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

时间:2023-03-21 08:23:00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

??摘 要:对会计数据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的研究表明,尽管由传统会计原则所形成的会计数据给人们留下了过于主观的感觉,但在证券市场上仍发挥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显著作用,对于权益资本计价与公司估价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本文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证券市场中对会计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权益资本;会计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股票价格应该围绕股票价值上下波动。除宏观因素外,市场上的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分析应依据公开的财务报表数据。然而很长时间以来,由于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为代表的传统会计给人们留下了过于主观的感觉,使得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似乎逐渐对会计数据的作用和意义失去了信心,许多投资者都试图忽略会计数据的作用(尤其是权益资本的账面价值)而直接去把握股票的内在价值,这种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那么在证券市场中由传统会计原则形成的数据果真失去了作用吗?本文通过对会计数据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的研究表明,根据传统会计原则形成的会计数据信息在证券市场上仍发挥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显著作用,对于权益资本计价与公司估价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能始终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将会有助于证券的市场价格收敛于内在价值,从而提高会计数据信息的有效性。本文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证券市场中对会计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
  
  一 、会计信息的属性:计量观、信息观和计价模型观?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计量观一直主导着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具有反映受托责任的职能,其主要特点是坚持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例如,R.瓦茨和J.齐默尔曼(1999)认为,收入和费用之所以应当被记录,是因为努力与成就应该恰当配合;报告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不会有恰当的配比,而权责发生制会计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会计的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计量的语言,财务报表就是对特定主体资产、负债和权益的计量。从会计理论的发展进程来看,计量观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对FASB许多准则的研究,如不引入计量观,就很难理解。譬如,即便有资料已清楚地表明其他信息已经包含了有关折旧费用信息,但FASB仍不可能要求把折旧费用从净收益计量中剔除出去。因为计算净收益的收入和费用,并不是根据其它信息已经或者还没有预先释放为标准来列示的,而是依据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进行计量的。?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计量方法的产生和应用与市场条件密切相关,完善与完全是其两个基本条件。依据Beaver(1954)的解释,完善市场是指:(1)零交易成本;(2)没有赚取超常回报的特别优势或机会;(3)价格不随任何个人或企业的行为而改变。完全市场是指所有的商品都有相应的市场存在背景,在这个背景中的所有利益都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计量。但是,现实的市场总是不完善和不完全的,在不完善和不完全的市场中,几乎没有好的方法来定义何为“计量”。此时,估计市场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幸的是,后者才是更接近于现实中的市场行为。这便构成计量观的最大弱点。此外,在众多的备选会计方法中,如何评价哪种方法是“最佳”,什么样的盈余是“理想的”,都会遇到很大障碍。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便愈发强调盈余的经济性观念,以校正会计收益的缺憾。?
  计量观的缺失促使人们寻找新的价值观。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以及证券价格和行为科学在财务会计研究中的运用,人们对会计信息属性的认识发生了改变,信息观这时成为理论界的主流。在信息观下,证券如普通股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具有投资者据以计价的某类属性,如对未来股利的要求权。而信息的作用就是改变投资者对这种属性的信念,进而影响股票价格。换言之,会计信息的作用就是改变对企业未来股利支付能力的信念。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第1号便反映了这种变化,它指出:“财务会计应当提供现在的、潜在的投资人和信贷人以及其他用户以评价预期现金流入的数量、时间和不确定性的有用信息。……由于投资人和信贷人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现金流量有关,所以,财务报表应当提供有助于投资人、信贷人和其他人士评价相关企业预期现金净流入的数量、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信息”。?
  但同时,FASB也强调:“以权责发生制会计为基础的有关企业盈余的信息,通常在表现企业当前和持续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方面,优于仅限于现金收入和付出方面的财务信息”。可见,信息观下的主流规范者仍然坚持权责发生制会计,只是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信息功能的认识。会计盈余与普通股股票价格之间的概念性关系可以通过引入三个关键链加以建立:(1)证券价格与未来股利链;(2)未来股利链与未来盈余链;(3)未来盈余链与现在盈余链。信息观形成的市场背景是不完善和不完全的市场。此时,财务会计信息被看作是混合在一起的价值相关信息的增量。为了降低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人们试图利用会计数据——这个在会计规范和独立审计约束下的信息来源。这种不对称往往导致造成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也为会计选择中的机会主义提供了客观条件。?
  从9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股票价格不仅反映了信息,还反映了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的噪音,而且混沌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的导入,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怀疑。于是,在信息观基础上形成了另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计价模型观(Valuation Model Perspective)。在信息观下,研究的重点是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不考虑市场是怎样把信息转换到股票中去的。因为信息观主要假设的依据是市场对会计数据的反应是有效的,即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公司价值。自然,人们便没有理由去探寻股票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内在机制。而当有效市场假说受到怀疑时,人们也就有兴趣去探求新的方法,来揭示这种内在机制。这正是计价模型观形成的缘由。?
  计价模型观的建立主要应归功于Ohlson(1990,1995)、Feltham 和Ohlson(1995,1997)等人的开创性研究。在他们提出的模型中,首次将权益资本价值与账面价值和未来盈利联系起来,从而确立了会计账面数字在决定权益资本价值中的直接作用,进一步揭示了会计选择对权益资本价值的影响,从一个完全崭新的角度展示了会计选择与权益资本价值之间内在的数量关系。
  ?
  二、会计选择与权益资本价格波动:两种假说的分析?
  
