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的论文15篇(必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床护理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临床护理的论文1
2.1学习情境方案设计的作用
2.1.1学习情境方案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集中体现在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除了需要解决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的问题外,还需在微观的教学层面上,积极探索符合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堂教学,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项目训练,以工作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中,而教师在授课前设计好学习情境方案,是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必备的首要教学环节,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蓝本,也是体现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还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个性。
2.1.2学习情境方案是组织好教学的基础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的教学,是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资格为课程标准,课程主要载体是项目或任务,并突出能力培养。此模式下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导演,起主导作用,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只有在精心准备方案设计的前提下,才能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取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教师才能更有效地组织、统筹课堂教学活动。否则整个教学过程极容易出现课堂松懈、流于形式的现象,所以学习情境方案设计是组织好教学的基础,其在教学中的地位,犹如设计蓝图对大厦的作用。
2.1.3是确保学生掌握护士资格考试相关知识的必要保障对护理专业来说,临床护理教学还需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实现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下的临床护理教学,既要指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熟悉工作过程,同时又必须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因此,教学组织者必须能较好地掌控课堂的核心内容,做到心中有计划、教学有目标、学生学习有方向。
2.2学习情境方案设计的原则
2.2.1基本原则学习情境方案设计在基本原则方面与传统的教案有共同之处,具有纲领性原则和组织到位原则。学习情境方案是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蓝本,不能成为教材的复录或教师的讲稿,即学习情境方案是纲,任务书、指导书和课件等是目。
2.2.2客观、全面反映典型工作任务原则学习情境首先应当是从职业工作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按主观“设计”出来的,因此应当客观、全面地反映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结合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学习情境设计的重点是设计与表述能够反映这一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
2.3教学中不拘泥于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学习情境设计方案是教学前准备的材料,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情境随时有可能发生,当我们精心准备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与训练时,又不可过分拘泥于这个设计,应大胆地给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自己心得体会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习情境方案的设计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教学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本文的学习情境方案实例虽经笔者认真研究撰写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实践,但对护理专业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设计与编写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此仅抛砖引玉,并敬请同行斧正。
临床护理的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转型过程中,我国临床护理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中。护理质量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有许多限制和影响。文章针对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控制感染的作用进行分析,调查大多数住院患者对当前所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研究分析,是否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研究措施。通过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分析,用合理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和调试医院控制感染发生情况的程度,为我国住院患者创造出一个身心愉快的护理环境。
【关键词】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感染情况;作用分析
1前言
由于我国医院感染问题的出现,导致我国医院控制感染发生情况也直接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我国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应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应对感染疾病实现积极预防的措施。当大多数住院患者因住到医院受到感染,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事先预防,所以导致住院患者受到感染。说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应该充分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控制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用合理管理制度来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
2我国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控制感染的现状
2.1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们国家每年有绝大多数的住院患者死于医院感染,并且当大多数住院患者因住到医院后受到感染,护理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事先的预防加大了的感染比率。目前,我国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体现我国医疗资源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因素,并且我国护理工作人员没有明确工作的职责和职权,没有制定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我国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没有明确确立各项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标准,主要护理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能积极面对住院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也没有对其进行预防措施[1]。
2.2我国护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
我国医院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分析,我国医院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护理工作人员的聘用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护理工作的严谨性比较强,所以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越来越重视,护理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目前,我国医院中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没有明确确立各项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标准,护理工作人员还是处于阅读式培训,培训内容死板枯燥,且实际操作性差。所以我国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应该明确护理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职权。并且激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兴趣和工作态度,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我国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得到良好的优化效果,为住院患者创造出一个身心愉快的护理环境[2]。
2.3我国护理质量管理对住院患者的影响
随着我国感染疾病的快速增长,使我们国家住院患者在住院需要极大生理和心理的护理需求,并且住院患者对各方面的护理需求有较高要求,住院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漫长,在住院期间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所以对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有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3]。在住院患者长时间治疗期间,住院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疾病,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并且用积极合理措施来改善和调试住院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为住院患者创造出一个身心愉快的`护理环境。
3我国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控制感染的措施
3.1优化护理质量的管理制度
我国医院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派遣临床护理质量的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职权进行有效的管理审查,有效的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我国医院中管理制度的运行和稳定,主要针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对住院患者进行事先的预防,来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4]。我国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应该明确确立各项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审核为此,应当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弥补临床护理质量制度中的不足。
3.2优化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护理工作人员对于临床护理的专业性还是有待完善和提高,应该在上岗之前进行专业的、有效的培训学习,这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优化效果,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优化效果,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专业水平与的住院患者的体验,因此优化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是企业必须重视和提高警惕的一项专业训练。而医院对于护理工作人员也有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这种考核制度也会随着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而有不同要求,这就需要护理工作人员拥有极高的专业性,来完成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优化。随着社会的变革,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种的变化,正需要护理工作人员通过不断地自我提升与自我学习,来完成对于工作的责任感与巨大使命。
3.3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措施
我国护理工作人员应予住院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促进护理工作人员和疾病患者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预防医院感染控制的发生情况,并且直接关系到住院患者健康的恢复。成立专门的护理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的管理制度。护理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积极有效的沟通措施来改善和预防我国住院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发生情况,为我国住院患者创造出一个身心愉快的内部护理环境。
4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控制感染的分析,我国应持续加强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并注重住院患者对医院控制感染的分析。为住院患者创造跟家安全舒适的环境护理。我们国家大多数医院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明确确立各项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的标准,持续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且灵活的运用各种管理措施,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职权。工作人员也有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出一个身心愉快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因此将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育应用在新护士培训中十分必要。经过试验证实,培训后,观察组的护士KAP评估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训在肾内科护士培训工作中意义重大,使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对待工作,同时提高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能力,肾内科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朱虹,孙晓莉,江碧艳.肾内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11):108-110.
[2]胡晓凤.肾内科新护士护理风险管理的能力培育[J].中国保健营养,20xx,27(12).
