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6-08 20:26:30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差异较大这些现实问题,分析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但目前课程教学存在重知识技能灌输、轻过程方法探究,教学空间封闭、忽视学生差异性等问题。翻转课堂模式的出现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翻转课堂教学内涵、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学习者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态度,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但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难尽人意: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空间逼仄,学生才情缺乏挥洒的空间,难以享受到知识探究的乐趣,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严重制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以微视频、导学案等载体,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得到广大师生好评。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1.重知识技能灌输,轻过程方法探究

  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生会考必考科目。许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把知识技能的填灌作为课程教育教学唯一的主任务,以“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上机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唯一标准。他们往往抱着传统讲授法不放,把知识、技能奉为圭臬,一味地注重技术本身而非技术本源,忽视学生的学习探究和生成过程,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致使学生虽然接受了大量的知识,但思维、迁移、岗位实践能力却弱。

  2.多课堂传授,少课余延伸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呈典型的开放性。但目前大部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局限于教室、机房,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的教学方法,教学空间狭窄封闭,往往课停学止。这种封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节,与所学专业融合度低,学生也难以接触到新的计算机知识、技术。同时这种封闭式教学系统也不利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等于白学”的想法。

  3.多共性教学,缺个性学习

  近年,随着严格实施普职1∶1政策,中职生源素质有了较大提升(见表1)。但生源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具体到掌握计算机能力的水平上,因为学生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不同导致差异更大。尤其是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市外生源更是良莠不齐,少数学生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接触过。而目前大部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依然采用整齐划一的共性教学,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特点

  所谓翻转课堂是较之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讲授,学生通过听、记笔记等形式被动学习,课后通过大量作业巩固提升。翻转课堂则是将课堂内外时间“颠倒”,即教师首先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系统化的数字材料,如微视频、PPT课件、导学案等,并于课前将之发布于相应的网络平台,学生在家中或课外完成虚拟课堂的学习,回到实体课堂上师生面对面协作探究、释疑解惑的一种教学形态。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教育模式,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1.开放性

  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教学,使得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便捷性和无边界性,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和资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自主性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自我掌控学习节奏和学习时间,如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直至学会弄懂。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教学。

  3.人文性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能通过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小组合作等途径进行深度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学生拥有更多话语权,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无形中缩短,师生角色也实现互换。学生主动学,成为课堂主人;教师个性化指导,成为学习组织者,彰显教育的人文化和个性化。

  三、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精心规划,重组教材

  在翻转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学结构、教学空间、教学方法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客观上对教学内容的形态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同时随着我省选择性课改持续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时有所降低,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为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要结合课程培养目标、教育对象具体情况、专业属性等精心做好规划,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将教学内容项目模块化。每个项目模块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基础内容、提高内容、拓展内容。如以PowerPoint为例,基础篇:①包括PowerPoint基础知识、基本概念;②演示文稿的基本编辑操作;③修饰演示文稿或美化幻灯片(字体、颜色、背景的设置);④编辑演示文稿对象(插入图形、艺术字、媒体剪辑等);⑤简单的放映设置(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设置、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标准动画的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提高篇:①模板、主题、色彩的使用;②模版、母版、版式的综合运用;③演示文稿各对象(艺术字、图形图片、音频、视频)的综合运用;④动画设置与超链接设置的综合运用;⑤高级动画设置的综合运用(路径等);⑥自动播放幻灯片的制作。应用篇:演示文稿的应用广泛,可以选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设计3~5个实用案例,如专业特色、校园生活、童年趣事、青春梦想、当地的风景名胜等。显然,这种知识的整合为课程微视频、导学案等的制作厘清了方向,确保了微课制作质量和使用。而学生在学习中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从而满足了差异性教学需求。

  2.团队协作,推进微课制作

  课程视频是翻转课堂的物质保障。但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制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借鉴的资源、经验尚少。为此,学校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研组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利用CamtasiaStudio等屏幕录制工具软件,手机、摄像机等摄制工具,对基础、提高、拓展篇中每个知识点均录制了3~8分钟的微视频。在制作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十分注意微课结构设计,做到导入新颖简短、内容线索清晰且贴近学生、结要简明有韵味,同时教学语言幽默精炼。当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很多知识点可以采用导学案、任务单、主题案例、测试卷或有关Word文档等形式开展翻转学习。

  3.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做好网络平台建设

  翻转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充分借鉴、整合了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学校应该抓紧相关的软硬件建设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保障。近年来,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省示范中职校建设为契机,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校园,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投入使用,真正实现了人人有空间、用空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相应网页,有课程介绍、视频播放、答疑讨论等模块。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研讨微信群或QQ群,及时将制作好的微视频等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琐碎时间利用平板电脑、手机或者PC机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通过参与学生学习讨论等途径了解、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4.互动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1)科学分组。鉴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计算机学习基础差异大及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章节知识跳跃较大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前要动态分组,即每节课都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小组人员调整。(2)问题梳理。教学展开后,教师要去各组展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接受质疑。教师对汇报表现好的小组要及时给予点评、表扬,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针对性点评,梳理出共性问题。(3)互动探究。课堂的交流活动是翻转课堂核心,因此教师可以将共性问题进行小组招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期间教师允许提出相同问题但组别不一样的学生到同一个小组去。完成既快又好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参与其他组探究活动,帮助和指导他们完成任务。而教师则巡视管理、释疑解惑、帮助学困生,对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操作示范,同时对当堂课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拓展。如在PowerPoint学习中,各组都碰到一个难题:演示文稿制作完成后,想把演示文稿打包,单击“发布”子菜单的“CD数据包”命令,单击“打包成CD”按钮时,却不能成功打包。教师对此进行讲解并示范,同时补充相关内容,并巧妙引出接下来要学习内容。(4)评价反馈。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使以往那种纯粹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方法显然已无法适用。其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多维度的、多方式的,主要由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作业、考试等组成。为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电子学习档案,将每项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

  5.课后跟进,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作业管理模块,对学生每次作业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要求学生登录网络平台,完成相应内容测试,并将测试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家长。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适当布置一些与学生专业、生活密切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满足了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解决了中职学生基础差异问题。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和信息素养,切实有效地提升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红梅.翻转课堂在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董敏.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通讯,2014,(24):43.

  [3]李颖,张冬慧,崇美英.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2016,(7):232-233.

  [4]张桂香,刘春利.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模式应用探究[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5,(2):51-54.

  [5]熊浪.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读天下,2016,(11):111.

  [6]陈建军.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翻转课堂在项目导向课程中的应用论文11-10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分析11-16

浅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11-18

探析翻转课堂模式在二语教学与习得中的应用11-28

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论文11-07

计算机应用基础层次化教学的应用03-2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12-11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12-04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分析03-26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