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的论文

时间:2024-06-08 17:24:05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临床护理的论文【精选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临床护理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临床护理的论文【精选15篇】

临床护理的论文1

  1 临床病理分型

  1.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属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显微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

  1.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多由单纯性发展而来,阑尾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腔内亦有积脓。镜下各层有小脓肿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1.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是一种重型阑尾炎。其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穿孔。如未能被局限包裹,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4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若进展较慢,可被大网膜、肠管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治疗后炎症可消退,但多数可转为慢性,易复发。其他三种类型如未予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被包裹局限,炎症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

  2 临床表现

  2.1症状

  2.1.1腹痛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周,数小时(5.8h)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70%一80%的病人腹痛有此特点。部分病人开始即在右下腹痛,若腹痛波及中下腹或全腹,是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表现。

  2.1.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2.1.3全身症状 一般低热,体温在38℃以下。如有阑尾穿孔、脓肿、腹膜炎、门静脉炎,体温可达40℃左右,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等。

  2.2体征

  2.2.1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始终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病变早期腹痛尚未转移到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程度与病变程度相关。

  2.2.2腹膜刺激征 可触及反跳痛、腹肌紧张,且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御反应。提示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

  2.2.3右下腹包块 右下腹扪及压痛性、边界不清而固定的'包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2.2.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 如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检等,均有助于诊断。

  3 诊断要点

  3.1典型的临床症状

  3.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到(10~20)×109/L,可发生核左移。

  3.3影像学检查

  如B超、X射线等,一般不必要,当诊断不肯定时可选用。

  3.4鉴别诊断

  有许多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在确定阑尾炎诊断时,常需排除这些疾病,特别是诊断困难时。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异位妊娠破裂、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局限性回肠炎等。

  4 处理原则

  4.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最好行阑尾切除术,也可在严密观察下行抗炎等保守治疗。

  4.2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治疗。

  4.3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应先行抗生素、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可使包块缩小、消失,待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但也可直接行手术治疗,以引流为目的。

  4.4值得提出的是小儿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

  5 特殊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

  术后潜在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5.1预期目标 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粪瘘发生。

  5.2护理措施

  5.2.1重视术前准备,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5.2.2术后早期活动,术后24 h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增进血液循环,利于腹腔渗出吸收,利于伤口愈合。

  5.2.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化脓性或坏疽穿孔阑尾炎,应联合应用抗生素。

  5.2.4做好腹腔引流管护理,保持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质。

  5.2.5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伤口感染、腹腔脓肿和粪瘘并发症。

  (1)伤口感染 阑尾坏疽、穿孔或腹腔积脓者易发生,多因手术时污染伤口所致。病人术后3~5d体温逐渐升高,伤口红、肿、热、痛,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腹腔脓肿 阑尾坏疽、穿孔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可出现腹腔脓肿,多为盆腔脓肿。常发生在术后5~7d,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下降后又上升,腹痛及里急后重等。B超或直肠指检可明确诊断。除了采取半卧体位、坐浴等护理措施 外,应报告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3)粪瘘 粪瘘少见。由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或手术误伤肠管所致。感染较局限,低热、腹痛、切口不能愈合且有肠内容物从伤口排出,或形成腹腔脓肿。应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护伤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如长期不愈,则需手术治疗。

