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指标体系建立及综合评价

时间:2023-03-29 01:17:25 理工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指标体系建立及综合评价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指标体系建立及综合评价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指标体系建立及综合评价

    三峡库区幅员广阔,植被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库区拥有野果植物37科70属232种,且野果植物分布不够集中,因而不论是做研究还是对其加以利用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从诸多野果植物资源中优选出合适的种类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具体指标体系,对各种野果植物资源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从而优选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较高的种类进行进一步研究。
6.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根据野果植物资源的特点和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库区野果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何艺,2005;朱俊等,2003):
(1)科学性原则    指标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客观反映野果植物资源的最本质特征。
(2)系统性原则    指标要具有很强的信息综合能力,能够全面系统的反映野果植物资源的各个方面,要有足够的涵盖面和系统性。
(3)合理性原则    指标的建立必须合理,如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有机结合,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的有机结合等。
(4)实用性原则    野果植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具有实用性,因此构建指标时必须坚持实用性原则。
(5)可查性原则    指标体系所需的信息必须是可得的,且指标概念明确,计算方法简便,同时,指标数据在时间上应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
(6)可靠性原则    所选指标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测定方法标准,统计方法规范,能够反映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的实现程度。
(7)可比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符合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可比性,尽量采用可比性强的相对量指标和具有共同性特征的可比指标。
6.2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2.1指标体系的构建
野果植物资源综合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参考前人学者的研究结果(郑艳等,2004;鲁敏和程正渭,2005),根据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结合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各类统计资料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主要有两大类:保护缓急系数和利用缓急系数,以此反映和评价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由五个层次组成,具体如图6.1示。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具有以下功能:①描述和反映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基本信息,如分布情况、利用价值、保护现状等;②根据评价结果,可得出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大小排序;③评价某些野果植物资源(相关指标数据齐全的情况下)的保护缓急和利用缓急情况,从而通过指标体系评价所提供的信息,使研究人员或决策者可以较为方便的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进行进一步研究或利用,或制定相应政策,使急需保护的野果植物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6.2.2权重的确定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均有着不同的重要性,且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共存,鉴于该指标体系的特殊性,经咨询相关专家,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特尔斐法和加权给分评判法(骆世民&彭少麟,1996;陈玉成等,1998;刘成武,2004)相结合进行权重赋值。具体见表6.1。
6.2.2.1蕴藏系数(C蕴)     表示野果植物资源蕴藏量的评价指标。公式为:C蕴=X蕴/4。
其中X蕴为某野果植物资源在蕴藏量中的实际得分。“4”为蕴藏量最高设置分值。4分:野生资源数量少;3分:野生资源数量较少;2分:野生资源数量较多;1分:野生资源数量多。
6.2.2.2濒危系数(C濒)    表示某野果植物资源受威胁程度。公式为:C濒=X濒/3,
其中X濒为某野果植物资源的濒危程度的实际得分,“3”为最高设置分值。3分:濒危种;2分:渐危、稀少种;1分:安全种。
6.2.2.3遗传损失系数(C遗)    表示某物种在遭受灭绝后,对生物多样性可能产生的遗传基因损失程度,是一种对受威胁的种潜在遗传价值的定量评价。根据种型情况(如是否单科单属单种等)、特有情况(如世界种、中国种、省级或区域特有种等)以及古老残遗情况而制定。公式为:C遗=40%D种+40%D特+20%D古。其中:
