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癌症患儿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心理需求
论文关键词:癌症 患儿 适应能力 需求
论文摘要:对癌症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心理需求作了概述,指出了癌症惠几心理护理的趋势。
小儿癌症以白血病为最多,约占恶性肿瘤的35“,其次是脑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虽然随着现代的发展,癌症患儿的长期生存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正规化疗,长期无病生存率为7O左右~,但是由于所患疾病的严重性,疾病预后的不可预测性,各种治疗所带来的不良生活体验,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关注癌症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需求,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癌症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即社会生活能力,是指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条件所期望的程度,也就是个体适应自然和的有效性。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其特征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身的需要。社会适应能力的指标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认识:①生活方面,包括几乎全部使自己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日常生活技能和习惯,如自理能力、饮食、穿戴等;②人际沟通方面,即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如人际交6493.2009.16.004文章编号:1009—6493(2009)一1420—03往能力、等;③社会技能方面,包括和他人共同生活及合作必需的技能口]。社会适应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当今国际公认的诊断和评价儿童心身健康的重要辅助手段。
癌症患儿在接受治疗时生活质量下降,长期住院对社会生活能力可产生影响,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面临更多的健康和自我照护问题n]。儿童期癌症生存者(特别是接受颅脑放疗过的)重新调整回到学校学习后,由于适应不良,他们更容易落入学习缺陷或需要特殊的人群中,并且很难从中学毕业[5。Ness等L]对1l481例儿童期癌症生存者的研究发现,95的幸存者存在表达缺陷和自我照护能力的不足以及从事日常活动受限,如进入学校等,表现出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有研究发现,儿童期癌症生存者容易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使在癌症治疗结束很多年后,生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或创伤后应激失调的发生率在2~2O¨8]。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非同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或厌恶等严重的心理反应_9],至少会持续1个月,其特征为创伤或灾难性事件后长期存在的焦虑反应,主要症状为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反复发生的闯人性再体验症状群、反应性麻木症状群1,这些症状群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息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2癌症患儿的心理需求
2.1学龄前患儿的心理需求癌症患儿长期化疗、物反应和频繁介入性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使其易退缩、适应性差、倾向于负性情绪表达,反应过于强烈。3岁~7岁是人生最敏锐的时期,也是培养性格、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奠定高情商的起始阶段。但由于长达2年~3年的反复住院治疗,导致癌症患儿不能正常地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不能参加集体生活和学习,这个年龄段的患儿需要亲人的宠爱和朋友的理解。因此在病房内提供适应各年龄阶段的玩具并定期组织娱乐活动,建立幼儿园式的病房设施,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_l1。
2.2学龄期患儿的心理需求对于较大年龄的患儿癌症治疗存在特殊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更多地意识到疾病和治疗的全部影响,也因为治疗影响到了与年龄匹配的发展(如自主性)Is]这个年龄段的患儿多存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题,他们需要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如果缺少这些支持,患儿可能会面临更差的心理调适结果。研究发现社会支持能起到减少应激、增强青少年应对能力等方面作用,其中来自父母(特别是母亲)和朋友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住院治疗使青少年患儿更加迫切希望能够参加更多的社交活动,医护人员应允许朋友和家庭访视,在医院提供社交机会,使他们融入更大的社会网络,当病情允许时让他们回归学校的学习。从中发现许多家长由于怕患儿感染,限制其活动,限制与其他儿童接触但是,由于躯体活动可以减少骨流失,降低肥胖的危险,所以根据年龄和身体条件制订恰当的运动计划对恢复期的癌症患儿的身体恢复、整体发展有潜在的帮助-。对于青少年癌症患儿,医护人员可以提供心理发展的照护,肯定他们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常态Ⅲ。因为护士与患儿长期亲密的接触,在促进患儿持续的社会心理增长和发展中处于的理想位置,护士应该与青少年患儿建立健康的治疗关系,从而满足他们迈向成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需要。
3产生适应问题及需求的相关因素长期患躯体疾病对病人来说是一个精神应激,癌症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已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和未来。患儿因长期生活在医院的特殊中而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如躯体疾病引起的焦虑、自卑,治疗和检查引起的恐惧和痛苦,长期卧床和限制活动带来的不快,长期El服物(如激素)出现的躯体不适及体形变化等不良反应,担心自己的学习受到影响等因素均造成患儿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的不适应和过多地被照顾使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受到限制和约束,这些都限制了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锻炼,并且较同龄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需求。
3.1环境的改变住院治疗是癌症患儿面临的首要问题,住院后需要离开熟悉的环境而去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和医务人员。半岁以后的婴儿一般能辨认熟人和陌生人的面孔,特别是依赖自己的母亲,常会表现出分离性焦虑。儿童患病后其家长表现出格外的紧张和焦虑.对患儿的过分要求也会尽量满足,容易使患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使住院患病的幼儿依恋性增强。学龄期患儿住院后最担心的是离开学校、同学,影响学习,由于缺乏与老师及同龄人的交流使他们的性格容易变得孤僻、内向。
3.2疾病本身及治疗的影响以儿童白血病为例,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疾病所致的高热、出血、贫血及癌细胞浸润引起的肝脾肿大、骨关节疼痛,都使患儿感到十分痛苦;治疗时穿刺的疼痛,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及脱发后自我形象的改变会给患儿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在整个癌症治疗过程中患儿常主诉感觉疲乏,并且生活质量降低。青少年癌症患儿具有一定的抽象推理能力,能够推测一些可能性,他们普遍能认识到癌症的严重性和对生命的威胁。这改变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设计和憧憬,会表现出脆弱青少年癌症患儿的根本目标是保持周围处于患病前的状态即常态,主要体现在与庭、朋友持续的关系和追求兴趣两方面。由于疾病的关系他们脱离了正常的社会生活,对自己未来的角色感到迷茫,会』觉失去了控制,这些容易导致他们出现苦涩感、沮丧、生气、恨,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嫉妒同龄健康人等表现,有些患儿会出现暴力反应,拒绝治疗或不合作的态度。
3.3父母及周围亲人的反应疾病对子女和家庭的影响以及对癌症预后的不确定感使患儿的父母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常会出现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父母的行为和情绪可以影响到儿童压抑的调整和适应,更影响治疗。孙艳玲等…在过程中发现家长的态度对白血病患儿的气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患病后的过度关注、过度迁就往往导致患儿脾气越来越暴躁,心境更加消极。学龄期患儿因缺乏同伴交流而感到焦虑,多数青少年患儿愿意与同龄患儿讨论疾病感受并从中得到帮助,同时他们觉得与学校同学的交流也很重要,老师、同学的理解和支持能使患儿顺利度过治疗期。
癌症患儿不仅存在心理行为问题,还存在社会适应问题和各种心理需求。目前,在对癌症患儿的护理及护患沟通过程中,医护工作者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1=作经验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但是儿童有其独立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学龄期患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抽象能力,但目前从患儿的角度探讨其产生心理、行为等问题的原因的相关研究却较少,因此这方面是以后癌症患儿护理的研究方向。
【浅谈癌症患儿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心理需求】相关文章:
浅谈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04-21
浅谈我国的医学教育状况论文04-22
浅谈西汉县令长及其行政关系05-25
浅谈探看权及其强制执行题目06-09
企业家应重视公众需求心理06-04
浅谈传统美术与数字美术的发展及其类型论文04-15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9-05
艾滋病孕妇心理状况调整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08-20
浅谈企业并购中的管理协同效应及其实现论文(精选5篇)04-29
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规避措施论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