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中运用现状的评价
实证在西方管理研究中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技术性的层面上对管理会计中实证研究的方法结构进行了中肯的(王光远和贺颖奇,1997)。近几年来,我国也出现了研究者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成功的管理会计案例进行归纳和理论的实例。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管理会计研究中对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还只是处在一个相当稚嫩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利用实证研究方法来促使管理会计研究的进一步。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一个更基础的角度而非纯技术性的角度对实证研究方法本身进行更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的运用现状进行总体性的评价。一、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审视
所有的实证研究方法都包括了对某一组织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层次的观察、乃至参与他们的活动等手段。在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中,曾经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最关键的分界点就是看一看实证研究者是试图从一个“客观的”局外人的身份来理解一个组织(即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还是从一个局内人的角度通过直接参与一个组织的活动而达到理解这个组织的目的(即人种分类学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对实证研究方法应如何认识这个上曾前后出现了3个典型的'流派。
最早对实证研究方法形成系统认识流派为芝加哥学派。其主要特点是,在实证研究中主张对组织中的成员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在相互接触中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并且只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才直接参与组织成员的活动。这便是该学派所提倡的实证研究中的调查三阶段论(Bulmer,1984),在社会学研究中产生了很大。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该学派在实证研究中也要与组织中的成员相互接触,但研究者应使自己的角色公开化,通知组织中的成员自己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尽量不和组织中的成员那样产生情感方面的纠葛,以避免对正在研究的环境产生影响。
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个存在主义学派(Extential
【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中运用现状的评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