临床护理的论文2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方法选取180名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对象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中,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本院以180名护士为对象,分别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2月~20xx年5月期间本院的180名护士,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名。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1~46岁,平均(29.47.83)岁。学历:23名本科,67名大专。研究组,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30.58.09)岁。学历:25名本科及其以上,65名大专。每组护士均以同时期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护理对象,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达到“人性化”标准,结合各项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规章制度,并积极落实践行,完善奖惩制度。以医院护理具体情况为依据,结合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制定护理风险事件急救方案,提高意外事件处理能力。(2)营造和谐气氛,搭建人性化环境。人性化护理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营造和谐气氛,增加与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认真观察护理人员心理、情绪变化,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指导,调整其状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面对护理事故,护理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分析相关人员的责任,化解矛盾,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创造具有人性化的环境。(3)树立较强的人性化护理观念,转变护理人员护理观念,由“关心病”向“关心病人”转变,由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为患者提供具有人性化的医疗环境,例如,建立“心愿墙”挂于病房走廊过道上,设立“建议箱”放置于护士站,让患者倾诉心声,建立护患沟通的另一种特殊意义的桥梁,将醒目的路标设置于路口处,为等候患者和家属提供休息室。护理人员应强化与患者间的交流、沟通,语言亲切,尽可能满足不同患者的合理需求,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临床护理整体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护患沟通能力。同时,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涉及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次。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x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x±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价对比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见表1。

  3讨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人力资源效益达到最大化,为调高临床护理整体质量奠定基础[1-3]。本次研究以180名护士为对象,随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名,每组以同时期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护理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xx,07:157-160.

  [2]程爱梅.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31:250-251.

  [3]钟华.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xx,01:220-221.

临床护理的论文3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为小儿消化内科,实际开放床位45张,注册护士15名,包括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3名,配备护理员2名。

  1.2方法

  由护理部专职人员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住院≥3天患儿每月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30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10条项目组成,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和接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护士是否经常到病房巡视、对责任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等。每个条目分5个选项:满意10分,较满意7分,一般5分,较不满意3分,不满意0分,满分100分。发放问卷时要求科里的护理人员回避,有认知能力的家长填写,当场回收,统计每月满意度得分,然后与开展优质护理前进行比较。

  1.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

  (1)转变思想观念。护理部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过程”高度重视,召开全院护士会议,详细解读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精神,住院病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强调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是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让每一位护士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式管理。开展“我的病人我负责”的小组责任包干制,将病区分成2组,每组设责任组长1名,组员2名。责任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每天根据本组病人病情轻重及组员年资高低来分配所管病人数量,组长负责病情较重的患儿,并检查整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指导下级护士工作。每名责任护士包干患儿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实施治疗,交流沟通,健康指导等。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责任小组要求组内互助,组间调配,确保护理安全。

  (3)夯实基础护理。我院对护理员先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录用,并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护理员每天协助护士做好晨晚间护理,主动为患儿修剪指甲,发现床单位有污渍随时更换,保持清洁、舒适。协助家长私人物品整理,归位放置。一日三餐送饭到床旁,提供开水到床头,出院时护送至电梯口。护理员工作时间要求不断巡视病房,保持病房整洁,同时为家长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4)提供全面易懂的健康教育。我科重新装订了常见疾病健康宣教手册,悬挂于每个病房内,以便家长随时取阅。全科医务人员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积累的书本知识和临床经验,制作成PPT课件,每周2次在示教室集中宣教,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责任护士为每一位入院患儿建立健康教育评估单,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安全告知、疾病指导、用药指导、检查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根据病人病情转归、家长需求、陪护更换情况随时进行宣教,每隔2~3天复评宣教内容,对未掌握内容强化宣教。出院时做好出院后的复诊、活动及喂养指导,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营造温馨氛围。我科采用了许多温馨的细节管理。如制作了温馨园地,供患儿张贴心愿纸,画画等。举行护患联谊活动,拉近彼此距离,融洽护患关系。放置便民箱,提供吸管、一次性杯子、笔、纸,万能充电器等物品,为患儿家长提供方便。病房内张贴患儿喜欢的卡通图画,护士主动购买儿童书籍、玩具,减少陌生感,使患儿有家的温馨感。

  (6)节约非护理时间。加强医院后勤系统的支持,如供应室消毒物品的下放下收;总务科每月有专职人员来病房对公共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使用安全;药房送药至病房,对长期口服药用透明塑封袋包装,并贴上标签,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方便了护士的核对。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根据儿科病人特点设计表格式护理文书,以电子版形式书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房为患儿提供服务。

