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双轨合一中的素养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09 16:20:24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双轨合一中的素养教育论文

  从古至今人们都将“仁爱、奉献、仁心、救死、扶伤、济世”等高尚的人文情怀融入到医学行业,并运用于疾病诊疗中[1]。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医务工作者专业水平、人文素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当代医学俨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医学,已逐渐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替代。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主力军,每一位医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之外还应该具有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为缓解医患矛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等,国家根据我国医疗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外住院医师培训模式进行了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于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轨,即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可给予“四证合一”,使临床型研究生在毕业时同时具备理论基础、科研及思维能力、临床基本操作能力。此项措施初见成效,临床型研究生深受各大医院的青睐,同时在医学生选取专业型和科研型研究生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的差别。然而,近年来我国各地各阶层的暴力伤医事件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2015年分别发生医疗纠纷案件16966、18799、19944、23221件。调查报告显示,在导致医疗纠纷的各项原因中,因医生人文素养不够高、对患者人文关怀不足和医患之间沟通不当所导致的纠纷案件数比例最大[2]。由此可见,医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人文素养教育环节在医生职业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在目前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基础上,如果在“双轨合一”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将整体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及道德情怀,为我国医疗行业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可大大减少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发生。因此,各大医学高等院校需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医护人才[4]。本文对临床型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过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展开讨论。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双轨合一中的素养教育论文

  1培养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医学同时具有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两种属性,二者缺一不可[5]。然而调查显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相当一部分数量的高等医学院校中占比较小,最终导致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局限性,其主要凸显在医生的人文精神缺失[6]。医生应该同时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道德情怀。尤其在当今社会,医学人文素质已经成为支撑整个医疗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当今严峻的医疗形势下,医患矛盾问题使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乃至家属之间都产生了不信任。特别是在某些机构的引导下发展为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不理解,甚至对医疗行业的评价也过于偏激。近年来,暴力伤医案例呈逐年剧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理解和信任。因此,医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素养简单概括为人的内在品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对象、以服务为途径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7]。而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旨在引导医学生在临床工作当中正确处理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转化为自身内在品质,伴随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最终成为医生特殊的品质[8]。人文素质在医务工作者中表现为:(1)在具备精湛医疗技术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最大的人文关怀;(2)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3)以自信、稳重、耐心、细心、热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医学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其包含的人文属性必须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灵活展现[9]。

  2目前“双轨合一”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由于当前医疗资源相对缺乏,临床工作较为繁重。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在临床工作的同时需要接受临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且部分临床型研究生还需完成一定的课题实验。“双轨合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图1):(1)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不足;(2)培养目标较为模糊;(3)导师指导时间不足[10];(4)大部分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由此专业型研究生多数忙于临床工作,缺少专项的人文素养教育。因此,导致部分医学生专业水平过硬,但人文关怀相对欠缺。调查显示,大部分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并且人文素养课程安排及相关图书馆资源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才能满足各阶层学生的需求[11]。表明医学生也迫切希望通过人文素养教育提升自己的医学人文情怀,使自己成为一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临床医生。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应和医学专业技术同等视为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的核心内容。

  3针对临床型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

  3.1通过阅读方式提升医学生人文情怀

  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路径之一为阅读[12]。因临床工作任务繁重,医学生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地翻阅相关书籍或者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如:查询相关文献、关注公众号、报刊、杂志)了解人文素养相关内容。将阅读内容与自身临床经历相结合,灵活运用,在工作中培养医学生人文情怀。人文素质的提升过程是医学生内在涵养的形成过程,也是道德修养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过程,其主体为自我提升[13],其过程漫长,需要持之以恒。

  3.2以科研小组为单位,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提升医学生人文情怀

  因各个科研小组均有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的安排,故可以以科室或教研室为单位轮流安排学生讲述有关人文医学的相关内容。报告会期间除了分享本专业相关知识,可分享近期查阅的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文章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供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使学生不仅感受医院文化的熏陶、学习医学知识,同时获得人文素养知识的交流平台[14]。

  3.3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养学科建设,提升医学生人文情怀

  在研究生整个培养历程中,医学院校应该大力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将人文教育内容与临床实践巧妙结合。将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知识同临床实例相结合,编纂实用的、征对不同专业的人文素养教材。且人文素养教材应尽量系统化,以综合考核方式检测人文教育效果,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其次,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增加人文素质相关阅读资源并定期更新。适当安排人文素养学术讲座,其内容可涉及法律、伦理、道德、文学、历史、心理、经济等各个领域。最后,提升人文素养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带教导师进行定期培训,形成一套具有人文特色的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在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各方面均需满足医学生的学习需求。总之,人文素养教育的复杂化、漫长化、系统化等特点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切实存在,因此需要医院甚至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3.4带教导师需加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认识

  作为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启蒙者,带教导师的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思维影响着学生。然而少部分导师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训意识不强,对医学人文素质理解不够深刻,简单地视为医德、医风。具有医生和教师双重身份的研究生导师应该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在学生面前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人文修养都必须起到标杆作用。但是在当前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分布不均和医疗改革新形势下,以及研究生“双轨合一”的过程中,存在导师指导时间不充足和临床工作任务繁重等现象,对研究生重在使用,而轻视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技能的培养。因此,需提升带教导师的培养意识,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到诊疗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将人文关怀技能作为必需的医学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成效。减少医患纠纷、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需要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而合格的临床医生需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同时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对于目前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存在的不足有待改进。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可以影响我国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双轨合一中的素养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论文(精选6篇)06-16

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论文(精选6篇)05-25

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论文11-06

谈音乐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4-14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1-02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体会论文(精选11篇)06-07

秘书素养开题报告和论文10-13

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论文04-28

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识论文09-02

浅谈德育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论文(通用10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