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本文就是要去探究EVA指标体系在衡量企业业绩方面到底存在哪些优势? EVA指标体系在我国非完全有效的市场体制下是否能更好的衡量企业价值?为了完成本文的写作目的,达到研究的效果。作者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思路:首先深入探究EVA的基本概念,将其和传统的财务会计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EVA在衡量公司价值方面的优势。为分析EVA指标体系在我国非完全有效的市场体制下是否能更好的衡量企业价值,本文将提取我国证券市场中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股价和其EVA、EPS、ROE(后两者为传统会计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用以证明EVA与公司的股价的相关度是否大于会计利润与股价的相关度。在实证的结论得出之后,本文将针对EVA在激励机制方面的应用给出一个案例,并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EVA、业绩评价、回归分析、企业激励……
【正文】:
一、引言
怎样的指标体系才能真实的、合理的衡量公司的业绩,这是一个财务学界一直讨论的问题。这样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的建立也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套指标去合理的评价我们深沪两市几千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我们也可以利用这套指标去考核我们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的老总们;一个有效的业绩评价标准也能够作为公司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们最常见的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状况的指标是一套精巧的财务会计比率,比如净资产盈利率、毛利率、资产周转率等等,他们都是基于责权发生制的财务会计数据,而这些会计数据并未反映出通涨和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此外会计对资产和负债的计价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对一家公司实际的资产负债水平缺乏合理的评价。
本文就是要去探究EVA指标体系在衡量企业业绩方面到底存在哪些优势? EVA指标体系在我国非完全有效的市场体制下是否能更好的衡量企业价值?
二、经济增加值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对比
(一)经济增加值的概念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注1)。其计算公式为:
EVA=NOPAT—KW(NA)
式中:
KW: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NOPAT: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
NA:公司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
经济增加值指标是在扣除了全部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企业价值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经营利润超过了所有债务成本和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财富,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利润,即经济利润。因此,经济增加值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有效的经营,另一方面需要对资产负债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成本。
如今,经济增加值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成为公司治理的流行工具。而实际上,EVA并非全新的概念,营业收入要高于资金成本,是财务管理的老观念,但由于传统会计计算的误导,这一概念常常被忘却。EVA的提出使管理者重新关注企业的经济利润,而不仅仅是会计利润。
(二)传统业绩评价标准的弊端
一般来说,人们常常使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也用以评价管理者管理的好坏。这些指标都是建立在会计利润基础上的,而会计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企业操纵的现象,这会使这些指标的可信度降低而不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正确的评价。因而,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薪酬激励制度的衡量标准会产生种种弊端。本人认为主要的弊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利润使管理者存在过度投资的行为。我们知道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管理者存在道德风险和代理成本问题,他们倾向于在任期内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以便得到最高的个人利益。因此管理者很少考虑股本的资金成本,只要当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高于债务的税后成本时,管理者就会进行投资。例如,一个1000万元的投资项目能产生每年8%的税后收益,该项目的资金70%用股权,30%用债务方式筹措。假设该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税后债务成本为5%。管理者在考虑此项目时,由于债务成本5%低于税后收益8%而有利可图,会选择接受该项目。而实际上,用净现值法计算得出的结论是相反的。8%的税后收益,在假定每年固定资产净值不变(即固定资产投入额与折旧相等)的情况下,每年可获得80万的现金流入,用10%按永续年金折现的现值是800万,因而此项目的净现值是—200万。若用EVA计算,每年税后收益为80万,资金成本为100万,即每年的经济增加值是—20。无论以NPV还是EVA来衡量均应放弃这个项目。
2、为了追求账面利润,一些企业进行商品搬家,甚至直接在账目上弄虚作假。企业为提高利润会将产品虚假出售,虽然账面收入增加了,实际上却只是增加了一笔应收账款,一笔不可能收回的账款。另一方面,存货的无效调拨大大增加了存货的运输成本和储存成本。在下一年度,若公司的销售状况并未得到改观,这种行为将会持续下去,形成恶性循环,直至该经理离任或是企业破产。因此采用不恰当的业绩评价标准最终只能损害股东的利益。
3、追求利润使经营者过度重视短期利益。例如传统的会计准则要求把研究开发费用当年记入损益,其结果会使当年的利润下降,每股收益减少,净资产收益率降低。另外诸如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为企业带来长远发展的计划均会在短期内影响企业的利润。管理者会因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这些计划。此外,经营管理者的任职期满之前,为了使自己任期内有最佳的业绩,做出的选择无疑会使短期内会计利润最大化。
