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论文

时间:2024-07-15 15:45:39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管理会计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会计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管理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1

  一、管理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是指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利润为目的,以企业生产经营运营等经济活动及绩效情况为衡量和研究对象,通过对财务、管理、统计等信息的加工分析。实现对企业内部经营过程和情况的衡量度量、预测决策、计划规划、控制反馈、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属于会计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产生的一个分支。管理会计学与传统会计相比有如下区别:(一)管理会计所衡量和研究的对象更多取自于企业内部。管理会计学不同于财务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衡量和研究的对象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原材料供应信息、人员薪酬信息、市场销售信息、外部融资信息等;而管理会计学所衡量和研究的对象更多地取自企业内部,如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预测等管理会计方法都需要收集企业内部经营情况等的信息。而且财务会计产生的报告,有强制性对外报告的需求,而管理会计产生的信息报告,虽然也会对外报告,但是目前来看,还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二)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高度符合,与运营管理、市场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深度结合。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统计等信息的加工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所以,管理会计一定要与企业战略高度符合,这样才能正确地加工分析信息,并为企业战略服务,这样才能使企业经营管理符合企业战略的规划指引。管理会计涉及财务信息与企业管理信息,必然要与运营管理、市场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深度结合。(三)管理会计大量应用数学工具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管理会计其记录和分析方法不仅局限于财务会计记账、报表分析等传统会计分析方法,还要结合应用运筹学、线性规划、计量经济学等数学、统计工具。并与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数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属于综合性学科。

  二、管理会计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意义

  21世纪全球经济日益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其广度和深度为人类社会之前所没有。经济发展中高新技术含量和信息收集分析加工的比重日益提高,对于会计学来讲,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兴起,使得仅仅财务核算变得较以往容易得多,轻松得多;然而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交往、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复杂,使得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信息分析加工及其对企业管理的要求,都大大提高,企业必然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益,在此环境下,会计工作绝不仅仅从事于财务核算,还要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提供决策方案。这时,与企业管理深度结合的管理会计,再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效益水平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管理会计学的发展创新要点

  管理会计提供的是非强制性信息报告,但是现代知识经济,经济运行日趋复杂,经济金融化、指数化,很多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都能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和企业价值,所以管理会计的非强制性信息报告也变得日益需要公开发布,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强制性,两者界限已经比较模糊,可预见,在将来,管理会计的对外信息报告也会逐步有强制性的'特点。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财务部门已经不太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披露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当设立或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一个综合性的提供全面信息的部门,既负责披露财务方面的信息,又要负责管理会计方面的信息,这样的架构比较适合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披露的所有需要。企业和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等社会部门也应当设计专门的机构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经常调研,除了财务报告外,还要逐步对管理会计的工作流程,信息加工方式方法及技术,及分析结果,管理建议等的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提供指南与规范,以利于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和效率。现代企业治理基本形式是决策层与管理层分离,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和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系统的工作效率与绩效水平。比如外部董事、非执行董事大监督权行使情况;董事会内部大提名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工薪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等机构是否健全及其行使发挥作用情况。较大公司尤其上市公司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其权限界定是否清晰、独立性是否足够,与管理会计系统配合是否良好,这些标准的良好贯彻会降低审计委员会大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

管理会计论文2

  1中国邮政推行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1紧抓机遇,适应外部形势的需要。

  《意见》指出,为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随着《意见》的发布,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将成为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的重点工作,管理会计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推行一直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在管理会计革新的浪潮中,中国邮政有必要强化管理会计的应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这也是邮政适应外部经济形势变化,转变自身发展模式的需要。

  1.2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当前,中国邮政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加快转型的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国邮政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推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中国邮政要实现转型升级,应当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邮政多板块、多产品、多环节、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特点决定了必须通过推行管理会计来解决管理模式过于粗放的弊端。管理会计在邮政的运用有助于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服务决策和参与管理的职能,提振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增强邮政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为邮政迈向转型升级、实现稳健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1.3中国邮政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多年来,中国邮政为管理会计的推行做出了努力,主要表现在推行损益核算制度、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实施绩效考核管理。

  1.4推行损益核算制度。

  内部损益核算作为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是管理会计体系最本源的内容,而责任部门、环节和产品的损益信息一直以来都是企业赖以决策的重要信息。邮政公司目前从事的业务包括函件、包裹、报刊、机要通信、集邮、代理金融、代理速递物流、分销配送等,存在业务多样性、复杂性和跨度大的特点。同时,邮政多项业务共用邮政营业、网运和投递平台,这就使得准确清分各业务的收支成为邮政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的必然要求。中国邮政损益核算制度以责任中心为核心,以具体的业务类型和产品项目为主体,对其所负责的经济活动直接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从而为内部管理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同时为中国邮政调整业务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打下基础。从20xx年推行省(区、市)内责任中心核算开始,中国邮政损益核算制度一直随着管理需求和企业改革在逐步完善。同时,也尝试在责任中心核算的基础上,对重点产品和环节进行赢利性分析。

  1.5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基础性手段,是管理会计计划和控制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中国邮政从20xx年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流程上来看,可以分为目标确定、预算编制、预算汇总审批、预算执行监控、预算分析、预算调整、预算考核7个环节。以此为支撑,中国邮政初步建立起以利润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国邮政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依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能力,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6实施绩效考核管理。

  管理会计事后控制和考核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考核管理。在这方面,中国邮政基本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备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以业务发展、经营效益和邮政服务质量等指标为主。中国邮政还对省(区、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制定了三年期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中国邮政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对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中国邮政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建议

  尽管中国邮政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信息化基础差,决策支持及时性和有效性不够,管理会计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等。中国邮政应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运用更加科学的管理会计方法,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2.1全面推进邮政财务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推行管理会计体系的前提。纵观历史,会计的发展与信息化息息相关,管理会计的产生及拓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化的推广。中国邮政应当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加快实现业财一体化,推动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扎实推进信息化引领的科技兴邮战略;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规划,通过推进ERP系统实施进程推动管理会计在邮政的应用。在财务信息化及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中国邮政应当有步骤地推进会计集中核算。一方面,加强财务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标准化,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另一方面,加快财务职能转变,使财务职能从原来的注重核算向注重管理决策拓展,促进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2.2完善损益核算体系。

  从邮政损益核算的现状来看,业务的损益核算还不够精细,各个业务之间的收支清分依然很不到位。企业内部发生的成本很大一部分被列支在综合费用中,没有清分到各个业务主体,这使得损益核算在邮政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中国邮政有必要采用作业成本法等更加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推动各业务之间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清分。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制定合理的综合成本分摊动因,使成本的清分更加精细化。另一方面,在内部主体间成本转移价格的测算中注重引入市场机制,以市场价格为依据制定更加合理的结算价格。

  2.3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财务管控水平。

  中国邮政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着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参与程度低、考核指标片面等弊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中国邮政应当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依托,注重发挥预算管理控制的职能,使全面预算成为实现邮政发展目标的抓手。首先,全面预算不仅仅是财务行为,更是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因此,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全员参与对于预算管理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邮政企业应从强调预算全员参与入手,明确经营单位、财务部门、业务部门、支局所等基层机构及其负责人在全面预算中的角色和责任,实现权责对应,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和预算执行的效果。其次,全面预算管理控制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面预算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中国邮政应当从全面预算各个环节入手,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以发展战略为导向,合理确定预算目标,运用科学方法指导预算编制工作;加强预算的监控和分析,建立预算动态调控机制;将预算应用到考核机制中,建立起全面预算评价考核体系。再其次,从预算方法上,应加大财务标杆的应用力度,逐步从以历史为基础的预算向零基预算过渡。

