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治理会计的几个基本理论题目
一、关于治理与财务会计的关系至今,学术界占主流派的看法是:治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是以货币计量的企业整体的和结果信息,它是由财务会计提供的;而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是以货币或非货币单位计量的企业分支机构或企业整体的未来信息,它是由治理会计提供的。假如我们从财务会计的一般进程看,这种结论存在明显的缺陷,治理会计并不是独立于财务会计的学科,它是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理由如下:
(一)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历史信息,而且也关注未来信息。这种关注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变迁。1.在化的早中期,市场需求相对单一、稳定和规模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相应,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十分关注企业历史和现实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对未来市场的变动及其对企业的重视不够。2.投资主要采取直接投资形式,企业的所有者相对稳定,一般不存在现实投资者与潜伏投资者的对立。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现实的投资人,他们的信息需要主要是企业的历史和现在信息。3.所有者或投资人一般只从企业分得投资利润,这就要求经营者报告其经营业绩,对投资者分配利润。以此为基础,现行财务会计的报告模式是为报告和解脱经营者的经营治理责任、分配企业利润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财务会计必然以历史本钱为基础反映过往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此不同,在产业化社会的晚期,特别是人类社会进进信息化社会(或化社会)后,市场需求具有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金融工具大量涌现,金融市场日趋活跃和变化不定,投资风险大为增加。为了分散风险,投资者必然要不断地进行金融工具的买卖,从而形成了金融市场上现实投资者与潜伏投资者的对立;金融市场间接投资的出现,也使得投资者谋求获得资本利得,这使现实的投资者和潜伏的投资者都在“博未来”,究竟鹿死谁手,取决于两者把握的发行证券企业的未来信息;金融工具的出现与不断创新,使得企业的金融资产数目不断增加,金融资产价值在市场变动中会阔别其历史购买价,这意味着必须用公允价值来反映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因此,企业仅仅提供以考核经营者业绩和分配投资者利润为目的历史会计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有关未来的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可以用三种方式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未来信息:一是在以历史本钱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加进以公允市价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二是以按历史本钱编制的财务报告为基础,编制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变动的衍生性报告,如主要产品销售明细表是损益表的衍生报表,它能一定程度揭示盈利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以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期为依据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相应形成一套与两表揭示的要素相关的确认和计量,它显然与历史本钱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存在差别。
(二)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整体信息,而且也关注企业的分部信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提供的信息反映主体的整体性和反映时间的整体性(分期性),即以整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信息作为揭示对象,这符合产业化社会早中期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进产业化社会后期至今,一方面市场变幻莫测,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强,致使投资者十分关注投资风险;另一方面间接的金融工具投资,使投资者不必将投资长期固定在一个投资方向上。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并存,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佳,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存在潜伏的风险或危机;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欠佳,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存在投资的机会。风险和机会的前兆通常存在于分部信息之中。所以,提供分部信息是投资者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的机会的基本依据之一。同时,由于投资者的投资表现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就要求提供信息的时间将不再按照会计分期的原则进行,不仅提供信息是经常的,而且提供信息的期间是不固定的。
