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会计信息不对称下的供求博弈
[摘 要] 本文把会计信息商品化,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供求双方围绕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展开的博弃过程。面对市场失灵问题,文章结合网络经济时代的特点主张对会计信息的供求博弃市场进行市场化的创新,依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 [关键词] 会计信息不对称;供求博弃;市场在现代的经济学研究中,信息已经同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其稀缺性随着人们对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社会化而体现得越来越明显。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进行稀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因此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已渐渐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在许多经济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学家们对信息资源关注程度的增大,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信息经济学应运而生,过去的十几年,经济理论中发展最快的莫过于信息经济学,而信息不对称现象则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经济业务中,一方的经济当事人知道另一方经济当事人所不知道的某些信息。会计信息作为沟通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主要手段,同其他经济信息一样,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企业通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企业会计信息远远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需求者通过会计报表也不能完全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表现及分析
(一)逆向选择问题
这是一个内部信息在对外提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它的产生来源于一些诸如公司管理者和其他内部人员比外部投资者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公司当前状况及未来状况的信息。管理者和其他内部人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以牺牲外部者的利益来谋取他们的信息优势利益。例如,会计信息提供者较少披露、不披露或者推迟披露对自己经营不利的会计信息,甚至故意披露歪曲和造假的信息,欺骗和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然而,这就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且,如果信息使用者担心信息的可靠性,他们在购买公司债券或股票时就显得格外谨慎,从而导致资本和经理人才市场无法正常运行。
(二)道德风险问题
此种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会计信息需求方不能观察到信息供给方采取的可能影响到各方利益的行为。它的产生来源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且这是今天绝大多数企业拥有的特征。事实上,股东和债权人是不可能观察到高层管理人员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的。于是管理人员就有可能偷懒,或将公司状况的恶化归结为他们不可控制的因素。显然,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对投资者和整个经济的有效运作都有严重的影响。
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会计信息的供求双方都千方百计充分利用信息这一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效用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争取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由于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及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和对立的,所以会计信息供求双方往往都是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信息披露提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要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为了正确做出自己的决策,会千方百计的搜集和获得更多和更为有用的会计信息,并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要求信息提供者充分披露真实与公允的信息,这样围绕信息供给方应提供多少信息,提供信息的价格问题,会计信息双方的博弈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二、会计信息的供求博弈
由于我国经济已步入市场经济阶段,商品供需更多地依靠市场调节。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市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学角度讲,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因此,笔者认为,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应该实行市场化运作,信息披露的过程便是在市场条件下信息供求博弈的过程,信息的使用者以信息需求者的身份出现,而信息披露者则以信息供给者的身份出现。那么,在会计信息用户的需求与会计信息生成披露者的供应之间很容易就会有一种合力,其结果就是以最佳的价格取得了最佳的信息披露数量。
(一)会计信息供求主体
经济学上的供给是指家庭或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所愿意出售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的主要供给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此处要阐明一个问题,供给方不同于生成方,虽然生成会计信息的是企业的会计人员,但是会计人员是企业的成员,是为企业管理当局服务的,管理当局比会计人员更关注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和结果,也必然会参与乃至干涉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传递。由于管理阶层会在不同程度上干预会计人员,甚至在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中左右会计人员,因而将会计信息提供的主体定位于管理阶层比定位于会计人员更合理(杜兴强,1998)。
所有对企业会计信息有需求并利用该信息进行决策安排,同时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又影响到了会计信息生成的企业、个人或团体,我们统一归入需求主体。从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看,一方面,需求主体呈现出多样化,包括政府、股东、债权人、投资人等。另一方面,对于信息的需求同样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
会计信息供求主体具备“经济人”特征,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二)供求博弈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之间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均衡问题,它的特点在于研究参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而寻求均衡而非最优。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以及会计信息供求双方对信息解释的要求不同和利益差别是造成博弈产生的直接原因雇完全的市场经济中,供求博弈过程如图1所示。
会计信息的供求双方在A点达到均衡,供给者愿意在P’的价格水平上提供Q’的信息量,需求者也愿意接受该价格水平和该价格水平下的信息量。
但是在此博弈过程中,还需考虑下列两个问题:
1.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应该对比会计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和由此带来的效益,只有确保效益大于成本时,提供会计信息才是值得的,否则将不选择提供该信息。在考虑信息提供成本时,不能仅限于企业内部生成信息的费用即:内部成本,还应该考虑因信息提供所产生的影响,即:外部成本。具体而言,如果信息提供不足,信息提供的内部成本较低,但不能充分揭示,而导致外部使用者如股东等,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感,做出抛售股票、停止贷款、不签订购销合同等决策,使得企业经营受到损害,导致信息提供的外部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如果信息过量提供,揭示了本不应该泄露的“商业秘密”,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既增加了内部成本,也增加了外部成本(葛家澍,2000)。
对于信息需求者来讲同样也应该考虑成本效益的问题,只有信息所带来的效益大于成本时,才有利可图,方可
【会计信息不对称下的供求博弈】相关文章:
企业利益关系群博弈理论研究06-04
复杂适应系统中利益群体博弈的形成研究05-04
“智猪博弈”模型对员工激励机制的启示论文04-13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06-09
会计信息系统维护技术设置06-06
论如何从核算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05-0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06-03
企业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原因及治理对策08-27
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06-06
《范进中举》自测训练(下)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