  在实证会计理论被引入之前,国内外的会计学者大多是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盈余信息与股票价格、会计选择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利用规范研究的成果去预测尚未观察到的会计选择行为。这种研究,促进了会计准则的规范化发展,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但同时,也受到了新的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挑战。上世纪50年代,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提出的MM理论模型,以及随后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并不影响企业价值。有效市场假说(EMH)理论的发展及其经验检验的结果也表明,股票市场并不受到会计选择的系统性干扰,这些都与规范会计理论的基础相矛盾。这种矛盾,不仅促进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而且引发了证券市场会计研究的一大争论,即会计选择对股票价格是否存在影响,由此形成了无效应假说和机械性假说两大流派。
 机械性假说认为,股票价格有规律地受到会计程序的干扰,并预言股票价格变化与那些特定的会计程序变化息息相关。这个假说来源于这样一个假设,即会计报告是有关某企业的信息的唯一来源,因而投资者使用会计盈利来评估该企业股票的价值。接受此观点的实务工作者和投资者认为,公司管理层会改变会计方法,籍此夸大报告盈余和公司股票价值。而市场则会“因会计方法变化而误入歧途”。早期的机械性假说被看作是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交易成本假设组成的联合假设的一个备选或竞争性的假说。它预计,不管会计变动对现金流量现值的影响如何,可增加盈利的会计变动必然伴随着正值的非正常股票盈利;而可减少盈利的会计变动则伴随着负值的非正常性盈利。?
  与机械性假说相对应,无效应假说是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无交易成本、无契约成本、无信息成本和无税收等假设相结合而形成的。依据有效市场假说,会计程序的变化不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换言之,无效应假说认为会计选择行为对股票价格没有作用效应。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人们不可能仅仅依赖一个公布的会计变动来获取超额报酬,伴随着会计变动的任何股票价格变化都是无偏的(意指股票价格变化反映了会计变动中隐含的公司未来价值的变化)。无效应假说正是这种观点的直接反映。?
  从本质上来说,有效市场假说是对证券市场效率的整体描述。证券市场效率可以划分为外在效率和内在效率(West and Tinic,1976),前者指证券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即市场上证券的价格能否根据有关信息做出及时、快速地反映。其判断标志有两个:一是市场价格能否自由地根据信息而变动;二是有关证券的信息能否充分披露和均匀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质等量的信息。内在效率指市场交易者的营运效率,反映市场的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效率。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对无效应假说的检验与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是不同的,前者是对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交易成本、契约成本、信息成本等的联合假设的共同检验。因此,对无效应假说检验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有效市场假说不成立,它可能是联合假设中某一个条件的不成立而导致的。?
  对机械性假说与无效应假说的争论和实证研究,推动了实证会计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应该看到,虽然坚持机械性假说的人相信市场会受到会计程序的规律性干扰,相信市场是无效的,但他们的信念并不意味着市场就是无效的。有效市场假说是一个描述总体市场特征的整体概念,它的成立并不要求所有人都相信市场是有效的。国内外对盈余报告有用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价格对盈余是有反应的。市场效率理论只是以能否获得超额收益为尺度来衡量这种反应的效率到底如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弱式或半强式有效的检验,恰恰说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程度,而不构成否定意义。?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包含有权益资本价值的特定信息,因此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围绕价值波动的权益资本价格应该能够对盈余这一会计选择的最终后果做出反映。但现在的问题是,权益资本价值如何对不同类型的会计选择行为做出反映??
  
  三、传统的权益资本计价模型?
  