  2.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虽然邮政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涉及内容比较全面,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其思想和内容与邮政转型升级的进程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中国邮政有必要完善对下属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突出经济效益和企业战略在绩效考核中的地位,坚持效益导向和责、权、利相匹配的原则,使考核指标更加合理化,完善考核体系。从长远来看,中国邮政应当引入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如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较为全面的绩效考核方法,其基本指导思想是,绩效考核应以组织战略目标为核心,兼顾长短期利益,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处于转型升级期的中国邮政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设计邮政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服务管理、支撑发展的激励作用。

  3结语

  综合来看,中国邮政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财务信息化手段为支撑;采用更加科学和精细的方法推进内部损益核算工作,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通过全面预算和绩效考核等手段发挥管理控制职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管理会计在邮政的应用必将对邮政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邮政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助力邮政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使中国邮政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胡尔纲 张超 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财务部

管理会计论文3

  摘 要: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文章阐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较所具有的新特征,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以其长期性、整体性、外向性、灵活性和宏观性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传统管理会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

  笔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促成。

  (一)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1传统管理会计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企业破产、兼并、重整、集团企业、跨国企业、战略管理等许多新问题出现,亟待新的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有财务指标,还要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等都是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然而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所考虑的是以成本指标为重点的财务指标,却没有提供上述非财务指标,由此导致市场、战略等方面的众多因素被忽视,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2观念落后,缺少对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制造技术、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弹性制造系统等的普及与发展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引发了制造技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大量自动设备和电脑的出现必然会加大固定制造费用,从而改变了成本性态的类型,而现有的成本系统不仅没能帮助管理者适应这种变化,还限制了对这种变化的适应。所以,管理会计还不能适应新技术环境的挑战,必须进行一场变革。

  3、对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重视不足。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既为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又可能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某种威胁。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因而,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的输出者,应明确企业所处的相对竞争地位,提供便于企业竞争战略的会计资料,达到预警的目的。而传统的管理会计不能真正做到了解竞争对手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

  (二)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要求催生了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企业管理的特征逐渐发生改变,企业界特别是跨国公司对企业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内部管理,而是在重视内部管理的同时,又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即是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为了达到战略目标,获取核心能力和超额回报,必须研究自身所处的内部环境———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还要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客户、政府、国际市场等,并及时传递环境变化的信息。由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无法满足企业的这种需要,故这种重视外部性因素和长期性信息的任务便落在战略管理会计身上。由此,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

  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hg,简称SMA)这一概念由英国学者西蒙斯(Simmonds)于1981年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最先提出,他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从此以后,人们沿用了这一名称,但对其定义却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总体说来,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动态性为特征以“权变”思想为基础、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旨在为企业提供外部市场和竞争者的信息,是帮助企业制定、实施战略计划的手段。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提出了超越传统管理会计主体范围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着眼全球,面对竞争对手。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是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上。相同条件下,谁拥有了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全面的会计资料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包括非财务信息在内的更为全面的`会计资料。传统的管理会计只强调服务于企业的内部职能,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所忽略。因而提供的信息同企业的战略决策失去相关性。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缺陷,大量提供了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经济的与非经济的、财务与非财务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数量与非数量的、乃至天时、地利、人和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在掌握全局、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出制胜的决策。

  (三)战略管理会计改进了企业绩效考评的尺度

  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获得投资报酬方面的作用。实际上,企业相对竞争地位是企业持续稳定盈利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把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业绩评价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投资指标。

  (四)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营运资本的控制

  重视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产品定位等。特别是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已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优势———整体优势目标、企业范围、长期性、持续性、超前性等的特征所取代。

  (五)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长久发展

  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结合运用长期经营计划与年度经营计划,追求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立足长远目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上的目标问题;职能战略目标所要确定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目标过程中,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应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共同关注的焦点,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与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传统管理会计主要考虑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三)开发人力资本,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年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

  (四)关注人类社会、自然环境

  社会责任会计和绿色会计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企业经营管理应与人类社会、自然逐步紧密相连,企业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与追求环境效益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将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

  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是对各种战略相关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且其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多种多样,因此对其研究方法也非常丰富。

  (一)作业成本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作业成本法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摊方法,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二)竞争对手分析

  对原有管理会计理论的思考得出一个重要观点:即通过管理会计体系反映处于现实竞争状态和竞争关系中的对方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制定出战略决策和策略。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提出利润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效率,而且也来自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首先应明确谁是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实际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包括:向目标市场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经营具有相互替代性的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在市场上试图改变或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的企业。在第一类竞争对手之间,由于产品的性能相同,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服务质量上,竞争的核心是营销手段和成本。第二类和第三类竞争涉及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价格的差异会使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市场之间转移。在明确所要分析的竞争对手之后,还要识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判断竞争对手是怎样进行价值活动的。

  (三)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美国学者波特首先提出的。价值链其实就是作业链的价值表现,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价值传递系统,最后通过产品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形成顾客价值。只有顾客价值才能形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要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价值链来促进顾客价值的提高,通过顾客价值的提高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战略性绩效评价

  战略性绩效评价是将绩效评价指标与企业所实施的战略相结合。例如企业要采取低成本战略,则评价指标侧重于内部制造效率、品质改进、市场占有率及交货的效率;采取产品差别战略,则应侧重新产品成本、新产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率等指标。战略性绩效评价不仅改变了原有管理会计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且将业绩评价由财务指标系统扩展到了非财务指标系统。非财务性绩效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质量评价、交货效率评价、企业应变与创新能力评价、雇员评价、产品市场占有份额评价、机器运转情况的评价等等。由此可见,战略性绩效评价渗透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能更好地为生产经营和战略管理提供有效决策信息。

  在采用战略管理会计中,除上述方法外,还有战略成本分析、预警分析法、目标成本法、平衡财务与非财务业绩表法等。

  战略管理会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迅速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要求日益迫切。会计学界和理论界应抓紧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取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劲彪战略管理会计及其挑战[J]财务与会计,20xx,(1)。

  [2]温艳萍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xx,(2)。

  [3]郑玲战略管理会计初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xx(5)。

  [4]张霞浅谈战略管理会计及在我国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4)。

  [5]郭葆春,胡树红战略管理会计浅析[J]暨南学报,20xx,(4)。

管理会计论文4

  知识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使得现代商业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商业竞争,管理创新势在必行。采用战略管理模式,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与手段,是现代商业企业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现代商业企业既要高瞻远瞩地面向市场,又要脚踏实地精益价值链管理;既要关注最终财务成果,又要注重内部经营流程;既要考核短期经济指标,又要看重企业未来发展与成长,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应当在现代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知识经济形态下的战略管理会计

  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企业更加注重战略性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持久的发展。这促使企业采用战略管理模式,从内外部环境入手,进行战略定位分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计划,监控战略实施,评价战略绩效。为此需要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于是管理会计向着战略适应性方向演变,发展成为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融合的新兴管理会计分支,其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内外部环境,收集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多种属性信息,分析自身优势,以及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给客户带来的价值。

