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的论文

时间:2024-05-15 16:11:57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临床护理的论文锦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临床护理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临床护理的论文锦集【15篇】

临床护理的论文1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760例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处理,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结果经过风险管理措施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临床护理管理;护理满意度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剧,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医疗市场中,患者选择就医区域的主要评判标准就是一所医院的安全质量。医院是一个高风险的场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要严格控制临床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降低手术风险和医疗隐患的发生率[1]。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临床作为患者治疗的特殊场所,如何降低手术风险是重中之重。为了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选择20xx年4月-6月我院收治的380例患者与20xx年12月-20xx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380例未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在20xx年12月-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38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男性患者有198例,女性患者有182例,患者的年龄在18-81岁,平均年龄为39岁。以我院在20xx年4-6月期间收治的380例住院患者为实验组,男性患者175例,女性患者205例,患者的年龄在16-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如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结果没有出现明显差异(P>0.05),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2.1设置风险控制小组

  在加强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设置相关的风险控制小组,风险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是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成立相应的考核小组,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风险的措施,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

  1.2.2风险因素的分析

  从管理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潜在的风险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明确了护理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之后,要确认风险因素的危害及发生概率,根据对资料及数据的分析结果,对风险进行管理,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2]。

  1.2.3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降低手术风险。使每位护理人员都具有较高的职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格的慎独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操作技术、极强的应急能力。对新开展的手术,邀请有关专家讲授相关知识,对大型仪器的.使用制定操作规范。随着新仪器设备的不断出现,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技能以适应外科手术发展的需要。熟悉新器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态度应和蔼温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将手术室护理风险预告制度告知患者,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和患者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手术,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

  1.3评价标准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1.4数据处理

  对实验结果采取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体内容如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近些年医疗纠纷案件的发生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但严重影响了医院救死扶伤的形象,还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3]。临床护理过程中,任何一个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都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最终结果。风险管理是指将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护理风险管理是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论的重点是建立更加规范的医疗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早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手术成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4]。临床风险管理降低了医疗事件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改变了临床的护理工作模式,完善了临床工作流程和标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自觉性和应对风险的能力。综上所述,在临床实施风险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医疗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立,陈彩玲,崔欣,等.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12(8):135-137.

  [2]倪青.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xx,5(4):34-37.

  [3]马海云.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xx,23(11):181-183.

  [4]方碧华.风险管理在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19(5):475-476.

临床护理的论文2

  1临床资料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SLE以年青女性多见,育龄妇女占90%~95%[2],该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间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因此患者大多有悲观失望情绪,应当鼓励他们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疾病或服用激素可引起体态、容貌改变,严重者部分功能丧失,使患者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过重,对生活失去信心,拒绝治疗。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多与患者谈心,给予精神及情绪上的支持,增加对治疗的信心。由于SLE常同时侵犯全身器官,在发病后患者常有病重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反复使用“狼疮”一词,以免增加患者的恐惧和不安。这类患者特有的心理特点是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而人的情绪可直接影响免疫系统[3]。这使我们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迁延和治疗中起作重要作用,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更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活动。

  2.2病程观察

  ①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皮损及溃疡的部位、范围,末梢循环情况,有无伴随症状,如咳嗽、胸痛、关节痛等。久病涉及肾脏,注意监测血压,记录24 h出入量,观察有无水肿发生;病及心肺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的变化;病及胃肠道者,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便血及食欲改变等情况;累及神经系统时,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面色、瞳孔等情况。②注意药物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治疗时,告知患者,需坚持长期服药,应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并说明服药后可出现满月脸、痤疮、多毛等现象。服药期间,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有无真菌感染、溃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应用环磷酰胺(CTX)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脱发、膀胱出血、白细胞减少,大剂量冲击前需查血常规、肝功能。CTX冲击时静滴速度一定要放慢,防止液体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对于血小板减少者,在静脉穿刺前,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皮下出血。白细胞减少时,要做好保护性隔离,避免院内感染。服用免疫抑制剂时应多喝水,以减少肾脏的损害。

  2.3饮食护理

  SLE患者的'基本饮食应为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低脂肪的平衡膳食,动物实验显示低脂肪对自身免疫有益。一项双盲交叉研究显示狼疮患者进低脂肪饮食并补充海鱼油每日10 g,共6个月,病情较对照组明显进步。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长期应用激素者注意补充钾、钙。肾衰者应限制含钾食物摄入。急性活动期患者宜进食野菊花、金银花茶、绿豆、赤豆汤、西瓜、冬瓜等清热凉血之品;缓解期患者,进食牛奶、蜂蜜、甲鱼汤、银耳汤以滋阴降火。均忌食或少吃芹菜、无花果、蘑菇、豆荚、烟熏食物,以避免诱发SLE。

  2.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夏日出门应撑伞,对于局部暴露部位,应使用阳光滤过剂,减少局部受刺激。每天检查皮肤,以便发现新的病灶。面部出现红斑者,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油膏,宜用盐水清洗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皮肤红斑处,急性期外涂黄连膏,切忌挤压皮肤斑丘疹,预防皮损和感染。加强四肢末端的保暖,禁用冷水,避免接触冰雪或暴露在低温下,防止雷诺现象发生。夏天症状相对较轻,亦注意保暖,不可贪凉、冷饮等,可经常行局部按摩和温水浸泡手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接触刺激性的物品,如染发烫发剂、发胶等。

  3健康教育

  过劳、感染、生育常是复发的诱因,应注意避免。告诉患者及家属要严防感染,要少去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出院后必须坚持按治疗方案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少激素用量,及时门诊复查。若出现癫痫发作、神经精神症状、发生关节肿痛、口腔溃疡或皮损加重、尿蛋白增多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复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适当参加强身健体的锻炼,但需注意不可劳累。

  4小结

  SLE育龄妇女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当患者明确本病后需要积极治疗。经过对患者的病程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疗效,维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2]陈灏珠.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

  [3]游自立.应激对免疫功能及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140

  “浅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毕业论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著名出处。

临床护理的论文3

  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专 业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开放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 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1]。良好的医护合作是目前国内对于mini-CEX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十分有限。 由于临床护理人员不足及患者不配合,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 一定困难,有3名教师曾拒绝学员约定,其原因是太忙没有时 间;另外5名教师曾遭遇患者拒绝,其原因有患者不想被打扰、 个人因素、无耐心等。如医院出台相关奖励政策,提高教师的 自我效能感,奖励配合评量的患者,将会有力推进多元评量, 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带教质量。消除疾患,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康复的重要保 证[2],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降低 离职率。医护合作态度是指医生或护士对医护合作的评价和 所持有的具有持久性而又有一致性的心理倾向,积极的医护 合作态度对双方的职业行为具有指导作用[3]。医学生和护生 作为未来医疗领域的主力军,他们对医护合作的态度和认知 将直接影响医护合作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对154名临床 医学专业及145名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力求为今后进 一步开展医护合作教育、提高医护合作水平提供实证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郑州大学实习已满 10个月的154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以下简称医学生)和 145名护理学专业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以下简称医本生)88名、临床医学专 业研究生(以下简称医研生)66名,男106名,女48名;年龄21~ 30岁,平均(23.89±2.56)岁;96.8%在三级医院实习,3.2%在一 级医院实习。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以下简称护本生)79名、护 理学专业研究生(以下简称护研生)66名,女生122名,男生23名; 年龄19~31岁,平均(23.18±0.34)岁;均在三级医院实习。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 资料和Jefferson医护合作态度量表。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 龄、专业、学历、实习医院级别、对医护关系的认识。Jefferson 医护合作态度量表由Hojat等[4]于1995年开发,用于测量医生 和护士对医护合作所持的态度,分为共同教育和合作、护士 自主权、照料与治疗的对比、医生权利4个维度。采用Likert 4级 计分法,1~4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同意”“非 常同意”,条目8、10采用反向计分,使用总分评价,总分为15~60分,得分越高,说明医护合作态度越积极。量表总分45.1-60.00为医护合作态度水平高;30.01 ~45.00为中等; 15.01~30.00为低[2]。此量表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泛使用,在跨 文化因素的比较和合作教育的成效评价等方面,均具有良好 的适用性。杨晓莉等[2]将其译为中文版,包括医生卷和护士 卷,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0.84和0.85。