临床护理的论文3
【摘要】 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健康教育知识相结合,使之更完善,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都日益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生活质量,人的健康观念和对健康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传统的`疾病谱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越来越被认可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总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健康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使健康教育事业在不断地服务于医院患者的基础上服务于社区人群,做到有位(子)、有威(信)、有为(作为)的发展和创新[2]。
1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特点
1.1 通俗性特点 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情绪不稳定,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内容尽量不用医学术语。
1.2 随机性特点 健康教育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病人病种、病情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
1.3 短暂性特点 病人病情有轻重缓急,护士合理安排,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
1.4 综合性特点 有时病人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
1.5 强化性特点 对于留观病人和住院病人,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并注意观察病人表情和反应,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1.6 礼貌性特点 在宣教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主动介绍医院的环境,医疗保险、新农合报销比例,办理手续等便民措施,作息制度、卫生注意事项、安全制度、陪护制度,并鼓励病人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2 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 全面系统介绍各种疾病的有关康复治疗知识,包括疾病的原因、症状,有关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
2.3 示范教育 护士现场对病人示范,如帮助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等。
3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
3.1 与病人交谈的方式 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3.2 集体交班时提问 在交班时不定期地请责任护士介绍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了解程度、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3.3 发表调查 定期向病人发放意见征询表,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修正制定措施,促进宣教水平。
通过一系列临床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知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疾病经常复发;通过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和谐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亚芳,余丽君.健康评估(“21世纪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系列教材).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xx,序.
2 宋山.新世纪社区.健康教育的定位和运作方式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xx,615-616.
临床护理的论文4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队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工作的质量。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工作方法对剖宫产病人是一种科学合理和值得推广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剖宫产;护理模式
临床路径在上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迅速推行。我国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知识近几年在为数不多的医院应用于临床。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护理学科的内容不断拓展,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上逐渐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疾病。剖宫产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高,而人们对于妊娠、分娩等方面的知识仍很缺乏。从而影响剖宫产术的实施和术后的恢复。与此同时,促进教育在医学各个领域广泛的开展也需要护理上的配合和实施。我院从20xx年1月开始,积极探讨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应用到剖宫产病人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xx年1—12月选择134例剖宫产病人。年龄21—24岁,孕38—40孕周。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5.4±2.4)岁,孕(38.2±2.1)孕周,观察组平均年龄(26.3±2.9)岁,孕(38±2.2)孕周。2组间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病人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上加用CNP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两方面比较2组护理工作模式的效果。CNP由经过CNP知识培训的责任护士实施,有护理部和科室护士长统一思路制定临床护理路径。⑴入院当天对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室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对病人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宣教母乳喂养的益处和情绪对分娩的影响,协助其做好准备,消除紧张情绪,对病人进行卫生处置,如更换病员服、修剪指(趾)甲等,抽血、药物过敏试验,佩戴腕带标识,告知术前术后事项等,留下记录病人的联系电话。⑵手术当日排空膀胱,术前留置尿管,术后与手术室护士认真交接。术后去枕平卧6h,禁食6h后为流质饮食,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回病房1h内协助其皮肤接触,吸吮,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⑶术后6h可在床上活动,协助翻身,术后24h取半坐卧位,可在室内活动有利于产后恢复、增加肠蠕动,减轻腹胀,若无腹胀可改为半流质。排气后进普食,饮食宜高蛋白富含营养。术后24h拔除尿管并嘱其拔除尿管后1h内要排尿,防止发生尿潴留,观察阴道流血,宫缩情况。保持会阴卫生。教会正确的哺乳体位或姿势,告知应实行按需哺乳。⑷术后第二天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子宫复旧及恶露排除。饮食可适当加粗纤维食物。宣讲乳房护理知识,如乳房皲裂、肿胀原因及处理方法。新生儿护理知识,如更换尿布,沐浴等。告知新生儿筛查的内容、时间、部位等。术后第三天宣讲产后保健知识,如适当室内活动。饮食须知等,给病人送母婴保健手袋,再次确认病人的联系电话,以便回访。⑹出院当日做出院指导。宣讲计划生育和性生活知识,领取出生证时间,程序,门诊复查的时间。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等,保持大便通畅。新生儿要注意黄疸、脐部情况,按需喂养。告知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出院带药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发放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两组总满意度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2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护士每天必须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措施到位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调动和培养了护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改变了护理工作以往的被动执行医嘱和观察病情。在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临床护理路径无疑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护理服务的一种护理工作模式,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管理式照顾”的一种新模式,使护理人员依据路径对病人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一整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教育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它体现了“团队精神”和“整体护理“的现代理念,也赋予了护士更丰富的角色内涵和明确职责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工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单一、抽象的传统方法,增加了人性化的安排,以病人为中心,进行一对一的宣讲。病人在住院期间每天有责任护士告知病人当天的安排和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学会正确的哺乳方法,注意事项等,直至病人熟练掌握为止,使病人能够更好的自我护理和照顾新生儿。观察组采用CNP护理模式对剖宫产病人进行护理,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也提高母乳喂养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CNP护理,能够使病人在整个住院过程中感受到护理人员细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真正有舒适和被重视的感觉,在心理、生理上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舒适感,同时激发和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完善和发展护理工作范畴,促进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人性化,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聂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上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7(19):27-28.
[2] ]陈兆明,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8(13):52-53
[3] ]陈兆明,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8(13):52-53
[4] 吴新娟,临床护理路程应用指南.北京:北京医学出版社,20xx:398-402.