  (7)每月召开一次科务会议。讨论近期工作情况,听取大家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及时商讨,提出整改措施,共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对工作出色与受到家长提名表扬的护士,护士长在科务会上及时提出表扬,提高工作积极性。

  1.4统计学处理使用

  SPSS15.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开展优质护理前与开展优质护理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体会

  3.1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开展优质护理后,保证了基础护理落实到位,床单位保持更清洁、舒适,病房的环境更整洁、安静、温馨。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及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患儿有什么变化,护士能及时地反馈给医生;家长有什么需求,护士能有效地解决。彼此的距离拉近了,患儿及家长也更依赖、信任护士,关系更融洽。反复、强化的健康教育,减轻了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里压力,增加了她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育儿方法,更能积极配合治疗。

  3.2开展优质护理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制护理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质量控制不是护理部、护士长个人的事,而是要落实到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工作中,护士自觉地将质量标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个个尽心尽职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责任制护理要求每位护士更重视专科知识的学习,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其中的任何一支不够丰满,腾飞的速度、高度就会受到影响。只有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3开展优质护理促进年轻护士快速成长

  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式管理后,责任组长对自身价值有更多认识,对本组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发挥一定作用。而年轻护士也由以往功能制护理转变成责任制整体护理,要为患儿解决每一件事情,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进行循序渐进的健康宣教,迫使她们不断地去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责任组长的指导,不断累积工作经验。同时这种护理模式也提高了年轻护士的沟通技巧,当工作成绩赢得家长、同事、医生的`认可时,增强了她们的责任感,工作积极性更高,形成了护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3.4开展优质护理护士职业认同感提升

  护士职业认同感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里状态,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认可和尊重,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护士工作更加主动。同时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知识学习有了原动力,更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能自信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四、结语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推进,使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增加了护士在患儿身边的时间,对患儿情况掌握更全面,更具连续性,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在实践工作中,人性化的服务缩短了护患距离,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使护士更有职业成就感。

临床护理的论文4

  临床护理中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某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观察组临床护理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和健康教育认知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认知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同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明显的改善,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

  目前,随着社会因素的增多和饮食的不断变化而致使肿瘤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使得针对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措施相关研究也随着增加。放射治疗对静脉、代偿供血起到阻断作用,从而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由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某种疾病、手术而制定的从住院至出院的治疗护理模式,为了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放疗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影响,本文就本院70例放疗肿瘤患者予以临床研究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中的70例,使用双盲法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患者,男患20例,女患15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4.0±7.0)岁;对照组35例,男患23例,女患12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5.5±7.2)岁。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全部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周围环境和科室内相关人员,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营造温馨的环境,让患者感到亲切感。定时通风,温度适宜,湿度维持在50%~60%;饮食以清淡为主,应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病人的食欲;加强营养,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奶、瘦肉、豆制品、蔬菜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入院教育、疾病宣教、出院指导。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内心想法及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在科室内相关领导的指导下有护士按照表格内容落实护理内容,并由护士长定期进行核实和监督[2]。具体做法如下:(1)放疗前:向患者介绍射线种类、照射部位及预期效果,同时通过发放图文并茂的'放疗宣教手册讲解放疗知识、配合事项及治疗中的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消除紧张、恐惧。此外,将以往成功病例制作成视频播放给患者观看,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此外,将保护照射皮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2)放疗中:在进行放疗治疗期间,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尽量较少放射线对患者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时刻督促患者注意保暖而减少感冒发生的几率;(3)放疗后:针对并发症,讲解对应的处理方法;同时定期检查血象,将化验单各项指标结果的含义、正常范围等详细解释给患者,使其做到心中有数;加强皮肤护理,如选用柔软衣物作为内衣,利用温水浸湿柔软毛巾轻轻沾洗皮肤等;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予叮嘱患者多食用梨汁、银耳等食物;结合病情进行适当锻炼,如太极拳[3]。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健康教育认知能力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临床上根据“健康教育综合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判[4],其中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健康教育态度等,每项条目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对健康教育认知能力越好。临床上根据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判[5],内容包括放疗治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情绪健康等,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数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健康教育认知能力情况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行为、健康教育态度、健康教育环境、健康教育知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水平、放疗治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情绪健康、个人认知功能、对肿瘤复发的担忧情况、社会功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人们的饮食也变得多种多样。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致使肿瘤的发生率在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研究提出,部分拥有战胜疾病信心的患者在同等医疗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6]。临床路径是临床上针对某一疾病而构建的一种综合的治疗模式,在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导下对疾病进行管理的方法,从而达到规范性,减少成本,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质量,其具有准确性、预后可评估性等特点。文中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对初入院患者进行入院宣教、指导,将治疗流程、各项常规检查目的及科室内相关人员详细介绍给患者。减少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有效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同时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进行宣教,可达到有计划、有组织、全面性的目的,能够帮助患者自觉养成健康行为,有助于放疗后个体健康的形成。通过讲解放疗的作用机理,在放射治疗中,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在DNA合成器最低的特点,处于分裂期的肿瘤细胞在放疗中的敏感性增强,能够抑制其对放射性损伤的修复,对于微小肿瘤病灶能够完全杀死和抑制其远处的转移[7~8]。综上所述,针对肿瘤放射治疗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患者对肿瘤放疗治疗认知度的提高,增强对治疗的积极性,提升生活质量,确保放疗治疗的连续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琦.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患者放疗中的应用指导.医学信息,2013,26(1):205~206.