在历史本钱信息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分部信息是较为轻易的事情,一是通过各会计要素按部分设置明细帐户就可以获得各部分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情况的分部信息;二是通过各会计要素按不同业务设置明细帐户就可以获得各种业务的业绩的分部信息;三是通过会计分期的缩短和灵活划期就可以获得各种会计期间和各会计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三)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经营结果的信息,而且为了控制的目的也关注企业经营过程的信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特征的,它是一种结果信息。这意味着投资者关心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而对经营活动过程不太关心。这也与产业化社会早中期环境相适应。这时市场稳定、生产经营稳定,相应投资报酬稳定。同时投资多采用直接投资,甚或投资者直接进行企业的经营治理,使投资者能直接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控制。这样企业不需向外部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关经营过程及实在现经营目标程度的有关信息。在进进产业化社会后期,特别是金融化社会后,一方面投资风险增大,投资结果可能与投资报酬预期相往甚远,投资者必须对接受投资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为此,企业外部信息的使用者十分关心企业预算的信息以及预算执行差异的信息,并且,预算执行差异的信息应以动态的形式提供;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大量出现,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投资者因股票的出现而社会大众化。投资者大多只能采取间接方式对企业进行控制,当企业经营不能达成预期目标时,投资者将出售手持股票,即“用脚表决”。相应,投资者必须获得企业经营过程的信息,特别是获得企业经营可能偏离预算目标的信息。同时,由于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投资者与经营者在企业信息上存在分享的不对称性,加之内部人控制的不利性,投资者可能面临接受虚假信息而带来的投资损失,相应,投资者也必然要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信息的依据或基础是否真实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会计信息形成过程进行控制或监视。这种控制是一种反馈控制,所要获取的信息是差异信息。
在以揭示资金运动过程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提供企业经营过程的反馈信息是十分便利的,也就是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按预算标准揭示每项业务的预算执行差异或每一期间的预算执行差异。同时,通过预算分解,落实到各部分,相应形成揭示每个部分预算执行差异的会计核算,也称为责任会计核算,它们与以历史本钱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完全可以合二为一。
(四)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的货币性信息,而且关注企业的非货币性信息包括经营信息等,它要用实物量衡量,甚至不能度量。在产业化社会的早中期,投资者的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报酬根本上取决于所生产产品的价值实现程度,即货币收进的多少,以及为此而花费的货币支出的多少,两者之差即为投资收益。一般情况下,其他非货币收支因素对投资收益影响较小。在进进产业化社会晚期至今,作为交易物的不仅有实物商品而且有金融商品,实物商品的价值实现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较少受货币购买力以外的因素影响。金融商品取得收进的多少不再直接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而是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这种供求关系是以货币供给量因素或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为基础而形成的。这样就产生了非货币性信息,诸如经营方向、产品品种调整、人事变动等,以及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信息的需求。至今有关企业的非货币性信息仍然是以表外项目的方式予以表露的,随着表外表露的增加,原财务报告主体内容的重要性将日渐减弱。是继续维持现有报告模式,还是改革现有报告模式,必将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至少就表露非货币性信息而言,可以有三种基本思路:一是与货币计量有关的实物信息可以伴随财务会计的价值核算同时进行,并在以历史本钱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二是与货币计量无关的经营信息,可以通过改革现有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直接在新的财务会计报告中表露;三是编制独立的非货币性信息的报告。
纵观以上分析,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正向着未来信息、分部信息、过程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的方向变化,这些信息与治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特征十分一致,这表明治理会计是对外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引伸与拓展。当然,正如财务会计的信息也在为企业内部治理者所使用一样,由于治理会计信息更具猜测决策和规划控制的特征,而更易于为企业内部治理者所使用,结果企业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的目标更易达成一致。
二、关于治理会计的性质
治理会计的性质涉及治理会计是什么:
(一)治理会计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传统观点以为治理会计是猜测决策会计,具有参与决策的作用。事实上,治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揭示历史和现实会计信息的一种延伸,旨在揭示未来信息,为投资者和经营治理者提供决策支持。这主要表现在:1.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治理会计只是为其提供决策可用信息,决策活动是由信息使用者自身完成的;2.从企业内部经营治理者而言,不同层次的决策活动也是由其自身完成的,治理会计也只是为他们的决策活动提供依据;
【治理会计的几个基本理论题目】相关文章:
刍议国际治理会计的几个题目02-27
建立会计治理模式应考虑的几个题目02-27
关于我国原油本钱治理的几个题目03-01
价值链会计治理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题目02-28
电算化会计向治理型转化的几个题目03-01
实施全面预算治理应留意的几个题目03-20
推行全面预算治理应留意的几个题目03-21
关于管理会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03-22
财务分析报告的几个题目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