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
【摘 要】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关键词】 盈余管理; 总体应计利润; 琼斯模型
20世纪80年代以后,盈余管理成为西方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实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量化反映。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常用模型
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该类方法目的是从应计利润总额中分离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总体应计利润法下,提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异是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不同,各模型简介如下:
(一)Healy模型
Heal(1985)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均值为零的白噪音过程,因此预期非操纵性应计等于零,总应计的任何非零值归于管理层操纵。
EDAit=TAit/Ait-1(1)
(二)DeAngelo模型
DeAngelo(1986)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随机游走过程,也就是,对于一个稳定状态的企业,t时的非操纵性应计被假设等于t-1时的非操纵性应计,因而t时与t-1时总应计之间的差异被归于会计操纵。
EDAit=(TAit-TAit-1)/Ait-1(2)
(三)基本Jones模型
Jones(1991)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会带来营运资本变动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固定资产会产生折旧从而带来应计利润的减少,因此Jones模型用销售收入增量(△REV)以及固定资产原值(PPT)作为自变量,建立总应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参数估计,预测事件期的可操纵性应计。
具体的计算是分为两步,首先利用估计期(P)的时序数据,将总应计(TA)回归到总应计的非操纵性成分决定因子(△REV和PPT),
TAip/Aip-1=α1(1/Aip-1) β1(△REVip/Aip-1) β2(PPTip/Aip-1) εip (3)
利用上述模型,求出各参数的系数估计值(a,b1,b2),然后运用事件期(t)的数据,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的预期(EDAit)。
EDAit=TAit/Ait-1-〔ai/Ait-1-b1i(△REVit/Ait-1) b2i(PPTit/Ait-1)〕 (4)
(四)Jones截面模型
Jones刚提出模型时,运用的是时序数据,由于时序数据会导致生存偏差问题,为了最小化生存偏差,DeFond and Jiambalvo(1994)提出Jones截面模型,截面模型假设企业的非操纵性应计水平在同一产业各企业之间变化是一样的。首先针对每一个样本企业,根据它所处的行业,收集同期同一产业其他企业的数据,运用方程(3)去估计对应产业/年度的系数估计值;然后把这些系数估计值带入方程(4)去计算该企业的操纵性应计预期。
(五)Jones修正模型
Jones和Jones截面模型中假设所有的收入变化是非操纵性的,但实际上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用销售来操纵应计,为了反映收入操纵,Dechow et al.(1995)修正了琼斯模型,该模型假设信用销售的任何变化反映了盈余管理活动,即要从△REV中扣除应收账款的变化(△REC)。运用来自于方程(3)或它的截面形式的系数估计,Jones修正模型的操纵性应计被计算如下:
EDAit=TAit/Ait-1-〔ai/Ait-1-b1i(△REVit/Ait-1-△RECit/Ait-1)
b2i(PPTit/Ait-1)〕 (5)
二、总体应计利润法的优缺点评述
根据McNichols(2000)对1993-1999年9月期间发表于美国八个顶级会计杂志的55篇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的统计,有45.5%的文章使用了总体应计利润法,它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优点
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第一,应计利润总额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各种应计操纵行为,比如会计估计和会计方法的变化,收入的递延确认、费用的资本化等,因此该方法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盈余管理的程度;第二,总体应计利润法思路清晰,计量相对简单,对研究企业没有特殊要求,依其得出的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二)总体应计利润法的缺点
这一方法最大的缺陷是现有的模型计量结果存在误差,根据模型结果所推导的结论存在冲突,导致了研究人员对这种方法极大的置疑与不信任。具体的问题包括:
1.现有的各种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低下
Dechow和Sloan(1995),Guay和Kothari(1996),Young(1999),Thomas和Zhang(2000),Kothari和Wasley(2005),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数据与方法对现有各种模型的盈余管理检测能力进行比较与分析,总体上认为现有的各种计量模型都存在变量忽略与变量错误的计量误差,检测盈余管理的能力低下。从模型的相对检测能力比较来看,Dechow运用被SEC审查企业的数据,得出结论修正的琼斯模型检测能力相对较优;Guay运用股票回报与盈余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各种模型都存在计量误差;Young认为基本的琼斯和修正的琼斯模型相对较优,但计量误差仍然在小于0.001的水平上显著;Thomas认为KS的工具变量模型(1995)表现最好;而Kothari等人认为业绩匹配的琼斯模型能解决原有模型所忽略的业绩与应计相关问题。由于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导致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缺乏模型选择的统一标准,以致研究结论可信度降低。
2.现有的模型忽略了许多影响应计水平的因素