  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其存在的基本内涵,驱使许多投资者去试图建立自己的关于权益资本估价的逻辑模型,检验这些模型的基本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费尔森—奥尔森模型(以下简称F-O模型)。?
  1.资产基础的计价模型?
  这是一种最直观的基于计量观的计价模型。在该模型中,权益资本的价值等于各项资产的价值减去各项负债的价值。从理论上说,如果公司的各项资产和负债能以恰当的计价方式,如公允市价来计价并且完整地反映所有经济资源的价值,那么公司价值就等于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但遗憾的是,由于下述两个原因,使得该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大打折扣:(1)某些资产、负债项目并没有在报表中充分揭示,存在许多表外资源与义务;(2)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真实价值之间存在相当差距,而评估和调整其公允价值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通常,对流动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相对容易确定,但对长期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合理估价则非常困难。而且,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各项经济资源的合成效应使公司的整体价值产生溢价(或折价),形成所谓的商誉。商誉的存在,使得公司价值的计量与其整体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收益(现金流量)密切相关。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计量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计价模型。?
  2.未来报酬贴现的计价模型?
  未来报酬贴现的计价模型来源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质上是对Fisher完全确定模型的概括。依据Fisher模型,假设在完善的市场上,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可以看作是这家公司未来报酬(现金流入)的贴现值(R.瓦茨、J.齐默尔曼,1999),用公式表示,就是式(1): ?
  V?0=?Tt=1[C?t??∏tτ=1(1 r?τ)](1)?
  其中:V?0表示当前的公司价值;r?τ表示期间τ(即从t-1到t)的市场报酬率;C?t表示在时期t的净现金流量;T代表经营年限。?
  而不确定条件下多期间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式(2):?
  V?0=?Tt=1[E(C?t)/(1 E(r?τ))?t](2) ?
  其中,E(C?t)和E(r?τ)分别表示期间t的预期报酬(预期现金流量)和预期报酬率。在持续经营假设下,可以发现,公式(1)与(2)完全类似。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Fisher完全确定模型只有一个利率或报酬率(即社会平均利润率),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却存在多个预期报酬率,即每种风险水平都有对应的预期报酬率。?
  对上述模型的应用研究集中在两点上:一是预期未来报酬E(C?t)的确定;二是对预期报酬率E(r?τ)的确定。后者主要涉及风险评估问题,在实务中主要有三个标准:(1)社会平均利润率,即利率;(2)预期投资报酬率;(3)企业的资本成本。在此基础上,加以风险调整得到贴现率。?
  对未来预期报酬的确定,目前流行的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股利、自由现金流和净收益。一般认为,当投资者永久持有公司股票时,股票的价值等于将来各期所能获得的股利的资本化价值。而公司各期股利的支付水平最终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这样,人们就产生了使用净收益代替股利的想法。但是,盈利水平和股利政策都可能受到有关利益关系人特别是管理层的操纵,同时,对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的怀疑,也加深了对使用净收益来评价权益资本价值的疑虑。因而,现金流折现法成为现实实用乃至教学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方法,典型的估价教材都是从财务报表的发生项目“倒推”出现金流来进行计价的。人们主观地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的运用可以消除股利、净收益基础模型运用时所依据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对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利润与自由现金流量(或现金收付制下的现金流量)在权益资本计价中的效果比较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论。其实无论哪种方法,从纯粹运用模型的角度来看,都面临两个问题,即未来报酬预测的准确性问题和未来确定期限的长短问题。传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对账面净收益加以调整而得到的,因此在第一个问题上,净收益法与自由现金流的方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紧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还将看到,即使不是通过调整而是现金收付制下得到的现金流量信息,其效果也不比权责发生制的要好)。这样,比较的问题就集中于未来期限确定的长短上来。Penman 和Sougiannis(1997)的研究表明,股利法、现金流量法及净收益法在未来回报被预测到“无限远”时是等价的。相比而言,净收益法能够使“未来前移”,从而在一个较短期限内(5-8年)更有效地确定权益资本的价值。其原因是,权责发生制考虑了未来事项对现在的影响,能为折现现金流估价提供校正。?
 使用现金流折现法的另一个思路是不采用权责发生制,而是采用现金收付制来计算未来现金流量。Dechow(1994)认为,如果企业在一个较稳定的经营环境里,从事相对稳定的经营活动,没有金额较大的投资或类似活动,那么,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但当上述条件不成立时,现金收付制就带来一些时间上或配比上的问题,比如本期的现金收入可能来自上期的活动,尤其是一些期限较长的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支的时间性差异,就显得更明显。而权责发生制所坚持的配比原则,就能够减轻上述矛盾。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它比现金收付制能更好地反映企业业绩。同时,她的实证研究表明,那些批评权责发生制信息不相关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目前市场上对权责发生制信息的重视程度超过了现金流动信息。?
  此外,Ohlson(1995)等的实证研究也肯定了历史成本原则在公司估价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合理性。所有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基于传统会计的账面数字来评价权益资本价值是可行和合理的。?
  