  1.2.2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开始前,由研究者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方 法,并讲解问卷填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由被调查者自 行填写,当场收回,最后由研究者进行核查。回收后及时串 核,剔除无效问卷,进行编码和分析整理。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320份(医学生165份,护生155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医学 生154份,护生145份),医学生和护生有效回收率分别为 93.33%和93.55%。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双人同步录入,输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描 述,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医学生和护生的医护合作态度(表1)

  医学生医护合作态度总分为(49.36±5.27)分,护生总分 为(50.58±3.37)分。根据Jefferson医护合作态度量表的分数评 价标准,医学生和护生均处于较好水平,护生高于医学生,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115,户=0.036),在“共同教育和合作” “护士自主权”“照料与治疗的对比”这3个维度上,医学生和 护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医生权利”这个维度上,护生得 分高于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5,P=0.000),护生 更不赞同临床医生的主导权威地位。

  2.2医学生和护生医护合作态度的主要差异(表2)

  3讨论

  3.1医学生和护生医护合作态度总体水平良好

  表1显示,医学生和护生得分均在高水平的医护合作态 度范围内,与医学生相比,护生得分较高,由表2可知,在条 目“护士应该被看作是医生的合作者和同事,而不仅仅是助 手”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 ),护生医护合作 态度更积极,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6]。医护生合作态度 均较好,可能与双方都处于实习阶段有关,刚刚从课堂转入 临床中,热情饱满,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精神 状态能够促进医护沟通,融洽的医护关系能够促进医护合 作。护生得分高于医学生可能与传统的观念有关,一直以来 护士的地位较低,人们普遍认为护士仅仅是打针、发药的, 所以患者对护士的尊重和依从性远远不如医生,并且护理学发展起步晚,同时女生占绝大部分,所以护生从心底里对医 学生有种依赖和信任的态度[7]。然而对于高学历的护本生和 护研生来说,已经不满足传统的护理定位,希望将来在临床 中获得与医生平等的地位,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促进患者 的健康,所以护生有着更加积极的合作态度。

  3.2协助发展护生的护士自主权

  表2显示,在条目“护士应参与有关医院后勤服务的政策 决定”上医学生得分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 说明医学生更希望护士拥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自主权。虽 然护生正在被灌输护理工作者新角色和职能的观念,认为 应该为患者所提供的护理负责,并有权利和义务发表自己 的意见和建议,但在现实的临床工作中医生多处于支配地 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士也习惯于听从医生的安排,很 少表达自己的建议。患者也往往觉得治病靠医生,更多注意 与医生搞好关系。另外,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探寻适 合护理人员发展的科学管理机制[8],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 前我国护理人员配置还没有合理的能级标准,护理人员能 级结构不够清晰,岗位职责并不能充分体现出专业技术水 平[9],这些消极因素都会影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价 值实现,并在影响护士自主权的同时,不同程度地通过临床 老师的带教和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实习护生。因此护生 的护士自主权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护理教育及管理者应 该注重对护士专业技术的培养和提高,并通过积极开展在 职继续教育项目和开设医护论坛等方式,为临床护理人员 提供足够的教育支持和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创建良好的 合作环境,协助发展护生的自主性。

  3.3开展医护合作教育势在必行

  本研究中,在条目“在所有的卫生服务事物中,医生应占 有主导的权威地位”和“护士的基本职责是执行医生的医嘱” (反向条目)上,医学生与护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护生得分较高,双方对医护职能关系、医生权利的认 识不平衡,护生对医生的主导地位更持不认同态度,更愿意 接受“并列-互补型”的医护合作关系。目前,护理学已成为一 级学科,护士被赋予了新的角色,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更 是患者健康的教育者、权益的保护者、示范者、研究者、咨询 者、管理者[6]。我国也提出了护理学专业教育的新标准?,努 力使护生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然而医学生受传统观念 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接纳了医生在医疗体系中的主导地 位,往往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11]。临床带教的医生往往 是主动的,习惯给护士命令和指示,同时缺乏对护士新角色的 认识,即使是有新的了解,但旧的思想根深蒂固,也不能在短时 间改变,带教医生的态度和行为让实习的医学生逐渐形成了错 误的观念[12]。因此应加强医学生对医护合作关系的进一步认知 与对护士新角色的认同,积极引导医学生接受新的理念。

  建议医学院校在重视医学生和护生专业课同时,重视医 护专业间的合作教育,考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医护合作教育 课程,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巧,改善医学生和护生对自 身职责的认识,提高医护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 观念和态度,提高医护合作能力。有调查[13-14]显示,跨专业教 育和医护合作带教模式对医护合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 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及学校自身的特 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医护合作的教育。带教老师以身作 则,在传授技术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医学生和护生沟通交流 合作的能力。

临床护理的论文4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5月至20xx年9月间在内科进行治疗的非精神障碍患者60例,纳人研究患者人院时间均在1周以上,且排除不良影响因素(危重患者、昏迷患者、存在意识和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5荀7岁,平均(403士4t6)岁,住院时间8一56d,平均(23t6士6.9)d。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沪<0t05)。

  l.2方法

  临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方法:首先帮助病患熟悉病房环境,减少内心压抑感与紧张感,确保其在睡眠环境内能做到心情放松,同时由护理人员亲切、悉心指导,与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及时解决患者心理需求;然后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病患了解、识别情绪障碍与疾病恢复的关系,引导其正确认识,树立信心,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l.3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13t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检测后与标准样品采用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采用才检验,组间尸<0t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我院呼吸内科实施护患沟通护理服务模式以来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t67,家属陪护率为40t0%,对病情知晓率为93.33%,基础护理落实率达到100%。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沪<0t05),两组均没有发生护患纠纷现象。

  三、讨论

  3.1科学掌握沟通时机

  在患者人院前,临床内科护理人员应该依据患者的病情及病史,将对应的诊治科室推荐给患者,然后将相关检查流程、地点等介绍给患者,并向患者传授预防和保健知识,使患者的信息知晓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将良好的就医环境营造给患者;在患者人院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并将患者的病情科学介绍给患者,从而促进其治疗配合程度的显著提高。同时,还应该将医院方方面面的情况介绍给患者,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接下来要生活的环境;在患者人院d3内,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心理等进行全方位的掌握,然后将其和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更为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3.2全面把握沟通内容

  首先,依据护理方案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临床内科护理人员应该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特点,将一整套完整的`护理方案制定出来,然后将护理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知情,如果患者提出了一些意见或建议,则应该给予其充分的考虑,如果合理,则积极采纳;其次,进行护理技术服务沟通。向患者详细介绍每一项护理项目的内容,让患者了解进行该项护理的方式和目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配合度。尽可能少地暴露患者的身体,让患者建立信任感。总之,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在医院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临床内科护理人员应该认真查找影响护患关系的各种因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法,为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整体效益做出积极的贡献。

临床护理的论文5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客观上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人们对优质护理的需求最主要的便是提升护士的护理能力。就高等护理教育过程中护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衔接对策

  近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早已开始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入改革一方面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同步增加、护理工作的质量快速提升以及护理工作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现阶段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结合当前市场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既符合我国卫生事业要求又能够同国际先进护理水准相当的优秀护理人员。目前,我国高等护理院校和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求和临床要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下对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高职护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以工学交替为主,虽然在具体实施形式上有差异,比如部分院校始终将临床见习贯穿在三年教学培养过程中,部分院校则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紧接着安排临床实践,但是总体来说都意识到二者不可偏废其一。为何需要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专业能力来说,护生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会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从下手。在护理理论教育的同时,安排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巩固护理理论,也能扩展临床知识视野,逐渐增强临床技能。护理教学的重点正是临床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护生良好的临床能力也凸显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从用人单位角度讲,大量需求专业性强、业务能力高的护理人才,又因无法给予护理人员大量的技能培养时间,所以更倾向于选择拥有临床实践基础的毕业生。