[5] 王巧云,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健康必读杂志,20xx,7(7):122
临床护理的论文5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旨在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根据全军《关于加强军队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作为军队首批试点医院,医院党委、机关高度重视,在医院广泛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建章立制、教育培训、试点先行、规范服务、创新管理等举措,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筹备工作
1.1制定方案医院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及全军关于加强军队医院护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党委、机关高度重视,迅速统一思想,把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军队医疗体制改革的实际步骤,作为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契机。我院特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打下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护理部牵头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医院实际,坚持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与医院“创新发展年”主题活动及医院医疗秩序整顿活动结合起来,并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与任务阶段进度表。
1.2教育动员(1)医院通过召开院周会、全院护士大会,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了深入动员和部署,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相关标准和要求,充分调动了广大护理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护理人员分批次通过远程网络收看国家卫生部的讲课,组织学习讨论,引导大家准确领会精神实质,増强了参与的自觉性。(2)借助学习提高,培养骨干力量。由护理部领导带12名护士长、助理员赴军内外知名医院参观学习,派3批15人次分别参加了北京协和医院、中华护理学会以及山东护理学会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培训班与研讨会,为加深思想认识、理解活动实质、理清工作思路培养了一批骨干。(3)注重讨论酝酿,汇集集体智慧。先后组织护士长、试点病区护士就如何落实好基础护理、如何有效改善服务、如何使护理工作贴近临床和服务患者、如何合理配备人力和改革排班模式等问题展开大讨论,自下而上互动交流,有效地启发了思路、激发了热情,坚定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决心和信心。
1.3配置资源结合启动试点工作,医院针对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与基础护理工作量大、患者需求多、标准高的矛盾,组织招聘护士185名、助理护士30名,使试点病房普通床床护比达到1:0.56监护室床护比达到1:2.5~3,一线护士占全院总护理人数的98%。同时,积极解决聘用士待遇偏低的问题,科学确定聘用护士基础工资;合理分配超劳务奖,按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班次、岗位等进行绩效量化考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鼓励自主择业护理干部返聘一线护理岗位,保留护理骨干,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优质护理服务举措
2.1建章立制首先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由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在修订、完善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重点制订和细化了《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中相关服务项目的流程,并结合临床实际分别拓展至30项、35项,同时修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其后结合《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并制定了分级护理标准和质量要求,在病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既便于护理人员对照落实,又有助于患者的关注监督。同时,组织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对新修订的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针对30项基础护理服务流程和35项临床护理技术服务流程进行了逐人逐项的培训考核,为确保临床基础护理的规范落实打好基础。
2.2改革与落实
2.2.1采取小组包干责任制派班实行整体护理分管床位,确保床位分配到人、责任到人。如50张床的病区安排28名护理人员,白班12人(分3~4组,按初、中、高年资搭配)大小夜班各6人;班次时间为8:00—1600、16:00—0:00、0:00—8:00,每组负责13~16名患者。各班按照基础护理工作重点,实现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的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
2.2.2建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成立了基础护理落实专项检查与辅导小组,加大辅导与督导力度,设计了基础护理落实单,既方便检查落实又可统计基础护理工作量,为绩效考核、临床护理考核及评优等提供依据。各科室同时成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基础护理的监控工作,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2.2.3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取消一般护理记录,设计了适合临床护理综合记录的模版,既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书写的时间,又将与护理相关的重要信息纳入模版中;简化了特护记录,设计了以表格为主的特护记录单;对各类护理评估表进行了简化。
2.2.4提升护理服务专业化水平选派10名护理人员到全军护理示范基地进行培训,2人参加造口师注册培训。目前医院成立了压疮、静脉治疗、糖尿病和重症护理的专业小组,在院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会诊指导和调研交流,解决临床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受到患者和临床医护人员的极大欢迎,在满足患者的专业化护理服务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5注重人性化服务创优必须拓展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做到:患者进门有人迎、挂号有人导、就诊有人接、住院有人送、困难有人帮。门诊部为方便患者就诊,设置分诊导诊流动岗,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特别是对老、弱、残、无助患者就诊、检查、住院实行全程陪同。试点病房则推出了床旁健康教育讲座,设计了以疾病为线索的健康教育指导路径,满足等方面的需求。如我院收治了118名玉树地震伤员,通过志愿者翻译,与患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根据患者的病情、家人情况、心理问题、生活和饮食习惯、民俗民风等,量身制订了个体化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方案,并安排专人实施,取得显着成效。
2.2.6为军队伤病员提供全程无陪护护理服务始终坚持“部队官兵谋打赢,我为部队保健康”的服务宗旨。在我院一贯坚持的对军人伤病员8项承诺、33项服务措施和从就诊到出院全程“七优先”的基础上,护理部又特别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为部队服务的具体措施,要求军人伤病员所属的部队不再派人陪护,责任护士严格落实基础护理,全面完成病情观察、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陪送检查等工作,努力做到让部队放心、让官兵满意。
2.3监督评价将伤病员的满意做为评价标尺,医院成立后医疗中心,专人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务情况。同时,护理部组织专人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与床旁调查,以检查优质服务的效果,并招聘社会监督员进行不定期暗访,建立社会和患者的监督与参与机制。通过及时分析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服务措施,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3效果
3.1护理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自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各项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较2009年同期提高了5%)尤其是2个抗震救灾病区,伤员满意率达到100%,并且实现了零陪护,其他试点病区陪护率平均下降了30%。重症监护室患者和新生儿的生活护理全部由护士完成,有效促进了护患和谐。
3.2护士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护理人员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体。通过教育培训、管理模式改革和绩效考核等,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使其从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尤其是夯实基础护理、优化专科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等举措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与高度信任,其社会价值与专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
4体会
4.1严密的组织领导是前提“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全方位、系统性工程,需要院领导支持、职能科室辅助、科室主任重视、医疗工作配合以及全体护理人员自身的努力。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能够有效开展和推进,得益于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的科学筹划和周密协调。
4.2更新护理管理理念,准确把握活动实质是关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己在全国、全军范围内启动,但目前尚无成熟的模式可供参照。因此,在试点工作中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准确把握活动实质,明确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我院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注重更新管理理念,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在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4.3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涵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我们注重强化护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要求护士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逐步推出特色服务和打造护理品牌|6]。我们结合医院医疗秩序整顿活动,特别是联系抗震救灾伤员救治工作,通过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开展“向爱党为民模范护理专家黎秀芳学习”等活动,加强护士的职业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逐步转变护理队伍“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努力为伤病员提供连续、优质、全程、专业的护理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临床护理的论文6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综合护理干预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是指股骨头与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头出现骨折的症状,这类骨折在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1]。该病手术治疗病程长,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并发症较多,护理难度大[2]。对中老年人群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针对该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0名患者,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50~68岁,平均为(51.8±2.7)岁;左侧45例,右侧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以及康复训练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注重心理护理的综合护理干预由于该病病程长,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患者缺乏社交时间,难免会出现情绪波动,并且会感到孤独,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鼓励,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树立康复的信心。
②加强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时间给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该病的病因以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告知患者治疗的方法和过程,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所了解,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同时给患者演示一些基本的自我护理方法,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
③指导饮食计划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饮食计划,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多食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和含钙量丰富的食物。
④体位护理的综合护理干预由于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难免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因此,需要适当抬高床尾,来帮助静脉血回流[3]。另外指导患者进行局部按摩,来帮助血液循环。
⑤预防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积极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护理方法进行并发症的预防。
⑥康复训练的综合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积极进行下肢的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包括足趾的屈伸运动、踝关节环转等,感觉到疼痛时,可进行局部按摩来缓解疼痛[4]。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其中护理评级分为:护理有效(骨折对位、对线、固定良好,关节活动正常,功能完全恢复)、护理显效(骨折对位、对线、固定基本满意,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功能部分恢复)、护理无效(骨折对位、对线、固定不满意,肢体功能没有恢复)。护理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利用本院自制问卷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分,得分9~1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6~9分为基本满意,得分0~6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 论
临床上,股骨颈骨折较为常见,而且绝大部分患者都是中老年人,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质量下降,针对该病,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中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的衰退,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极易引起其他各种并发症,因此,良好的护理措施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对该病有良好的`认知,使患者学习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法,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一些注意事项;饮食计划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营养的摄入,提高骨质量;体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并发症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预防更重并发症的发生;康复训练能够使患者通过简单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恢复了下肢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具翠芳 . 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护理体会 [ J ] . 健康必读 ( 下旬刊),20xx,(8):150.
