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会计的回归

时间:2024-06-22 08:33:52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企业会计的回归

回归,从单纯的报帐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是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模式转换的重要之一,本文拟就此略抒己见,以求教于同仁。  一、会计回归企业是和会计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新的经济体制要求找回会计的完整“自我”。会计作为特定经济主体中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本来应既有对外报告职能,又有对内管理职能,并且对内管理应是其更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但现实的观察却表明,会计对内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却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我国的情况尤甚。新成立四十多年来,会计工作基本上就是被动地记帐、算帐和对外报告,而没有在管理领域发挥出会计应有的作用,因而从总体上形成了一种单纯的报帐型会计。  会计的职能由其本质决定,但环境对会计的各种要求及满足要求的程度却在另一种含义上对其起着决定作用,即当环境对会计提出与其具有的职能相适应的要求并且各种要求趋于平衡时,会计的各种职能就会得到不断开发和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因为某些要求得不到重视或逐渐弱化而使会计的相应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会萎缩。形成世界范围内会计对内管理职能相对弱化的原因,主要就在于过份注重对会计的外部要求而轻视或忽视内部管理要求所致,我国形成单纯报帐型会计的一般原因也在于此。除此之外,我国单纯报帐型会计的形成还有以下两个特定原因:第一,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管理体制起了一种引导作用;第二,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根本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也不存在而自主的企业管理,当然也就不会对会计提出参与经营管理的强烈要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虽然逐步趋于标准化和科学化,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会计管理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会计参与管理的意识并没有形成。  会计在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经济越发展,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这种作用越重要。因此,在现代中,任何有意或无意弱化会计内部管理职能的现象都是不应该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强烈呼唤企业会计管理职能的回归。因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是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二是要靠科学的企业管理,科学的管理离不开会计的参与。因此,会计应努力站立起另一条久已萎缩的腿,用两条腿走路,在充分满足企业外部信息需求的同时,运用自身特有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内部管理,用自身的不断努力,重塑会计的完整形象。  (二)企业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发展,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也应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会计满足外部需求的职能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余地,因为会计在满足外部需求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①企业外部各方面对会计的需求一般是信息需求;  ②外部有关方面也会提出会计应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要求,但由于会计的行为受制于企业的高层决策者而使这种要求得不到完全满足,会计的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③为了保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会计向外部提供的信息必须客观和公允,而能够达到客观的会计信息一般为反映过去的财务信息。并且,为了保证信息的客观与公允,加工信息的程序和方法受到各种规范的严格限制,这一方面会使会计者的研究范围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使会计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会计今后的广阔的发展空间主要在于面向企业。  ①企业内部需要的会计信息更注重相关性,虽然其也具有真实性要求,但这种真实性的责任要求要比外部弱,如此,会计就可以充分发挥其预测职能,提供与管理决策更加相关的信息,并且加工信息的程序和方法也可以更加自由灵活。  ②科学的经营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大量的管理方法有待于人们去开发和实践,除了提供信息外,会计其他参与管理的手段就包含在大量的有待开发的管理方法之中,等待人们去认识和实践。  二、会计回归企业的条件  (一)更新传统的思想观念。  首先,从多方位改变对会计的传统认识。  ①正确认识会计的本质。本质从整体上规定着事物的性能和发展方向。对会计而言,只有正确认识其本质,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其职能。笔者以为,会计本质上是具有高度效益意识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使得会计既要对内又要对外提供信息,而效益意识一方面使得对内对外信息要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另一方面又会使会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与提供信息的活动相关的管理职能。  ②转变对会计地位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并由此导致了工作上的被动状态。新的经济体制要求改变会计的从属地位,将会计系统看作是企业整个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给予其充分的时间让其在有作为的空间范围内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作用。  ③改变对会计规范约束范围的认识。目前,我国会计对内对外提供信息的行为都受统一会计规范的约束。对外提供信息的行为受统一规范的约束无疑是必要的,但对内提供的信息也受统一规范的约束却与我国正在努力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相矛盾。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具有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对会计来说,其对内应提供哪些信息,采用什么方法提供信息,提供的信息应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完全应该根据管理的需要来决定。对内提供信息也受统一规范约束会造成以下弊端:一是会计提供的信息不一定与内部控制和决策最相关;二是束缚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造成对会计的过多外部干预。另外,企业外部有关方面不宜对会计提出过份的监督要求,否则,会造成企业决策者对会计产生不信任感,从而会计对内管理职能的发挥。  其次,自上而下认识主体观念的转变。现实已证明,只是部分人改变观念不足以改变我国会计的现状。比如,在我国不同时期曾经流行过“管理工具论”、“管理活动论”、“提高经济效益目标论”等几种与管理密切相关的观点,但其并未从总体上改变单纯的报帐型会计机制,这固然不能归结为某一原因,但未能自上而下形成一种“会计参与管理”的共识并使这种共识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却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变传统观念是对多层次认识主体的共同要求。多层次的认识主体主要包括研究者、会计宏观管理者、企业决策者及基层会计人员等。  ①会计研究者应为会计的转轨变型及转轨后的会计工作提供和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正确解决现代企业会计的范围、职能;另一方面,又要认真和研究会计参与管理的具体方法。在研究中切忌只作表面文章,应重点研究会计如何参与管理,而不只在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上争来争去。  ②会计宏观管理者的责任主要是保护企业外部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的企业权益结构并不十分复杂,并且,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外部各方面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宏观管理者应改变过去的那种管理方式,为会计参与企业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③会计参与管理主要属企业内部事务,其能否参与管理及在管理中发挥多大作用,关键在于最高决策者对会计的重视程度及对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企业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会计及其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一要科学地利用信息进行控制、决策和计划,二要吸收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决策和计划,三要积极支持采用行之有效的会计控制方法。  ④基层人员要改变过去那种自身从属于财政和超脱的观念,明确自身的目的不仅在于对外提供真实的信息,而且还要为提高企业的效益作出贡献。  (二)转变会计管理体制。首先,下放会计的管理权限。企业独立的经营主体地位决定了会计的管理权限应在企业,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录用、会计制度的设计及会计核算、控制体系的建立应属于企业的内部事务,国家只宜用规范进行约束和指导,而不宜直接干预。  其次,统一会计规范应为会计留有充分的活动余地。  ①统一规范应主要约束会计的对外报告行为,而会计的对内行为规范应由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及需要自主制定,并且,只要会计按统一规范认真履行了对外责任,没有必要苟求内部规范与统一规范的一致性程度。  ②统一规范不能事无巨细,否则,将会使会计行为变成一种机械活动。应为会计留有一定的自主判断和选择的余地是制定统一规范的主要原则之一。  ③对会计的外部需求不能无限膨胀,否则,会计将无暇顾及企业管理。  (三)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会计的对内职能,需要有更高业务素质的会计人员。因此,一方面,会计人员应不断,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又要加快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三、会计的对内管理职能  (一)对内报告信息。对内提供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一般认为,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决策与控制,因此,会计对内提供的信息应包括决策信息和控制信息。  1.决策信息。决策是一个程序化过程,主要有四个环节构成:明确问题、寻找备选方案(预测)、评价各备选方案、选择最优方案。会计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①决策应解决的问题规定着会计决策信息的,从横向上看,应包括一切能够定量化的生产经营问题,从纵向上看,应包括决策应解决的短期问题和长期战略性问题。  ②寻找备选方案是提供决策信息的集中体现,会计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广泛收集与决策问题有关的资料、信息,运用灵活多样的预测手段和技术,提出与决策目标密切相关的不同方案。  ③会计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备选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因为方案的优劣往往在备选方案的寻找过程中已确知。  2.控制信息。控制也是一个程序化过程(有时可能是非程序控制),其中心思想是要求所采取的行动与计划或目标保持一致,主要的组织环节之一是信息资料的对比分析,因此,控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及对比分析信息。对比分析信息比单纯的核算信息对控制更有效,会计有能力和条件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以下着重分析核算信息。  首先,对内提供的核算信息的范围。对内报告的核算信息与对外报告的信息相比,在广度和详细程度上都应有所不同。从广度看,会计应对内提供一切有助于控制和决策的、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从详细程度上看,对于每一独立的会计事项,只要对控制经济活动有利,会计都应以单独的信息项目予以揭示,如各种存货信息、各责任中心责任信息等,而对外报告的信息却受竞争压力及有无必要的限制。  其次,对内报告信息的质量。①相关性。会计人员与企业内所有阶层的信息用途紧密相关,且了解或精通各种业务活动,所以,可以在正确反映各种信息利用者的要求、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决定信息的相关性,并且,健全的反馈机制也向会计传递着内部信息需求者的要求。②真实性。对外报告的信息必须由第三者予以证明,而企业内部对会计信息并没有如此强烈的要求。会计不必对所有的对内信息都刻意追求真实,有些看来并不十分真实的信息对内部控制和决策可能更有用。  最后,加工和提供核算信息的。对外信息的加工方法受到统一会计规范的严格约束,而对内信息的加工方法从上说应不受这种限制。但会计不可能在统一规范之外另搞一套。实际上,按统一规范生产的对外信息一般也就是企业控制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但当对外信息对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是十分有效时,会计对内提供信息的加工方法有充分的选择权。  (二)会计控制。受控制跨度的限制,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与其收集加工信息的程序密切相关。  第一,会计可以对某些与本身工作性质密切相关的经济业务实施完整的程序化控制,即从制定定额或计划开始,经过指标分解与落实、收集计划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到找出偏差及形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的全过程控制。比如责任会计、标准成本系统等,就是程序化控制的实例,在诸如资金管理等方面,会计也可以进行程序化控制。当然,会计所进行的程序化控制也应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  第二,非程序化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包含在会计的确认程序之中,其主要形式为监督,范围包括现金开支、成本费用列支等一切应予控制或订有标准的经济业务。事中控制包含在会计的核算程序中,其主要形式为牵制。会计的严密的核算体系为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钱帐分管制度、存货的收发制度及帐簿组织等。会计应充分利用自身工作程序上的优势,建立起严密的相互牵制制度。另外,某些会计核算方法同时也可以是管理或控制方法,如零售企业的“售价记帐,实物负责制”,制造企业的“计划成本”核算法等。会计的事后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核算资料的对比分析进行的,其既是会计报告的一部分,也是对内控制的重要环节。  由以上可见,会计在控制方面大有作为,只要不断,勤于发现,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组织机制,会计必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控制作用。

【论企业会计的回归】相关文章:

文化的回归与设计的回归03-21

论企业会计制度的微观性03-24

论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03-24

论金融工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03-24

论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03-23

论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03-18

论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12-09

让英语回归生活12-06

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财务管理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