  二、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自我国重新开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到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水平护理人才从高校走出进入医疗护理岗位,但客观上说我国的护理教育仍有许多问题,同国际护理教育同行相比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好、实践能力欠缺,学校安排临床实践时间短、效果弱等。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一)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开始进行护理理论技能的学习,由于多年学习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将大量时间用于背诵理论知识、准备各项职业技术考试,并不力求理解理论的使用方法和条件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忽视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单纯进行理论记忆无益于日后的就业。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直接造成院校安排临床实践后,学生工作懈怠、出勤率差,不仅影响学院实践安排的持续性,也影响实践医院的正常工作。

  (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因素

  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授课教具陈旧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有效对接。分别分析这三种因素,首先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虽然护理专业教育体系已经经过二十余年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院校出于固步自封或是经费制约等原因,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设置大量的理论教学,将实践环节简化或者以护理技能讲座代替实践,教学与实践脱节,无法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院校订购教材时没有询问专业教师,选择的教材编者自身脱离临床实践,将陈旧知识重复罗列于教材,看不到最新的临床理论研究成果,而学校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陈述课本内容,不及时补充当前的先进理论,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单一枯燥,部分教材内容跟以往其他课程内容又产生重叠;授课教具器材相对落后:20xx年以来,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用于临床的医疗设备也向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有效转变更新。一些院校没有定期与医院交换发展现状,不了解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由于将大量经费预算投入校园建设,购置新型教学器具经费不足,都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时面对新器材束手无策,从头学习。

  (三)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具备充足临床经验的教师比例较少成为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衔接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培养院校由于历史发展体制、实施政策的差异,存在教师培养的各类问题。对于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的教师,长期不进行临床实践,多年重复进行护理理论授课,使得自身临床经验不适用于当前实际护理工作。此外,由于专业扩招对新教师的需求,院校选聘了缺乏临床经验的毕业生,学院又不能提供临床教学实践基地供新任教师积累经验,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脱离实际。

  (四)院校临床实践模式不完善、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国内医学院校现行的两种实践教学方式,无论临床见习还是临床实习都难以完全满足扩招后学生的实践需求。护理专业学生逐年扩招,然而在每座城市能够满足实习或见习要求的医院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无法满足传统实践模式的需要。

  (五)病患拒绝实习生技能操作随着医患关系问题日渐进入公众视野,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实习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病人认为实习生操作会不利于自身疾病治疗或者会增加疼痛感,即便实习生是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也会遭受到病患的拒绝,更有甚者对实习学生护理工作进行干扰。多数实习带教医院以及带教教师为了避免和患者造成纠纷形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与院校达成的协议,一再减少实习学生在医院的护理学习项目,从而使学生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无法实现护理理论的真实应用。

  三、巩固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对策

  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实现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在漫长的积累与前进过程中不断找准和修正教学方案,并争取使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都参与到护理教育工学并重的进程中来,让每一方都能尽己之力解决当前的制约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完善课程设置

  可以借鉴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开学伊始组织学生到医院临床、社区见习1周,使学生感受医院文化,增加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所记知识都是为最终实践所用。在教材的选择上,定时订购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供教师甄选,经多位教师查看后确认专业教材,同时也需要保持已用教材的延续性。课程设置上避免雷同科目,同时积极联系医疗机构保证临床实习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补充最新的护理理论成果,教学方法上可列举正反面护理实例供学生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拍摄制作真实临床护理工作环境、急救场景等。院校在制定经费预算时,根据具体情况逐年增加用于采购先进设备的预算,更新教学应用设备。

  (二)定期安排新老教师进行临床工作

  考虑到护理学本身是一门需要落实到实践、完善于实践的学科,护理教师的选择必须以优秀的护理能力作为先决条件。目前高校教师招聘将学历作为重点,强调名牌院校,殊不知对于护理教师而言缺乏实践经验,理论讲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很好地启迪学生。教师脱离临床的现象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更是影响学校的总体教育水平。因此,各院校应要求教师队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根据体制管理,要求相关医院必须接受教师参与临床工作,安排教师在不同的医院每年完成一定时间段的临床工作,同时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必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具备从业资格才能上岗。

  (三)在校内外建立培训基地,落实临床实践

  解决高校扩招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无法相适应的问题,客观上无法通过增加城市医疗机构的方式来解决,因此需要院校在原有基础上改变实践模式才能逐渐解决。面对医院数量有限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至三个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医院原有院室无法接纳大量的实习学生,但是通过标准化的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提升技能水平。此外,在校内也可以设置用于护理实践和模拟护理情境的实验培训基地,设置专项护理训练项目,从而落实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诸如基础护理、ICU技能护理、临床各科护理技能等实践教学。

  (四)模拟病患、病情进行操练

  解决病人不配合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的技能操作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向病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院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模拟病患或是志愿者模拟病情的方法进行操练。模拟情景练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练习与病患的沟通,学生可通过言语以及观察评估病人情况,进行护理技巧训练。此外,可以购置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模拟病患的仿真机器,在课堂上供给学生操练,结合多媒体课件,尽可能让学生在模拟操练中多角度认知临床操作技巧。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践行护理理论,具备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不断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寻求巩固二者紧密结合的对策,进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有助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有助于高等护理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在工作岗位服务,有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总之,不断发现和解决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绝非朝夕之事,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静.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20xx(7):55-56.

  [2]陈典明.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卫校中医护理教学改革探讨[J].护理学,20xx(9):77-78.

临床护理的论文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0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3.6±4.2)分、SDS评分为(32.5±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3±7.1)、(39.7±5.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减轻,有利于病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护理;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指的是由于房角关闭,对房水排出造成阻碍,导致眼压明显升高,视神经以及视野受损的一种常见眼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眼球胀痛、呕吐以及视物不清等[1]。其发病诱因主要为情绪异常、用眼过度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带来较大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本文选取10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51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5月~20xx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3±5.2)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3.2±6.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2]。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①院前护理:采取个人责任制护理,增强患者进入医院时候的交流,责任护士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详细介绍整个住院环境,同时能够明确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药物的'作用以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稳定患者的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进而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3]。

  ②手术护理:做好整个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临床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摆放适宜体位,将头部垫高,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切勿震动,对其相关病情变化给予密切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眼压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增强对患者病房的巡视,手术以后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头部疼痛、恶心以及呕吐等相关症状,同时询问患者有无其他不适症状。临床手术后72h对术眼状态给予密切观察,及时更换药物以及滴入眼药水等相关操作,以及对患者术眼采取广谱抗生素进行清洗,进而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另外,患者在手术以后切勿自行松解或者揉压术眼,手术后7d,根据患者术眼眼压情况,对术眼进行适当按摩。

  ③用药护理: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患者的个性化药物护理,缩瞳剂应用开始的时候,每隔5min滴眼1次,当瞳孔缩小以后,每隔1~2h给予1次滴眼,滴眼以后,马上压迫泪囊,进而能够减少对药物的吸收,能够有效预防药物所造成的机体不适反应,与此同时,患者在使用药物后,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当患者采取房水抑制的时候,应该同时采取缩瞳剂,而且对有无肾功能损害给予密切监测[4]。