  战略管理会计强调将信息的财务性与非财务性综合,数量性与非数量性并重,采用专门的方法评价、估测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体现了综合性、前瞻性、竞争性的战略管理思想。具体地说,战略管理会计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总体目标,以制定战略目标、编制战略规划、实施战略方案以及评价战略业绩为具体目标;内容包括战略定位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以及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资源消耗会计,竞争对手分析,预警分析,质量成本分析以及平衡计分卡等。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现代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更具外向性,更关注环境,更着眼于未来,其提供的信息更加多样化,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它的应用价值首先体现在帮助企业形成创新的思维与高远的眼光方面。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彻底摒弃在目标上只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长期价值,在管理上重物轻人,在业绩评价上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非理性行为。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客观地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发现外部的优势、威胁与内部的强项、弱势,综合权衡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自身经济利益,突出竞争能力与关键成功要素,根据市场增长的速度、竞争地位的强弱进行战略模式选择、战略与业务规划,从而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与知识资源,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一种战略管理会计也正是现代商业企业经营发展所必须依托的。

  二、现代商业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现代商业企业面临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挑战,特别是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和扩张,使得国内商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考验。在此形势下,国内商业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环境,了解竞争对手及自身的相对强项与弱势,客观地分析企业的战略态势,合理地进行战略定位。然而目前的一些商业企业特别是存在母子关系的现代商业企业集团,组织体系庞杂、机构设置重叠,经营管理关键环节失控,资金使用严重浪费,战略管理无法实施。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国内商业企业在组织化与规模化程度、规范化运作机制、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的科技含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对商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改革,与国际接轨,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营销技术,实施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管理的目标。

  会计系统特别是管理会计系统是企业重要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可以使会计活动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和市场环境变化,通过收集、分析外部市场、客户及竞争者的信息,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供保持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策略方案。目前商业企业集团面临着外部联合与竞争、内部激励与协调的全面挑战。外部要在联合与竞争中谋求发展,内部要在组织模式设计、内部流程再造、员工激励等方面实现成长,因此迫切地需要管理会计的信息给予思想及技术支持。战略管理会计在动态地分析自身及竞争对手的资源情况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随时捕捉进入市场并获取利润的机会,注意分析产品或服务的全球性变化情况,帮助企业调整战略部署、确定客户需求的新方向。管理会计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计划与引导,其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也可为企业员工创造内在的动力和完成任务的条件,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目标,知道如何为企业的成功做出贡献。因此,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是适应竞争环境、改变国内商业企业竞争地位的现实之选。

  三、现代商业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对策

  (一)培育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会计的思维观念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日益广阔。在我国商业企业中推广应用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特别是服务业、商业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体系,树立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的思想观念,重点强化商业企业高层决策者的战略观念、人本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倡商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观念、外向型观念和不断改进观念,引导员工的合作观念、创新观念及信息价值观念,从而将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会计理念渗透到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根植于商业企业的管理思维。

  (二)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

  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战略管理会计将信息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范畴。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触角长、信息来源广,除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外,还包括市场、技术、人事等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媒体等等。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不仅要采用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方法,还需要运用环境分析法、竞争对手分析法、预警分析法、动因分析法、质量成本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这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实施。建立满足现代商业企业战略管理特定信息需求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战略管理及管理会计人才,为战略管理会计在现代商业企业中的应用创造基础性条件。

  (三)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结合运用的策略选择

  现代管理会计包括执行性管理会计与决策性管理会计两部分,注重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属于微观管理会计的范畴。战略管理会计则综观全局、立足长远,以战略的视角审视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是一种外向型的宏观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根据我国商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其经营规模与状况、管理水平与方式,以及竞争环境与发展趋向,应将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结合运用,这是管理会计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齐头并进的发展策略,也是现代商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正确选择,二者结合,能够使我国现代商业企业内外兼修,宏微并重,治标治本,既能谋求生存又能谋求发展,能够更全面、充分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促进我国现代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形成。

管理会计论文5

  一、对成本会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成本一直都是企业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在企业会计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最终由相关成本的会计形式组成,体现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目的。企业成本管理通过对成本进行预算分析和控制管理,反应并监督成本要素的运动,最终实现完全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以及标准成本核算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成本进行有效核算和控制,因此,成本会计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独立性特征。

  二、对成本会计的目标问题的思考

  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一样,成本会计也具有其自身的目标,这也是特定环境下对成本会计的要求,与成本会计的职能范围相适应,体现着成本会计的功能作用,其目标主要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1.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所谓基本目标是指成本会计应该实现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这是公认的目标,也是成本会计的长期性、纲领性、终极性的目标。从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来看,它通过对成本费用的记录、计算以及监督等方式来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而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本身都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使然,也经济效益有着天然的关系。因此,作为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的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在于经济效益目标,是企业职能范围内的功能作用的体现,企业成本会计正是通过它的核算和监督作用,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进行服务。

  2.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比基本目标要更为微观,是指成本会计在实际操作中为谁提供服务、提供何种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等,也就是考察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问题。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作为一种企业内报告的会计形式,成本会计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其需求的会计信息和服务方式的不同,可见,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使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组合,都能形成截然不同的会计成本信息,因此,对会计成本的相关具体目标的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后者主要是一种对外报告会计,因此其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更加广泛,既包括企业所有者,也包括企业以外的债权人、政府机关等。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内容随着其服务对象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其提供的信息也就越全面,一般的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成本会计信息包括日常的成本信息,而通过对成本费用分类表和会计报表的整理,又可以得到更加详实、全面的成本信息。成本会计信息有多种服务方式,根据提供的对象不同而变化,包括通过凭证、账簿、报表等形式定期定向的提供账内成本信息,通过账外的统计不定期、不定向的提供相关变动成本、边际成本等,通过专题报告形式向特定对象提供特定成本信息,通过口头报告形式向相关咨询者或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等形式。

  三、总结

  成本会计就是为了求得相应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而对所有生产费用进行核算的会计,虽然成本会计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其核算结果却将成为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计划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的独立性和目标性,成本会计的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而其中具体目标考察了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问题。

管理会计论文6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学的重要分支,是把“会计”和“管理”融合在一起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计划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为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事务,企业迫切需要理论知识全面、适应能力强、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因此,在管理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更应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管理会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涉足领域等方面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教学目标偏离现实

  当面对实际工作时,却不知从何入手,缺乏必要的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无法指导现代社会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管理会计人才,有必要对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重旧轻新”

  第一部分介绍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是管理会计课程的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管理会计职能的相关理论与具体应用,是管理会计课程的核心;第三部分介绍管理会计的前沿领域,是管理会计内容的拓展。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将前两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花大量课时进行讲解,而对新拓展的领域,诸如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等只投入很少的课时,甚至让学生课下自学,而此类内容恰是与企业经营管理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这种偏重传统理论而轻视前沿理论的教学惯性,不仅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管理会计发展的新动态,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利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会计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陈旧,主要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方法,学生往往被看成说教的对象,师生间缺少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实践教学缺乏,在多数高校,几乎没有关于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个别学校即使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也多变成了简单的案例分析课,或者随便找个企业走马观花式地参观一下,实在有违实践教学的初衷。三是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标准化考试的方式,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考核,以致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现象严重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审计专业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三门核心课程。纵览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见图1)。这种现状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财务管理相关学科的建设及长远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管理会计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实践能力的要求,高校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管理会计教学进行改革。

  (一)调整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新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我国管理会计教学应转变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传授为主要目的的传承式教育思想,树立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理念。在确定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时,应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还要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锻炼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承担企业计划、控制和评价等相关的各项工作,并能够通过设计企业流程、协调组织企业工作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管理人员。