[2] 郭 静.浅谈股骨颈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xx,4(12):554.
[3] 张洪兰.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xx,1(22):156-160.
[4] 彭祖芬.优质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意义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xx,3(13):104-105.
临床护理的论文7
【关键词】儿科;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
儿科患者外周静脉细小,加上患儿本身性格活泼好动,日常静脉输液中存在一定护理风险,选择一种良好的输液途径,对临床维持稳定输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其具有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1],20xx-12—20xx-07间,我院对230例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并做好围置管期间各项护理措施,一次穿刺率高,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30例,年龄1~6岁。平均4.20岁,其中头皮静脉静脉留置100例,手背静脉留置74例,足背或足裸部静脉留置56例。留置针胶布均选用3M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料。
1.2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1.2.1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弹性好、血流丰富、卧位不易受压或滑动、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头部患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2]。
1.2.2穿刺前准备穿刺对患儿及家长讲解介绍留置针的优点和穿刺操作中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缓解患儿恐惧心理及家属的疑虑,正争取家长配合加强看护,协助护理人员密切观察,避免患儿抓脱留置针。
1.2.3穿刺操作安儿碘消毒仔细穿刺部位皮肤,范围6~8cm×6~8cm,右手持针柄,左手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头斜面,绷紧皮肤固定静脉,针头斜面向上,将留置针接输液器排气,以20°~30°角度在血管正上方进针,穿刺过程中寻求家长帮助以便牢靠固定患儿,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高度再沿血管前行2mm左右,右手固定针柄,左手退出针芯0.5cm再送管,以避免刺破血管,送管时无阻力,送管完毕后右手固定,左手再拔出全部针芯,按压血管上端见波动的血柱,表示进针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留置针胶布紧贴留置针上面,由中间向左右两侧按压皮肤,粘牢后再用纸胶布常规固定,头部留置时可在留置针的棱角处用少量棉花铺垫后用3M膜固定,注明穿刺时间并签名。根据患儿血流情况和具体病情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护理人员加强巡视,若胶布有松动或不清洁,要及时重新消毒、更换、固定,以免套管脱出。
1.2.4封管输完最后一组液体后,严格执行正压封管,消毒肝素帽,抽取3mL肝素盐水注入肝素帽,推注2mL后,剩余1mL封管液以边推注边退针的方法拔出针头,以使留置针内充满封管液,完毕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在留置针部位。
1.3静脉留置期间的护理
1.3.1密切观察,加强巡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输液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控制好输液速度,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循环负担,引起不良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液、渗血、红、肿、热、痛等反应。如局部皮肤发白、发亮、变硬,伴有疼痛,应考虑发生液体渗漏,需及时处理。发生炎症时局部皮肤自内向外出现红、肿、热、痛。渗液者可在4h后给予热敷,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吸收,并抬高患肢。穿刺周围皮肤应用碘伏消毒1次/d,嘱患儿或家属在穿衣、睡眠、翻身、活动时,避免针头打折或牵拉而脱出。留置针肢体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3]。结束输液护士离开患儿前,需检查透明敷料固定情况,发现贴膜不黏固或卷边时,立即局部消毒、更换贴膜并妥善固定。发现输液不畅时,不可急于拔针,仔细寻找原因,是否因套管与接头部位打折等引起。每次结束输液护士离开前,应检查透明敷料的.固定情况。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时应注意稀释,推注速度要慢,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拔针时应先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再用干棉签按压,嘱家长按压3~5min,并保持局部干燥,预防感染。
1.3.2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导管堵塞,常因固定不当或不正确封管等原因引起。本组发生3例堵管,均因套管与接头部位打折等引起,给予调整位置后恢复通畅。
(2)静脉炎,其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患儿个体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常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较硬,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发热症状。预防静脉炎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要减慢滴速并有计划的更换血管。本组出现2例,考虑药物的刺激引起,给予及时拔针,采取庆大霉素液湿敷进行局部消毒等对症处理后痊愈。
(3)局部皮肤过敏产生过敏原因为患儿皮肤嫩、汗多,胶布不透气及胶布粘胶物质对皮肤刺激等有关。本组出现2例耳后静脉置管部位皮肤过敏,考虑患儿汗液排出后清洁不及时,给予局部涂百多邦软膏,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后痊愈。
2结果
本组223例(96.96%)患儿静脉留置针一次成功穿刺,保留时间2~5d,留置后出现并发症7例(3.04%),其中静脉炎2例,皮肤过敏2例、套管堵塞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药液外渗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发放护理工作满意调查表显示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8.70%(227/230)。
3小结
实施静脉留置针前需做好向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告知仔细讲解留置针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措施等。实施中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等制度,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穿刺水平及留置套管针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顺利康复。
4参考文献
[1]蒋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xx,17(20):2330-2331.
[2]中华护理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46-47.
[3]朱玉凤,于浩菊,崔丽珍.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xx,11(3):22.