  ④日常护理:让患者倾听自己喜爱的音乐,病房的温度以及湿度一定要适宜,病房环境一定要卫生、整洁等相关措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明显减轻。另外,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和眼局部情况,同时给予眼部卫生护理指导,并鼓励患者多加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增强营养支持,避免辛辣、冰凉等相关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发生便秘。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SAS、SDS评分越低,则表明患者不良情绪越低[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5.2±5.1)分、SDS评分为(46.1±5.5)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6.6±6.4)分、SDS评分为(44.5±6.1)分,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3.6±4.2)分、SDS评分为(32.5±5.2)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1.3±7.1)分、SDS评分为(39.7±5.8)分,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眼科疾病,其症状主要为眼压急剧升高,同时眼前段组织发生改变为主要特点,这种疾病在发作之前,大部分患者均伴有情绪异常激动和精神创伤有密切关系[6-9]。患者在发作时,视力会明显下降,眼部疼痛以及恶心等相关躯体症状,进而使患者的心理障碍进一步加重,对临床治疗和病情恢复带来较大影响[6,10-12]。根据相关研究表明[7],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期间,全面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治疗的时候治疗依从性相对比较差,手术以后缺乏对自身疾病的保健意识,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对眼组织和视功能造成巨大损害。所以,在整个临床治疗期间一定要在全面评估其病情的基础之上,增强对患者的个体化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了解更多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使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临床护理人员要为患者量身定制护理干预措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及有效预防眼部感染[8]。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3.6±4.2)分、SDS评分为(32.5±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3±7.1)、(39.7±5.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13,14]相一致。综上所述,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减轻,有利于病情恢复,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临床护理的论文7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重症疾病,其给患者以及患者家人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因此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得特别重要,主要对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3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xx年2月~20xx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18)与观察组(20),其中对照组的1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为女性患者,14例患者为男性患者,其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9岁~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9±2.37)岁;其中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为女性患者,15例患者为男性患者,其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40岁~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8±2.4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护理干预,其护理干预方法为:(1)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绝大部分住院患者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诸多不良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的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对于患者产生的任何疑问护理人员都必须进行耐心讲解,多对患者进行有效鼓励和关心,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对该疾病有一个基础了解;(2)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有效指导,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食物,鼓励患者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肉类、果糖等食物,从而有效保持患者营养均衡;(3)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有效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将药物的配伍禁忌为患者进行详细介绍,为患者建立有效的口服药物医嘱执行制度,从而使患者的临床用药变的更加合理、更加安全;(4)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运动进行有效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运动进行有效指导,鼓励患者多参加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慢跑等诸多有效锻炼,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嘱咐患者少吸烟少喝酒。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20例患者中头晕6例、心悸3例、心绞痛4例、生活质量满意20例、血脂下降20例,对照组18例患者中头晕11例、心悸11例、心绞痛9例、生活质量满意8例、血脂下降14例。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心绞痛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血脂下降以及生活质量满意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疾病,导致脑血管疾病及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致病因素为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如果该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有效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要想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注意这样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患者要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格禁止吸烟、饮酒;其次,患者要能够保持适量的运动,以便于促进患者体内糖及脂质的代谢;另一方面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为患者应用有效的降脂药物开展治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要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能够自觉遵守这几点治疗基本原则是非常难的,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患者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针对该疾病的特点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做好患者各方面的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生活习惯以及运动指导、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控制、心理护理等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到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临床护理的论文8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以九江学院20xx级高职护理专业(三年制)1个班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9.1岁,其中女40人,男2人。

  1.2评价工具

  参照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了教师授课效果问卷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2.1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表

  该问卷由学生填写,用来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讨论主题、创新思维、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小结归纳5个方面。每个项目从高到低分为A、B、C、D4个等级,级别越高,表明授课效果越好。本研究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预调查,在30例学生中问卷信度系数Cronbach’alpha测得为0.73。30名学生隔1个月后进行重测,两次相关系数为0.75[2]。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结构效度进行测量,累积有效程度为90.7%。

  1.2.2学习状态评价表

  学习状态评价表从思辨能力、参与程度、交流程度和生成状态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参与状态就是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在讨论中是否积极发表意见。思辨能力是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知识。交流程度就是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合作。生成状态指学生能否总结当堂课程,见解是否有创意或能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在讨论课堂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后做出评价。每个项目由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组成。本问卷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预调查,在30例学生中信度系数Cronbach’alpha测得为0.72。30名学生隔1个月后进行重测,两次相关系数为0.74[2]。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结构效度进行测量,累积有效程度为91.3%。

  1.3方法

  1.3.1课程设计

  以轮状病毒肠炎为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研究课程内容,明确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评估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并通过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来完成教学目标[3]。

  1.3.2临床路径表设计

  (1)住院第1d:①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病情告知;腹泻护理常规;饮食:流质或半流质,乳糖不耐受者采用低乳糖奶粉喂养。②遵医嘱应用口服补液盐、肠道菌群调节剂、胃肠粘膜保护剂。病重者予呼吸、心电监护,吸氧。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CRP,肝肾功能,电解质;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必要时做血气分析、大便乳糖检测。④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予以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按照脱水程度予以补液;高热时降温处理。⑤主要护理工作:入院护理评估;入院宣教;定时测量体温。对病情变异进行记录。(2)住院第2-3d:①上级医师查房;整理送检项目报告,有异常者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注意防治并发症。②腹泻护理常规;饮食;服补液盐:按需供给;肠道菌群调节剂;胃肠粘膜保护剂;③必要时复查血气分析、电解质。④根据脱水程度、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予以液体疗法;高热时降温处理;必要时查心电图、心肌酶谱。⑤每日护理评估;定时测量体温。对病情变异进行记录。(3)住院第4-7d:①上级医师查房后同意出院,完成出院小结[4];②出院宣教:向患儿家属交代出院用药及注意事项,如随访项目,间隔时间,观察项目等。③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④主要护理工作:出院宣教,对病情变异进行记录。

  1.3.3教学活动的实施

  以我校儿科护理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真实的护理过程为依据,将教学和模拟工作情境相结合。(1)准备:提前发放临床路径表,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图书馆资料和网络查询的资料预习课程内容。(2)学生进行分组,以角色扮演的方法分步骤演示临床护理路径表中要求的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3)教师进行最后点评,进一步强化轮状病毒肠炎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的认识[3]。

  1.4统计数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学生对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效果评价很好,对于5个项目的评价等级均在A或B以上。说明学生对于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的教学质量是肯定的。

  2.2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辨能力、交流程度和生成状态评价均较好,优良以上的分别占74%、71%、79%和64%。

  3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的知识,需要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有一个整体了解,特别是临床护理的运作规律和制度。这不仅是当前护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和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素质与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环节[5]。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低耗、高效、标准化、程序化,有时间性、有计划性的先进管理模式[5]。表1显示,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CNP的认识,能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学习品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结归纳,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领会和掌握知识能力要点与本质,从而缩短了课堂与临床需求的距离,有利于实现教学与岗位执业无缝对接。从表2可看出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辨能力、交流程度和生成状态评价均较好,说明学生能较好的适应并接受这种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进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可以将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加强了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3]。目前,我国护理教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提及CPN理论及如何在临床实施CPN,教师有责任让学生认识这种新的护理理论与方法,使学生具备实施CPN的能力,使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师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预见性、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工作[6]。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医疗模式,目前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病种[5],所以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进行选择及运用。

临床护理的论文9

  【摘 要】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师在社会实践及临床实践中进行现场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做学到的基础知识与分析,解决护理和专业问题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应用到临床的过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加深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全面培养临床护理能力,为今后从事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学、人才培养、带教老师、专业素质、沟通技巧

  临床护理教学的目标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态度目标。临床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型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临床教师素质结构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护士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到护理学生毕业后从事未来临床工作能力的高低。临床护理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临床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护理专业人员。80年代教师们在临床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指导,而到了90年代临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临床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承担临床联系者的角色。护理教师即是护理实践的参与者,又是护理教育者。

  教育者的角色最为重要。许多学生是通过观察自己教师的工作行为,最初理解和建立对护理工作的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职业素质行为、护理能力行为及教学能力行为。作为护理专业的临床教师,要热情,乐观向上、思维活跃、有创造性、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挫折和失败有高度的.承受能力,以职业道德约束自己。护理能力行为是临床教师在护理实践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专业态度情感以及职业责任心。教师和学生所认定的重要行为特征包括:准确快速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等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教学能力行为是指临床教师创造一种环境,能够将知识、技能、态度、情感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能力。教师与学生认为教学能力中,熟练准确示教,关心爱护学生等是较为重要的行为,教师的专业行为特征包括:精心备课做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学示例等。

  从学生的角度看,临床护理教师具有以下专业素质和教师行为有助于护理学生的临床学习:人道主义态度、善于与人合作、合格的护理实践、利于教学的管理方式、教学意识,愿意解释并回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并表扬学生、关心尊重学生、具有幽默感、声音语调愉快、当学生需要时会及时出现、对学生指导的量适当、表现出自信并信任学生。

