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新世纪会计的思考
摘要:知识的到来,对提出了严峻挑战,从会计信息、会计目标、会计观念、会计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知识经济格格不入的倾向;同时与会计目标、会计观念等相适应的资产范围的扩大、资本的确认、计量等一系列,又使会计的创新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简要阐述了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造成的冲击以及会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21世纪呈现在世界会计界面前的将是一个以崭新姿态飞速向前发展、演进的经济世界,它使刚刚走进新世纪的会计一开始便面临着必须继续对传统会计进行全面改革,以及必须对新会计体系着手进行全面认识与全面规划的挑战。 1、会计环境的变化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革命与商务全球化浪潮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也使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知识经济导致世界产业经济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经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空前发展,全球的形成,将创造出许多过去完全想象不到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越来越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规模从大批量生产向个性化、规模化生产,生产形式从扩大再生产转向创新再生产;市场和贸易行为越来越化,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垂直管理转向网络式水平管理等等。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会计,在其会计思想、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技术和会计政策规范等方面,都要从原有的经济环境中蜕变出来,重新构造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模式。 2、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综观会计的发展,可以看出,会计的发展主要是反应性,即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知识经济的出现,必然对现有的会计产生全面的,从会计和会计实务两个方面进行,其主要表现在对会计目标的冲击。关于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不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经营责任观”,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并未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情况。会计目标的确定,应以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目的。另外在知识经济中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是企业的知识资源。而知识资源是由人力资源和知识组成的。在传统的会计中资产是指被企业控制或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这就对传统的会计计量产生影响,同时要求对以资产为主的一系列概念扩展其内涵。 2.1、传统会计的弊端 (1)完善性问题。传统会计是不完善的,根本问题在于:投资者关注未来而财务会计却主要是面向过去。传统会计采用定期报告原理,但当期报告所计量和反映的并非只是当期情况。人为的分期并不能改变企业业务不断流转的根本特点,各种业务活动不可能随着会计分期的时间界限而同步起止,于是就有了收入的分期确认等会计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传统的回顾型会计只对现有的货币性项目进行计量,而这些项目可能只是构成公司总体价值的极小一部分。在服务化和信息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当今世界经济中更是如此。对各种新兴公司而言,其价值大小可能主要取决于各种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专利权或其他开发副产品、高效的管理能力、具有创造性的受过良好训练的熟练工作人员、发展良好的顾客群体、市场优势、出众的营销能力、良好的预见能力、商誉或客户的满意、协议、专营权或其他衍生物等。 传统会计使用实体概念,而不考虑投资者,是不完善的。比如,一个保持较多留存收益的公司,其财务状况和成果在财务报告中会显得比一个支付红利的公司好,但实际上果真如此吗? 传统会计是回顾型的,它并不将揭示公司的偿付能力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也不管偿付能力在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经营中偿付能力其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即使营利能力很强的公司也可能遇到现金流动问题,而且常会有持久的影响。 (2)相关性问题。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不能准确描绘最终用户所关心的经济或市场价值,损益表不能与公司市场价值的提高或改变很好地保持一致。 另外,对于投资者决策的成败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而这恰恰是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所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国际公认会计准则,可以在企业财务报表上进行反映的收益应当是企业已经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已实现收益,是建立在收入/费用(配比)概念基础上的“收益”。这种建立在收入/费用(配比)概念基础上的“收益”不仅容易被企业管理当局所操纵,更为重要的是它不能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以使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和投资价值做出判断。 (3)合理性问题。传统会计原则上要求客观,但实际上又存在着大量判断。当无法实现完全的客观时,就会让一切视如不见。比如,传统会计对于收入的确认,只要它能在“适当的”时间内具有“适当的”确定性,就可确认收入。再如,传统会计理论,将货币计量作为一项基本假设,以是否可计量作为能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标准,在计量属性的选择标准上,首先考虑的是其可靠性,即这种计量必须是建立在已经发生、客观存在、可以验证和检查的基础之上。在这一基本观点下,包括人才智力资源在内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无法在会计上得到反映。 (4)可靠性与相关性问题。传统会计将可靠性定义为: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具有可验证性。其目的是为了把真实的会计信息反映给使用者,为其决策提供依据,即可靠的信息要有用。理论上虽然认为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但实际情况是在现时代恰恰由于对过去事项的可靠记录,反使其现时信息的相关性减弱了。可靠性与相关性形成了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体。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应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 2.2、会计功能重点的转移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经济信息。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以机为主的信息产业的普及和成熟,会计人员大量的日常工作,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以及在必要时查询凭证数据等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这在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更多地参与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确立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知识经济要求会计创新 面对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迎接时代的挑战,认真研究会计的框架、进行会计创新,以满足信息经济时代使用者对会计的新要求。 