  2吕艳萍,高颖.浅谈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3~4.

  3王伟.临床路径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88~89.

  4陈敏平.临床路径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9):2940~2941.

  5薛蓉.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3:112~114.

  6樊彩霞,秦怡,沈桂荣.临床路径在放疗患者中的应用.北方药学,2013,10(6):192~192.

  7刘丹,彭婷.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护理的应用.数理医药学,2016,29(10):1557~1558.

临床护理的论文5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手术室患者75例,按照数字分层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37例和风险管理组38例。常规管理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给予风险意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率、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差错率、风险率、纠纷率。结果: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率和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组差错率、风险率、纠纷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护理管理风险、差错,提升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减少纠纷发生,对维护医患关系有益。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意识管理;医患纠纷

  手术室接诊患者多为病情危急者,风险较大,做好风险管理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质量,规避风险,还可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1]。本研究就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xx年2月-20xx年2月收治手术室患者75例,按照数字分层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37例和风险管理组38例。其中常规管理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平均(38.34±5.18)岁;体重42~82kg,平均(63.24±1.28)kg;护理人员15名,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平均(30.34±2.32)岁;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分别2例、8例和5例。风险管理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19~75岁,平均(38.25±5.28)岁;体重42~82kg,平均(63.12±1.28)kg;护理人员15名,均为女性,年龄23~44岁,平均(30.17±2.09)岁;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分别2例、9例和4例。两组患者、护士基线资料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常规管理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①风险意识提高: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医疗纠纷个案分析和安全信息通报,注重护士风险意识的提高和慎独精神的培养,提高医德,加强对护理安全制度等的培训和考核,强化护士诚信度、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增强风险意识。②科学排班和人员专科化配置:根据手术量实施人性化合理排班,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护士疲倦感。根据手术类型配置专科护士,确保护士具备丰富的专科护理经验,了解手术仪器操作和保养知识,积极开展专科新技术和新业务,提高专科护士手术配合熟练度,减少因业务不熟所致风险。③管理理念“零缺陷”和质量持续改进:要求护士一次性做好事情,减少或消除手术隐患,从根本上改进护理质量,并实施自我考核,以不断进步。全程监控护理质量,确保每个环节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制定工作差错预防措施,减少护理漏洞。在手术室护理中融入持续质量改进理念,以现有护理为基础,随时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护理质量。④加强培训:建立基础培训和专科培训体系,专科组长负责实施,护士长负责监督和考核,定期由专科组长、医生和业界优秀人士进行授课,确保授课内容的新颖性和临床实际性,注重护士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全面提升。⑤奖惩制度:定期考核护士手术室风险管理水平,重点检查工作薄弱环节,以便更好地改进。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对表现不达标者给予处罚,以提高护士的积极性。⑥急诊手术的合理安排:急诊手术应优先安排,急诊手术护士不受上下班时间限制,均应积极参与,避免人力因素延误手术时机。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①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手术护理操作技能、手术室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文书书写质量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2]。②护理管理满意率:满意率调查表出院前发放给手术室患者填写,调查表满分10分,得分≥9分说明手术室患者非常满意;7~8分说明手术室患者比较满意;<7分说明手术室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③差错率、风险率、纠纷率。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护理管理满意率、差错率、风险率、纠纷率以%表示,行χ2检验,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护理管理满意率比较:风险管理组护理管理满意率比常规管理组高,其中,常规管理组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7例,满意率81.08%。