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探讨

时间:2023-03-25 06:59:05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探讨

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新准则,并准备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在这场会计准则的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界备受关注的焦点。新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也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博弈。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现状      二、对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相关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一是我国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二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值,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难度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的多重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应当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和不能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至于如何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则完全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这对会计人员的判断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提供了可能,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同时由于实行连续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暂停上市及退市的规定,一些亏损公司便充分甚至过度利用会计政策,在亏损一年后的第二年,往往会不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争取盈利避免ST处理,而一些三年连续亏损的公司则在最后一年大幅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希望借助这种“一次性处理”的做法,获取公司最终盈利的可能和恢复上市的机会。  (三)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的复杂性。存货可变现净值、短期投资市价、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其中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而贴现率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同时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因此,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管机关、审计机关等部门对企业确认的减值进行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三、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思考  资产减值准备是一把“双刃剑”。新企业会计准则虽然规定了部分减值准备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但该规定并未能完全封死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通道,因为新准则并未明确针对存货、短长期投资等项目的减值准备能否冲回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此次颁布的新准则就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然而我们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解决技术层面的同时,还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我国的资产管理条例,在尚未正式引入现金产出单元(CGU)概念前,重新审视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要求。对于没有现成出售价格可供又不能直接产生现金流的的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当这些资产实际已发生减值时可通过缩短折旧和摊销年限的方式反映这类资产的价值损失,也是解决当前随意计提减值准备的一种途径。  (二)转变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完善。然而,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转变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许多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实施存在着抵触情绪,企业少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出现了有确凿证据表明已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已停用若干年的设备价值还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盈利能力指标核算的现象。还有人认为,可以用计提折旧来代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而,转变这种不正确地认识也是当务之急。  (三)建议关注股改方案中有业绩承诺、股权激励机制,同时减值准备占净资产比例高的公司。它们有可能在2006年将跌价准备冲回,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将所计提减值准备的转回,只是对以前业绩的重述或修正而已。由于季报、中报不需要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因此,上述公司的确可以比较容易地在2006年的季报、中报中对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进行调整。但这只是会有助于投资者重新认识那些前期超额计提的公司的资产质量而已。  (四)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具有特殊、金额较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在该特殊项目的审计实务过程中,应由专业知识比较扎实、职业经验较为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计划及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当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证据所估计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士有差异时,应判断差异是否合理,如认为不合理,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  [参考]  [1]王丽。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思考[J].财会,2005,(9)。  [2]严循建。资产减值准备及其对利润的[J].会计之友,2005,(3)。  [3]王学怡。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反思[J].财会通讯,2005,(8)。

【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探讨】相关文章:

新会计准则指导下的资产证券化有关会计问题探讨06-08

探讨企业营销管理中触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论文06-26

新刑诉法下社区矫正问题研究09-05

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务解析09-19

新闻传播中的价值问题探讨10-13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问题探讨论文(精选8篇)07-27

谈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待摊及预提费用的处理09-19

我国引进股指期货后的相关题目探讨04-28

人体骨骼显微硬度及其相关要素的关系探讨06-15

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探讨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