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管控途径论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的新环境下,随着国内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兴起以及国外金融机构的不断涌入,再加上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对于我国的每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这种越来越趋于市场化的环境中立足,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不可小觑的关键点,而银行的风险管理中会计风险的防范成了重中之重。因此,改革和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防范会计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地位及特点
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始终贯穿商业银行经营的全过程,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一直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金融案、触目惊心,使商业银行损失惨重,影响十分恶劣。商业银行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经济案件,这些案件大多与执行会计制度不严、会计监督乏力有着密切关系,也充分表明了我国某些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不得力真实现状。因此如何在竞争中抵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的防范。对于确保商业银行自身安全、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1.人工操作中的风险。人工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组织内,由于会计操作上的失误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会计、储蓄或经办员责任心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而造成的财产损失。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而风险性又大的工作,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制度不健全造成或发生工作疏漏所导致的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还会使银行信誉受损。
2.会计监督管理中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稽核缺乏实效性,稽核制度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稽核工作往往是稽核人员敷衍了事,在有关凭证和账薄上盖个章,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有损于稽核职能的发挥,没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实质作用。
3.内部控制中的风险。在银行内部,各个层面上的会计人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的现象;此外,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制约不能完全落实,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
4.会计网络化中的风险。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银行会计业务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提高了核算质量解放了劳动力另一方面计算机作案的案件不断发生出现了作案由简单型向智能型发展的趋势,表现为:故意更改计算机数据或程序篡改处理结果,有的还利用计算机网络作案采取非法修改数据毁坏数据备份盘和有关凭证账页等手段实施电脑智能型作案。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1.人员业务技能和素质较差。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会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相互之间盲目信任,互不设防,导致岗位制约机制形同虚设。在少数基层行,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真正深入下去,有的明知有不良行为,却无人过问。有的即使培训,业务培训也不到位,会计人员缺乏对经办业务的全面了解,素质偏低有的业务推出后,培训不到位或未能全面揭示存在的风险点,造成操作人员对新业务不熟悉。有的行会计人员变动频繁,银行会计处于银行业务的第一线,对人员的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要求较高,如果对会计结算制度等了解不足,就容易产生违规操作。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2.会计稽核及监督乏力。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银行会计在行使反映职能的同时,根据各项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法规,对银行取得和使用资金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对银行资金的取得和使用的合理性加以检查和分析。但现时期,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只是起到了“社会公共簿记”的作用,而其重要的监督职能却远未得到很好的发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会计核算已从单纯的“核算操作型”逐步向“核算管理型”转换,而银行会计的监督管理仍然停留在完成会计核算,做到账平表对上,从而对国家赋予会计的监督职责没有认真地履行。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还有一些银行制度不能依据各项业务发展和经营环境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充实,部分过时的规章制度或操作程序不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原则性较强,操作性不足,内控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见于各种会计制度中,未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银行现有内控制度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广,但有些制度不能覆盖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彼此之间的协调性、配套性不强,未能体现相互制约的原则。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能被新的、更科学的制度所更新。
三、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完善商业银行会计操作方面的法律法规
企业员工必须有法制观念。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办事,这是银行业头等重要的大事。以建设法制型企业为目标,是贯穿整个银行业经营的一条红线。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风险控制体系首先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和修订岗位操作规程。操作规程要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实用性、针对性,确保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做到严格执行。针对代理业务等系统的薄弱环节尽快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规定,落实业务核算的主管部门,做到新产品、新业务的推出与会计核算和操作同步进行。
(二)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企业的利益在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其次,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也就是在全行实行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则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管理需要,对会计运营的各项具体工作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并按照业务的分类归属分别进行管理。
(三)深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内控制度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组织建立具有独立地位的内控评价部门,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专业技术对各机构的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促进各机构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机制。改进内部控制机制,制定严谨、科学内部控制制度和原则,可以有效地防止疏忽、遗漏,控制犯罪行为的发生。科学化的内部管理机制,要注意综合风险防范方法的使用。如运用授权控制法使各级人员在权限范围内做事,采用岗位轮换法消除固定职位下舞弊行为发生的风险;改进管理模式严格区分前台操作与后台管理;完善内部稽审制度,加大监督和审查力度;建立健全有效及时的内控制度内控贯穿于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内控制度要合理适用,要根据机构的组织规模、业务特点、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具体特点和要求建立内控制度,机构所有部门、全体员工必须竭力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任何人员都不得有超越制度的权利。
(四)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
现代化的银行必须有现代化的金融运行手段:一是在会计系统设计时,要研究开发高质量的电算化软件,扩大计算机履盖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程度;二是建立科学的金融计算机系统会计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对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测试、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入手,设立多种会计防范控制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事前预测的作用;三是协调理顺会计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关系,使之互相配合,有效地发挥运用会计电算化防范会计风险的作用;四是建立计算机密码管理制度,每个操作员必须设置个人密码,操作密码属重要机密,应不定期更换,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或盗用他人密码进行操作。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管控途径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管控途径论文09-29
现代审计风险的管控论文09-14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与防控策略论文08-17
企业并购溢价产生的原因与风险管控论文06-19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与管控措施的论文06-07
铁路施工成本管控状况及途径09-28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07-23
商业银行:人员型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与对策07-18
论铁路施工成本管控状况及途径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