风险管理组非常满意23例,比较满意15例,满意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风险管理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95.44±2.55)分比常规管理组(83.23±7.66)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错率、风险率、纠纷率比较:风险管理组差错率2.63%、风险率2.63%、纠纷率0,比常规管理组的13.51%、10.81%、8.1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手术室为高风险科室,存在不同护理风险,无论是手术配合还是术前术后护理操作,均强化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尽最大可能控制和减少护理风险。通过护理风险意识管理的实施,可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护理风险和差错,减少医患纠纷,还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升[4,5]。手术室风险意识管理的实施,可从护士意识强化、排班优化、培训、考核、奖惩、急诊手术管理、“零缺陷”和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优化管理,将风险意识管理和质量管理紧密相连,不断识别潜在风险,并给予预见性处理,优化薄弱环节管理,将风险控制至最低,意义重大[6]。本研究中,常规管理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结果显示,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率、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常规管理组高,差错率、风险率、纠纷率比常规管理组低,和王红艳、雷涛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7,8],说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护理管理风险、差错,提升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减少纠纷发生,对维护医患关系有益,值得推广。

  作者:孙丽娟 金花 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王万叶.浅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xx,24(7):139-140.

  [2]付兴娟.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xx,21(15):3420-3421.

  [3]苏临英.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xx,20(19):2418-2420.

  [4]周爱丽.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xx,16(8):524-525.

  [5]杨亚琼.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xx,25(12):126-127.

  [6]许颖.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xx,18(5):375-376.

  [7]王红艳.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xx,22(12):651-652.

  [8]雷涛.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xx,31(11):206-207.

临床护理的论文6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由McMaster大学护理系的AlbaDicenso教授提出后,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其内涵和临床实践也得到不断发展。有文献报道,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传统的护理方法更能够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水平。但护士在将循证护理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时却遇到了很多障碍,使循证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不能有机结合。有较多学者对循证护理临床实践障碍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综述如下。

  1循证护理的概念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运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患者的愿望,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过程。循证护理的概念包括了3个基本要素:①科学可靠的研究证据;②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③患者的价值观、主观意愿和实际情况。循证护理的概念虽然已经被广为认识,但是很多人在循证实践中并没有认清实证的本质,只注重研究证据这一因素,而护士的专业能力和患者的价值观和主观意愿却并没有得到重视。在进行循证护理研究和实践过程中,3个基本要素要完美地结合,缺—不可,任何一要素没把握好,都会成为开展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障碍。

  2循证护理临床实践障碍的原因

  2.1临床护士方面

  2.1.1缺乏正确的认识研究表明:部分护士认为很多护理新理论与日常护理工作关联较少,而且也不可能时刻与最新理论保持步调一致;部分护士尽管已经认识到科研对学科的作用,但真正在日常工作中应用的却很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已经被证实不正确的传统习惯,却仍在按传统习惯执行,如吸痰前向气管插管滴注生理盐水稀释痰液,不但不能起到稀释痰液作用,还有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临床上还在实行8。另外,很多人将证据等同于循证护理,在进行临床研究时,认为这就是循证护理实践,而不清楚临床研究可以作为循证护理的证据,但任何单一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覆盖所有情况,应用于所有的患者。