  临床护理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和重要的影响源,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依据,因此对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健康予以足够的重视。

  临床护理教师的压力来源。压力主要来源于环境、工作和家庭社会。人们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要不断适应这种文化转型,迅速学习和思考新的文化与知识。护士承受着较高水平的压力,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职业心理紧张程度高于中学教师,对医生和护士的心理状况比较结果显示心理状况差。医疗护理临床教学由于其特殊性——服务对象是病人,因而在教学时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困难,这也会导致带教老师压力增加。

  临床护理教师的管理。选拔与资格确定,设立专职带教老师,教师的培训与考核。教师在带教中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向护理学生传授知识与医疗道德。一位优秀的教师将带出一批合格的护士。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一批高学历的护理学生进入临床,给临床带教提出了新的挑战,选拔工作迫在眉睫。有志于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优秀护士,采用综合评分、教学竞赛的方式,逐步选拔,通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护理教师一旦确定,便在护理部注册备案,成为专职带教老师。角色的明确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专职的带教老师是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护理部设临床教学科,由专职护士长管理。制定和不断完善带教老师职责和各项教学制度,严格要求,增加教师责任感。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送出去,请进来。增加学习机会,从教师方式、内容、教师素质等个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由护理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带教质量,了解学生反馈,并设问卷从职业道德、组织纪律、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四大方面进行考核。

  教学方式的发展。医生是护理教育和实践的直接监督者,护士的医院培训完

  全由医生完成,医疗实力与护理实习相结合的临床实习模式。实际带教的过程中,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重点抓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训练,培训护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模拟教学效果显著。模拟临床工作情境进行训练,使学生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犹如身临其境。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站在床边观察病人的反应,而这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临床教师有责任缩短此差距。

  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21世界的“以病人为中心”进而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能够处理卫生保健问题的护士。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一名合格的现代护士,仅有丰富的护理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有机结合。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科学素质体现在学生所表现的专业能力,目前我过护理学生被期望的能力包括七项:照顾、管理、沟通、专业、教学、研究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亚赵丽琳韩桂霞、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外医学研究、20xx.09(22):215

  【2】韩叶芬、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西南军医、20xx.10(2):105

  【3】秦丽霞、孙岩红、苏丽净、浅谈临床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20xx/.29(2):35

临床护理的论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xx年l一9月64例符合下列条件的住院患者:①年龄≥6O岁;②有中上腹胀痛,烧灼感1个月以上;③胃镜证实有胃,十二指肠溃疡。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龄(72.5±4.6)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溃疡24例,胃溃疡8例。对照组32例,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74.5±4.2)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7例,胃溃疡5例。

  1.2方法:实验组应用CPN进行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出院后追踪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及疾病愈合情况。

  1.3老年PU患者健康教育路径:患者入院由责任护士发放表格,主动为患者做表内健康教育内容,已实施内容“、/”并签名。随时抽问患者对内容掌握情况,反复宣教,直至患者理解掌握。

  1.3.1人院第1天:入院宣教:人院第1天给予患者人院介绍,进行护理评估、人院处置、发放临床路径告知单,给予患者检查前指导。正确执行医嘱,作好患者的各项交接手续,了解患者的医疗关系。

  1.3.2入院第2~4天:①饮食指导:a.急性发作期:少食多餐低温半流,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b.好转愈合期:定时定量,逐渐过渡到锻炼性饮食;C.恢复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饮食;d.稳定期: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温热软食,定时进食,少量多餐,禁止暴饮暴食,避免油炸辛辣食品,忌食浓茶咖啡烟酒及过热过甜的食物。并发症期饮食:a.少量出血:低温半流;b.中量出血:温凉流质;c.大量出血:禁食,静脉营养;d;出血停止:温热半流,牛奶稀粥面条为主。②用药指导:a.H受体拮抗药(H2RA):H:受体拮抗药能阻止组胺与其H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常用的有3种,即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三者均经肝代谢,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来排出体外,肝肾能不足者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H受体拮抗药停药后胃酸分泌很快恢复原来水平,1年内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可高达55%一80%,继续服用维持量可防止复发,西咪替丁为400mg/d,或雷尼替丁150mg/d,可有效降低复发率。b.质子泵阻滞药(PPI):宜在餐后1—2h服用。临床常用的PPI如奥美拉唑在通常剂量下(20~40mg/d)可抑制24h酸分泌≥90%,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远较H受体拮抗药为强,在十二指肠溃疡服药2周后溃疡愈合可达70%,4周后达90%以上,6~8周后几乎全部愈合,其PPI如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潘托拉唑)及雷贝拉唑等常规量治疗4—8周,治愈率均可达90%一100%。C.胃粘膜保护药枸橼酸铋钾:枸橼酸铋钾(CBS)在酸性胃液中,能与溃疡渗出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溃疡,使之免受胃酸侵袭,亦让粘膜的修复不受胃酸之干扰。临床用量次为120mg,4次/d,餐前服,8周为1疗程,该药所含铋吸收量虽少,但有积蓄作用,应避免长期服用以防中毒。胃动力药物: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如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腹胀,提示有胃潴留,排空迟缓,胆汁反流或胃食反流者,可同时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多潘立酮,及西沙必利(普瑞博思)等。阿司匹林、消炎痛、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可引起胃粘膜的出血应避免使用。③心理指导: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选用分析,支持和暗示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情绪。④作息指导: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溃疡动期绝对卧床休息。⑤疾病观察指导:学会观察大便状和颜色,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及时就诊。

  1.3.3住院第5~7天:了解患者对饮食及用药的掌握情况,观察心理状态,加强对药物治疗的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督促患者正确服药。

  1.3.4住院8~15天:出院及康复指导:继续用药治疗,坚持服药随访3年。戒烟戒酒。出现腹痛,乏力,恶心,呕吐,便血等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出院评估:详细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了解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理出院手续。交代出院带药的剂量和服用方法。护送患者出院。

  2结果

  两组老年PU患者药物知识掌握比较,两组老年PU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J。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士能及时有效按照护理计划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建立全新的、科学的'饮食观点和生活习惯,能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饮食护理方案,让患者做到合理饮食,定时定量,使患者认识到规律生活和充足休息对溃疡愈合的重要性,让患者充分了解PU常用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全程规律用药。PU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精神心理应激和压力,护士根据护理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地心理、社会文化护理,使患者以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其心理、生理障碍和社会功能缺失J,增强了患者的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自我护理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患者疾病的愈合,有效防止PU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健康质量、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临床护理的论文11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是进行质量评价。目前上级医院管理部门和各医院管理部门都制定了全面反映护理质量的横向和纵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都是共性指标,不能反映各专科的护理特点。由于专科护理质量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管理者只能用单一的、无针对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专科护理质量,不但达不到科学评价的目的,严重者甚至挫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迫切需要开展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胃肠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术后并发症也较多,故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有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鉴此,本课题以胃肠外科病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进行指标筛选,建立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既能反映专科护理特点,又能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病种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①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一般认为,被监控的若干病种患者之和应达到该科室患者总数的60%以上;②能代表科室的质量水平,并能反映科室的技术特色11。鉴于胃癌、直肠癌是胃肠外科最常见的病种,且最能体现胃肠外科的护理水平,因此,本研究选取此2种病种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研究内容的确定在查阅国家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全国“百佳”医院评审标准》、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最新版《外科护理学》、《重症监护学》及国内外有关质量评价指标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针对胃癌和直肠癌的护理特点,初步建立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组织胃肠外科医生3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博士1名、硕士1名、本科1名)、护理人员4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均为本科学历)及护理管理者1名(为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讨论,内容为:初步拟定的指标体系①是否能反映胃肠外科的护理质量?还需増加哪些指标?②哪些指标比较重要?哪些指标是次要的?哪些指标可以删除?③哪些指标不够科学,应如何改进?④哪些指标相互包含交叉,可以合并?会后整理讨论记录,总结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了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2.2指标的筛选

