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80例脊柱结核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
目前,结核已成为全世界最致命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骨关节结核发病率的一半[1]。该病具有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较困难。现今,脊柱结核的治疗主要为抗痨治疗、外科手术两方面,手术方式主要为简单的病灶清除术,复杂的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2]。因为脊柱结核发病症状不典型,多数病例多为后来拍片时发现,甚至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时才发现,使疾病延迟1年甚至几年才被发现,使治疗难度加大。脊柱结核治疗的目的是早期制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纠正畸形,解除压迫神经,稳定脊柱,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笔者对2005年1月~2010年2月贵州省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6~64岁,平均36岁,病程4个月~6年,患病椎体:胸椎36例,胸腰段13例,腰椎28例,骶椎3例。临床表现:局部伴有胸背部或腰背部疼痛,伴有盗汗、低热、乏力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14例单纯病灶清除术,36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30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的基础上加内固定术。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其手术入路不同:颈椎前入路,胸椎取肋骨横突切除胸膜外入路,胸腰段椎取胸腰联合入路,腰椎取腹膜外入路[3]。胸腰椎病灶清除术:首先充分显露病灶,摘除死骨,清除坏死的椎间盘,扩大骨瘘口达对侧病灶腔,用导尿管吸除对侧脓液,刮除对侧死骨和肉芽组织,合并截瘫者,清除病灶后经侧前方椎管减压。植骨:去除残余椎间盘,骨床的中央凿成一骨槽,将适宜的自体肋骨或髂骨牢固地嵌入在骨槽内;行椎板植骨者,将备好的适宜的移植骨,植入椎板上即可。若椎体稳定性显著破坏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1周,继续抗痨治疗,卧床3个月,定期复查,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植骨融合情况。
1.3 疗效判定:优:全身情况良好,体温、食欲、血沉正常,无明显局部症状,无脓肿或窦道等,X线示无死骨、脓肿,病灶边缘清晰,起床活动1年或工作半年,无症状出现。差:脊柱不稳,慢性颈肩、腰背痛;脓肿或窦道形成;神经损害无改善;X线示植骨块不融合或者植骨块脱落、移位。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优58例(72.5%),良14例(17.5%),差8例(10%)。术后切口一期愈合72例,二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3年,平均20个月,其中78例优良,未复发;8例(10%)窦道复发,行二次手术后痊愈。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全身性疾病,其传播途径多为血源性播散。脊柱结核根据病情其治疗方式分为内科、外科两种治疗方法。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是脊柱无明显破坏及无脓肿采用非手术治疗;否则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外科手术固然重要,但总的治疗原则是术前、术后的正规抗结核的全身治疗。近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内固定术的争议现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和内同定器械的发展,也得到解决[5]。目前内固定术应用呈上升趋势,因该术式能够在清除病灶组织、植骨的基础上实行内固定术,使脊柱重建,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及感染几率,缩短疗程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
外科手术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脊柱结核治愈的前提和关键,任何一种术式都不能代替抗结核药物。所以,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手术,才能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疗效。故脊柱结核应早发现早治疗,才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4 参考文献
[1] 赵久顺.60例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J].中国保健,2010,18(3):60.
[2] 王来喜,连鸿凯,丁 力,等.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6):17.
[3] 常彦海,刘 军,凌 鸣,等.短程化疗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1):14.
[4] 贾俊青,李春英,纪斌平,等.脊柱结核65例治疗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9(12):1132.
[5] 郑钢锋.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4(3):110.
【80例脊柱结核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的临床分析05-26
肺部疾病治疗临床研究论文10-11
抗结核药治疗肠结核的临床效果简论06-27
探析前路椎体钢板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07-16
对腋臭治疗的临床研究07-31
肺炎胸部物理治疗的临床研究09-14
医学临床研究论文07-30
临床研究论文的写法10-16
成人脊柱结核的X线及CT诊断09-07
口腔溃疡临床治疗论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