  2.1.2缺乏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认识到信息需求并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Toups强调信息素养应该是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的必备技能。大量研究表明临床护士的信息素养能力不高,尤其表现在文献检索能力及评鉴能力上。皿等在新加坡调查研究了1486名注册护士,发现大部分护士不知道怎样选择检索语言,大部分护士只会用逻辑与(AND),而逻辑或(OR)和逻辑非(NOT)用得很少,而其他如MeSH词、索引浏览(indexbrowsing)、截词(truncation)、通配符(wildcard)等也用得不多,护士查阅文献的来源也多是一些公用网站,而医学专业网站、循证护理相关的网站使用较少。Brancato[12]研究发现,由于研究文献质量参差不齐,护士对于检索到的文献缺乏评鉴能力和技巧,因而不能获得相关研究最可靠的证据。

  2.1.3缺乏足够的时间Mclnerney等研究认为,缺乏时间是临床护士进行循证护理实践最显著的障碍。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大量关于健康照顾的信息涌现在不同的媒体报刊,研究发现,仅仅关于家庭照顾方面的文献平均每月有8000篇,护士要做到保持信息及时更新,平均每天要花20h查阅文献。而当今很多医院护士资源短缺,护士编制配备不足,临床护士要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去用心发现问题,并花大量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护士表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们还是愿思在临床工作中充分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2.2研究证据方面

  2.2.1研究证据质量不高最可靠的临床依据是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后进行的系统评价(SR)和单个大样本RCT。但此部分证据缺乏比较。尽管近年来我国护理科研论文数量显著增加,但总体质量不高,表现为护理研究内容较零散、规模小、研究广度和深度不够,有特色的专科护理文章较少;经验总结性文章居多,实验性研究论文较少,而实验性研究又有很多科研设计不够严密。如应燕萍等在分析2003?2009年循证护理教育文献时发现,在纳入文献中,随机对照方法、分配隐藏、盲法、样本量的估算、结果测量标准等并未很好地体现出来,护理研究论文的科学性不够。

  2.2.2研究证据时效性差循证护理实践就是将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强调研究证据的时效性。但研究表明,一方面,临床护士在查阅资料时往往首选教科书,但教科书更新很慢,一般需要3年或更长的时间,而在此期间会有大量相关的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因而临床护士查阅的教科书资料不能反映护理研究的最新观点;另一方面,护理研究者与临床护士的沟通较少,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传递给临床护士,导致许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不能为临床实践所借鉴和推广。

  2.2.3研究证据与实践脱节我国护理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规模较为零散,可重复性较差,缺乏对临床护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研究表明,约1/3的护士认为现有的护理研究证据与护理临床实践关系不紧密,已有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不大,很多护理问题的研究进度与临床实践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研究证据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2.3患者方面循证护理的三要素之一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自身价值和愿望,患者需要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自己疾病的护理做出选择,参与临床决策。在发达国家,患者的价值观及意愿已纳入循证实践首先应该考虑的范畴。只有患者才能充分了解疾病对自身的影响,患者才是疾病过程的真实体验者,因此,在临床实践的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这样才能保证所做的临床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每例患者的价值取向及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每例患者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因此,在循证护理实践中很难找到能应用于每一例患者的临床决策,患者的价值观和主观意愿与临床决策的融合难度很大。另外,在我国医疗护理的临床决策方面,长期以来都是以医护人员的决策为主,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愿望。国内循证护理病案报告中的多数报告较少甚至未提及向患者或家属讲解将要采用的循证护理方案、争取患者或家属的同意或结合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应用临床证据等,未能详述向患者征求意见的过程和患者或家属的理解、支持程度。由此可见,患者的价值观、意愿和实际情况在临床循证护理实践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