  (二)平衡管理会计的“新旧”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管理会计领域也随之掀起了一场观念革新的高潮。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促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和扩展,形成了许多新的领域。例如,企业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形成的作业成本法,与现代社会整个价值链优化相联系的战略成本管理,基于战略绩效考核与评价的平衡计分卡系统等。这些内容多与企业经营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应将这些新的内容及时补充进去,并进行详细讲解。首先,高校管理会计教师应系统介绍作业成本法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深入讲解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以作业为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代替传统的以产品为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成本动因除了与企业生产本身有关外,还与企业经营规模、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投入情况等因素有关,从而使学生自觉地从企业长期战略的视角来分析成本动因。其次,由于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业绩衡量系统,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企业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对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

  (三)创新管理会计的教学方式

  1.重视案例教学,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是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有效途径,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可以将管理会计案例分为导入式案例和讨论式案例两种形式。导入式案例安排在新内容开始之前,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案例中某些现象或者某种现实问题的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讨论式案例安排在某一部分内容学完之后再展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并培养学生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加并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管理会计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与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很大关系。实践教学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环节。针对校内实践,高校可以结合管理会计课程部分的典型领域设计一些实践教学内容。如以全面预算为中心,将预测、决策、预算结合在一起编制一套内容,安排部分课时让学生动手实验。另外,也可以购买或和其他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一套适合高校实践教学的软件,为学生创造模拟操作的机会。对于校外实践,高校可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接触管理会计的具体事务。这样,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也许就可以留在实习企业工作。此外,可以邀请实务界资深管理会计人员来校授课,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管理会计具体工作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目前,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信息反馈和激励的重要手段,其评价方式具有导向功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管理会计课程实务性比较强的特点,应该打破原来的单一考核方式。在对学生评价时,除了考虑学生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外,还要重视其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表现情况,以及学生的出勤率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对以上的各种因素,可以分别给以合适的比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学生这门课的最终成绩。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从各环节入手,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会计课程的各项学习活动。

  (四)整合相关学科教学资源

  鉴于我国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交叉重复的情况,有必要将这三门课的内容体系做出一定的调整。一是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整合。作为一门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因此可将重复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与考核等内容划入管理会计学的研究领域。二是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整合。将货币时间价值、财务分析、资金需要量预测、经营杠杆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更加合适。对于投资决策和预算管理这两个重复点,两个学科应有所侧重,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讲授。具体来讲,对于投资决策这部分内容,管理会计侧重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完整工业投资项目,而财务管理则以证券投资为主;对于预算管理这个重复点,管理会计应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按规定的程序编制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而财务管理应以财务预算的详细编制与考核方法为主。整合的结果是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体系既完整又互不交叉,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也使各学科的边界更加清晰、研究重点更为突出,为三门课程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管理会计论文7

  [摘要]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始终,企业所有的经济投入,成本,销售额,营业额都要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而且通过财务报告数据能够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企业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管理质量提供很好的依据,为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进行风险评估。因此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财务管理。本文将从论述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提出财务管理的强化措施。

  [关键词]企业经济活动 财务管理 经济效益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决策、计划、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产品成本管理、收入与利润分配等。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经营。以某个项目为例,项目开始之前,财务管理部门领导要参与企业领导者的决策会议,通过对项目的预算和当前市场的行情对本次项目进行财务风险预测,通过各个部门提交的预算报告以及企业现有的资金情况对项目计划进行财务分析。预算确定后,财务部门要积极的参与项目资金筹集,资金筹集后要对项目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项目开始后,财务管理部门要对整个项目资金进行分配计划,使每个项目环节的开销都控制在预算的范围内。在项目施工期间,财务部门要对各个施工部门的资金流向进行审计和监督,确保企业投资产品的成本控制在最经济的位置。在项目结束后,财务管理部门要对企业的项目最最终的结算,统计出企业在该项目中投入的总成本,获得的收入,以及这个项目最终的利润分配问题,对于剩余的资产进行结算。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例子。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也是一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财务管理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核心,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要围绕着财务管理来展开,每一个企业都应根据管理要求和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体制。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加强措施

  1.加强企业资金的计划性使用,加快资金的流转企业为了能够保证资金的充足性,必须要进行资金的合理有效地利用。因此财务管理部门需要按照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编写企业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对企业的资金进行严格的财务管理,控制好各个部门对资金的使用。对于各个部门提交的价格以及业务预算要进行初步审核,之后要得到各个部门领导的签字后再进行放款。对于资金使用超标的部门,审计部门,要及时的进行审查,对于资金出现问题的部门及个人要进行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保证企业资金的健康合理使用。财务部门每月以及每个季度要制定财务报表,之后要对报表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进行总结分析。对于企业年度比较重要的项目,财务部门要留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大项目、重点项目的运营。

  2.加强购进材料与购进设备的价格管理,加强审计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材料的购买以及生产设备的购置占据着财务支出的很大比重。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材料的采购都是大批量购买,因此材料的价格和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材料购进和设备购进的价格控制对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下面我们以一个生产钢管的项目为例,解释下如何加强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财务管理。生产部门宣布钢管项目开始以后,采购部门成立钢管原材料采购小组,到市场上去搜集相关钢材供应商信息,供应商信息的搜集要以预算为依据,考虑到供应商的信誉,产品的质量以及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通过对供应商产品价格、质量、供货周期等条件的比较,挑选出最合适的几家供应商,然后提交给企业价格管理办公室。企业价格管理办公室对提供的供应商信息进行核实之后,与合适的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直到达到企业项目生产能够接受的预算范围为止。供应商确定之后,采购部门接到采购许可,要求供应商在最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发货,货到付款。货物送达后,企业质量管理小组要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待质量合格后允许库管部门进行材料入库。财务部门在一定时间内按照合同与供应商进行结算,然后编制财务报表记录整个采购过程中的所有费用,汇总给公司领导部门。在整个采购活动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对材料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核实,如果是竞价形式的采购,审计部门要对采购部门人员以及各个供应商进行全面的审核,谨防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之间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3.严格控制管理费用,节约资金

  对于管理费用的控制,也能够节约企业的资金。由于企业员工数量比较大,因此员工的办公费用、出差费用也占很大以部门比例。因此财务部门要制定员工出差办公报销标准制度,对于超标的行为进行核实,实报实销。这样会大大降低管理资金支出。企业设备的管理费用也同样占据着一部分资金,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工人的专业工作技能,进而使设备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效率,降低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费用,为企业节约资金。

  4.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财务工作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等。提高自己对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化会计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自己的专业财务管理知识,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公司制度办事,为企业节省开支,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三、结语

  企业领导者在实际的经营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各个经营活动都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来展开,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节省开支,实现企业资金流的良性循环,进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管理会计论文8

  摘要:为了对传媒复杂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对传媒财务特点、作用和内容进行认真研究,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传媒财务管理的内容需要重点把握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传媒 财务管理 公司治理

  一、传媒财务管理的特点

  1.传媒财务管理渗透于传媒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传媒财务管理渗透于传媒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起着统率全局的作用。在前期,传媒必须依靠财务部门提供的有效信息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合理预算,以控制成本、节约开支;在传媒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传媒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遵循市场规律,对经营过程进行财务核算和监控,以求不断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利润水平,增强传媒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后期,传媒财务反馈的信息能提供进一步的市场机会。

  2.传媒财务管理反映传媒生产经营状况

  传媒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得是否顺畅、合理,是否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各财务指标都可以快速得到反映。例如现金流的周转速率、收入的增减、成本的多少,以及资产负债表的中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比例,这些指标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出目前传媒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

