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4-05-19 17:41:30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银行正从业务核算型向业务管理型转变,会计管理质量关系到银行的服务水平、服务效能和风险防范能力。因此,会计管理在银行经营中的位置举足轻重,是银行业竞争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探索有效的会计管理模式。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现状  据对衢州市级各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各家商业银行从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先后进行了会计管理模式的改革,基本特征如下:  (一)“扁平化”。商业银行会计“扁平化”管理就是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撤销原来机构设置上的多重行政级别,减少管理环节,实现管理行与营业网点间一对多的点对点管理,通过精简网点、精简管理人员,设立运行中心、金库中心、督导中心,实现集中核算、集中监督、集中管理,通过集中管理人员和整合业务系统,实现会计管理的独立性和广泛性,减少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建立全新的会计管理框架。有的行实行了全面的“扁平化”改革,有的行则有一定的侧重点。如建行衢州市分行,2001年在全省建行系统率先对市区分支机构实行全面的“扁平化”管理改革,一方面下属机构从原来的23个,精简至现在的13个,另一方面全面精简管理人员,并实行营业经理委派制,全面监督管理网点业务,营业经理直接对市分行负责。市工行则是较早实行集中核算、集中监督的典型,市中行、农行也正在实行人员、业务整合,逐步朝“扁平化”方向发展。  (二)集中化。一方面是网点业务集中处理。,商业银行业务操作基本实现了前后台分离,即前台数据录入,实时传递到后台运行中心进行账务处理,跨网点、跨行统一由运行中心进行清算。通过数据集中处理,提高账务的实时性,实现跨网点的通存通兑、业务查询,同时,清算资金统一进出,减少了风险源。另一方面是不同业务的数据集中。以前银行各类业务系统以业务种类为中心,分部门开发实施,标准不统一,自成体系,相互独立,数据的交换显得繁琐和低效,如对公、储蓄、信贷、资金、清算、国际业务等系统相互不联接,业务数据分散存放,不利于信息的综合和决策。新型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对原来的会计核算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出纳业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信贷业务系统等进行了集成、整合,通过模块化管理,使其涵盖更广、更全面、更系统,进一步实现了系统数据的共享,便于业务统计和数据分析。另外,临柜业务也从原来的条块分割,发展成为综合化,并实行单人临柜,从而提高了管理效能。  (三)信息化。银行业务信息化包括机及通信技术的运用。银行业一直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始终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目前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管理、账务、清算、结算等方面的信息化过程,数据的实时传递、实时账务处理、综合数据的查询和跨行资金清算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银行会计“扁平化”管理的基础,信息技术水平决定了银行的服务水平,决定了银行会计管理的效率,也决定了银行的竞争力。  二、存在的  (一)技术依赖性强,系统维护难度增加。当前的管理模式建立在机和基础上,管理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系统和网络的稳定性。但系统与网络也都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可测因素,因此技术故障较多,有时会导致错账,甚至导致业务暂停。由于网点自身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只能依靠市分行技术部门,有的甚至要省分行才能解决,特别是遇到网络故障还可能要依赖电信等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因此系统维护效率不高,了基层网点的服务质量。同时,计算机联网运行使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作案成为可能,增加了网络风险。  (二)业务复杂,有关人员素质不适应需求。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全功能综合业务系统,且软件升级换代快,业务项目多,分工细,操作规程复杂,业务人员很难系统地掌握,造成业务生疏,容易出差错。另外,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做到业务全面、精通,并要善于利用信息进行,为创新产品,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但由于管理人员既不从事柜台操作,也与市场营销严重脱节,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都不能完全符合有效管理的需求,仅仅起着监督辅导的作用,会计管理的职能未充分发挥,银行无法对客户情况加以全面了解,无法设计面向客户的新业务,无法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准,无法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控制,白白浪费了信息资源。  (三)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银行临柜业务综合化以后,临柜业务风险增加,如现金支付业务,以前要经过记账、复核及出纳三个环节,现在临柜人员一人就能完成,同时银行因配备摄像监控设施以及相应的系统授权控制等制度,对可能发生的人为风险估计不足,对操作人员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不够,同时,相关性的制度建设未及时跟上。有的银行因对账制度不完善,内部授权制度未落实,发生了临柜人员作案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系统控制,防范技术风险。信息技术的增加了银行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必须进一步加强系统控制。一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程序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稳定性,不能急于求成,运行前要进行充分测试,并经权威机构的认证,尽可能减少系统故障,而且要建立与运行维护、数据处理过程、硬件设备等相关的可靠性控制制度,建立应急预案。二是增强系统实时监控功能,控制操作权限,对营业网点的异常操作作出预警,及时发现违规行为或业务差错。  (二)加强管理控制,防范人为风险。防范人为风险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制度防范,运用现代管的组织规划、资源使用限制等原理,制定诸如业务流程、工作程序、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使其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适应,使先进的管理模式发挥最大的效能。因此要加强技术变革可能引发的人为风险,并尽可能地事先建立制度,使内部管理制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二是加强检查监督,会计管理部门要采取不定期的突击检查措施,提高检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使制度得到落实。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使会计人员自觉增强自律意识,做到不违规,不违章,并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一方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新的业务操作规程、新的金融政策,如集中学习,网络在线进行实时互动交流等,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一层抓一层,从而提高会计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管理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最大化的信息共享,加强市场与管理有效结合的研究,寻找最佳结合点,以便更好地面向客户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加强风险控制。一些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业务,要及时商讨有效举措,以此实现信息综合利用,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

【对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相关文章:

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集中管理改革的思考(03-09

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03-22

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的会计政策03-22

浅谈对国有商业银行岗位轮换制度的分析和思考03-19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悖论03-24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上)12-06

对国有股回购的法律思考03-21

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与控制论文12-02

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形势及对策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