3.1、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 现有的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从会计目标、会计观念、会计管理体制、会计规范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知识经济格格不入的倾向。 例如自创商誉在传统的会计系统中是不予反映的,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由知识创新而带来的企业价值增加和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会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且企业的合并或解体也会经常发生,如不在市场交易前确定自创商誉价值,那么在市场交易时的价值确定就会显得“离谱”。会计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涵义。 3.2、和引入新的计量手段 知识计量重心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重计量手段,因不同会计事项性质而选择不同计量手段,似是一条可取之道。比如同时采用成本价与未来经济利益价。正如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的,收益是随着未来服务的现值的增加而同时产生的。他们认为,收益计量与资产计价是不可分的,资产是依据使用这些资产所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计量的,而收益则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现值变动的结果。显然,要计量经济收益,在会计上就必须采用现值计量。同时为了减少代理人或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随意操纵的败德行为,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以事实性数据为基础并具有可验证性,因此还必须采用历史成本价。 3.3、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财务会计的重要。 首先应明确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会计资产。根据资产的三要素:资产必须是一项经济资源,未来可提供收益;资产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资产可以用货币计量其价值。从这三个方面来人力资源是可以作为资产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载体- 人身上的投资是企业付出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投资,是可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是企业能够控制和利用的,因而可以定义为资产。 其次是人力资产应如何计价。笔者认为应按照其获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全部实际耗费作为人力资产的基础价值入账,同时要考虑其实际价值,即现时的市场价值及其未来收益价值,其记账类似于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记账法。 第三,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一是重要性原则。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应重点加以体现,尤其是那些不可替代人力资源的信息、数额巨大的培训项目等。二是配比性原则。当人力资源数额较大,涉及多个会计期间时,应遵循配比原则对其价值进行合理摊销。三是历史成本原则。将招聘、培训和开发人才等一切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均作为人力资产和成本,其数据是根据原始发生时的金额归集的。四是相关性原则。作为企业主要职能部门之一的人事管理部门,对于职工的管理不仅是看其工资发生额的大小,而且重要的是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所以要求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信息应体现相关性原则。五是效益成本原则。人力资源会计在很多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核算时还应考虑对那些核算成本较高及对决策意义不大的核算项目可不予揭示。六是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将递延资产中的职工培训费、费用中的职工经费、数额较大的培训费、招聘广告费、稀有人才离职损失费予以资本化,将工资福利费等各期发生额均衡的支出计入费用,作为收益性支出。 3.4、变革财务报告 现行的报告体系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它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应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 其报告内容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二是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三是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四是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五是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报告模式则应灵活多样,因为使用者的目标和方法不同,被估价的资产不同,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不同。通过灵活多样的报告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不同要求。 3.5、会计管理功能重心转向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管理;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 (1)对知识进行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和递增报酬,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而是知识型;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把知识于生产过程中,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其中心环节就是创新,因而企业将更重视知识和创新,重视知识的生产。对知识的生产需要大量投入和人才培养投入。 (2)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即会计管理知识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延伸到知识竞争,表现为工作中的创新和实验室的创新。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使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知识和创新能力,需要用知识对其加强管理。会计管理知识化,要求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发挥每个人知识的作用,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提高进行会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 会计的绝非是在对未来的等待、企盼中实现的,而是在对历史的回顾、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去实现的。知识经济已经渗透到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样也给会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会计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企业风险的管理、未来收益的计量等都是需要我们积极研究、探索的新问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只有进行会计创新,变革传统财务会计体系,才能更好地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各种会计信息用户服务。【对新世纪会计的思考】相关文章:
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12-10
对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思考03-13
论新世纪会计职业后续教育03-22
企业并购的会计思考03-24
论新世纪之初我国会计制度改革03-24
创立会计治理学的思考02-28
后续会计计量侧重的思考03-24
有关决策会计的几点思考03-25
对会计透明度的思考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