  3.传媒财务管理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财务部门提供的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对传媒的预测与规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媒在进行重大的决策时,必须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决策的制订,对决策的经济效益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评估。财务分析除了能够帮助管理者评估传媒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还能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严谨的财务依据。

  二、传媒财务管理的作用

  1.有助于传媒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职能定位由原来的`核算型财务转变为战略支持型财务。战略支持型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为传媒决策的制定殚精竭虑,而不再以记录公司财务、递呈财务报表等琐碎小事焦头烂额。它强调的是本身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的信息对于决策的重要性,使得传媒能够制定出灵活多变的策略,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各式各样的市场风险。

  2.有助于加强传媒的经营管理

  传媒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财务关系来处理和反映的,传媒的经营成果最终也需要通过财务指标来反映和体现出来。在传媒的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如人事、生产、广告、销售等,都需要财务管理渗透进来,通过预测、控制、计划、分析、考核等方法,最终评价传媒其他方面管理水平的优劣。

  3.有助于盘活资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传媒经营是以资金的正常周转为前提的,传媒财务管理的首要具体目标就是筹集资金,及时地组织资金回笼,并合理而节约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传媒管理者既要加速收取应收账款,使这部分资金更有效地运用在它所需要的地方。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获取风险投资、上市募集股本是一个传媒做大做强所必须经历的步骤。

  4.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传媒经济效益

  传媒经营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传媒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强弱。对于传媒来说,市场价格难以控制,所以如果成本相对越低,利润空间就越大。可见,成本控制是传媒提升经济效益的一个核心手段。

  5.有助于传媒控制风险

  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资本的流通既是风险转移的过程,又是风险积聚的过程。而及时完整地收集、传递、分析、评价财务信息,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决策,则可以对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

  三、传媒财务管理的内容

  1.筹资管理

  筹资是指传媒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资本结构调整等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各种筹资方式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具体的筹资方式分为股权性筹资、债权性筹资和政策性筹资。

  股权性筹资是指传媒通过上市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具体的上市筹资方式有分拆上市模式,即将传媒产业中的政策允许的、可以商业化的部分进行上市。此外还有独立上市、借壳上市等。债权性筹资的方式主要有发行债券、银行贷款、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等。传媒发行债券的优点在于与发行股票相比,发行债券成本低,还可以保障股东的控制权;不利因素是发行债券限制条件严格,筹资数量有限。政策性融资主要包括国家预算内拨款、预算外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等方式。传媒可以选择可行的项目,争取国家预算内拨款和国债基金投资。

  2.投资管理

  传媒需要根据总体战略目标来评价、比较和选择投资方案和项目,这是传媒投资管理的主要任务。如何把握投资机会,规避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使得传媒能在投资狂潮中悄然崛起,成为市场领袖,成了管理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般说来,可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来衡量:投资回报、投资风险性、投资保值能力、投资流动性、投资占用时间、投资预期成本、投资管理难度、纳税优惠条件。

  传媒投资的类型包括发展型投资、稳定型投资和退却型投资。发展型投资是传媒在现有水平上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战略。根据投资方向的重心不同为分内涵发展战略和外延发展战略。内涵发展战略以挖掘传媒内部潜力、提高资源用利率和经济效益的投资为重点。常见的内涵发展型投资战略有三种:资源开发型、市场开发型、产品和技术开发型。这种类型的投资侧重于开发出符合受众需要的传媒产品,比如新创办的报纸、杂志外延发展型投资战略则以扩大传媒的经济规模为重点,也可分作两类:单中心外延发展型和多中心外延发展型。稳定型投资的含义是:在投资方向上不仅仅以传媒产品为重点,不再追加有关设备投资,而是努力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不再扩大现有的传媒规模,但尽可能地保持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尽可能增加盈利和延长产品盈利期,积聚资金为将来发展作准备;除了对维持现在手头产品所必需的项目进行小规模投资外,尚可进行一些短平快项目的投资。退却型投资战略多用于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特点是:从现有经营领域抽资、减少传媒控制的有关产品的产量等。

  3.成本费用管理

  现代管理学认为,成本是影响产品价格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传媒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在成本费用上做足文章。降低成本已成为传媒的共识。

  因此,严格控制开支,对费用全程监督、严格考核等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传媒为了降低成本费用应该要跳出传统的框框,以新的理念来看待成本问题。

  在传媒市场进入大成本、大制作的大片时代之后,传媒往往会陷入投入巨大、回报疲软的怪圈当中。传媒想在利润可观的市场分一杯羹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本身实力不够、经营生产大制作经验欠缺的前提下,尝试小制作的精品路线,未尝不是一种小成本换来大回报的选择。由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发行的《疯狂的石头》,投资仅300万元,没有大牌明星,没有金牌导演,但影片凭借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叙事情节,演员拿捏到位、恰到好处的表演深得观众好评,既为中影华纳赢得了走精品化路线的名誉,又给公司带来了价值超过3000万元的收益。规模效应的本质在于追求规模经济,即随着传媒生产能力的扩大,使生产的单位成本下降,收益上升。

  4.利润分配管理

  利润分配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对传媒长远发展目标产生重要影响。

  确定利润分配政策考虑的因素包括法律因素、传媒因素、股东因素及其一些其他因素。利润分配时需要坚持依法分配原则、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无利不分原则等基本原则。利润分配还需要明确程序,应先用于哪些方面,后用于哪些方面的先后顺序问题。根据《财务通则》规定,传媒的年度净利润,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分配:缴纳所得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10%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50%以后,可以不再提取;提取任意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提取比例由投资者决议;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传媒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并入本年度利润,在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状况后,向投资者分配。

  参考文献:

  [1]邵培仁,陈兵.媒介管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张宏.媒介营销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3]支庭荣.媒介管理(第三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4]吴曼芳.媒介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xx

管理会计论文9

  一、要持续不断的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

  (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好的组织结构是不能继续发展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随战略调整的变化而变化。不仅如此还要掌握一定的变革能力,那么变革能力又由人员配置所管理。公司的岗位是活得,自然制度也不是死的。想要是管理体系得到满意的效果的话,首先呢,要根据公司的结构制定相应的制度,扩展岗位,分工过细什么的统统扔掉;然后,跟随公司工程建设的管理,针对某些部门作出合理的设置,持以“该撤就撤,该增就增”原则;最后,为员工优先考虑,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为员工设置专业的技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拥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不需要太广,一门出色就好)。针对公司阶段增设相应的管理制度,不能坐视不管,明明发现了管理的不足却不吱声,在企业上要坚持“快、狠、准”,有首歌不是唱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出手的时刻绝不手软!

