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

时间:2020-10-31 14:23:19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探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

摘要:本文总结了过去二十多年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专家系统 网络财务
  
  我国会计信息化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1999年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将会计电算化改为“会计信息化”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推进新形势下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因此会计信息化逐渐提到日程。
  一、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及现状
  1.会计信息的实时性
  传统会计主要是事后核算,会计信息滞后,所需的信息一般要到当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账上反映出来。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交易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直接下载到会计应用程序中,使得从原始单据到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瞬间就可完成,所需的会计信息随时都可获得。使用者亦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限,浏览查询所需最新的和历史的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其决策风险。
  2.会计信息的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系统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具有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仿真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会计信息的网络共享
  网络环境下,连入互联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只要在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合法地获得信息资源和会计数据,还可以任意使用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网络上的任何一个工作站都享有系统的全部功能,使会计信息化最主要的特征——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性得以实现。
  由于会计电算化模式还是模拟原始的手工模式,所以应用水平还仅仅停留在“算”的阶段,而这种“算”出来的数据也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企业财务部门内部会计核算实现了网络化,即凭证处理、记账算账、报表都能通过电算化网络进行,那么,将会大大缩短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使财务数据更为准确、合理。与此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企业领导、相关部门均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不仅满足了多人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而且便于同时进行必要的财务管理、账务查询。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经过多年的不同发展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现在一般大、中型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会计软件不标准和不规范,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刚刚开始,还需要加快发展;会计信息化水平偏低,仅处于管理型会计信息化阶段与更高一层次的决策型会计信息化还有不小的距离等。
  1.发展智能化管理和决策型会计系统
  会计信息化分核算、管理、决策三个层次。作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仅有核算功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和方案等。因此,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核算功能外,还应具有参与管理和决策功能。
  管理型会计是对企业管理进行支持,它包括财务计划、分析和控制管理功能;决策型会计是对企业经营决策进行支持,它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和管理决策等。因此,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应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三方面的信息化,尤其是后两者,而决策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最高层次和最终趋势。
  由于财务会计职能的复杂性,管理会计和决策会计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管理和决策问题。其中一部分可以依据会计的历史和现实数据,经过数学模型计算得以解决,而更多的问题是要依赖财务专家和财会工作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宝贵的智慧和思维才能圆满地解决。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管理会计和决策会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为了建立功能齐全的、有效的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必要在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先进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