  1.2.2.1第一轮专家咨询请专家对基础的一、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筛选。以本地区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15人为咨询对象,设计专家咨询表,请专家首先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按“重要、次要、删除”进行归类,然后将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最不重要的序号为1,次不重要的为2同等重要的并列,依此类推。对回收的第一轮咨询表分析专家意见,并且以专家咨询得出的数据为资料,进行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4种统计分析,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①离散趋势法。分别计算各指标的均数、标准差,然后计算变异系数。计算结果变异系数为0~46%。综合权衡变异系数值的分布情况、指标数量等因素后,删除变异系数在40%以上的二级指标。②相关系数法。先计算24个指标(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相关矩阵,以r0.01(2)=0.515为界值,判断任一指标与其余23个指标的相关性。保留显着相关个数多(0个以上)和少(个以下)的指标。因前者具代表性,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后者有独立性,为其它指标所不能代替。③聚类分析法。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指标聚为一定数目的类别,根据变量聚类分析所得相关系数矩阵(即变量聚类的相关系数矩)的结果,保留每类中平均相关系数较大而类间平均相关系数较小的指标。④因子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因子载荷,剔除因子载荷<0.1的指标。

  1.2.2.2第二轮专家咨询根据筛选结果,修改指标体系,初步拟定各指标的权重,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表。并附第一轮专家的意见汇总、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和相应采纳或未采纳意见的说明,请专家再次做出判断、进行论证。

  1.2.3确定指标权重对筛选结果选中的指标,根据第一轮咨询专家对各项指标重要性的排序结果,采用对比排序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即将每名专家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序号转化为分数,在同一层次的指标中最不重要的计为1分,次重要的计为2分,同等重要的秩次并列,依此类推。将初步拟定指标的权重在第二轮专家咨询中再次进行论证。

  2结果

  2.1专家情况

  2.1.1咨询专家的一般情况15名护理专家,均为女性,年龄31~55(41.90±8.21)岁;只称: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3名;职务:护理部主任5名,总护士长4名,护士长6名。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对方案进行判断的依据,可以用判断系数G表示;二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这两项指标值的'获得以专家自我评价为主。权威程度系数(Ca)为两者的算术平均值,即:Ca=(G+Cs)/2。本研究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60,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2.2评价体系的相关情况

  2.2.1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结果全部专家同意指标的分类方法,对于一级指标,仅1名专家认为整体护理质量指标次要,其他专家认为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及整体护理质量指标均重要。对于二级指标,术前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室滞留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护理诊断正确率、心理状态分别8、9、11、10、9名专家认为次要,予以删除;9、12名专家认为导管感染、堵塞率,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抢救成功率应该更改为导管意外拔除率和心肺复苏成功率;名专家认为护理评估符合率重要,但根据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理记录的要求,建议将护理评估符合率改为护理记录准确率;名专家认为术后自行排尿时间可反映护士对导管护理效果,建议増加该指标,经课题组讨论后増加该指标。

  2.2.2第二轮专家咨询指标及权重计算结果。①15名专家认为指标项目合适的频率大都达到了100%,表明专家对指标项目的认同程度己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②各指标权重的变异系^10%者较少,说明专家对各指标权重的意见比较一致。

  2.2.3确定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并运用4种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选取选入次数较多(至少3次以上)的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初步构建了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讨论

  3.1多种统计学方法保证了评价指标的相对准确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如专家咨询法带有主观色彩,忽视了利用客观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往往筛选出的指标带有片面性,难以做到评估的准确性。本研究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既能体现各种方法的优势与差别,又可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能充分利用资料提供的信息,结合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合理地筛选出各种评价指标,因此保证了评价指标的相对准确性。

  3.2指标体系科学文献报道,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较常用的方法是行政领导和专家评判法M,这种方法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往往受评判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患者满意度和平均住院时间在影响,实际数据值相差不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敏感性低、代表性差,独立性),用5种方法筛选出共有的指标组成评因此,在筛价指标体系,并经样本聚类分析和与实际情况比较验选指标时本研究既借鉴了专家意见(注重指标重要性,结果反映指标体系有非常好的代表性和实用性),又考虑了数据的特征。

  3.3指标体系完整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是指不能遗漏任何与质量评价有关的指标,应全面地、系统地、本质地反映、再现和涵盖评价护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如果指标体系不具备完整性,就会遗漏某些重要情况,评价者就不能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分析,那么评价结果就会有偏颇,从而造成评价工作的失误。本研究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从临床护理活动的质量评价方面考虑(一级、二级质量控制)而且还考虑了病种方面的特点,即科室成立三级质量控制,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另外还考虑到医院发展的潜力,如整体护理方面、患者满意度等,强调了患者的反应性。因此,该指标体系涵盖了从医院到胃肠外科护理工作全过程,在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总体评价的同时,也能对科室护理工作的主要环节分别做出客观评价。

  3.4指标体系实用不仅设计的指标要完整,筛选的方法要科学,而且筛选出的指标还要实用。本研究筛选出的17个二级指标在今后评价过程中都可以通过具体数据得到,并可作为确定指标标准值的参考。如指标中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自行排尿时间、导管意外拔除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压疮发生率、术后疼痛分值、平均住院时间可通过查阅住院患者(胃癌、直肠癌)病历,记录相关数据而获得;特一级护理合格率、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护理记录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可通过质量抽查及季度考核获得;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的覆盖率可从护理部每季度对各科室出院患者问卷调查的结果中获得;护理缺陷事故发生数可通过科室每年上报、患者投诉,并结合护理质量考评获得。而对于随意性大、数据不稳定、实用性差的指标未采甩如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本研究确立的胃肠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护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和整体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专科特性。

临床护理的论文12

  1.ICU的概念

  “重症监护室”又称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为危及生命或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提供系统、专业的医疗救治和监护的专业科室。其具备先进的监护、治疗设备及技术,能够对患者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定性、定量监护。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护理干预,为重症患者提供高品质的生命支持。

  ICU的医护水平已然成为衡量现代医院技术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目前,我国三甲医院都设有ICU,大部分县级医院也设有相对等级较低的ICU。ICU又分为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和ICU专科,分别涉及各个科室,以便为重症患者提供精准专业的监护。

  2.ICU护士准入资格

  ICU护理人员均需要通过专业学习,掌握重症医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具备ICU操作技术及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进入ICU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带教指导的模式,以确保新入护士能够独立、专业的完成危重症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带教期间护士长和临床教师要定期对其进行ICU护理技能考核;直至能够熟练掌握ICU护理各项技能,熟记相应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并通过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考核,方可独立工作。

  3.ICU环境护理要求

  ICU病区均为隔离的环境,确保安全舒适。整体布局一般分为办公区、治疗区、监护区及医护用品处理区。设置充足的流动水洗手设备和消毒设施、通风设备,以便保持ICU环境空气清新,环境清洁无菌。合理的环境布局是保证患者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有效手段。进入监护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消毒衣帽,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进入。除此之外,还要每日进行有效的物品表面消毒、空气消毒。定期对环境及物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灭菌处理,对不合格的检测指标,及时分析并实施监测。具体护理项目主要有几点:

  3.1定期检查治疗包的有效期;器皿等每周灭菌一次;严控各类穿刺导管放置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天(冬天不超过五天);

  3.2使用呼吸机要标明启用时间,定期换管,一般不超过7天。每次使用后,呼吸机管道需及时冲洗干净、晾干并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时间要准确注明,再按时间顺序摆放到治疗盘内,并用无菌治疗巾覆盖然后存放到治疗柜中备用。最长有效期为7天;

  3.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触血液、体液等具有污染性的护理工作时,应配戴手套。操作结束后,要立即脱掉手套并处理完善后认真洗手消毒。高危感染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针对性的.消毒、隔离等护理措施。

  4CU患者的心理护理

  ICU主要收治一些危重患者或重大术后患者,身体病患的痛苦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刺激。尤其大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甚至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4.1手术后患者往往因手术恐惧感或伤口疼痛、各类监护仪器导线和引流管等制约身体的活动带来不适,这些都会造成患者心理的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要及时的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对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等作出相应的解释,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4.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多关注患者的表情及心理,切忌只注意监护仪器指标,而忽视患者本身的需求和感受。进行换药,检查等护理操作前要向患者事先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尽可能减少患者身体裸露次数和时间,注意维护患者的自尊。

  5.ICU患者的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要注意巡视患者,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定时为患者检查患处的情况,并密切观察引流液及监测仪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对于患者情况认真分析,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方面护理,指导患者排痰、饮食、及机体功能锻炼等。使患者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及能力。

  要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度高的休养环境。病床要舒适,护理操作动作要轻,走路、说话声音要小;适当调低仪器报警声音,病房内照明光线尽量柔和;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空气清新,以减少对患者带来的不适。如病情允许,可帮助患者做一些肢体活动或更换身体姿势,以减轻患者肢体受限感,消除其不良情绪。

  6.对于患者的认知护理

  护理人员要适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认知教育。对患者疾病情况、生活和饮食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预防临床并发症及并发症发生时所需采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指导。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

  结语:

  综上所述,在ICU采用科学有效的多元化护理,能够很好的提高护理效果并辅助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重症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往往需要各种仪器长时间生命体征的监测,同时还要接受强化治疗和特殊护理。护理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要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舒缓患者的情绪,更是提稿治疗效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xx,(7):230-231.