  (二)开发员工的能力经常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事实也的确如此,人的能力虽然是有限,但是这并不意味你所作的事就是你自己最大的能力。企业中,每个员工的.能力不尽相同,所以要充分的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人力资源培训是一种积累性的东西,急不来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人力资本的质量和要求,从而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培训,只有目的明确了,最终得出的效果才不会失败。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目的不就是要提高人才的重视度吗?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相应的企业规划,建设完整合理的教育体系,是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知识结构的到不断的优化,这些东西一旦提高,那么你觉得他们的价值观还会原地踏步吗?所以说一定要顺应时事的加强员工的管理,争取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化标准的队伍,人员都是国际化的了,企业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二、建设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机制,深化企业改革

  (一)对于公司发展

  其实说来说去总归一句话以人为主,人需要什么呢?满足。人一旦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自然会尽心尽力的工作,不过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公司制定奖惩制度,不就是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吗?在人力资源机制方面,公司的业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是一切真理的标准。公司主要是靠业绩来争取利润的,如果业绩不好,公司也会遭殃。业绩是衡量企业的标尺,只认真理不认关系。不是说关系好企业的发展就可以,长期以往,谁也抵不住金钱的亏损,只有加强企业业绩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继续发展,不过在这方面还需公司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二)人力资源信息化

  21世纪是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能够使企业发展更快的进入快车道。人力资源信息化主要是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人力资源的工作进行管理,让员工和企业结合成一体。一切活动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避过邮箱,邮件就可以对公司的信息进行了解。信息化把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受益匪浅。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已经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并成为了企业在新时代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平台。这种科学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现在的状况,还可以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成功。

  (三)深化奖惩制度,企业职业化经营

  业绩评价在企业中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也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合理的业绩评价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走向理性化的突破口,更是进行薪酬分配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内容。“多劳多得”的制度也不是不可取的,有效的薪酬对员工是具有一定诱惑力的。建立一个员工业绩评价系统,主要收集、分析及评价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和最终的劳动成果,加上一定的考核制度,对其进行奖励和惩戒。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系统的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心,根据每个员工进行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不徇私。(四)基于BPM的管理体系核心(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英文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简称BPM),建立一个清晰的流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企业都少不了三个流程:流程策略、流程设计的优化、流程的控制与操作,拥有这三个程序的企业必定拥有一套完整的、全面的流程体系。拥有了完整的流程体系,企业的结构就不怕一片混乱了。(五)根据企业需要构建项目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不同主体间的信息、也为业主们提供了监控管理平台。其实也就是一个协同系统统CSCW和流程管理系统BPMS,强调传统的数据功能集成等。有了这一系列的平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就能即快又好的发展。流域开发性人力资源以建立水电企业流域开发管理模式做基础、整合四面八方的资源、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建设生态最优化企业环境。

  三、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是现带企业管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再是以前只依靠一份红头文件管理了。企业就是要靠宏观经济和市场竞争束缚着,否则为所欲为出现,企业就玩完了。企业应该持有科学的理念和探索建设研究的精神,切合实际的制定公司发展方案,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早日走向国际化。

管理会计论文10

  题目:基于数据挖掘的战略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目 录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2.1主要研究内容

  1.2.2创新点

  1.3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信息技术对会计影响的相关研究

  2.2数据挖掘与战略管理会计相结合的研究综述

  2.3数据挖掘与企业竞争环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综述

  2.4数据挖掘与企业危机预警相结合的研究综述

  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

  3.1信息论与系统论

  3.2决策支持系统

  3.3商务智能

  3.4竞争情报系统

  3.5数据挖掘

  3.5.1数据挖掘的内涵

  3.5.2数据挖掘的功能

  3.6战略管理会计

  第4章 数据挖掘与战略管理会计的关系

  4.1战略管理会计相关性面临的挑战

  4.2数据挖掘对提升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分析

  4.3数据挖掘应用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4.4数据挖掘应用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原则

  第5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框架

  5.1建设目标

  5.2总体架构

  5.3实施流程

  5.3.1数据挖掘的一般过程

  5.3.2数据挖掘应用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流程

  5.4实施保障

  第6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6.1企业竞争环境分析的内容

  6.2数据挖掘在企业竞争环境分析中的作用

  6.3数据挖掘应用于企业竞争环境分析的流程

  6.3.1定义问题

  6.3.2确定信息源

  6.3.3信息搜集和整理

  6.3.4实施数据挖掘

  6.3.5结果分析与表达

  第7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危机预警

  7.1企业危机预警的内容

  7.2数据挖掘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作用

  7.3数据挖掘应用于企业危机预警的流程

  7.3.1提出企业的预警需求

  7.3.2选择预警信息源

  7.3.3资料的收集与加工

  7.3.4实施数据挖掘

  7.3.5预警报告

  7.3.6预警反馈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总结

  8.2研究不足与展望

管理会计论文11

  【摘 要】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层次和永平不高。应当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确立管理会计的目标,将管理会计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之中,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队伍,积极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制度,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和管理控制能力。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自20世纪20~30年代萌芽、40~50年代创立到现在,已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它通过不断吸收现代管理科学新方法,使自己的理论和方法逐渐成熟和日臻完善。在实践中为强化和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开始的。

  20多年来,我国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较大发展,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层次和永平都还不高,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会计实践严重脱节,许多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管理方式不够规范,不少企业对建立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建立管理会计的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来执行管理会计,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水平较低。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应用需具有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企业中应用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率,以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

  1、应当确立管理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强制性信息,管理会计是为实现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多重目的提供非强制性的相关信息。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一要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从体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新认识,与此同时服务于内部控制、快捷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二要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一是未来预测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状况,未来预测信息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更大。至于预测信息披露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在信息的供求双方自会达到“均衡点”。二是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有助于对企业深层次的了解和评价,同时也有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对信息使用者而言,非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比财务信息具有更大的价值。三是社会责任信息。

  包括对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和公众等方方面面责任的履行情况,都需要适当披露。另外,还要建立激励与补偿系统,为业绩考评和确定报酬方案提供依据。包括对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责任中心及其各类员工不同层次的评价和激励。

  2、要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首先是加快企业改革,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只有企业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变成“企业自己要用”,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其次是对投融资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样,自我投资的项目完全由企业自己决策,将来责任也完全由其负责,真正做到谁出资,谁审查,谁负责。这将有利于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3、必须将管理会计体系纳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之中

  目前,西方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内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广义的管理会计包含内容太多,管理会计与现代管理过多的融合,使其失去了会计的特征。我们认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应适当地加以限制,不能失去会计的特征。由于西方管理会计涉及范围过宽,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发展经历曲折,成效不甚显著。因此,我们应当适度地界定管理会计内容,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4、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队伍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高,突出表现为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较低,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极少。现在全国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仅有五、六万多人,其中中青年注册会计师只有一、二万人左右,而且很多人刚刚迈出校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就严重影响了经济工作对各方面会计人才的需要,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传递速度,这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在现阶段,应加强会计教育,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具体做法是普遍开设管理会计课,使得所有会计人员和其他经济工作者都能懂得、了解管理会计。

  5、积极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

  如果企业领导没有管理会计的意识,不知道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他们就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中的作用,即便会计人员有水平也很难得到发挥。因此,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已成为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也很重要。管理会计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宽的知识面,而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素质明显偏低,迫切需要尽快予以提高,以便促进管理会计事业的蓬勃发展。

  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改制的关键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尚处于构建之中,大多数粗放式经营的企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其生存和发展变得十分艰难,迫使企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管理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制度。无疑,管理会计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加强管理控制能力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杨月梅、于君,《管理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2]毛付根,王光等译.《管理会计国际惯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18.

  [3]余绪缨,《管理会计》,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7-8.