① 种型情况系数D种=X种/5,X种为种型的实际得分,“5”为最高设置分值。5分:单型科种;4分:少型科种;3分:单型属种;2分:少型属种;1分:多型属种。
② 特有情况系数D特=X特/4,X特为特有情况实际得分,“4”为最高设置分值。4分:省特有;3分:区域特有(若干省连续分布);2分:中国特有;1分:非中国特有。
③ 古老残遗情况系数D古=X古/2,X古为古老残遗情况实际得分,“2”为最高设置分值。2分:冰期残遗;1分:非冰期残遗。
6.2.2.4保护现状系数(C保)  表示目前人类对野果植物资源加以保护的程度。公式为:C保=X保/3。
其中X保为保护现状评估的实际得分,“3”为最高设置分值。3分:未行保护;2分:已行保护(如开始人工栽培等);1分:保护成功(如栽培成功等)。
6.2.2.5利用价值系数(C利)  表示野果植物资源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价值的大小。野果植物资源主要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复合利用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公式为:C利=40%D经+40%D生+20%D复。其中:
① D经=25%E研+25%E果+25%E市+25%E加
D经为表示野果植物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研究成本E研、果实性状E果、市场现状E市和加工特性E加等4个Ⅱ级指标。
研究成本系数E研=X成/5,从降低野果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成本的角度进行评价。越是库区的优势科、优势种、表征科、表征种,越说明库区这类植物的自然蕴藏量越丰富,且该类植物在库区的自然抗性和基因优势越强,因而,在研究及人工驯化工程中遇到的困难越少,即研究成本越低。因而,赋值标准如下:5分(最高):优势科、优势属、表征科、表征属、特有科、特有属任四种的野果植物;4分:优势科、优势属、表征科、表征属、特有科、特有属任三种的野果植物;3分:属于优势科、优势属、表征科、表征属、特有科、特有属任两种的野果植物;2分:属于优势科、优势属、表征科、表征属、特有科、特有属任一种的野果植物;1分:不属于优势科、优势属、表征科、表征属、特有科、特有属任一种的野果植物。
果实性状系数E果=X果/3,从野果植物果实性状的角度进行评价。鉴于本文研究野果植物的最终目的是优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好的野果种类在库区坡陡土薄之地进行水土保持栽培,故野果植物中果实水分越少越利于采摘和运输,其可实现的总体经济价值也相对越高。因而,赋值标准如下:3分(最高):坚果;2分:核果、仁果、柑果、梨果等;1分:浆果。
市场现状系数E市=X市/3,从该野果是否上市的角度进行评价。野果植物包含最近几年新开发的第三代水果和部分人群长期食用且上市交易而不为广大人群所知晓的野果,对于某种野果未来的市场需求而言,其市场现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因而,赋值标准如下:3分(最高):从未上市;2分:局部上市;1分:大量上市。
加工技术系数E加=X加/3,从该野果植物的加工特性角度进行评价。并非所有的野果都适于鲜食,且批量生产需要龙头企业进行加工后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一些野果已有较为成熟的加工技术;另一些野果在局部人群中有较为简洁的加工方法,但不为广大人群所知晓;还有一些则根本没有发现加工方式。因而,赋值标准如下:3分(最高):技术成熟;2分:技术局部成熟;1分:不成熟。
② D生=30%E生+30%E根+20%E枯+20%E抗
D生为表示野果植物生态价值的评价指标。王晗生和王青宁(2001)提出水土保持林植物选择对树种生长型、根系特征、枯落物形成以及对干旱、贫瘠、水湿等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库区选择水土保持植物主要是抗贫瘠和抗伏旱,故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长型系数E生、根系特征系数E根、枯落物特征系数E枯和抗性系数E抗。
生长型系数E生=X生/4,从植物是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匍匐茎、走茎的角度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发现,进一步认为贴地面覆盖是水土保持植被的基本本质特征(王晗生和王青宁,2001)。故赋值标准如下:4分(最高):灌草本+匍匐茎+走茎;3分:灌草本+匍匐茎;2分:灌草本;1分:乔木。
根系特征系数E根=X根/3,从植物根系特征的角度进行评价。对于串根生长的植物和根蘖植物其水土保持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植物,故赋值标准如下:3分(最高):串根植物;2分:根蘖植物;1分:普通植物。
枯落物特征系数E枯=X枯/3,从植物为落叶、半落叶或常绿的角度进行评价。库区坡陡地薄之地如栽植落叶植物,则可能造成雨季地表落叶层吸水饱和承受不住植被自身重量而整体滑坡的巨大灾害。故赋值标准如下:3分(最高):常绿;2分:半落叶;1分:落叶。
抗性系数E抗=X抗/3,从植物是否具备抗贫瘠和抗旱性能角度进行评价。由于进行水土保持栽植的地方往往土地贫瘠,且夏季可能出现伏旱,故赋值标准如下:3分(最高):抗旱+抗贫瘠;2分:抗旱或抗贫瘠;1分:不抗旱也不抗贫瘠。
③ D复=X复/5
D复为表示野果植物复合利用的评价指标。许多植物均可作为多种资源植物进行综合利用。库区常见的利用方式为:油脂植物、蜜源植物、草药植物、野果植物、野菜植物、木材植物、芳香油植物等。考虑到每种植物的综合利用方式有限,故赋值标准如下:5分(最高):≥5种利用方式;4分:4种利用方式;3分:3种利用方式;2分:2种利用方式;1分:仅作为野果植物进行利用。
6.2.2.6保护缓急系数(V保)  根据“评价种的保护急切性应以种的受威胁程度为最重要依据”的观点,结合评估主体的特点,在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与专家咨询、探讨,确定各系数的权重比例后再依下式计算:保护缓急程度值(V保)=10%C蕴+40%C濒+20%C遗+15%C利+15%C保。
 6.2.2.7利用缓急系数(V利)  根据“评价种的利用急切性应以种的利用价值程度作为最重要依据”,结合评估主体特点,在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研讨确定各系数的权重比例后再依下式计算:利用缓急系数(V利)=20%C′蕴十10%C濒十10%C遗十40%C利十20%C保。由于蕴藏量越大,利用起来越方便,故蕴藏系数在利用缓急系数计算中属负向指标,因而根据C′蕴=1/4C蕴进行换算之后再代入公式计算,其它指标均为正向指标,不需换算。