  [2]许俊芳.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xx,(2):443.

  3]武淑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xx,11(1):70-72.

临床护理的论文13

  医院没有针对带教医师与实习生建立齐全的制度,没有统一的进行带教效果的评估与考核,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评教评学制度,使得带教好坏没有约束力,教学结果不够理想。

  1.3临床医师带教热情欠佳

  实习带教教师承担医疗、科研和教学三重任务。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加之近年来实习医学生人数日渐趋多,一名医师同时带数名医学生的情况较为普遍,老师对教学疲惫不堪;另外有的医师由于资历浅、缺乏带教阅历,表达能力欠缺等因素对教学不主动,带教热情不强。

  1.4临床实习带教方式落后

  过去的“填鸭”式讲解理论,或是走马观花式的义务性带教,实习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口头上的理论教条,实际的临床操作极少。老师没有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实际演练和纠错,不利于培养实习生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目前带教的需求,导致儿科带教效果明显减弱。

  1.5实习医学生学习能力欠缺

  许多实习生初次步入真正的临床工作中,感到惶恐和不适,缺乏自主学习观念和有效的方法,对参与带教持轻视和抵触态度;部分同学认为临床带教阶段的学习情况对今后的工作影响很小,仅是被动地在教师带领下进行查房,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独立的思索来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剖析与处理,由于很少主动接触病患,无法理论联系实际。

  2、我院儿科实施导师教学策略

  2.1制定导师资格条件

  (1)导师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良好,学术道德端正,医德医风高尚,热爱教学工作,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2)临床业务能力强,学术造诣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实践教学能力;(3)具备10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4)儿科疾病诊疗经验及授课经验丰富,演讲能力较好,可对案例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5)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熟悉儿科学专业国内外研究动态;(6)由本人申请,经儿科教研室讨论无异议后,通过多级考核,上报科教科同意方能成为导师;(7)有参加省市级或以上教师资格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教师优先考虑。

  2.2明确导师工作职责

  每位导师指导1~2名临床实习生,导师在实习期内指导实习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定期与实习生交流沟通,对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困惑,进行指导;每两周进行一次总结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心得体会以及临床实习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发掘教学思路,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工作,实习期结束导师对实习生进行评估及考核。

  2.3入科培训

  每位学生除了参加医院层面的岗前培训,还要参加儿科教研室组织的入科培训,加强对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介绍科室的基本设置和实习规章制度,儿科常见的病种和诊疗规范,科室的医师职称结构和导师简介,了解导师的临床与教学工作能力情况,为接下来的导师见面会打下基础。

  2.4培训方案及评价方法

  制定严格的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内容包括科室相关所有基础操作技能。实习过程中定期举行专题讲座、教学小讲课、教学查房;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意见并向导师反馈,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学生档案,根据定期考核结果随时记录更新,采用学生考核教师评价表及理论和技能考核表(技能操作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导师制的实际应用效果。

  2.5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制定学生用教学记录评教表,建立评教评学机制,将实习医师导师的职称晋升、评先进相关事宜与学生座谈会及出科考试成绩情况结合,每学年进行考核;此外对带教优秀者适当给予经济补助。

  2.6导师制的质量监控

  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师生共同参与监控标准的制定过程,保证所制订的标准能有效推广。明确导师和学生责任,强化临床导师责任意识,加强对导师的带教培训及进修,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过程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做好反馈。

  2.7儿科实习医师导师制的阶段性成绩

  我科自实行实习医师导师制以来,“重医轻教”现象明显改善,医师参与教学工作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实习生出科技能和理论考试成绩均明显提高,实习结束前的全院性技能考核中成绩名列前茅,对老师的评价质量及对儿科医疗工作的认同感明显改善,工作方式明显有亲和力,积极参加附属医院举行的实习技能操作大赛,成绩斐然;2名医师获得院优秀教师及优秀教学工作者称号;2名老师获得优秀带教老师;儿科教研室连续两年评为“优秀教研室”称号。

  3、总结

  导师教学加强了老师与实习生的联系,对医学临床实践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在我国多所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进行探索运用,明确了实习带教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师生交流以及实习生的管理,有利于提升实习生的临床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未来执业医师考试和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打下基础。导师制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在临床医学生实习阶段中推行导师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传统实习方式中教师频繁更换并有效地调动导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并初步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和文献阅读技巧,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我国的医疗行业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临床护理的论文14

  动作技能理论在《护理技术》导尿术中的教学体会 摘要:导尿术是临床工作中的侵入性治疗手段之一,目的是护理教学和技能考核的重要内容,规范导尿术的操作,每个学生都达标,其方法是查找并列出导尿术中的问题,分析影响成功的因素,将动作技能理论引入到导尿术教学中,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导尿术集中的讲授。其结果是学生接受得快,提高了操作动手能力,较好地掌握了导尿术的基本操作。总之,按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可在动作技能形成早期,教师可使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建立技术动作的正确定型,形成良好的操作行为。

  关键词:动作技能 导尿术 无菌技术 心理因素

  在《护理技术》教材中“对排尿的观察及异常的护理”的教学难点是导尿术。目前,教学中多采用传统式和经验式的教学,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将动作技能理论引入到导尿术教学中,按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规范学生导尿术的讲授,现介绍如下。

  一、加强学生的认知阶段是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

  动作技能是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的一项任务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在肌肉活动时达到了迅速、准确、自动化的程度。教育心理学家菲茨把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在讲授导尿术前,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特点,此阶段是认知阶段即动作技能的早期阶段,怎样讲、怎样讲得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提出导尿术是谁发明的,引出导尿术发明者是唐代孙思邈,使学生对祖国医学及本专业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从而引出导尿术的概念,对概念的讲授重点地强调无菌技术的观念,用物必须达到灭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提高学生的无菌观念。基本概念建立起来后,而后导出讲授目的,在讲操作前先让学生复习男女泌尿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并提问一些相关知识加深印象,而后归纳男女泌尿系统的不同特点,以便学生的动作技能形成。其次,重点讲清楚女病人的导尿术,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操作的步骤和要求,使学生明确掌握操作的流程,按操作程序归纳为:准备、清洗、体位、戴手套、初次消毒、打包、倒液、戴手套、铺巾、滑管、再次消毒、插管、接尿、拔管,整理等要点,把关键步骤总结为:“打、倒、戴、铺、滑”顺序记忆法的顺口溜,这样便于学生的记忆,在讲操作中非常注重注意事项的讲解,如果操作方法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用临床实际病例讲解,使学生们提高了导尿术认识,更加深刻理解了注意事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导尿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而后看视频,这样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动作的整体印象。这样容易懂,记忆深,实际操作能力动作形成规范的快,得到学生认可。在学生掌握了女病人导尿术的基础上,讲述男病人的导尿术时运用对比记忆法就容易了。在操作步骤上不用过多进行讲述,相同点可一带而过,重点强调与女病人不同之处,如卧位、局部消毒方法、操作手法、角度、插管深度等特点,着重示范消毒方法、插管技巧等关键步骤。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常常忽略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男、女生混班的班级都感到不好意思,心里十分紧张,心里忐忑不安。因此,对学生要从心理上解除障碍,消除顾虑羞涩和害怕的心里,提高自信心,稳定心态,从而对顺利完成导尿术的操作也是至关重要。