  [4]张霞浅,《谈战略管理会计及在我国的应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4)。

管理会计论文12

  一、项目管理的含义

  项目作为一个事件的整体,他从这个事件的开头到结束才能够定义为一个项目,它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即要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人员配置、和一定的资源的配置的情况下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就是项目的定义。而项目管理其实就是我们在进行项目处理的时候将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进行统筹规划,来形成一种满足或者是超越项目需要的一种能力来对项目进行既定的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包括一系列相关的管理活动、方法的工具,这些管理活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其一是涉及项目全局性和综合性管理的部分;其二是涉及项目的目标性和核心性管理的部分;其三是涉及项目专项性或保障性管理的部分,这一部分包括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项目管理工作的基本定义。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各种知识体系以及技能方法进行利用,满足项目各方对项目的具体要求和需求,它是集知识性、技术性以及综合性为一体的管理活动。对活动过程中进行剖析,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涉及到项目全局的综合性管理部分;二是目标性及和核心性的管理部分;三是专项性及保障性的管理部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就是属于这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组织不断获取并且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各个人员在岗位上的综合潜能,激发并保员工对于岗位的热情和忠诚度,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进行竭诚服务。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不仅是从项目管理工作本质出发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各项资源,争取在既定时间内高质量达成项目要求的必要途径。

  三、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现状分析

  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够重视。在新的时代中我们的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中,其实已经不是传统的简单管理和工作管理,更多的是人才竞争管理了。但是我们的企业都没有认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和人才管理的联系认识不够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还是处于传统的人员管理,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不够重视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我们的企业一边面对人才缺少的问题,一边又在浪费着大量的人员,这个是个矛盾的问题。所以说我们怎样来意识人才资源的保留工作还是当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问题。很多时候明明企业有大量的人员可以使用,但是企业在如何分配人工的问题上却不够完善,没有发挥不同人才的不同优势能力,没有把人才的作用发挥出来,浪费了大量的人员,也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浪费了企业的财力。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没有重视绩效管理工作,主要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根据岗位的不同,技能要求的不同,人才能力的不同而规范的去建立具体的管理制度,这就导致我们的绩效管理工作没有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作用。很多时候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候就缺乏一种科学精神,缺乏必要具体的管理措施,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就是一个名义上的空壳。此外,企业人力资源在高素质人员培训方面的严重不足、考核机制不健全、人才激励措施的缺乏等也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四、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对策研究

  要建立严格的具体的绩效考核制度,必须要意识到在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应该注意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从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应该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下,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一个具体的评价和分析,建立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不断地通过沟通,让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在员工管理的工作中起到更多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必须要进行优化,要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项目情况结合工作的实际内容来对我们岗位配置人员配置进行优化,及时的进行一些调整,然后给出具体的人员管理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情况得到改善。要注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必须要编制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然后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来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细节。要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的说明书,要对不同的工作的不同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要通过一些奖励的机制来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的现状。要从传统的单一劳动分配制度中,进行一些创新,要更多的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今天新的形势下的情况,要综合考虑薪酬制度,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进行薪酬发放的变革。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心里,让员工资源的把自己和企业的发展联系到一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他对于企业的现在和将来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笔者深知自己的探讨的角度可能比较肤浅,但是本着抛砖引玉的目的来进行交流沟通,希望能够得到积极广大读者的反馈。

管理会计论文13

  【摘 要】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有效公司治理的主要表现,阐述了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实现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公司治理;管理会计

  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应当十分注重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的创新及会计信息所具有的内在性质。为此,要对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公司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一、有效公司治理的主要表现

  一是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公司治理当中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激励出资人,如何约束经理人员,让其能够尽可能地认真经营,从而实现其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健全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从而增加管理所具有的透明度,实现控制代理成本与防止内部人控制之目的。

  二是要完善企业CEO与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CEO与执行董事的报酬怎样才能与公司绩效相匹配,以达到最佳激励效果,这是公司制度建设受到高度瞩目的重要课题。一般人都会觉得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当以会计盈余作为基础,而长期激励则是以市场价值作为基础。因此,会计盈余计量自然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三是提高公司董事会的有效性,以推进其自身股东责任的实现。在公司治理的实务当中,董事会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真正实现对股东负责的目标,保障公司目标的全面实现,董事会成员一定要全力推动企业的全面成功,并努力成为积极参与者与重要决策的制定者,而这种参与在较大程度上需要有效会计信息。

  二、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公司治理中的管理会计主要有如下作用:一是能够提高董事会的有效性及提高股东责任的履行率在公司治理的实际事务当中董事会成员一定能推动公司的全面成功,从而成为积极参与者与各项重要决策的制定者,而这类参与在极大程度上依靠有效管理会计信息。二是能够促进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履行。依据企业契约理论,企业系全部利益主体多缔结的契约,因而公司的奋斗目标不应当只是限制在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应当考虑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有助于对董事会与监事会进行业绩评价。对董事会与监事会的业绩评估主要是对其自身活动具有有效性的评价,而不是用来判断企业业务决策的有效性,所以这种评估并不是以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作为出发点的,而是立足于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开展评估。

  三、实现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传统意义上的责任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的,具备了以分权管理为前提条件,以责任中心为主要内容,运用会计信息以反映经济责任和建立以激励机制为主要目标的特点,其主要内容是对企业内部的各责任单位所承担的责任作出控制、考核和评价,包括建立责任中心、制订责任预算、设立追踪系统、开展反馈控制等等。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股东把资本的控制权与决策权均交给了企业董事会,而董事会又把经营管理权交给了下面的经理层,经理层则又将一部分经营管理权交给了分公司或者事业部,这一层层委托的代理关系不仅意味着对权利进行的分割,而且还意味着对经营管理责任进行的分解。为准确评价各个层次经营责任是否得到了合理履行,就一定要对各个层次的经营业绩作出公正而准确的计量。

  一是对责任中心进行扩展。扩展之后,责任中心的最高层次不再是各个分公司或者事业部,而是继续向上扩展到了经理层、董事会及股东。责任中心是一个权责利进行有效结合的内部单位,传统意义上的责任中心主要可以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及投资中心,这一分类标准是以各责任中心能够控制的权限为标准的。

  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股东、董事会及经理层等都是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心,而股东、董事会及经理层的可控权利则是各不相同的,绝对不能简单地依据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与投资中心等类型作出分类。之所以把股东单独作为一个责任层次,最重要的是为了约束企业控股股东的行为。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最高权利机关,是一种决策的中心,而经理层则是执行具体进行经营管理的机构,可以说是一个经营中心,对其考核的指标也应需要依据可控性的原则开展设计。

  二是责任预算的扩展与报酬计划的落实。责任预算作为是责任考核执行的标准,而报酬计划则是对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责任考核作为责任会计的活的灵魂,应当加强责任考核,一定要预先明确考核的标准与奖惩的标准,所以可以看出责任预算和计划的重要意义。传统意义上的责任会计预算主要是按照公司的全面预算作出分解和编制的。那么,和公司治理适应的责任预算要怎样进行制定呢?为此,一定要确定公司治理的总目标到底是什么。股东至上治理模式主要是以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只考虑为股东利益服务,而共同利益治理模式则是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坚持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服务。在两种各不相同的治理模式之下,因为公司治理的总体目标有所不同,所以责任预算的总体目标也就不尽相同,故而计量的具体指标也会存在差异。

  四、结语

  总的来说,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相互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动关系。公司内部治理的加强与外部治理的合理化导致了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巨大需求。公司治理中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促使企业财务工作者和研究者不断对管理会计进行完善和创新,而管理会计的持续更新与变化,十分有利于健全完善公司治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往复和互相制约的系统。开展公司治理不能仅仅考虑到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那部分信息,还应当着重考虑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相应信息。唯有将以上两者相互结合起来,才会有利于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吴淑琨.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颜敏.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研究[J].经济经纬,2002