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指标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会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产生不一致。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并不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而是片面追求会计利润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偏离使得代理成本急剧上升,股东财富随之下降。
(三)EVA对传统业绩评价标准的改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传统指标体系在衡量公司业绩方面的缺点和不足,与传统的业绩评价标准相比,EVA具有以下优点:
1、EVA以股东的角度定义企业利润(注2)。考虑资金成本是EVA的最显著特点。在传统会计方法下,大部分企业是盈利的。然而,尽管会计报表上显示的利润是正的,很多企业的盈利并没有超过股东权益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若股东将资金投资于别的企业将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这些所谓的盈利实质上却是在减少股东的财富。目前有很多国有企业正处于这种状况。EVA则表明一个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或所减少的股东财富的数量,这一指标以股东财富的角度来定义利润,能够使股东清楚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国有企业来说,国家对国企确定的基本经营效益目标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这一目标很难量化。用EVA则可以清楚地反映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EVA等于零,表明企业的国有资产得以保值;EVA大于零,则表明国有资产的增值。因此EVA可以反映出企业是否为国家创造了财富,是否使国有资产的价值最大化
2、EVA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在使用传统指标作为业绩评价标准时,由于这些指标对业绩的扭曲性反映,使得管理者一味追求评价指标的最优而在经营决策中采用次优甚至非优的方案。EVA是一个能直接体现股东利益的指标,对经理而言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提高企业的EVA:提高已有资产的收益;在收益高于资金成本的条件下,增加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减少收益低于资金成本的资产占用。当管理者在追求更高EVA的同时,也正是在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的矛盾。
3、EVA使管理者强化了资金成本的观念。企业的价值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利润能否超过资金成本。由于企业自有资本的非偿还性与股利支付的非确定性使得有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忽视了自有资本的机会成本,误以为偿还了企业债务成本后的利润即是为企业创造的财富,结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盲目投资,无形中损害了股东的利益。EVA的使用使管理者充分意识到自有资本的机会成本。只有在收益扣除了所有的债务资金成本和权益资金成本后才是真正为企业创造的财富。管理者因而会在关心收入的同时关注资产管理,尽可能加速资产的流动,避免资金的闲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整个企业的运作既有效益,又有效率,为股东创造财富,也为自己实现更高的报酬。
总的来说,EVA揭示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体现了价值创造的基本原则,即现金流、风险和回报的持续性。与其它财务指标相比较,它能较好地解释股东财富的创造过程。
三、我国上市公司EVA与股价的相关性分析
(一)假设的建立和资料来源与样本选择
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首先要将会计利润调整为EVA。作者在对会计利润进行诸多调整时,把会计利润转化为经济利润,主要考虑了经济利润应该包含企业的全部资金成本,使EVA成为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指标。这些调整项目包括:研究发展费用(R&D)及其它费用,战略性投资,收购的会计处理,折旧等。
此外,在计算EVA时对会计报表中营业净利润的调整还包括坏帐准备、存货等项目的变动,其目的是消除管理者用以平滑会计利润的机会。通过对会计利润的诸多调整,用EVA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标准能够弥补传统指标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得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能够得到较为正确的衡量,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激励机制也才能更合理、更有效。
本文数据资料均来自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刊登的2002年度沪市469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摘要及2002年12月31日公布的沪市2002年12月30日股价资料。为排除极端值对分析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时剔除了ST股票及净资产为负值或零的股票,最终以441家沪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在这441家公司的年报资料中获得了它们各自的净利润、股东权益、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同时为排除特殊情况的影响,本文选取了1999年最后一个交易周的的股价平均资料,即以2002年12月30日的5日均价代替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股价资料。
(二)指标计算及回归分析
由于在所获取的数据中不能直接得到上市公司的EVA资料,因此,在此通过所能获得的数据对各上市公司的EVA进行了近似的计算。
EVA=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
此处用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期初的经济价值,计算公式变为:
EVA(注3)=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产期初的账面价值