临床护理的论文8
1 临床病理分型
1.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属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显微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
1.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多由单纯性发展而来,阑尾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腔内亦有积脓。镜下各层有小脓肿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1.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是一种重型阑尾炎。其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穿孔。如未能被局限包裹,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4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若进展较慢,可被大网膜、肠管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治疗后炎症可消退,但多数可转为慢性,易复发。其他三种类型如未予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被包裹局限,炎症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
2 临床表现
2.1症状
2.1.1腹痛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周,数小时(5.8h)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70%一80%的病人腹痛有此特点。部分病人开始即在右下腹痛,若腹痛波及中下腹或全腹,是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表现。
2.1.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2.1.3全身症状 一般低热,体温在38℃以下。如有阑尾穿孔、脓肿、腹膜炎、门静脉炎,体温可达40℃左右,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等。
2.2体征
2.2.1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始终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病变早期腹痛尚未转移到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程度与病变程度相关。
2.2.2腹膜刺激征 可触及反跳痛、腹肌紧张,且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御反应。提示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
2.2.3右下腹包块 右下腹扪及压痛性、边界不清而固定的包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2.2.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 如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检等,均有助于诊断。
3 诊断要点
3.1典型的临床症状
3.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到(10~20)×109/L,可发生核左移。
3.3影像学检查
如B超、X射线等,一般不必要,当诊断不肯定时可选用。
3.4鉴别诊断
有许多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在确定阑尾炎诊断时,常需排除这些疾病,特别是诊断困难时。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异位妊娠破裂、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局限性回肠炎等。
4 处理原则
4.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最好行阑尾切除术,也可在严密观察下行抗炎等保守治疗。
4.2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治疗。
4.3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应先行抗生素、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可使包块缩小、消失,待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但也可直接行手术治疗,以引流为目的.。
4.4值得提出的是小儿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
5 特殊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
术后潜在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5.1预期目标 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粪瘘发生。
5.2护理措施
5.2.1重视术前准备,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5.2.2术后早期活动,术后24 h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增进血液循环,利于腹腔渗出吸收,利于伤口愈合。
5.2.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化脓性或坏疽穿孔阑尾炎,应联合应用抗生素。
5.2.4做好腹腔引流管护理,保持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质。
5.2.5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伤口感染、腹腔脓肿和粪瘘并发症。
(1)伤口感染 阑尾坏疽、穿孔或腹腔积脓者易发生,多因手术时污染伤口所致。病人术后3~5d体温逐渐升高,伤口红、肿、热、痛,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腹腔脓肿 阑尾坏疽、穿孔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可出现腹腔脓肿,多为盆腔脓肿。常发生在术后5~7d,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下降后又上升,腹痛及里急后重等。B超或直肠指检可明确诊断。除了采取半卧体位、坐浴等护理措施 外,应报告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3)粪瘘 粪瘘少见。由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或手术误伤肠管所致。感染较局限,低热、腹痛、切口不能愈合且有肠内容物从伤口排出,或形成腹腔脓肿。应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护伤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如长期不愈,则需手术治疗。
临床护理的论文9
临床路径是一个事先写好的标准化工作流程,有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将某种疾病或手术的关键性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标准化,按照预计住院天数设计成表格,将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的顺序以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的达到最优化,使大多数罹患此病或实施此手术的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依此流程接受照顾,是一种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1-2]。PCI是比较明确的针对冠心病的检查和治疗方法[3],其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是促进临床路径如期进行的重要环节。护士是临床路径的实践者,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均有护士伴随实时评估、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基于临床路径原理应用,促进了护士对专科疾病的诊治过程的了解,提高了护士对专科疾病病情观察的掌握,增进了医患的信任与和谐关系,从而增加了患者对自己疾病的了解,有利于推进优质护理落实。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xx-03—12实施PCI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47~65岁,平均(58±2)岁;围术期住院天数8~15d,平均11d。
1.2设计临床路径流程
参考临床路径表内容:评估、检查化验、医疗措施、治疗护理、饮食、宣教、活动、监测、评价效果、出院计划、变异情况等[4],自行设计PCI围术期临床路径表。
1.3临床路径人员结构及职能
首先由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按计划开出应做检查项目,并针对疾病目前状况、常规治疗、治疗进展及本病预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层次沟通,使其能充分了解自己病情的目前状况及预行此项检查治疗的优势,增进患者对检查治疗技术的了解;术者(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再次深入浅出讲解手术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告知此项检查治疗存在的风险;配台介入护士和责任护士实施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
1.4PCI临床路径人员培训
临床路径是一种疾病的作业指导书,参与路径实践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明确实施路径的步骤、计划、方法,减少因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变异造成偏差。临床路径理论培训内容:临床路径概念、理论遵循、制定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及变异偏差;PCI专科培训内容:参与路径人员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学习PCI概念、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后并发症,了解PCI手术过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专科护士院外培训等。
2护理
2.1PCI术前护理
第一日:患者入院后按常规进行全面查体和护理评估,做入院教育及环境、科室人员介绍,住院备用物品准备,介绍就餐、陪护探视规定和安全管理要求等;详细交代次晨抽血、超声检查、放射检查等时间,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及心理,稳定情绪。第二日:采集血标本、做检查,进行术前皮肤准备、个人清洁准备(督促或协助浴洗)、更换舒适衣服等,安慰患者,放松心情,给一定助睡眠药物保证休息,零时以后尽量避免进食。第三日:晨起进食少量早餐(避免过饱、进食豆奶制品等产气食物),执行术前针,留置静脉针,送患者进入导管室。
2.2PCI术中护理
介入护士协助术者进行相关准备,心电监护、调试仪器设备等,安慰患者,注意保暖,密切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随时向术者报告患者情况。
2.3PCI术后护理
2.3.1术后常规观察手术部位制动(若为桡动脉制动6~8h,禁止用力;若为股动脉制动24~48h,局部1kg沙袋压迫)[4];充气压迫止血带每2h放气一次,并观察出血情况;术侧手指活动情况;常规12导心电图,给予心电监护等。术后常规监护心电、血压24~48h,心电监护设置血压自动测量时间15~20min,血压平稳后可30~60min测量一次。2.3.2术后常规用药护理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如穿刺局部渗血、牙龈出血、血尿等。
2.3.3术后常规生活护理嘱患者注意休息,鼓励多饮温开水(6h内饮水1500~20xxmL),促进造影剂的排泄;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每餐以6~7分饱为宜,保持大便通畅;术后24h无异常情况可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起床活动避免术侧肢体用力(手部用力支撑)。经过临床路径护理,18例患者围术期住院天数8~15d,平均11d,均顺利出院,推进了优质护理的落实。
3基于临床路径理论实施中的缺陷
根据循证理论原则,疾病的不可预测因素导致路径中的变量增加,会造成临床路径的中断。选择的病种在我院开展是起步阶段,实施的例数、医患认可程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人力配备以及我们的经营理念都将制约临床路径的有效进行。规范化流程的标准制定范围小、涵盖少,也将限制临床路径的进行。每一种医疗模式的实践都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减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作为医疗规范化管理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已逐渐成熟,对于比较规范的常见病多发病实用价值明显。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介入,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进一步促进了优质护理的落实。
临床护理的论文10
0引言
医学检验的患者准备、采集标本、收集标本、运送标本等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参与。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1],检验科由于分析前标本处理不当的问题导致不合规的情况占到70%左右,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处理操作失误造成的比重占到60%左右。由此可见,想要确保医学检验管理质量,首先应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为此,本文针对以往医学检验中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1临床护理人员在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患者准备。
