校应加强沟通,充分发挥中职业的基础作用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构建合理的贯通式课程体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教育。
2.2中高职文化基础课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职生主要以计算机技能性操作为主,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加上中职学校文化课课时不足,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3]。当前高职没有对普通高中毕业入学的学生和中职入学的学生体现差异性教学,导致中职毕业的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后普遍感到文化课的学习很费劲,不利于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计算机专业通识课程计算机数学对高职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对计算机数学的教学内容很难在一个学期54节学时掌握,其他文化课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这样影响对整个课程体系学习,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2.3部分能力“倒挂”现象
当前高职课程开发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主线的开发模式,职业特征不明显,在一些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出现了中职生的技能超过高职生的现象,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常用工具软件等操作性课程,中职生在进行高职学习之前已经完全掌握了对应的操作技能,而这些课程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不是培养的重点,同时由于一些高职办学时间较短,近些年高职招生人数迅速增多,计算机专业实训条件与国家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了中职生与高职生部分能力“倒挂”现象的存在。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措施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构建。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合并发展而来,原有的教学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要求存在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改变,限制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3.1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同时也层次性特点,中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培养的是中等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目标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毕业生综合素质方面要比中职教育要求更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是高职、中职和企业共同参与,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就业岗位对应的职业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依据。
3.2制定统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改革原有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加大职业能力训练,制定中、高职贯通的课程标准,为中、高职课程开发提供参考。中高职各门课程要有较明确的目的与界线,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接口。将中高职相同或相似的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内容由浅入深,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出现脱节或者重复。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则应体现出技术性、创新性和拓展性特点[4]。
3.3编写职业能力教材
中高职教材是中高职教育中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剧本,对促进中高职教育质量起到关键作用。中高贯通式的课程教材编写是在统筹中高职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编写有机衔接和贯通的教材,充分利用教。针对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根据计算机专业中职和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考虑学生职业发展的不同层次需求,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设计开发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贯通式教材。
3.4完善多元评价考评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重点考核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院校建立已学课程的认同机制,承认中职学校的学分,不必重复学习已经学习的课程,使中职生源有更多的精力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提升职业竞争力。中高职衔接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对针对不同中高职不同的职业能力目标确定不同的侧重点,并建立不同的反馈机制,采用的多元化评价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3.5建立规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
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切入点。中高职办法机构应明确中高职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及其岗位面向,根据各自的岗位层次及其职业能力,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通过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保证职业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连续性、层次性。
4小结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我国计算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仍处于探索中,依据计算机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建立以职业能力核心的产业结构贯通式的课程体系[5],更加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素质,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30(04):85-88.
〔2〕柳燕君.构建“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56-61.
〔3〕周静.中高职课程衔接一体化设计[J].成人教育,2014(01):64-66.
〔4〕陈晴.从“技能高考”浅析中高职衔接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0):72-75.
〔5〕吴青林.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5(06):88-9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研究】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研究12-06
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11-13
俄罗斯联邦法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02-28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论文05-14
英文广告语篇词汇衔接手段研究03-25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研究03-04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外比较研究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