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摘要】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光盘存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及其迅速发展,使得会计系统成为一个全新的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存储的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对会计方法、会计理论等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会计理论 事项会计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假设的冲击与挑战
传统会计的会计主体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范围,会计主体是明确而稳定的。但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性的互联网络和实体内部网络的发展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扩散和应用,拓宽了会计基本假设的领域。网络公司是虚拟的公司,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它们可以没有场地,没有确切的办公地点,并可根据任务的变化迅速进行分合、重组,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模糊状态。因此我们需要转换概念,用相对会计主体,也就是网上存在的这个临时组织来代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在传统会计中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考虑财产估计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而设立的。但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公司是一个临时性组织,进行的多是一次性交易,完成后即解散,使得持续经营假设受到冲击。
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是将信息加工时间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期间,实现报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而网络公司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交易并立即解散,所以再划分时间段已无意义,只要把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就可解决该问题。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必须假定以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并假定币值是稳定不变的。但在信息技术时代,对货币计量的要求提高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发展为电子货币计量,货币出现无纸化趋势。另外管理者、决策者除了获得相关的价值信息外,还必须获得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再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这些因素正是风险投资方兴未艾的重要依据。因此,是否应继续把货币计量假设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应受到质疑。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的冲击与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报告的技术障碍减少,成本降低。企业应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在空间上,企业应提供分部报告,为信息使用者确认和分析企业不同分部或分公司、子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在时间上,财务会计需要提供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传统的会计报告一般是按月、按季、按年编制的。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借助这种报告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的未来,但是我们将面对一个产品周期不断缩短、竞争日趋激烈、创新不断加速、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的时代,会计信息的决策有效期间将大大缩短,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将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实时报告也将涌现,并成为决策的依据。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使随时提供报告成为可能。
现代信息技术为财务报告传递方式的革命奠定了基础,与财务报告编制的实时性相对应,报告的传递将实现网络化、无纸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企业可以在网上发布会计信息,信息的公开程度将大大提高,信息内容也更加多样化。
三、事项法的基本思想及应用
索特通过与价值法相比较,提出了事项法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会计的目标。价值法和事项法都是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为目标。不同之处在于,价值法假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确定的、具体的,财务会计将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共同需要,提供以价值信息反映的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通用报表能够达到上述目的;而事项法则认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众多,而且其信息需求迥异,使用者决策过程中使用的决策模式也难以确定,这样就无法提供一套能符合所有使用者决策需要的信息。因此,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根据决策模型的需要选择适用的事项。
2、价值法所提供的信息,要求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即净收益和企业总价值。事项法则认为,净收益和总价值这两个数据,一方面无法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在这两个数据的计算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会计人员对数据的加工,尤其是分配、递延、累计、摊销、汇总等程序有时是多余的。因为,不是会计人员,而应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才能把同他们的决策最有用的数据转变成最适合其决策模型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人员在提供事项信息时,应尽量使其保持原始形式,即应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完整过程的原始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偏好、决策模型等进行判断、选择、计算。
3、价值法主要关注净收益和企业价值。因此,为了保证收益和价值数据的内在一致性,只能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事项法则不同,它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分为不同类型的事项,如交易活动与环境变动等,这样,一些传统财务会计所难以合理反映的活动,如物价变动等,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反映。由于不同事项具有不同特征,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意义也不相同,因此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是必要的。比如,对存货按原始交易成本计量,反映的是存货的取得与使用;按重置成本计量,则反映了环境事项的变化。不同的属性,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事项法的支持者推荐使用按多重计量属性编报的多栏式会计报表。
4、事项法下的会计报表与价值法下的报表也有一定的差别。事项法将资产负债表看作是一个企业自创建以来的所有有关会计事项通过账户分类汇总后,以余额间接表现的报表,表上的所有汇总数字都可以分解,分别列示企业创建以来的全部事项,不同的使用者可用从自己感兴趣的事项中取得有用的信息。例如存货,不是只反映年末用价值表示的单一余额,而应当同时表示存货的购买、消耗(包括数量与金额)等事项,会计人员甚至可以不必再按存货流转假设去计算各个期间的存货余额。另外,收益表则被视为企业在某个期间所发生的经营事项的直接表现,而且应侧重于在表内描述经营活动的重要事项,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退回、折扣、营业费用、其他主要收入与损失等。事项法的一些倡导者提出,收益表的确切名称应叫做“经营事项表”。至于资金表或财务状况表,事项法认为,其主要目的在于报告投资和理财活动(因经营事项已在收益表中报告),因此,没必要过分追求营运成本或现金的概念。恰当的方式是:按使用者的需要,编报投资和理财事项。
归根到底,事项法是以“事项”作为数据处理的起点,并贯穿整个处理与报告过程的。
受这一思想的启发,我们可以认识到会计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各种决策模型有用的相关经济事项的信息,而把经济事项本身的信息运用到决策模型中则是使用者自己的事情。因而会计的目标应着重定位于提供“原汁原味”的事项信息,至于怎样利用则是信息使用者自己的事情,它为信息系统的重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而在新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则日益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原始的手工式信息处理低效、耗时,难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全方位需要。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报告披露模式是描述性的,即在了解投资者会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投资者的普遍要求,通过一套通用的财务报告体系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以协助其进行决策。它实质上是一种通用意义上的会计信息,不可能满足信息使用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经济事项是指对一项活动来自经济角度的观察和描述的结果,会计事项是有关组织的经济活动应在会计上加以反映的经济事项。而能否反映,取决于其是否满足会计假设的要求。传统价值会计以货币计量作为其假设条件,因而将非货币信息排除在外,仅仅提供常规通用的信息。新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形成根本性的冲击。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务操作者,或相关会计政策、准则的制定者,都在不断地对现行会计的不足进行改善。但现实是,会计所赖以存在的基本假设已发生彻底改变。因此,“换汤不换药”的修修补补,已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会计学科到了需要彻底变革的时代。
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全面而又正式的管理信息系统。而由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财务报告,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对外公开披露的唯一合法报告,财务报告已成为企业的语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不会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扩展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功能,实现与经济事项的融合,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企业语言价值。
事项会计的应用必须建立在网络广泛普及和财务软件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会计人员和信息使用者的素质较高的智力基础之上。在事项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内联网、外联网直接收集有关数据信息,并按照事项会计的几大特点,将计算机的“事项驱动”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将信息用户需要的信息按照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文件,存储于数据库之中,数据库则处于“动态”之中。通过互联网,得到系统身份确认的信息用户可随时访问数据库,根据不同的事件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获取与其决策模型相关的原始事项信息,再将原始信息应用于决策模型之中。
现行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普及,为事项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断提高,与网络时代相匹配的事项会计的产生将成为必然。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事项会计将成为网络时代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 朱叶棠:事项会计:网络时代会计的发展方向.江苏商论,2004,(9)。
[2] 李玉琪:事项会计理论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经济师,2003,(5)。
[3] 姚光宪: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冲击与挑战.甘肃农业,2005,(11)。
[4] 胡玉明:事项会计: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统——兼论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方向.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3)。
[5] 李桂荣: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当代财经,2003,(6)。
【论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相关文章: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05-02
论湘西文化对沈从文小说的影响03-09
功能翻译理论对网络新闻翻译的影响05-08
论急性运动对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05-10
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乐府诗史的影响05-28
论传统义利观对行政价值观建设的影响04-28
论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管理论文05-14
信息技术水利工程管理论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