  四、 最新进展:费尔森—奥尔森盈余计价模型?
  
  (一)净剩余关系与超常收益?
  F-O模型不同于传统计价模型的地方,在于它的出发点不同。F-O模型是从所谓的净剩余关系(the Clean Surplus Relation,简称CSR)出发推导出来的。CSR关系认为,权益的期末账面价值等于期初余额加上盈余减去已分配股利(这里,权益资本和股利都是一个综合概念,比如权益中可能包括一些利得和损失,而股利则包括追加的股本发行额等),可用公式表示为式(3): ?
  B?t=B??t-1? E?t-D?t(3)?
  其中:B?t,B??t-1?分别表示期末和期初权益的账面价值,E?t代表t期的盈余, D?t代表股利(本节后面的讨论中,将延用这几个变量的含义)。?
  与此同时,F-O模型还运用了超常收益的概念。具体而言,超常收益是指超过预期“正常”盈余的预期净收益。预期正常收益被定义为期初权益账面价值乘以预期正常报酬率。换言之,正常盈余是在权益回报率等于权益资本成本的情形下可以预期的收益。超常收益E??ta?可用公式表示为式(4): ?
  E??ta?=(R?0E?t-r?t)×B??t-1?(4)?
  其中:R?0E?t表示权益资本报酬率,r?t为权益资本成本。?
  上式表明,当权益资本报酬率等于其权益资本成本时(R?0E?t=r?t),超常收益E??ta?=0,表明公司市场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如果R?0E?t大于(或小于)r?t时,市场价值高于(或低于)账面价值。可见,F-O模型通过超常收益的概念,综合了导致权益资本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差异的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源于公司成长性、管理水平及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采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的组合。也就是说,F-O模型能够描述基于资产的计价模型所不能描述的经济商誉、无形资产的价值等众多因素,同时又使用了会计数据,避免了现金流分析的诸多不便。?
  (二)F-O模型的推导?
  F-O模型是从权益资本计价的股利模型推导出来的。在完善的市场里,公司权益资本计价的股利模型是式(5):V?t=P?t=?Tj=t 1R??-1???tj?E(D?j/y?t) R??-1???tT?(V?T)(5)?
  其中:R??tj?=∏ji=t 1(1 r??i-1?),E(D?j/y?t)表示在信息集 y?t (t时)条件下期望的股利分配,即条件期望。其实,R??tj?和V?T也是y?t下的条件期望,为简便计未标明,P?t是现值。?
  在上式的基础上,依据净剩余关系(CSR),可以推导出在{t 1,t 2,...,T}期间内,存在这样的关系式(6): P?t=?Tj=t 1R??-1???tj?E[(E?j-r??j-1?B??j-1?)/y?t] R??-1???tT?(V?T-B?T) B?t(6)?
  式(6)是F-O模型的一般化公式,它表明权益的市场价值等于当期的账面价值B?t加上未来每期超常收益E(E?j-r??j-1?B??j-1?)的现值,再加上预测期末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假如t=0,对于所有的j=1,2,...,T,都有r?j=r,并且V?T=B?T(即最终市场均衡条件下,超常盈余为零,市场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则有更一般化的公式(7): ?
  V?0=P?0=B?0 ?Tj=1(1 r)??-j?(E?j-rB??j-1?)(7)?
  这就是F-O模型的一般形式。考虑到权益资本报酬率,则上式也可写成式(8):?
  V?0=B?0 ?Tj=1(1 r)??-j?(ROE?j-r)B??j-1?(8)?
  从上述的F-O模型可以看出,如果公司的超常盈利能力(即权益资本报酬率大于权益资本成本)越强、能获取超常收益的时间越长或是能获取超常收益的净资产越多,则公司价值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如果权益资本成本越高,则公司价值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三)对F-O模型的分析和评价?
  1.权益资本账面价值在F-O模型中的作用?
  未来报酬折现的计价模型中,由于公司价值的计量全部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使得计价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另外,完全将公司净资产值弃之不顾,也使该模型受到许多批评。相比而言,在F-O模型中,不仅考虑了期初权益资本价值,并且由于其所占比重较大,从而降低了对未来超常收益预计的不准确导致的偏差。按照权责发生制会计,资产本质上是以其能够带来的未来经济收益来计量的,而公司账面价值正是这些未来收益的计量结果。F-O模型利用了权责发生制会计的这种计量技术,同时关注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异,即超常收益的资本化,从而不仅缩短了预测的时间,也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
  2.超常收益及其来源?
  前面已经提到,超常收益的概念是对导致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不同的综合因素的体现。超常收益主要来源于:(1)对投资产生正的净现值(NPV)能力的追求;(2)延迟确认成本和费用;(3)一些导致账面价值不等于经济盈余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的运用;(4)其他可能导致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不同的经济因素,如管理水平、产品的优势、市场形象和占有率等。稳健主义虽然可能在当期低计了资产和盈利,但只要企业保持实际盈利能力,那么在未来就会得到超常盈余,从而影响权益资本的价值。在F-O模型中,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并加以了计量。?
