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时间:2023-03-21 15:19:35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摘要:准则是会计工作的规范,这已被当今世界各国会计工作的实践所证实。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迅速。会计准则的制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制定过程中一次性完善。因为环境在不断变化,准则也应适时修改,以使其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规范;会计法规体系

  从1993年7月1日开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新的会计制度开始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随着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逐步完善,那么它是否就完全符合并且能够指导中国会计的实践呢?如何客观地评价《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成效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我们的会计准则就十全十美呢?又如何去保证会计准则的质量呢?等等的一系列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与实务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需要知道和得以如何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和实践,才能使我们的会计准则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会计工作乃至整个经济管理工作。

  一、会计准则的发展

  会计准则的产生可追溯到20世纪初,在此之前,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与合伙企业,企业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在这种环境下,不可能,也无必要有一个统一的会计规范,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资本的扩张,原先缺乏统一标准的会计核算体系已无法满足众多投资者的需要。1993年,美国国会率先制定《证券交易法》,其中规定所有股票上市公司都必须执行统一的会计核算程序,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随后,许多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制定了适用于本国环境的会计准则。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到1978年,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中才出现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等术语,直到1992年11月才颁布《企业会计准则》。这时我国才真正有了会计准则。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发布于1992年11月30日,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企业施行。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各主要项目的核算原则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共有10章66条。

  第二层次是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有关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按规范对象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共同业务的具体准则,如收入、存货、投资等;二类是有关特别行业基本业务的具体准则,如银行业等;三类是有关披露的具体准则,如现金流量表等。我国从1997年开始陆续颁布具体会计准则,到2000年底共出台了以下几项:《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收入》(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投资》(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适用于所有企业)等。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成效

  中国会计准则自研究制定至今,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务方面,无论在会计准则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还是在会计准则产生的作用方面,无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自从1985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十几年来,《会计法》一直是我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只是现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的条件。作为过渡性措施,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算的“准则 制度”的实施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法模式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这一体系具有层次结构清晰,内部关系紧密,宏观微观管理结合,利于会计准则未来发展与完善等特点,是现阶段唯一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缩短我国会计与世界发达国家会计之间的差距,尽可能使会计信息做到“多国共享”,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相互流动。在西方国家里“需要,实用”是他们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原则。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上本身就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对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研究。这样,我国就应在实用的基础上,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实用同超前”便成为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原则。这就为中国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

  中国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打破了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二是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前者为会计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有用、可比创造了条件,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大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行列扫清了道路。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走向国际会计舞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式会计理论和,而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目标和原则,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和结构,消除了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外资本融入国内市场的空间障碍和阻力。会计准则实施之前,国内企业到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发行股票是极其困难的。会计准则的实施,才使其成为可能。

  4、对表外项目的披露给予了充分关注

  我国对表外项目披露一直没有统一的要求,即使是上市公司,表外信息的披露也并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对有利事项披露较多,对不利事项披露较少或根本不予披露。而具体会计准则对表外披露作了严格规定,弥补了以往的不足,这就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维护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明确规定了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以下内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数以及变更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重要会计差错的内容;重要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等。

  5、推动了和会计实务的革新

  在实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相对较弱,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实务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而掀起了一场西方会计的高潮,并通过中西方会计比较,使之与我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相融合,形成一种“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观。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这一会计的重大转折,恐怕我们还要在上百种分部门、分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中奔忙。现在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制度和实施会计准则真正把会计工作者从繁杂无序的旧制度中解脱了出来,为会计人员成为真正的管理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由于各国的会计准则所受环境因素的各不相同,中国已发布的会计准则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有其自己的特色。

  1、关联方披露准则: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相比,中国关联方披露准则对关联方关系的确定提供了较多的指南。这样做,是为了让准则使用者能较好地把握准则的精神实质,易于在实践中操作和运用。此外,中国关联方披露准则明确规定,不能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制,就将其视为关联方。这是因为中国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比例相对较大,如果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作关联方,那么国有企业要作的关联方披露将实在是太多了。是否属于关联方,要看其是否符合准则确立的标准。

