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时间:2024-06-25 19:36:25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实践教学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本文基于《基础会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分别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材以及课程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论述了该课程的建设情况。

高职院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应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材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为保障,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整个专业发展,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学院”)是浙江省最早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会计专业是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又是院级特色专业,《基础会计》课程2007年成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该院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建设带动会计专业建设,形成优势学科,在努力做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笔者就建设《基础会计》省级精品课程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一门精品课程的产生,是每位教师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以及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因此,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基础会计》课程组6位教师中,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和双师资格,5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3名副教授,3名讲师,学缘结构合理。有的教师来自本科院校,有的有国外留学经历,还有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爱岗敬业,教学经验丰富,是梯队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浙江省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属于一流水平,在国内同类高职院校中具有很强竞争力。

  二、明确的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为后续《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一般要求;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其具体运用;学会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为后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二)能力目标——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凭证或其他凭据登记账簿;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作为会计人的起码职业能力要求。

  (三)考证目标——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准备条件

  《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证》是会计人员进入会计行业的门槛,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专业职务的评审。而《基础会计》就是会计证考试的最重要的课程。

  (四)综合职业能力目标——掌握基础会计综合技能

  主要包括书写与计算技能,如数字、文字书写和珠算、小键盘快速输入技能;利用计算机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技能;利用财务软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技能等。

  三、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打造精品、提升质量的先导。会计专业主要针对浙江经济发展及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针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新会计准则,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完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能力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按照项目教学理念,强调按会计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整体上突出了以应用能力为目标,体现对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路,使课程标准符合会计职业标准;使学历证书与会计技术资格证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符合企业实际;建立具有真实工作岗位氛围的学习环境,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达到校内学习和将来实际工作相一致的要求。

  (二)内容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容的学科,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遵循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做合一,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1.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学实施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教学内容的有力手段。教学大纲每年都要根据会计准则新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制定教学日历,保证教学进度。

  2.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加入会计资格证内容,符合双证融通,双师执教;按照最新会计准则内容全部更新;选用教材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

  3.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基本知识部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开展启发性教学,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借贷记账法运用部分,以案例教学、课堂实训为主,知识讲授为辅,教学做合一;基本方法部分,以讲授、课堂实训与会计实训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4.注重学生的素质,以赛促训,以训强技。会计专业参与并开展各类专业特色浓厚的技能竞赛,如: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会计业务操作技能竞赛、综合计算技术竞赛、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竞赛等,将技能竞赛作为一项教学常规工作,以竞赛的方式强化技能训练,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四、与行业紧密合作的会计实践教学

  (一)实践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突出会计职业教育特色,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与行业合作办实训基地,坚持工学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实行会计单项实训、会计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

  (二)实践教学方式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工学结合的思想进行设计,与行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两部分。

  1.校内实践教学。

  (1)单项实训。单项十二项实训安排在平时进行。

  (2)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学完课程后,安排两周时间,采用一个月企业经济业务的模拟资料、仿真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由学生分组在模拟实训室进行岗位模拟实训。

  (3)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训。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后,安排一周时间,利用福思特会计软件,安排学生从最初记账凭证编制,到最终生成会计报表,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

  (4)会计服务部——根据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操作。经贸会计服务部是学院与浙江中瑞江南税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时间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半年,与岗位实习同时进行。服务部组织机构健全,面向社会开展业务,主要从事代理记账、代理申报、业务咨询等业务。服务部的成立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更好地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习。

  发挥“专指委”的作用,精心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会计专业已经与10余家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时间安排于学生毕业前半年,为该课程的实训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1)会计与税务手工模拟实训室。实训室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实训资料仿真化,各项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项目贴近企业实际。实训室设备先进,配置齐全。实训项目涉及两大类:一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通过手工实训方式,要求完成开设账户、编制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实务;二是课程实训主要指基础会计实训、制单技术实训、珠算实训及点钞实训等。

  (2)会计电子化实训室。会计电子化实训室现有计算机50台,拥有用友ERP软件、天健培训软件和福思特软件,总投资共计59.07万元。利用现有财务软件及会计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内容包括:使用福思特会计教学软件,满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实训教学;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模拟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作业流程;分别进行用友ERP培训及认证考试和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培训及考试。另外,还可进行技能训练、竞赛、综合模拟实训以及竞赛培训等活动。

  (3)经贸会计服务部。服务部面向社会开展业务,主要从事代理记账、代理申报、业务咨询等业务。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1)组成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本专业领域第一线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教授组成,他们参与教学过程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成为企业与学校、社会产学研结合的桥梁。同时,实训基地的部分专家也被会计专业聘请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2)聘请实训基地的会计专家作为会计专业的兼职教师。通过主讲、答疑、现场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与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交流,或承担一部分教学工作。

  五、先进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实现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一体化。以工学结合的“大课堂”代替固定教室。所谓“大课堂”,即将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实现有机结合;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和外聘兼职教师的实践作用,使实训室成为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场所。

  2.按照知识结构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以案例教学和任务导入式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重组为:“会计基础知识”、“借贷记账法应用”、“会计操作技能”、“会计工作组织” 四个教学模块,从最终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作为切入点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在讲授“会计基本知识”模块和“会计基本方法”模块时,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边做边学;而在讲授“借贷记账法应用”模块时,则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边学边做。

  (二)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院在教学实践中,改革了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建立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教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六、具有丰富实训内容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这次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课题组成员编写了符合现阶段要求的《基础会计》教材,由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一)与会计证内容相结合,体现工学结合思想

  吸收全国优秀《基础会计》教材的精华,以我国最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强调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特别是与会计证内容相结合,与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

  (二)体系合理、教材设计突出会计职业实践能力

  在教材体系的编排上力求符合教学规律,通俗易懂,循序渐进;教材设计上既对理论和技能方法准确地阐述,又注重教学案例与实际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实训,企业会计专家直接参与本教材的编写

  会计专家直接参与本教材的编写,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在每章后面加写各种类型(特别是与会计证相关)的练习题和实训题,并附有参考答案。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注册会计师比例高

  课题组会计教师共6人,其中,硕士学位6人,占比100%;双师6人,占比100%;5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占比83%;副教授4人,占比67%;5位注册会计师中,同时具有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资格的有3人。课题组教师全部工作在教学一线,会计专业已经形成一支理论功底深,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二)工学结合紧密——形成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

  会计服务部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教学和岗位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双证融通——会计资格证书内容穿插于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工作,由学校优秀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并针对学生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要求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组织施教。为保证学生尽快取得会计证书,采用选修课方式专门培训,并要求全部学生必须通过会计证考试,为学生考取初级会计资格证书奠定了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3,(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8.

【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医学基础课程建设探究的论文08-23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论文07-05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的论文08-28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体系研究的论文参考07-03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的论文10-28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化学教育论文08-15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论文09-13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的综述研究论文06-29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09-28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研究论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