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分层教学探索

时间:2024-06-24 01:19:47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分层教学探索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当今的电子信息的新形势之下,学生需要更加扎实地掌握计算机技术,这就要求老师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分层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分层教学开始走入我们的视野,并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发展时间较晚,分层教学依然存在诸多的弊端。鉴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对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分层教学;学生分层

  “计算机应用”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应用知识,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当前,计算机应用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给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一、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绝大部分学生接触过计算机,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操作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所以,“计算机应用”课程也会体现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上的差异,那么该课程就会面临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与学。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将很难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新鲜感,几次课下来就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存在听不懂、跟不上的情况,从而也会丧失学习信心。这样的教学无异于是失败的。分层教学的提出改变了这一尴尬的状况。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差别,实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差异化的教学过程。分层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大有裨益,对教师而言,分层教学需要教师灵活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这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而言,分层教学能保证学生在适合自己基础和能力的范围进行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分层教学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需求感。

  二、“计算机应用”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1.教学对象分层

  教学对象分层是否合理直接关乎分层教学的有效性的高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日益普及,当下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到计算机,中小学也都开设有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但其中的差别仍然是十分明显的,部分来自偏远农村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不感兴趣,操作能力差,例如,对图片编辑、Excel、Word操作等几乎是零基础。因此,在分层教学之前,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时机最好是在新生入学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认知程度、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属于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或者在上大学之前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能够掌握一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简单的操作;B层属于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在教师帮助和启发下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C层属于具有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基础,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对计算机学习有一定兴趣的。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对象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随后要进行教学目标分层。计算机应用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与教学大纲、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相契合,如果教学目标制订得过高,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很难接近或达到教学目标,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中的成就感,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反之,如果教学目标过于容易达成,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放松对计算机的学习。因此,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以计算机网络这一知识点为例,对A层学生而言,要求其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能够掌握服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网络故障和维护知识等;对于B层学生而言,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之外,侧重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工作协议,能够组装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并对其进行配置,能够检查出网络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维修和维护;对C层学生而言,注重激发其创新能力,如启发学生搭建一些生活工作中常见的局域网络模型,如公司局域网络模型、校园网络模型等,注重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分层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既有理论讲授部分,也有实践操作环节。计算机教师在介绍和讲解知识点时,可以采取统一授课的模式。在讲解实际操作时再采取分层学习的模式,由于学生在学习基础和理解程度上的差异,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C层学生而言,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应该坚持“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的原则,采取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方法,为其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难度较大的题目,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其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对B层学生而言,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基本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但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一般。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要适当布置任务,同时加强对其学习过程的督促和引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问题,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指导,鼓励他们向C层同学学习和靠拢;对A层学生而言,他们计算机基础差,且学习方法差,学习中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应该以培养其学习兴趣入手,鼓励他们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

  4.教学评价分层

  考核评价是分层教学的最后一环,分层教学的考核评价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改变过去以一张试卷定结果的做法。评价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个部分,终结性评价是以笔头考试为主要形式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动态、多元的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前预习、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自身努力程度等都可以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每次考核之后,要认真分析各类型学生的达标情况,并据此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顺利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对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要及时采取集体矫正、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总之,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有效性,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高校计算机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分层教学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层教学的效用,帮助每个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魏延松.浅谈分层教学的实施[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3,(7).

  [2]王鹏英,庄红,黄晓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5).

  [3]赵英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1).

【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分层教学探索】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课程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12-09

关于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反思与探索03-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12-11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12-05

浅析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2-08

探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论文11-18

浅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11-18

教学理论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12-08

高校药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探索论文11-14

关于《微积分》分层次教学改革的探索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