  这一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是动作形成规范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常会出现动作不连贯、不协调、学生自己难以发现错误等问题的阶段。因此,指导教师要责任心强,有耐心、有经验,严格要求进行指导。

  二、强调联系形成阶段是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

  这一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中期,是动作形成规范的加强阶段,经过上阶段的反复练习,学生已经把动作连贯起来,但仍不能做到动作协调,这一阶段的特点学生注意的范围狭窄,错误动作经常出现,自己难以发现。因此,此阶段对学生重点是及时辅导和信息反馈。这时,调动接受快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每组扮演“指导教师”的角色,来指导接受慢的学生,这样可相互指导和促进,经过反复的练习后学生掌握了一系列动作,此时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了,易出现浅尝辄止的现象,所以,此阶段一定让学生认识到,熟练程度欠缺,协调性还不够,必须加强,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然,就会前功尽弃了,一定及时给予反馈纠正,不然进入自动化阶段,习惯养成,纠正起来困难得多。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直接影响着效果。根据心理学遗忘的规律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每次练习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会造成遗忘,经过过度练习的动作不易遗忘,在大脑中建立合理正确的动力定型结构。在动作技能联系形成的此阶段,正确的动作得到强化,错误的动作得到纠正,保证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始终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强化自动化阶段是保证基本技能达标的有效环节

  这一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后期,是动作形成规范的巩固定型阶段。经过上阶段的反复练习,学生已经把一系列动作形成有机的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了动力定型。这阶段,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相互评估促进,教师有效的督导,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动作明显减少,准确性增强,此时,可让每组派代表后再指定代表分别进行连贯动作操作,师生共同评价,每位学生都认可了,再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达标,如还有没达标的学生,就利用业余时间个别进行指导。最后,导尿术这项操作讲授完毕。但过一段时间,还要定时加强巩固,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通过对导尿术使用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教学,使学生接受得快,提高了操作动手能力,较好地掌握了导尿术的基本操作。

  总之,按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可在动作技能形成早期,教师可使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正确定型,形成良好的操作行为。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可用于导尿术讲授,还可以用于其它的操作,学生易于接受,掌握知识比较完整,记忆清晰,收效明显。运用动作技能理论的教学,可使学生对各项基本操作有了扎实的专业技术认识,从而加强了各项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实习及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临床护理的论文15

  摘要:

  在临床护理中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在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全新技术,已为广大护理人员最早且最广泛的展开应用,其在效率性(医嘱执行及签名的有效率)、安全性(临床给药下达及患者身份的确定)、便捷性(病房查询、记录书写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已获得初步肯定,但其操作过程中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便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临床护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影响因素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上世纪90年代由电子计算器与笔记本电脑演化而来,它以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以护理人员手持移动式计算机设备为硬件,以区域无线网络予以配合,从而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病房中延伸扩展的终端信息系统。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最早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使用,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已被普遍推广,护理人员可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从而有效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性。临床护理人员是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最直接、最主要人员,因此其安全有效的应用此系统对患者信息的正确统计至关重要。本文便对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现将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汇报如下。

  1设施因素

  1.1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作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得以正常应用的重要保障,其不足会给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压力与不便。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是否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主要取决于临床硬件设施的是否充足,在硬件设施充足的条件下,护士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程度明显提高。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中必须配备条件充足的硬件,由于医院的信息系统存储量较大,如若不及时处理升级,则会引起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医嘱界面处理缓慢,由此同样验证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才能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时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从而更加完善地为临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还包括无线网络的稳定性、随身携带的便捷性、电池可用时间等等,因此在做好医院网络设施的稳定性保障同时,做好医院硬件设施的维护工作同样重要,比如做好电池寿命的保养、做好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的保护工作、避免PDA的意外丢失或掉落等。

  1.2软件设施

  临床研究表明,信息系统的功能会直接影响护理人员能否正确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人员主要关注的问题集中在系统目录设计是否合理、数据传输的速度是否快捷及系统的可操作性是否强大等等[1]。有临床研究报道,许多护理人员因此系统的目录设计不合理而满意度较低,比如她们需要很多界面去录入临床资料与数据的问题,良好的便于操作的系统更能满足临床护理人员的需求[2]。此外,由于此项系统记录了临床患者的详细信息,因此管理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患者的隐私及各项数据资料的稳定性。另外,因为护理人员每日需要收集大量的患者资料信息,因此传输速度或系统的反应速度如果过慢则极易导致信息输入过程中的丢失或中断,导致临床工作效率的下降以及时间的浪费。另外PDA的屏幕大小以及触摸敏感性同样会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产生影响。

  2组织因素

  2.1上级管理

  优秀的团队管理是影响使用新技术的关键,任何领域均是如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而言属于一种全新的技术,组织因素,如管理者的指导支持、学习环境的营造及组织管理策略均会对护理人员应用此项系统产生影响。软件程序的不完善、工作大环境的改变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成熟均会对护理人员的系统操作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护理管理者需要在各方面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创造便利条件。2.2无形压力在临床中新技术的.应用必然迫使管理者改变原有工作流程,而护理人员也因此需承受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生疏与压力,特别在新技术或新流程所带来的利益或优势尚不明显时。临床研究表明,60%以上的护理人员在使用新技术或新流程时存在无形压力,因此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让护理人员适应工作流程的改变[3]。

  3支持因素

  3.1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支持同样是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多数情况下,全天候的技术支持在此系统实施的最初几周是可以实现的,但随着设备问题的不断出现以及陈旧或维修,技术支持的效果也会随之下降。研究表明,护士在初期应用新设备或技术时因得不到相应的技术支持或专业培训往往会产生抱怨,因此管理部门需要落实技术支持的顺利实施[4]。

  3.2业务培训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没有充分培训的情况下应用新技术或新设备往往会表示不满,因此在临床中新技术设备的实施之前需要管理者提供全面专业的培训,以最大程度促进新系统的实施应用。

  4个人因素

  涉及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影响的护理人员个人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专项技能及计算机的应用经验等等。研究表明年轻且受教育程度高的新护士对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评价较高,相反,年长且计算机应用技能较差的老护士则相对评价较低。一般来讲,计算机技能较佳的护理人员更愿意试用计算机进行护理相关记录统计工作,且临床应用效果较好[5]。另外,因为年长护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差,故对此系统的实施产生影响。

  5其他因素

  5.1患者态度

  有学者通过一对一的访谈办法,对临床十几名患者进行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认为应用此系统可更加便捷准确的获得临床患者的数据信息,且可有效回复护理人员的相关问题,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6]。

  5.2医生态度临床护理工作应用移动护理

  信息系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态度。研究结果显示医生的评价与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护士使用PDA的信心,因此未经医生授权的使用将给护理管理带来难度[7]。

  6小结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以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以护理人员手持移动式计算机设备为硬件,以区域无线网络予以配合,从而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病房中延伸扩展的终端信息系统。此系统是将护理工作从工作站向患者床旁的有效延伸,可实现患者信息的动态采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并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目前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国外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本文对其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海花,朱玲玲,毕越英,等.新生儿ICU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xx,27(10):881~883

  2王蓉,杨惠云,骆艳妮,等.利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工作量测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xx,50(1):14~17

  3魏革,窦建洪,刘晓辉,等.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xx,50(2):198~200

  4郑娥,冯先琼.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30(7):63~65

  5李森,吴晓英,王泠,等.护士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xx,28(5):18~20

【临床护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临床护理的论文05-15

临床内科护理论文12-04

临床护理的论文范文12-07

儿科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论文11-02

护理临床创新创业论文11-29

临床护理教学研究论文03-19

临床骨科护理干预分析论文11-14

临床护理论文写作的难点和对策12-05

临床护理论文撰写的难点和对策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