6.3  三峡库区9种野果植物资源的综合评价
为了验证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现选择三峡库区典型的9种野果植物进行评价分析(许再富,1998)。为了更加方便的采集评价所需资料,本文制作出资料采集表格和综合评分表各一张,见附表二和附表三。
根据本文拟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以上9种野果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保护缓急系数排序为:银杏>蛇葡萄>西南悬钩子>金樱子>猫儿屎>中华猕猴桃>地瓜>火棘>雀梅藤。其中,初步确定银杏、蛇葡萄、西南悬钩子3种野果需要加强保护,金樱子、猫儿屎、中华猕猴桃3种野果仅需一般保护,其它3种暂时无需保护。但事实上,“需加强保护”野果植物中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仅有银杏一种,同时排除在“需要加强保护野果植物”中的中华猕猴桃也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就需要对本评价指标体系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首先,本文拟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基础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评价的基础是不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评价是根据野生植物资源种群的稀少度进行评价的,而本文的评价体系则综合野生植物资源种群量、其在我国乃至世界地理分布上的地位、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人工驯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尤其是人工驯化程度,即指标体系中的保护现状系数,中华猕猴桃虽然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但其人工驯化工作已经完成,并已大量上市,因而作为野果植物“加强保护”就没有必要了。
根据本文拟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以上9种野果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利用缓急系数排序为:西南悬钩子>金樱子>地瓜>蛇葡萄>火棘>猫儿屎>银杏>雀梅藤>中华猕猴桃。初步说明了西南悬钩子、金樱子和地瓜等植物在库区水保-野果研究中应优先于其它几种植物。而事情也证明了这点,悬钩子类植物目前已经被开发利用于食品、药品、工业等多个领域;金樱子虽然未能大规模利用,但库区广大农村及部分城市居民早已将其制作成多种食品进行食用;地瓜虽然鲜为人知,也早已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水保植物。
由此可见,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切实做到区分野果植物的保护缓急程度和利用缓急程度,是未来研究实践中可以采纳参考的。
6.4  结论与讨论
(1)一个优良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将科学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郑艳等,2004)。本研究的评价体系是针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研究制定的,首先,我们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做一个总体调查,然后根据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缺点、人文经济弱势等具体情况确定指标体系,在前人的基础上,确定了定性定量相结合、多级递进的指标体系,较为充分的体现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通过适当增减具体指标和调整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也可适用于其它地区野果植物的综合评价;在各系数的评价结果处理中,根据研究主体的特点,简化计算公式,增强了操作的实用性。
(2)该指标体系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也充分体系了其较为严谨的系统性和合理性。本文设计的各个指标大部分可通过文献查阅和网络搜索获取,因而具备一定的可查性。多种野生果树同时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可获得更多的信息,因而具备可比性。本文通过对9种典型野果植物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该野果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可靠的,因而具备可靠性。总而言之,该评价指标体系符合设计原则,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采纳参考。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指标体系建立及综合评价】相关文章:

建立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05-31

评价指标体系下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探讨论文05-03

浅论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05-28

建立互补型团队06-04

湖南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05-12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方法研究综述05-08

建立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06-03

建立独立的诉前调解程序构想06-03

关于西北诸河水资源综合规划对区域环境的影响05-26

如何构建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论文(通用15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