采集标本前,首先应该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精神状态,因为检验项目不同的话,对于患者的状态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应该仔细核对、检查临床医生开具的检验清单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验项目以及送检标本等。其次,采集标本之前,应该指导并且协助患者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做一些宣传性教育,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标本采集工作。
1.2采集标本。
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具体的检验项目,提前准备好需要的一些器材,确定合适的采集剂量,并且将条形码贴在容器上。为了防止由于采血顺序错误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在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顺序,整个正确的采血流程步骤应该是血培养瓶,然后是绿、蓝、黑、紫、红头管,然后再是其他,如果采血对象是婴幼儿,应该选择颈静脉或者股静脉。如果是成人,应该选择静脉。
1.3收集标本。
采集完血液后,应该及时贴好条形码,并且进行分类存放,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通知标本运送人员进行送检,最好是尽快检测,认真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而且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同时,应该特别留意一些具有特定的检测要求的标本,比如有的标本对于时间会有固定的要求,这就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的要求送往检验。
1.4运送样本。
在样本运送的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每一种类型样本对于避湿、避光等自然条件的一些基本要求,确保能够安全、顺利运送样本。而且应该明确标本对于水分的蒸发或者环境污染等情况,做好相应的生物防护措施,如果运送距离比较长的话,在运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冷藏准备,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同时应该和实验室的检验人员认真、仔细核对样本。
1.5妥善处理危机情况。
实验室接收标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标本有问题或者不合格的话,首先一定要和临床护士联系,临床护士也会积极配合进行相关的调查,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的处理意见,如果是关于检验方面的问题,临床护士应该和实验室积极、主动沟通,并且一起探讨。
2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临床护士自身的能力。
应该定期组织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医学检验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培训,并且制定一个关于检验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手册,具体包括采集标本的流程、采集方法、采集前准备等,不同的采集标本方法对于标本收集、样本量、标本运送、送检时间、保存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检验结果的主要意义。这样的话便于临床护士随时随地阅读,多学习、积累医学检验方面的知识。
2.2加强各科室沟通交流。
各科室之间应该定期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这样可以加强检验科室人员和临床护士的沟通和交流,每一个科室人员也可以讲解自己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有最新的工作进展情况等。检验科人员也应该和临床护士经常交流收集样本以及样本送检的一些相关注意事项,定期安排检验科人员进行一些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而且应该严格监控检验质量,使医学检验工作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进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医师以及临床护士也应该了解一些高难度的专业检验技术,并且能够跟上检验科技术的快速发展。
3讨论
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检验工作从以往的手工操作模式过渡到了现代化机械操作模式。在这样的操作模式下,大部分医学检验的标本采集工作都是临床护士负责的,因此在医学检验工作中,临床护士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检验主要以医疗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技术等作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于检验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求检验师具有相应的临床医学检验资格。在医学检验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都需要临床护士的参与,为了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度以及仪器的灵敏度,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质量意识,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的规定及要求执行,尽可能避免由于样本因素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医学检验之前,也要充分考虑到检验申请的合理性,样本采集前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全面性,采集标本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运送标本的及时性,检验科内部传递标本的正确性,一定要对每一份标本负责。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工作对于医学检验质量管理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医学检验质量,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一定要充分重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士采集标本等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
临床护理的论文11
摘要:目的研究在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并且对临床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本研究选用了20xx年8~10月间本院妇产科住院的120名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效果进行调查,其中包含了妇产科几项常见病例的病症患者,更加能够突出的说明研究的问题。其中,子宫肌瘤,妊高症,剖宫产,乳腺疾病这四类疾病分别采集了30名患者的样本数据,对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调查,并且在进行了人性化护理之后对之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将前后两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交叉比对。结果介入人性化的护理之后,患者对于护士护理的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提升,对于整个护理过程以及治疗的进行产生了具有推进作用的。结论在进行人性化的护理之后,不仅能够改善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问题,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与护理的体验,也能够很好的推进整体医疗进程。所以,进行人性化的临床护理对于妇产科的临床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性化
在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妇产科与女性生殖系统的特殊性,医患之间产生问题已属正常现象,而如何攻克这一问题也已成为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重要课题[1]。本研究从人性化的角度入手,针对本科室的患者展开实质性的调查与研究,以临床的方式调查并得出结论,以最真实的数据得出结论并且说明问题。通过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的研究与调查,对于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基础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且根据调查对于产生的基础性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与对策,对以后妇产科临床护理的推进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选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主要是由于问卷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存在的问题与调查的结果。选用了20xx年8~10月间本院妇产科住院的120名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效果进行调查,其中包含了妇产科几项常见病例的病症患者,更加能够突出的说明研究的问题。其中,子宫肌瘤,妊高症,剖宫产,乳腺疾病这四类疾病分别采集了30名患者的样本数据,对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调查,并且在进行了人性化护理之后对之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将前后两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交叉比对,对于问题的直观反映进行了直接分析。
1.2方法
首先对接受调查的患者群体针对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各项问题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然后对于受调查的患者进行了人性化的护理,具体包括:(1)人性化沟通:在沟通时语气更加委婉并且对患者表示出更多的关心与体恤;(2)人性化培训:在之前的基础上对进行调查中患者的所在病房的负责护士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统一人性化的护理教育与培训,集中在如何更加人性化的对患者进行护理;(3)优化护理环节:对各项基本的护理环节进行了优化。
2结果
图1是对住院患者一些入院前期的基本护理问题的调查统计图,从图中可以得出,大部分的患者对于入院介绍这一环节满意度还是较高的,护士接待的满意程度也处于中层水平,但是大部分患者对于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态度的满意程度较低,这说明了大部分患者对于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态度问题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图2是对入院患者入院后期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基本问题的调查情况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类患者满意度较高的一项倾向于病房巡视频率,这说明了在调查期间受调查病房的护士做到了工作的基本职责,巡视病房的频率高对于患者的突发情况能够做到有效地预防。但是,从图2可以看到,在个人隐私保护程度以及心理障碍协助这两项上,患者的满意程度较低,尤其是个人隐私保护程度这一项,患者的满意度较低,大部分患者在问卷调查时都选择了“一般”,这说明在护理的过程当中患者没有感到自身的个人隐私受到很好的保护,由于为女性生殖系统的特殊性,是护理工作进展困难的重要原因。而在患者出现抗拒心理的时候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疏导与协助也是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120名患者进行基本的调查统计后,对120名患者进行了人性化的护理,重点突出在沟通时语气更加委婉并且对患者表示出更多的`关心与体恤,在之前的基础上对进行调查中患者的所在病房的负责护士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统一人性化的护理教育与培训,集中在如何更加人性化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对各项基本的护理环节也进行了优化。对于一些入院前期相关满意度调查的统计图,与图1相比可以看出各项满意度都有了提升,特别是护士接待的满意程度以及服务态度两项的满意度提升情况较为明显,这说明了人性化护理对于患者入院前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图4是对进行调查的患者介入人性化护理后对于一些入院后期相关满意度调查的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图2相比,经过人性化的护理后,各项满意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个人隐私保护程度与心理障碍协助程度两项的满意度提高状况较为明显,这说明了在介入了人性化的护理后,患者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以及心理障碍的协助方面都比较满意。尤其是心理障碍的协助,在这一项上能够使患者得到认可对于整个护理工作的推进无疑是一大进步,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如果能够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对于下一步治疗的推进以及整个疗程能够完整的完成都具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由图可见,高达72%的患者希望能够更多的与主治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了解病情。有18%的患者希望医院能够改善住院的硬件设施。这其中,仅有7%的患者选择了希望护士的服务质量能够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充分说明了介入人性化的护理之后,患者对于护士护理的服务质量是比较满意的,这对于整个护理过程以及治疗的进行都是具有推进作用的,更加进一步的说明了人性化护理对于妇产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3讨论