  2.4护理管理者方面Hannes等调查发现,医院管理部门支持的缺乏是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一重要障碍。Brown等认为医院的'的支持包括两部分:①医院提供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的提供,网络信息的提供,临床图书馆员的协助等;②医院的管理支持,包括领导对循证护理的重视,医院对临床护士的培训,有经验和循证能力的指导者提供给临床护士的指导等。但目前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有些病区还没有网络,很多临床护士还没有受到良好的循证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应对策略

  3.1制定并应用影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障碍量表明确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障碍有助于我们掌握阻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制约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早在1991年,Funk等根据循证护理的概念,从循证护理临床实践者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主观意愿,护理研究证据的质量及护理管理者的循证支持等方面出发,设计了影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障碍量表;2008年我国研究者对量表进行翻译、评估和修正,制定了中文版影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障碍量表,并调查分析了120名护理人员,证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应用该量表能够帮助有效发现影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障碍的因素。影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障碍量表的应用,为我们进行循证护理实践指明了方向。

  3.2提高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实践水平

  3.2.1改革学校循证护理教育要提高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实践水平,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首先,要将循证医学的课程加入护理教育计划,在本专科及研究生教育中普及,研究并制定适合护理专业的循证护理教材,为循证护理教育提供较好的蓝本;其次,要加强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等课程的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再次,在循证护理教育中,注重学生循证意识和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循证思想养成一种工作习惯,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加强临床护士的培训临床护士是直接与患者接触的护理实践者,是将理论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的直接人员,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因素,所以直接对临床护士进行循证护理知识培训是解决理论难以应用到临床的良好策略。Grant等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的连续模型,对临床护士进行1d的理论培训,然后进行12个月的指导支持和评估;StaffUeno等应用模拟试验的方法,使临床护士获得对临床实践进行评判性思考的平台,这些方法都能提高临床护士的循证水平。由于我国还缺乏具备扎实护理专业知识和循证技能的临床护理专家,因此,我国护士循证护理的培训应该梯度化,即首先培养一批临床循证护理专家,然后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再加强临床护士的循证技能培训,逐步过渡,而不可盲目的一蹴而就。另外,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护士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开办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学习班或开展相关的业务学习等在职教育,提高护士查找文献的能力及评鉴能力。

  3.3提高研究证据的有效性有效的研究证据是循证护理实践的关键因素,提高研究证据的有效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①提高研究证据的质量:广泛开展实验性研究,提高研究工具的信度、效度和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在科研设计方面要保证样本量,正确设立对照组,采用合理的随机分组方法,实施正确的盲法试验,对退出与失访的病例数和退出的理由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保证研究证据的科学性和价值性;②保证研究证据的时效性:扩大临床护士检索资料的范围,检索范围不能限于教科书,而要扩展到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循证护理信息网站,如澳大利亚TBI循证护理中心的“最佳实践信息报道”等,以及时查阅最新的研究证据;③加强护理研究者和临床护士的沟通:护理研究者应及时了解临床护士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确保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关,能够及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3.4充分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循证医学服务核心是患者,临床决策必须通过患者的接受与合作,才能取得相应效果,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关心及期望等都将直接影响临床决策。因此,我们在循证护理实践时要做到:①让患者充分知情: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关于疾病的各种信息,如治疗费用,针对该患者可以采取哪些临床决策及每种临床决策的利弊等,正确引导患者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临床决策;②让患者主动参与决策过程:研究表明,患者越是主动参与临床决策,对所获得的证据越是理解,就越能做出体现其价值观和主观愿望的选择,因此我们要尊重患者知情同意和治疗隐私,帮助患者选择最佳证据;③加强护患沟通:除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技能外,我们还需掌握较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懂得如何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患者的疾苦,了解患者的真正需求,深入理解患者有助于我们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

