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会计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论文
高等会计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以教师的施教思想和学生的受教理念为核心的会计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机械、呆板、封闭的会计教学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制约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当前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为主、教为导”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
一、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刚
所谓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第二课堂等多角度构建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激励平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学院)之间、教师与社会之间、教师个体之间。以及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学生个体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互动网络。多重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原动力。以促进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是: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构建动力驱动与激励机制。在教师学生、学校(学院)、社会之间以及教学和科研之间形成立体交互的动力驱动网络。通过人本教学。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的共振效应。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构建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多重立体性原则。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机、开放的系统,除了强化教师、学生、教学、科研、社会、学校、学院、教研室之间的交互影响与驱动外,还要重视和强化上述主体内部各个体之间的互动效应,有序地建立多重、立体的动力驱动机制,使各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互动性原则。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系统。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激励和竞争机制,使各主体互为动力源。相互渗透。形成相互促进和推动的动力网络。
(三)激励性原则。在立体交互式会计教学模式中。无论是多重教学元素,还是多重科研元素;无论是多重教师管理机制。还是多重学生管理机制;无论是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还是教研室的教学科研管理,都以激励为核心。着力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平台。
(四)实践性与创新性原则。该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教学科研化和科研教学化以及多种教学实践等为手段,使学生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双循环转换过程。
(五)发展性原则。通过教学互动网络的建立与运行。实现对学生由“基础专业能力一一核心专业能力一一综合决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终身化学习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六)适应性原则。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科研与教学之间的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互动等。增强教师和学生对职业和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根据环境和角色的变化进行自我角色的转换和重新定位。
二、立体交互式会计刨新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架
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多重动力驱动、立体交互激励的会计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和科研建立网络化的动力传输渠道。在教师、学生、学校(学院)、社会、教学、科研之间搭建纵横交错的互动式动力驱动网络。使教师既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又有需要努力进取的压力;使学生既有来自教师的激励。又有为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其他个体要求以及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和压力。
三、立体交互式会计刨新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构筑教学科研化与科研教学化平台。强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立体交互运行机制
所谓教学科研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通过科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热情。所谓科研教学化是指围绕教学开展科研活动。将科研课题与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和科研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教学科研化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具体措旌很多。譬如:将学生科研活动纳入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大系统,以创新学分载入学生成绩档案;成立学生科研组织,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创办学生学术刊物。为学生科研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设立学生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制定学生科研管理及奖励办法。对科研成果突出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给予奖励等等。都是教学科研化的有效措旌。
为了推动教学科研化与科研教学化的实旌。可以设立“教学效果奖”、“教学成果奖”、“教师科研奖”“指导学生科研奖”等奖项。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按教研室搭建教师教学科研交流平台。通过学生科研组织构建师生科研互动网络。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实行导师制。构筑师生多维互动平台
导师制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和选择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及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等科技创新活动;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指导学生选择科研课题和撰写学术论文。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熏陶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
导师制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其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学生自行确定论文选题,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拟定写作提纲。完成论文的写作。最后向有关杂志投稿;二是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直接受到科研熏陶与训练。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前。一般都要让学生先了解课题的基本情况,在明确目标与要求之后,首先安排学生查阅资料,掌握立项背景和研究现状,然后与教师一起讨论并制定研究方案以及具体的研究路线;随后根据项目负责教师的分工。安排学生独立进行子课题的研究,或作为助手协助项目负责教师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传、帮、带。使其尽量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课题研究之中,并得到科研能力与科研方法的基本训练。
(三)推行挂牌教学,强化教学竞争的立体互动机制
传统的分班教学、指派教师的做法,使教师既无压力又无动力。缺乏工作激情,以至部分教师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大打折扣;学生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难以实现共振效应。为了贯彻“学为主、教为导”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提倡实行挂牌教学。
所谓挂牌教学,就是教师自愿报名,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试讲,让学生去品评自己的教学风格。然后由学生自愿选择某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挂牌教学中。要将激励机制引入挂牌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挂牌教学的监控和考评机制。通过挂牌教学,形成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压力”和激励“动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实旌多维教学策略、教学角色和教学方法。交互激发教学原动力
根据教学需要。采取“教师中心一学生中心一一师生参与教学”的多维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有“目标式教学”、“导学式教学”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法、教法和教学内容。师生参与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参与学。学生参与教。教与学多层次缠绕。融合互促。其实质是把以上两个中心拧在一起。激发教学动力。
教师角色的单一性会导致教学策略、课型、教法等等的单一性。为此。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内容和企业案例展现出来。教师充当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这样既起到了表率作用。又密切了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要坚持“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采取讨论式、研究式、专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要通过变序、抓点、求异、求同、设疑等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聚焦性、发散性、迁移性和创见性。实现教学互动。
(五)构建动态、有机、开放的实践教学系统。强化实践教学的多重动力交互激励机制
要在校内建立包括企业、银行、保险、税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法院、证券等机构在内的模拟微型经济环境系统。仿真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流程、企业业务流程、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企业资本运作过程等。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室和财务信息集成演练实验室来完成各种实验。使学生成为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传统的教师“单一动力驱动”方式变为教学系统的“多重动力交互激励”方式。同时。还应该与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其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的调研基地。形成校企合作的互动教学模式。
近年来。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在构建和运用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实旌立体交互式会计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会计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MOOC教学模式下的创新教育论文12-09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论文11-14
中职教育模式创新之我见论文12-02
中职会计专业中物业会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12-03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探讨论文12-02
论区域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的论文11-15
审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03-22
构建激励、互动与创新的教学模式06-08
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论文04-01
关于审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