护士是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重要角色,要对护士进行集中地培训,建立人性化的护理理念[2]。首先要能够做到对患者的换位思考,切实体会患者的需求与想法,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有针对性的护理更能够提高护理的效果;其次就是要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从沟通过程中的语言、肢体以及表情等多方面要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与学习,有效的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且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患者的切实需求,推进护理效果的提升;另外还要对护士的仪容仪表仪态进行培训学习,在使患者感到受尊重的同时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推进整体临床护理的进程[3]。在对护士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与学习之后,要建立健全人性化的护理制度,明确职责规范,将工作落到实处,使人性化的护理真正成为妇产科临床护理的一部分。针对整体的服务流程要进行优化升级,并且将职责落实细分到每一个人,对护理过程中每一项具体流程的具体环节都要做到具体的细分,针对每一环节都要实现人性化的护理,对于患者出现的问题都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细想工作,从问诊挂号到最后的出院回访等,都要形成完整的体系建设,完善人性化的护理。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以及女性生殖系统的私密性,妇产科无论是在诊疗的过程中还是在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医患之间的纠纷频率是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较高的。在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后,能够使患者与医生、护士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切实解决医疗与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各项问题,减少医患纠纷,推进医疗的有序进行。在进行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与护理体验,而且还能够更进一步的使护理人员的素质达到整体的提升,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人性化护理的培训学习与临床护理后,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能够达到整体的提升,再加上实际临床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护理人员会逐渐产生自我学习与提高的意识,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实现护理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4]。进行人性化的护理,首先受益的就是患者。在进行人性化的护理之后,患者不仅能够体验到更好的护理,而且还能够使得身心健康,在克服了心理障碍之后,更能够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不仅会更快的恢复健康,而且会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同时大大降低了妇产科病症出院后的复发率。这样在进行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也大大推进了医疗过程的进行,提升了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秋.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健康月刊,20xx,30(8):85-86.
[2]柯昌毅.医患沟通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J].现代医药卫生,20xx,21(70):884.
[3]马芳兰.妇产科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xx,24(10):3150-3151.
[4]唐立春.老年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观察和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xx,3(18):420.
临床护理的论文12
1 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2)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3)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6)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
2 儿童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2)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俗称“四环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
(3)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
(4)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5)喹诺酮类,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岁以前慎用。
(6)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可大剂量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可引起小儿血尿、肾组织坏死。
总之,选择抗生素时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 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儿童体内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据报道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临床护理的论文13
0.引言
临床护理是医院卫生医疗的重要方面,由于临床护理质量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屡见不鲜,当前提高临床内科护理质量已经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现在对影响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策略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影响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策略,以确保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方法。
1.2.1影响因素。缺乏现代化的护理观念:当前,随着人们对于医疗卫生越发重视,对于内科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医院工作的很多护理人员并不具备现代化的护理观念,尤其是临床护理的整体意识及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面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当前,很多医护人员认为对于患者的护理主要依靠执行医嘱和准确进行技术操作,但这些陈旧的临床护理理念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需要,从而难以确保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医护人员的素质较低:在我国的大多数医院中,为了确保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对护士实行聘任制,为了满足医院工作需要,很多医院并未对护士实行培训便让其走上岗位参与患者护理,由此导致医护人员现有的护理知识难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和健康需要,由此也就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从而无法促进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提高质量对策。加强医护人员的护理意识:对于医院的护理人员来说,要想提高内科护理质量,首先要强化医护人员的护理意识,以确保医院的护理人员树立起现代化的护理意识,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对此,医院可以向护理人员广泛宣传现代化的护理理念,并在医院建立各种现代化护理的宣传标语,对护理人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医院还可以组织各种护理知识讲座及竞赛,并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从而不断强化其护理意识,以更好的促进其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患者来说,其在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全方位、人性化的护理,而这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对此,医院应当对护理人员实行定期的护理技能培训,以确保其更好的匹配岗位。通过不断提高患者的护理技巧,以更好的满足患者需要。
1.2.3培养护患沟通技巧。(1)内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孤独、悲观、情绪淡漠,不愿与人交谈,有些甚至心理丧失平衡,形成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易采用婉转性语言鼓励他们,提醒他们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强调心情舒畅对疾病康复的作用,并动员家属亲朋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用满腔热情去感化病人,理解谅解病人的情绪障碍,建立彼此之间信赖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2)外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疾病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应采用针对性语言进行正确引导,分散和转移负性情绪,要谅解病人的各种情绪变化,做出一定的忍让和回避,理解病人的内在感受,尊重他们,尽量选择适当的时机,从正面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适当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必要时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反映,面对护理人员善良的愿望,病人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治疗性沟通技巧:治疗性沟通是一种沟通技巧,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以及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工具,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与病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彼此之间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会影响病人治疗的效果。
2.结果
通过实行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策略,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
3.讨论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医院的经营也越发困难,而要想提高医院的形象及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形象。医护人员是与患者联系最多的人群,他们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疾病治疗满意度,因此,医院应当实行一系列的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的现代化护理意识,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实行护理知识及护理技巧培训,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诊断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现代化护理技巧,必然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的满足患者需要。
临床护理的论文14
【摘要】目的探讨在对急诊患者的转运交接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患者的转运与交接过程中,通过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将转运的具体流程不断完善,并且规范交接的具体内容,从而提高患者转运交接的总体质量,对实施无缝护理管理前后的转运交接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了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后,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互评均有所提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与交接的总体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对于急诊科室的发展有着推动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急诊患者;转运交接;无缝隙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研究无缝隙管理这一理念,起初起于没过医疗中心,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结合创新的机制,最终行成具有咨询、决策、反馈与监督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管理系统,既综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还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医疗组织机构当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我院将无缝隙管理这一理念应用于急诊科室,在对急诊患者进行转运与交接的过程中,不断规范流程,提高转运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方法