实证证据表明企业业绩、规模、成长、负债是与企业应计水平密切相关。Dechow(1995)与Kasznik(1999)发现具有较高(较低)盈余的企业呈现出显著正(或负的)操纵性应计;Dechow和Dichev(2002)显示较大的企业趋向于有更加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经营,企业规模与应计呈现负相关关系;Becker(1998)指出具有高杠杆的企业由于担心违反债务契约,更加有可能去管理报告盈余,因此企业负债水平是与操纵性应计正相关的;McNichols(2001)证明分析师的长期盈余增长预期有显著的解释力对于运用琼斯模型估计的残差,表明增长是模型中一个显著相关的被忽略的变量。而现有的模型却忽略了这些影响因素,加大了计量偏差。
3.模型存在各种计量噪音
首先,模型存在数据选择偏差,时序数据模型存在生存选择偏差和时序内结构性变化问题,而截面数据模型存在异质性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加大计量噪音;其次,模型计量线性形式受到置疑,Ball和Shivakumar(2006)指出传统线性模型忽略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对于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处理,导致自变量系数被显著地削弱,而考虑了会计谨慎性原则的非线性模型却能解释显著更多的应计变化;另外,模型的内在假设与实际不符,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方法估计模型的特征参数时,内在假设企业在估计期(或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不存在盈余管理,但实际上这种假设与实际很难相符的。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虽然目前总体应计利润法的计量模型众多,但完美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并不存在。
三、总体应计利润法在国内的运用现状与建议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在国内的运用现状
盈余管理是国内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国内对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来看,总体应计利润法的使用很普遍,如林舒和魏明海(2000)对上市公司首次募股过程中盈余管理的研究,陈小悦、肖星和过晓艳(2000)对配股公司的利润操纵的检验都是直接利用琼斯模型,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截面琼斯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同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从总体上来看,国内盈余管理的实证计量还存在许多不足,第一,大多数研究直接套用西方的模型,没有考虑中国的会计制度与企业商业特征作必要调整;第二,各模型的相对优劣缺乏中国资本市场的检验,造成不同的研究人员选择的模型各异,导致研究结论缺乏可比性;第三,总体应计利润法的运用仅局限于资本市场驱动的盈余管理问题,缺乏债务契约、管理层激励等动机下的盈余管理检验。
(二)总体应计利润法研究运用的若干建议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突破:
1.修正总体应计利润法的模型
研究人员在选择具体计量模型时,要结合国内的会计制度特点和企业商业经营特征进行必要修正,同时要警惕这种方法的计量误差,可能会导致拒真纳伪的研究错误,不能过分相信单一模型所得出的研究结论,通过多种计量模型的结合运用,减少应计模型的噪音所导致的推论错误。
2.开拓总体应计利润法的运用范围
盈余管理动机,除了资本市场动机,还包括契约动机、监管动机、和政治动机。某些领域,如管理层奖金补偿契约与盈余管理、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税收引致的盈余管理,在国外已经研究得非常深入,而目前国内却很少有人涉足,未来的研究应该逐渐转向上述领域,以开拓总体应计利润法的运用范围。
3.拓展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
研究人员在研究盈余管理问题时,不要拘泥于实证计量方法,可以考虑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实验模拟、报表分析等其他方法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虽然这些方法可能比传统的大样本统计计量方法耗时更多,成本更高,但由于研究更细,针对具体的企业和业务进行分析,可以提高盈余管理衡量的精确度。●
【主要参考文献】
[1] Healy Paul M,Wahlen James M. 1999.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Accounting Horizons,13(4): 365-383.
[2] Roychowdhury Sugata. 2006.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42,(3): 335-370.
[3] McNichols Maureen F. 2000. Research design issues in earnings management studie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4-5):313-345.
[4] Burgstahler David,Dichev Ilia. 1997. 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s and losse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4(1):99-126.
[5] Dechow Patricia M, Sloan Richard G. 1995.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view, 70,(2):193-225.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相关文章:
论文综述的格式12-20
文献综述格式09-27
企业压力管理中压力源的研究综述论文06-11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方法研究综述05-08
化学综述论文12-22
医学综述的写作方法12-06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标准格式要求08-10
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06-02
综述论文写作步骤与方法02-23
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综述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