即:
EVA=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资金总成本
=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债务成本—权益资金成本
另外由于年报摘要上无法获得对营业净利润进行调整所需要的资料,而且税后经利润中已经扣除了债务成本,因此,原式可以近似的变形为:
EVA=税后净利润—权益资金成本
=税后净利润—权益资金成本率×股东权益
在计算权益资金成本率时,根据工业、商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和综合等五大行业的划分,将各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股东所期望获得的报酬率,即权益资金成本率。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近似计算出各上市公司的EVA。
根据所获得的数据,综合441家上市公司2002年末的股价与EVA以及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并以股价作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3—1 回归分析结果
因变量 自变量 t值 R2 调整后的R2
股价 EVA 5。197 5。797% 5。582%
股价 EPS 9。915 18。297% 18。111%
股价 ROE 4。701 4。794% 4。577%
EVA股价的相关关系散点图如下:
图3—1 EVA与股价的线性回归图
从表3—1和图3—1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EVA、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与股价的相关度较低,均不能很好地解释股价的高低。在三个评价指标中,每股收益的解释度相对较高,表明股价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受每股收益的影响。而EVA和净资产收益率与股价的相关系数均很低,说明它们与股价变动的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
(三)结果分析
据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对国外股市的研究结果表明,EVA与该公司的股价几乎有完全的正相关关系,而会计利润与股价的相关度则相对较低(注4)。一般的认为,美国的证券市场有效性大大强于中国的证券市场,国内的学者也普遍的认为,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或者根本就是一个无效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体系下,我们的实证结果得出了和美国市场不一样得结论,我们得实证结果显示EVA并没有比其他业绩评价指标显示出与股价更大的相关关系,相反,回归的结果显示出每股收益更能影响股价的波动。
以下的原因能对分析结果作出一定的解释:
1、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对成熟的证券市场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在市场上应表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而事实上,我国股市的投机气氛浓厚,股价的高低有时是庄家炒作的结果,并不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真实反映。同时,EVA指标的计算,假定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而事实上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还未达到半强式,因此以此资料进行的分析会与真实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注5)。
2、数据的有限性。本文在分析过程中,由于所获上市公司数据资料的有限性,无法对会计利润做出必要的调整,因此会直接影响分析的结论。
3、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分析资料均来自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甚规范,企业有可能处于自身特有的目的,对公布数据进行一定的润色。另外,有些企业可能在公开财务报表中有虚假性的内容,从而会对股价产生误导。
4、计算方法上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且非流通股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们的存在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中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采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并未区分,这种数据处理方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在我国证券市场上,EVA与股价的相关性并不是很明显,而每股收益却显示出较大的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的投资者较看重每股收益,往往以每股收益作为未来收益衡量的基础。而股价的高低正是由于投资者对未来收益评价的不同而引起的。在众多投资者都注重每股收益时,这一指标显然会很大程度的影响股价。虽然EVA在我国尚未开始普遍采用,但它已经受到一些企业和专家们的关注。它所提供的财务观念不仅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为企业的投资者提供一个新的指标。
(四)EVA的缺陷
当然EVA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EVA的计算均是基于公司以往经营所取得的业绩以及公司既有的资产和负债,而股价所反映的公司价值不仅体现公司以前的业绩,更是包含了股东对未来经营的预期。这种含义上的差别使得EVA与股价的相互关系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EVA是一个绝对值,不便于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业绩进行比较。一个拥有一亿资产的企业和一个只有100万资产的企业创造出相同的EVA,很显然这两个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时,不能只看EVA这一单一指标,而应结合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来共同衡量。
3、EVA是一个计算的数字,在实际运用中经理人员仍可以通过提前收入的实现、推迟费用的确认等方法来包装经营业绩。按照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所提供的EVA管理方法,企业在计算EVA时将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做出多项调整,最多可达160多项,尽量排除一切能被管理者操纵的可能。不可避免,如此调整会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将在另一方面增加管理费用。