1.1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能力
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需要对急诊患者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其对于转接与转运的全部流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理解,从而学会如何使用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与交接单。模拟抢救的每一个环节,在急诊科室建立模拟的案例,包括患者的具体情况、医嘱以及抢救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内容等等。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从而达到可以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并且熟练运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实习演练结束后,对病情以及整体救治过程加以讨论,不断完善,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并处理,通过系统且全面的分析,找出发生失误的根本原因,对管理流程不断进行改造。
1.2完善转运的流程
在患者入院转运前,应当做好风险的评估,对于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患者目前的病情、生命体征、呼吸道的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在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等;在做好评估之后,准备转运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包括监测仪、呼吸气囊以及便携式的氧气瓶等,转运过程中至少有一名医生与一名护理人员护送,并且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都应在5年以上,具有精准的判断能力,可以独立思考并且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等。
1.3对交接内容不断规范
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交接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时长、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用药、急诊处理等,并且对患者的物品加以核对。转移到重症监护室或是其他科室之后,需要由急诊护士填写送达时间,并且与相应科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一同做好监护仪、呼吸机与氧气的连接,对患者静脉通道进行交接,对检查结果以及用药等情况进行交接。记录单一式两份,原件则由急诊科室予以保留存档。
2讨论
目前,我国急危重症患者在进行救治与护理的整体过程中,面临着两大趋势:一方面,急危重症患者数量的日益增加,各大医院都在着手于以急诊为依托的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对急危重症患者予以早期的救治,并且对医疗与护理水平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实施无缝隙护理,可以尽可能地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最为有效的救治。除此之外,急诊患者入院后进行转运与交接也是决定其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进行正确的评估并且采用恰当的治疗与护理手段,加以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更进一步完善患者转运的流程,从而极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董建兰,居伟.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xx(36).
[2]许少辉,刘玉英,曾艳.转运交接单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效果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xx(16).
[3]吴丹红.急诊危重患者的交接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06).
[4]姜美华,童洁.程序化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01).
临床护理的论文15
学习情境的设计方法与不同专业的内容特征有很大的关系。在护理专业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将工作过程融入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过程,其前期的教学准备———学习情境方案设计至关重要。笔者根据护理工作过程的特征,以“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情境为例,从主要的几个方面简要介绍在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习领域中,设计学习情境方案的体会。
1.1工作情景描述
“工作情景描述”必须是对真实工作过程的客观表述,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情景描述如下:病人入院后,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建立病历,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根据医嘱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重点是硫酸镁用药治疗的护理。住院期间护士协助医生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预防病情向重症子痫、并发症发展,配合医生进行子痫的应急救护,并有针对性地从心理、饮食、活动与休息、大小便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促进病人康复,并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
1.2学习任务
在教师及临床护士的指导下完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学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临床分类及表现、辅助检查及处理要点,初步会对该病人进行身心状况评估,为病人制订护理计划。能运用本病的知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的关联知识与护理技术等,在工作情境中正确实施护理措施。
1.3与其他学习情境的.关系
对“与其他学习情境的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横向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在本情境中,笔者在分析与其他学习情境的关系时,不仅注重本学习领域的内在联系,还扩展到基础护理、内科、药物等其他学习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如学生目前已经能够:(1)掌握正常妊娠生理、妊娠诊断、妊娠期护理的基本知识;(2)掌握相关药物、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内外科护理知识。
1.4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是学生学习本情境后应达到的状态,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个方面,同时在目标描述时应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有明确的能力表述,二是必须明确表述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针对以上要求,“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是:(1)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病因、病理等疾病概要;(2)初步会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3)初步能对该病病人的病情变化、用药、并发症进行动态观察;(4)能配合医生并与其他护士合作,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和紧急救护;(5)能运用交流沟通技巧,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6)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关爱病人。
1.5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每一个学习目标应有相应的学习内容的支撑。本情境的学习内容包括:(1)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概要:特征、病因、病理;(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护理评估: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辅助检查、处理要点;(3)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分类、首选用药、并发症;(4)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入院病人的常规护理;病情变化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硫酸镁用药护理;胎儿监护;子痫病人护理;(5)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休息活动指导、大小便护理、出院健康指导;(6)团结协作、关爱病人。
1.6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客观反映,包括教师与学生情况、教学场地、设备、学习资料。特别是教学设备应尽量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如本次课教学设备有胎心监护仪、开口器、吸痰管、血压计、称、给氧设备、多功能护理人模型、多媒体设备、护理记录单等。
1.7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能反映出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特点。本情境学习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以正面课堂教学和独立学习为辅。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法贯穿教学全过程。
1.8组织流程及教学时间
组织流程反映一个学习任务完成的整体构思,是教学组织形式与方式方法的具体反映,必须有可操作性。本学习情境总学时:11学时。组织流程如下:(1)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提示完成本任务的工作流程及所需要准备的相关知识,提出学习要求(1/2学时);(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任务,制订完成本任务的基本工作程序、小组成员分工等(1/2学时);(3)通过教材、学材、网络、医院采集相关案例,学生自主收集“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相关信息(3学时);(4)小组交流每个人的学习体会,讨论、汇总已收集的信息,展示成果(1学时);(5)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讨论、归纳出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计划(3学时);(6)实施护理措施,采用临床综合技能场景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完成专科知识与基础护理技术的临床实际运用(2学时);(7)总结与评价:阶段性(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1学时)。3.9学业评价在常规的终结性评价基础上,更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并采用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形式。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其评价内容主要有:(1)能按时完成任务;(2)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3)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4)团结协作、沟通能力强;(5)综合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6)技术操作运用正确、娴熟;(7)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临床护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临床护理的论文05-15
临床内科护理论文12-04
临床护理的论文范文12-07
儿科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论文11-02
护理临床创新创业论文11-29
临床护理教学研究论文03-19
临床骨科护理干预分析论文11-14
临床护理的论文锦集【15篇】05-15
临床护理论文写作的难点和对策12-05
临床护理论文撰写的难点和对策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