管理会计论文14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从当前的经营状况来看,近几年我国企业虽发展迅速,但经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后,反映出很多问题。其中大部分企业都以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为宗旨,片面的利润性导致财务管理地位下降,因此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弱,没有发挥到自真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此外,由于政策的影响,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悬殊较大,与大公司相比,中小企业财务出现了管理思想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岗位和账目设置混乱,账实不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使企业损失利益。长此以往,中小企业将明显衰败,与大企业形成严重两极分化,这种现象将最终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协调。

  二、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

  我国经济管理体质的局限性,导致我国的宏观管理调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设定应首先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以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公众利益为宗旨,充分满足政府的要求。然而,当前企业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已偏离这一主导导向。此外,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融,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即企业财务会计应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需要作为任务指导,在此基础上展开工作内容。但当前企业并为将这些作为重要任务。其次,由于我国缺乏高级财务会计人才,因此我国整体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局限性,无法准确定位财务会计目标也在意料之中。

  (二)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管理水平低

  如上所述,企业未能根据时代发展定位本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因此企业仍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管理观念落后僵化。此外,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违背了企业会计人员不能家族化的条件,任用会计人才多亲属,这样直接导致内部控制无法进行相互约束与制衡。再者,企业片面追求会计核算,对财务管理方面投入关注不多,导致会计业务的操作具有单一性。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发挥,组织、监督、内部控制、分析等无法体现,而会计职能只局限在日常的账目处理方面

  (三)企业资产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首先,企业的现金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没有合理编制现金计划,没有严格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收回较少,坏账多等方面。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直接降低了资金的流通能力。其次,企业对应收账款,存货的控制也比较薄弱,不仅增加了坏账的数量也造成资金呆滞现象泛滥。此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力,未及时对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入账,已购置的固定资产为采取适当分类方法进行折旧,这些问题将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清理时会产生更多问题。企业资产管理能力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对会计账目设置的不准确,因此会计账目混乱,财产不实这些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核算。

  三、解决当前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改变财务管理观念,摒弃陈旧落后的观念。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还要注重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及科学文化素质。企业在管理中,应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以人为本为宗旨,以此为基础对财务人员行为进行规范,建立新型权责统一的财务运行模式。其次,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体现在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要求上,还要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经营权与所有权进行合理分离,建立科学协调,职责分明的管理模式和全方位财务监控体系。

  (二)不断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

  企业想要追求发展,还需要避免融资渠道太过单一。首先,企业应加强投资风险防范,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分散资金投向,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其次,还要注重项目投资程序的规范性。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技术操作,管理模式等对投资进行建立,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力求投资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最后,人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核心。因此,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对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型技术人才应加强投资。

  (三)加强外部监督制度建设

  企业要实现财务会计规范化,光靠自身约束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外部监管。我国以三位一体的监督制度作为现行会计监督制度。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工作时,国家和社会应发挥自身监督作用,对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财政,税务等部门,对违法行为做出警告,严重者可吊销执照,追求其刑事责任。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一批批企业的崛起。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量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企业发展国民经济仍是当前阶段任务的重中之重。企业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针对自身存在的财务会计问题不断反省,提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措施,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此外,国家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总之,要全面解决当前企业的问题需要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管理会计论文15

  摘要: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在高校中优化应用管理会计,应该按照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为合适的切入点,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体系作为依靠,制定出高校不同管理阶段的具体目标,之后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及合理调整高校会计,才能够有效推动高校管理会计的发展,为高校未来长远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管理会计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要想更好的应用管理会计,应当在健全高校自身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实现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这样才可以确保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快速的发展。以下本篇对此做具体分析。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管理会计不足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能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来促进生产要素选择的优化以及促进供给需求的高度匹配,防止资源的浪费,促进整个高校财务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在实际高校管理会计中,管理会计的发展不够完善,无法适应当前新“互联网+”时代经济形势。并且,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由于“互联网+”会产生庞大的数据,数据的庞大则会对高校的管理造成较大的困难,甚至使高校管理产生财务风险,影响高校发展。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深入剖析目前高校管理会计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加强对高校的管理,确保能够全面运用高校的财务信息,促进高校在经济新时代稳定快速发展。故此,通过对高校当前管理会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能提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校管理会计理念,发挥积极影响。

  二、“互联网+”环境如何改善管理会计

  (一)提升高校管理会计的现代化水平

  对于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高校中应用管理会计,提升其现代化水平,可以将云计算以及大数据这种全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其中,能促进高校财务类型的转变,进一步明确认识高校管理会计内涵,提高管理会计在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性。基于“互联网+”时代下,以全新的互联网工具可以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可以直接在高校活动及相关决策制定中参与,以此对高校内部管理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有助于显著实现高校全价值链活动的有效调控。比如说,在高校管理中应用财务云系统,则能够对高校财务管理创新及改革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实现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快速分离,基于理论方向促进高校财务职能改革及创新;高校云财务系统对于之前分散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一定整合作用,管理会计岗位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设置,财务人员在高校管理中则具有直接参与作用,如参与到日常采购中则可以有效实现采购价格控制,提高高校的账期管理质量。在高校管理会计中,可以应用的用友软件云采购、费用管理云服务等,提升管理会计的现代化水平。

  (二)建设完善的高校内部管理体系

  首先,需要对高校部门设施进一步精简,从而有效实现扁平化管理,在部门体系设置过程中要注重权责分明,以能够显著提升高校工作效率,以能够和当前经济环境变化速度相适应;其次,在高校管理中应用现代高校管理制度,实现高校管理决策的'权利分散化,在高校管理中如果权利过于集中,则容易出现财务数据失真问题,因此权利分散化有助于显著提升高校财务数据准确性,显著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最后,实现高校财务指标体系的有效完善,将在高校管理及决策制定中相关的财务指标均完善的录入财务指标体系,并对其定期进行计算和分析,为高校管理发展及决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管理会计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显著提升学校成本数据信息以及容量数据信息等的有效利用率,基于高校之前招生信息以及分数等相关信息,也就能够有效实现今年招生计划的综合考量,在此基础上也就可以制定校园资源优化策略,为高校招生计划制定及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并且,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协会,对于各个高校的管理会计应用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估,并结合“互联网+”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不断的改进,以促使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更加适应经济环境的多样化。

  (三)优化构建人才队伍

  高校财务人员就像是高校的一颗螺丝,影响着高校日常的运转,所以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信息处理技能有利于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在高校中有效实施管理会计过程中,管理层会计专业人才也必须要具有较高专业性,一方面要有效掌握管理会计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还必须能全面掌握和管理会计相关的科目,其中包括有逻辑思维学、统计学以及IT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做好高校管理会计工作。首先,督促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并定期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直接开除或者派向其他部门,因为低效的工作方式不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其次,树立财务人员大数据的理念,使其认识到当前新经济环境下数据的重要性,并把高校财务数据当作大数据进行处理,提高财务数据的使用效率和针对性,促进高校的管理和决策,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三、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应该改革管理会计工作,能以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改革高校管理会计,促进高校会计管理、决策的不断完善,发挥积极影响。以上本篇简要分析当前“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优化的应用决策,以确保在“互联网+”时代在高校中合理应用管理会计,促使高校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管理会计论文】相关文章:

管理会计论文提纲11-28

管理会计论文:高校财务管理调研报告05-16

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的管理会计论文12-02

优秀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12-02

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推荐03-22

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探索会计论文04-01

预算会计论文05-23

会计论文的结构03-18

基础会计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