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激励理论下的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进步,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也逐步完善,在未来的教育管理工作布局中,高职教育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激励理论是当前高职管理工作的新理念,从整体上说,激励理论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大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竞争能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掌握学生的需求,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激励政策,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对激励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推动激励理论在高职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激励理论;目标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教育理念的不断推陈出新,激励理论作为新的概念越来越走入人们的视线。从本质上说,激励是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有个体行为的起因皆是起源于人的需求,如果这种从内心迸发的需求没能被满足,人们就会感到紧张和压迫,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人们就会被激发出强烈的动机,从而去努力实现心中既定的目标。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只有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为我们国家输送更多的有用人才。所以,如何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肩负的责任。在目前的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严格化的、刚性的管理政策必不可少,但是柔性的管理政策也日益凸显其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职学校的管理者应当灵活的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激励理论分类研究
从激励理论的本质上来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内容型的激励理论和过程型的激励理论,这两项均为激励理论的研究发现,都是管理者通过了解被管理者的相关需求,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促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不断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1.过程型激励理论分析从激励理论的内容来分析,过程型的激励理论更侧重于研究被管理者的个体行为,主要研究的是被管理者的个体动机以及到行为实现的过程,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在激励的过程中被管理者所作出努力的大小、绩效的高低等细节,其中还包括被管理者对于获得奖励的相关反应和认识。一般而言,过程型的激励理论还包括了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和期望理论。通俗地来解释,在工作中,劳动者往往会和与自己处于同一劳动岗位的其他员工比较薪资水平和待遇标准,如果两者之间的相差不大,则劳动者往往是认为公平的,如果两者之间的差别太大,超越了劳动者的承受水平,那么他就会感觉到很不公平,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度就会明显下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平”能够显著影响劳动者内心的感情,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动机,这也就是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而且,期望理论也是影响激励效果的主要理论之一,美国的著名学者曾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指出,目标的存在会对人们的激励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目标效价是重要组成部分,即人们会对自己工作成果的最大价值进行估计,如果目标工作的成果较大,劳动者则更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其二,劳动者期望值的大小也会影响激励程度,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会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主观的估计,如果可能性较大,劳动者则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该理论认为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大小可以通过目标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来体现,也就是说,只有劳动者认为目标工作的成果较大或者实现的可能性较大时才更愿意付出劳动,最后,强化理论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激励理论的内在含义,它认为:人的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刺激,因此会产生一系列的应答反应,而且该行为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调控,只有管理者不断地使用有效的刺激行为来调控劳动者的某种行为,劳动者才能更好地展现出积极性。
2.内容型的激励理论分析所谓内容型的激励理论,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该种激励方式主要侧重于内容,也就是劳动者的需求,这种方法着重研究究竟是什么东西的存在能够使劳动者采取相应的、不同的行为,从而激起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在心理学方面,著名学者马斯洛将人们的需求按照由低级向高级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五大领域的内容,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人们的需求的增长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只有劳动者没有达到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而另一位学者赫兹伯格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他认为对劳动者起不到激励作用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保健因素”,例如工作环境、工资、福利等,而具有一些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被承认、地位的上升、晋升等因素则会对劳动者产生极大的激励,因此,在学术上也将赫兹伯格这一研究内容总结为双因素理论。
三、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激励理论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需求会伴随着人们的一生,在不同的环境着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高职学生人群有着不同的特点,从整体上来说,高职学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改变,而高职学生又共同聚集在同一个校园环境中,他们会有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生活环境,因此,又体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
1.培养其独立能力从目前高职学校的招生范围来看,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下降,其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比不上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的,他们的自理能力较差,学习观念较为淡薄。而且当前环境中的高职学校学生大多数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很多都是被娇生惯养长大的,所以其独立生活的意识非常弱,进入高职学校中,他们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高职学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环境,接触着不同的新同学,他们脱离父母来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和学习需要靠自己来完成,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性格的成熟,高职学校的学生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安排自己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地长大。因此,独立生活的能力是高职学校学生生理需要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激励理论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
2.培养其集体归属感的需要高职学校学生初步迈入学校大门,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同学,他们往往会出现一定的感情空白,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起新的朋友圈是每一位学生的迫切需求,因此,选择志趣相投的同学是他们入校之后的感情需要,而对于高职学校学生来说,由于高考落差的存在,他们更需要老师来鼓励和关心,更希望能够在集体生活中扮演更优秀的角色,从而被集体认可,也就是所说的集体归属感,而激励理论的存在也能大力地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使其更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3.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相比更低层次的学生,高职学校学生对自身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的,相关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高职学校学生对自身有着比较高的期望值,他们愿意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社会价值。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家长的鼓励,能够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在别人眼前。但是由于高职学校学生年龄尚小,思想不太成熟,往往只能听得进去好听放入话语,却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对于批评和讥讽非常不能接受。所以,教师应当适当地采用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让他们尊重别人,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激发自身的潜能,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为自己未来的道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完善激励理论实施质量的相关对策分析
1.了解学生需求,适当设置目标从理论内涵来分析,目标和需求之间是存在着相应的联系的,目标只有充满了需求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纳,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并坚定不移的完成。所以说,高职学校学生的行为动机主要是来源其自身的需求,对其的行为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但是,就目前高职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看,目标的设置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避免盲目性,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型、创新型的人才,所以在激励理论的施行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背景,为学生设置合适的目标,使其具备最基本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
2.需求和动机向更高层次的转化需求和动机是分层次存在的,不同的需求和动机对于学生的心理暗示是不同的,这也就说明需求和动机是可以被引导的,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分析,高职学生不同于中职学生和本科生,他们对于自身的定位是比较难的,如果他们仅仅把学习当做谋生的手段,那么其学习动机将会大打折扣。在激励理论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的需求和动机向更高层次的转化,把学习的动机作为精神上的需求,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为我们这个社会、为我们中华民族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和动机会激励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学习观念,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引导着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
3.正负激励手段双管齐下在高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赏罚分明,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因此,正负激励手段是需要同时使用的,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高职学校中一些学生的纪律组织性较差,往往会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批评,给其他同学一个警示的作用。如果有的学生因为高考落差的原因,进入学校之后愤世嫉俗、情绪低落,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沟通,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他们新的希望,帮助他们树立其信心,战胜自我,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4.运用好“暗示”这一利器心理暗示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虽然“暗示”看起来悄无生息,但是对于学生的功效确实十分巨大的,暗示作用的存在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心理暗示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同,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当然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根据环境的不同合适地选择暗示方法和时机。例如经常发生违纪行为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采用比较严厉的手段,从而在其心理产生强烈的暗示,当下一次学生再想违规时,就会想到曾经的暗示,而对于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仅仅采用比较轻微的暗示即可,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从而积极地改正。
参考文献:
[1]张鑫.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7(14):313-314.
[2]张小玮.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4(18):60+62.
[3]杨丹.基于双因素理论再议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激励策略[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9(5):78-80.
[4]陈智行.推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措施研究——激励理论视角下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6(24):3-4.
[5]安妍.认知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4(17):189.
【激励理论下的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学生赏识教育的运用论文11-29
素质教育下的高职艺术教育论文11-29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11-30
关于产学研模式下的高职教育的论文11-30
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运用论文11-30
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1-15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教学管理论文12-04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论文11-30
现代教育技术下报关实务课程的运用的论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