  3.会计选择的影响?
  在F-O模型运用时,只要净剩余关系(CSR)(虽然净剩余关系假设的严格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一般认为它符合按照传统会计原则处理得到的会计数据)得到维持,就可以适用于任何会计准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权责发生制会计的自我修正性。比如,假使某种例外的会计方法在本期确认其它方法所不予确认的某些盈利,则其账面价值将由此而增加。相应地,在以后各期内,较高的权益资本账面价值导致所要求的正常盈利(rB??t-1?)增加,从而未来的超常盈余相应降低,并与高估的账面价值正好抵消。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会计选择下的不同盈利数据对公司价值便会产生相同的结果。但是,上述讨论并不意味着会计选择与权益资本计价无关。恰恰相反,它要求企业更好地遵循一贯性的会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公司的市场价值趋近于内在价值。?
  4.有效合理的公司估价手段?
 传统的未来报酬贴现模型中,由于涉及将来无限时间的预计及准确性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实用性。根据经济学原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竞争因素将使所有公司的非正常利润趋于零。Penman 和 Sougiannis(1997)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较长时间里(通常为5年),所有不同组合的ROE收敛于一个接近于平均的ROE水平。非正常盈利的收敛性,使得F-O模型在一个较短期间里就能准确地估计公司价值,这种实用性对于促进理性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的计价模型,F-O模型还具有内在概念上的理论优势。F-O模型虽然由股利模型推导出来,但本质上关注的是公司盈利而不是股利,即价值是财富的创造过程而不是分配过程。由F-O模型还可以直接看到,决定公司价值的价值动因是:超常收益、净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它们的成长性、持续能力。这更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常识,有利于扭转证券市场上对公司价值的投机性认识。?
  5.F-O模型的不足?
  F-O模型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三点:(1)公式中的r假设是固定不变的,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和企业收益状况的变化,这不符合实际经济环境;(2)计算公司价值需要预测未来5-8年左右的会计利润(奥尔森本人认为可以采用外推法计算得到);(3)未来期间里,假设发生较大的资产重组事件,严重影响净资产的构成和质量时,应该如何使用该模型?事实上,这同时也构成了未来不断完善F-O模型的努力方向。?
  
  五、 结束语?
  
  很长时间以来,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似乎逐渐对会计数据的作用和意义失去了信心。由于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为代表的传统会计给人们留下了过于主观的感觉,使得会计选择成为操纵利润的主要罪魁。同时,有效市场假说给人们的初步印象,以及资产计价的未来现金流贴现模型的广泛运用,都促使人们试图略过会计数据(尤其是权益资本的账面价值)去把握股票的内在价值。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传统会计原则形成的会计数据信息在证券市场上发挥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显著作用,对于权益资本计价或者说公司估价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有助于证券的市场价格收敛于内在价值,而稳健的、一贯的会计选择行为能够加速这种收敛。?
  基于会计账面数据的权益资本计价模型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有助于我们重新树立对传统会计的信心,明确证券市场监管中会计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也有助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阐释股票的投资价值,引导理性投资。但对我们来说,规范证券市场行为、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向市场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数据,才是我们建设的根本。??

【权益资本计价:会计选择下的信息属性与计量发展】相关文章: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05-29

论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11-09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看08-25

协同发展下的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论文04-21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问题及发展趋势09-19

网络虚拟财产属性分析08-26

浅议经济法视野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06-10

财务成本计量研究06-09

劳动法能否保护现行体制下广大民工的正当权益06-04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