  2、现金流量表准则:根据我国现金流量表准则,收到股利和利息应归属于投资活动,而支付的股利和利息则应归属于筹资活动。但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则允许企业有多种选择,比如收到的股利和利息既可以归属于投资活动,也可以归属于经营活动;而支付的股利和利息既可以归属于筹资活动,也可以归属于经营活动。这是我国现金流量表准则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别。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与1998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0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同。我国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将资产负债日后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时间有关的利润分配(主要指现金调整事项。我们认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发现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如不作为调整事项处理,那么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对财务报告年度的利润分配方案的审核将缺乏依据。

  4、债务重组准则:,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涉及了债务重组,而国际会计准则尚未涉及。与美国的相关会计准则相比,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判断债权人是否作出让步时,债务重组准则没有引入现值。也就是说,债权人不是将未来现金流入进行折现后与债务重组时的债权帐面余额进行对比,来判断是否作出了让步。我们之所以没有在判断债权人是否让步时引入现值,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现值的确定比较复杂,而债务重组业务具体到某个企业,并不是经常发生。出于简化会计核算的目的,不宜引入现值。第二、会计信息使用者目前对信息的需求尚没有达到十分精确的地步。

  五、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走到今天确实来之不易,既有成效,又有问题,成效是显著的,但问题也不少,我们应当面对现实,充分认识到目前的不足,面向未来,明确准则发展的进一步方向。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完善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应当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相适应,与国际会计惯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相协调,充分体现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要求,形成结构严谨、完整、逻辑一贯、高效实用、集信息技术和会计管理方法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理论和方法体系。

  会计准则的长远目标是建立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然而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使中国会计真正跨入会计准则规范的模式。为此,应当做到以下要求:

  1、完善法规体系,理顺法规关系:完善与发展会计准则,一方面必须有与之配套协调的法规体系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必须理清各种法规之间的关系,明确会计准则与其他经济法规的关系。就我国目前来说,会计准则与有关的经济法规仍有不够协调之处,既有矛盾,也有重复。会计准则在对与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相关的内容进行规范时,应以有关的经济法规为依托,在会计技术性方面进行规范,而其他经济法规只应对会计行为以外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不宜过多地对会计行为进行干预。同时,就目前的情况,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理顺财务规范同会计准则的关系。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宏观性已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条件。国家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干预显得力不从心,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当由企业自行操作,政府机构的“精兵简政”使财务制度融入有关的经济法规即将成为现实,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抓紧实施。

  2、正确对待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我国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也应当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同时,我国有特殊的环境,中国会计准则保持特色是客观现实,也是现实所必须。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两种正确的观点: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内容和方法中有许多是的、适宜的,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不能一味为了寻求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而放弃这些内容。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主要表现为对国外会计的吸收和借鉴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会计准则既要选择国家样本,又要注意不能照搬。同时,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各种会计准则的协调活动,利用国际讲坛向世界介绍中国,并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方法,充分利用会计职业团体和大学的智力优势,多方进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提供国际协调的方法和途径。

  3、不断地修订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某些始料不及的事项。因此,对会计准则进行不断修订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对已经公布实施以及虽未公布但已经完成等待公布的会计准则,如果实际情况有所变化或反映意见较大,就及时进行修改,这是会计准则修订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对于已经完成但内容欠缺的会计准则,就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补充。对于尚未制定但会计实务中已普遍存在或国外已经定型,完全可以比照执行的会计准则,应适时增加会计准则项目。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既是会计准则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已经完成的会计准则缺陷进行补救的措施。为此,还应建立会计准则的修订机构,完善修订程序。

  随着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化,企业的不断改革,任何东西是不可能一尘不变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应该有所改变与修正,有的内容应该删除(已实现或过时的)。有的内容应该增加(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指导企业的活动,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改革,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经验接轨,有利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准则。

【简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文章:

湖南家谱简论05-28

法庭口译简论06-03

简论绿色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文化05-10

简论现代化铁路通信工程05-04

简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保障机制05-11

中国企业家的生长空间06-08

新会计准则科目研究04-29

中国企业管理取得成功的因素02-28

谈新会计准则的领会与实施05-29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评析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