4、EVA的使用会削弱对某些费用的控制。在EVA的计算过程中,为了避免会计利润所带来的短期导向的不利影响,对某些费用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例如将R&D支出及一些新产品开发的费用会被加回利润总额中。这样,对管理者而言,此类费用的支出不会影响EVA,也就是不会影响当期的业绩,结果不可避免会产生此类支出的浪费现象。因此,需要另外对这类费用进行合理的控制。
5、EVA的使用同样存在短期利益的问题。EVA的增加是建立在收益实现的基础上的,当管理者构思出一个创新的方案,进行研究、组织,直至投资、实施,他们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在这一过程中,方案的实施还没有达到收益的阶段,管理者不会因为付出的努力而得到回报,更有可能因为这一阶段的投资降低了当期的EVA。因此,管理者创新所承担的风险会超过其可能得到的潜在报酬,而使管理者放弃长远的发展,只求短期内稳定的收益。
尽管EVA与其它财务方法一样存在着不足与局限,但其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弥补了许多其他指标的缺陷。当然,对任一企业的评价不能只靠单一的指标,而应将多种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评估。
四、EVA在企业激励机制中的运用
(一)EVA在国外的运用
EVA作为一种业绩评价指标,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将EVA的改善与员工的业绩挂钩,建立一种独特的奖励制度,以激发经理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公司治理中有许多不可控因素,诸如经济形势、国家政策、行业特点等。当业绩评价指标包含有不可控因素时,这一指标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将会大大削弱,员工可能将工作中的失败归咎于不可控因素的作用,也有可能在取得成绩时得不到认可。这样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只是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对经理或员工的激励应排除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应充分考虑他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勤奋、热情、创造力以及最终对公司所做出的贡献。
许多经营管理者都是具有天赋和创造力的,他们都渴望成功。因而,面对公司董事会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引导这种天赋和创造力,使其能够同时实现个人的成功和企业的发展。当所有者注重更高的收益率时,经理会尽量提高收益率;当所有者只关注利润,经营者会想尽办法提高利润;同样,当所有者不希望销售额下降时,经营者会将一切运作以销售为中心。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哪个才是所有者应该关心的指标,显然是最能体现股东财富的指标——EVA。
当然,EVA管理模式的优势能够在股市中明显体现出来前提条件是人们充分认识到EVA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即了解EVA的使用方法以及为何EVA的使用能给公司带来如此该的业绩。EVA在国外许多公司的实际运用中发挥了巨大的功效,对我国解决代理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对于我国而言,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国外的方法,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企业自身的激励机制。
(二)我国激励机制的现状
据一些统计资料表明,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状况而言,代理人的收入普遍偏低,而且这些收入几乎是固定的,他们的报酬与业绩几乎没有相关关系,即使少数企业采用奖金或期权奖励等方式,收入的可变部分比重仍十分低,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那些有经营才能的管理者不会心甘情愿在不可能得到应有报酬的情况下尽一切努力工作。于是管理者的行为会发生偏差,首先丧失了工作积极性,表现为工作效率低下。其次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在职消费,如购买高级轿车、出国旅游、公款吃喝、配置高级办公装备等,导致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大幅度增加。更为极端的就是出现贪财、贿赂等犯罪现象。“59岁现象”就是在报酬不合理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偏激行为。云南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总裁褚时健,在17年间塑造了中国第一品牌“红塔山”,创下800亿元利税,而他的全部收入仅为80万元。由于这种风险收益的不对称、收入贡献的不对称造成了褚时健在即将退休时心理失衡,贪财贿赂,一失足成千古恨。
面对薪酬不合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企业开始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以改善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矛盾。目前我国企业多采用现金奖励、股份奖励等,部分上市公司采用股票期权的方式作为激励手段,这些激励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代理矛盾,使管理者决策目标的偏离有所改善。但是,它们对代理问题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显著,原有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会产生新的不利因素。我国企业实行的激励方案采用的业绩考核指标主要是企业当年实现利税的多少,而忽视了对高层管理者长期业绩的考核。这些激励方案虽然简单易行,但会造成管理层急功近利,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会计利润进行了充分调整后得到的EVA能够合理地评价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这些业绩包含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因此EVA可以在企业的激励方案中取代原有的业绩评价标准,以产生更为合理的结果。EVA的使用能使管理者将股东的投入资本视同自己的财富,因为企业的任何不合理现象均会降低企业的EVA。
(三)与EVA结合的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应用
目前我国部分上市公司采用股权激励的方法鼓励管理者提高经营业绩。股票期权就是董事会或股东按事先规定的价格,在5年至10年的期限内,赋予经理获得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的行使有赖于股价的上升,股权激励对管理者而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股票价格最大化。对于成熟的资本市场,股票价格最大化体现的正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但是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股票期权由于受到证券市场的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还不能完全有效。
对我国现阶段而言,股权奖励是一个值得发展的方向,但它不能完全依赖于现有的股市,不能仅以股价作为衡量标准进而来评价经理的业绩。此外,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经理而言整个企业的股价只有一个,并不能区分谁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这很容易带来“搭便车问题”,使有的管理者坐享其成,而有的管理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在股权激励的运用中,授予期权的数量关系到对管理者奖励的程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EVA与股权奖励结合起来,根据某一部门管理者所持续创造的EVA的一定比例按期权价格授予一定数量的期权。也可以采用类似“EVA奖金计划”的方法设立奖金库,根据奖金的多少来决定授予期权的多少。
EVA奖金计划是提取EVA增长数额的一个固定比例作为奖金奖励给管理者。管理者获得的奖金并不是直接支取的,而是存入事先设立的奖金库中,到一定的时候支取其中的一部分。同时管理者也要承受业绩下降带来的风险,如今后EVA下降,奖金库中的金额将会减少,以弥补损失。也就是说,公司只对持续的业绩改进支付奖金,可以避免管理者只追求短期EVA的行为。另一方面,奖金库的存在可以减少优秀管理者的弃职行为,因为,辞职会使管理者失去奖金库中已有而未提取的奖金,起到稳定人才的作用。用“EVA奖金计划”替代传统的现金奖励,将会使激励机制发挥出更大的效果。原有的现金奖励鼓励管理者实现一定的利润目标,但当管理者完成了既定目标能够得到奖励时,激励作用就会完全丧失,管理者会放弃继续努力或将当期利润转入下期。
五、结论
EVA指标体系在衡量企业业绩方面的优势,主要是考虑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用经济学上的机会在成本替代了会计的历史成本,这样的考虑更有利于经济的决策。尽管在像美国这样强有效市场上验证了EVA和股价有强的相关性,但是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EVA的理念似乎并未得到投资者的认同,他们可能更依靠于传统的会计指标来决定自己的投资。关于这些可能的解释是,我国是一个弱的有效市场或者根本就是无效的市场,投资者也许并不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是,EVA的计算方法过于精巧,投资者未能理解或者利用,而会计数据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投资者也有不断学习的过程。
EVA的指标在激励机制方面的应用有独特的优势,真正有效的激励制度所能产生的效果就是使管理者成为所有者,让管理者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原则选择战略和制定经营决策。EVA的激励指标实际是建立在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管理者的代理成本,同时减少了他们在基于传统的会计指标设计的激励机制下操作会计指标来为自己谋求奖金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经营体制下利润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结合EVA的激励机制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转变过程。首先需要改变对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过分依赖,要使EVA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只有管理者真正意识到EVA这一指标的优势,了解EVA发挥作用的方式,明确如何才能提高EVA,他们才能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力,通过提高EVA为股东创造财富。
引文注释:
(注1)卡普兰,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注2)胡文献、林峰:《试析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各分解指标的替代顺序》,财会月刊2004年8期
(注3)公式使用Dechow,Hutton,Sloan对EVA的计量, 摘自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 model。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9;Vol。26:1—34
(注4)卡普兰,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注5)陈信元:《会计信息来自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经济研究,1997年
参考文献:
1、卡普兰,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2、胡文献、林峰:《试析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各分解指标的替代顺序》,财会月刊,2004年8期
3、孙铮、吴茜:《经济增加值:盛誉下的思索》,会计研究,2003年3月
4、张新:《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5月
5、谷祺、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会计研究,2000年11期
6、王沛英:《业绩评价方法的贡献与局限》,财会月刊,2003年12期
7、李山:《EVA理论研究的进展探析》,商业研究 ,2005年3期
【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相关文章:
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对策的论文06-05
现代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05-03
多层螺旋CT心功能评价研究概况06-14
评价指标体系下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探讨论文05-03
城市公交线路网规划评价方法研究05-11
张承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04-29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方法研究综述05-08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人才评价研究06-15
企业绩效管理综合模型及应用分析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