  3.5提高护理管理者的循证支持李幼平等认为实施循证医学,医院应为医护人员提供以下必需的条件:①有效的政策支持;②快捷的网络系统和高配置的计算机;③多层次的循证医学电子资源;④拥有—批懂得检索循证医学证据,能够准确判断研究证据质量,接受过循证医学培训的图书馆专职信息专家为临床医生提供检索支持;⑤持续开展针对循证实践中实际问题的专题培训或继续教育,经常组织相关研讨会。这些也是护理管理者应该提供给临床护士的支持,为临床护士实施循证护理提供条件。另外护理管理者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同时注意人员的分级管理,保证具备循证护理技能的护士拥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循证工作。

  3.6重视临床图书馆员的作用临床图书馆员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从众多可用文献中辨别文献质量,筛选出切题的文献,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医护人员的循证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aatta等发现让临床图书馆员每周下病房1?2次,参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通过此平台使临床图书馆员能够对临床护士的信息需求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并可以预见临床护士的信息需求,能够对临床护士提供更有意义的指导。医院要重视临床图书馆员的作用,将临床图书馆员的办公室移到病房,加强临床图书馆员和临床护士的合作,为临床护士的循证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障碍并积极米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提高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水平,帮助临床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的论文7

  【摘 要】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师在社会实践及临床实践中进行现场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做学到的基础知识与分析,解决护理和专业问题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应用到临床的过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加深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全面培养临床护理能力,为今后从事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学、人才培养、带教老师、专业素质、沟通技巧

  临床护理教学的目标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态度目标。临床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型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临床教师素质结构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护士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到护理学生毕业后从事未来临床工作能力的高低。临床护理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临床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护理专业人员。80年代教师们在临床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指导,而到了90年代临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临床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承担临床联系者的角色。护理教师即是护理实践的参与者,又是护理教育者。

  教育者的角色最为重要。许多学生是通过观察自己教师的工作行为,最初理解和建立对护理工作的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职业素质行为、护理能力行为及教学能力行为。作为护理专业的临床教师,要热情,乐观向上、思维活跃、有创造性、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挫折和失败有高度的承受能力,以职业道德约束自己。护理能力行为是临床教师在护理实践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专业态度情感以及职业责任心。教师和学生所认定的重要行为特征包括:准确快速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等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教学能力行为是指临床教师创造一种环境,能够将知识、技能、态度、情感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能力。教师与学生认为教学能力中,熟练准确示教,关心爱护学生等是较为重要的行为,教师的专业行为特征包括:精心备课做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学示例等。

  从学生的角度看,临床护理教师具有以下专业素质和教师行为有助于护理学生的临床学习:人道主义态度、善于与人合作、合格的护理实践、利于教学的.管理方式、教学意识,愿意解释并回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并表扬学生、关心尊重学生、具有幽默感、声音语调愉快、当学生需要时会及时出现、对学生指导的量适当、表现出自信并信任学生。

  临床护理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和重要的影响源,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依据,因此对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健康予以足够的重视。

  临床护理教师的压力来源。压力主要来源于环境、工作和家庭社会。人们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要不断适应这种文化转型,迅速学习和思考新的文化与知识。护士承受着较高水平的压力,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职业心理紧张程度高于中学教师,对医生和护士的心理状况比较结果显示心理状况差。医疗护理临床教学由于其特殊性——服务对象是病人,因而在教学时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困难,这也会导致带教老师压力增加。

  临床护理教师的管理。选拔与资格确定,设立专职带教老师,教师的培训与考核。教师在带教中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向护理学生传授知识与医疗道德。一位优秀的教师将带出一批合格的护士。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一批高学历的护理学生进入临床,给临床带教提出了新的挑战,选拔工作迫在眉睫。有志于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优秀护士,采用综合评分、教学竞赛的方式,逐步选拔,通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护理教师一旦确定,便在护理部注册备案,成为专职带教老师。角色的明确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专职的带教老师是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护理部设临床教学科,由专职护士长管理。制定和不断完善带教老师职责和各项教学制度,严格要求,增加教师责任感。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送出去,请进来。增加学习机会,从教师方式、内容、教师素质等个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由护理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带教质量,了解学生反馈,并设问卷从职业道德、组织纪律、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四大方面进行考核。

  教学方式的发展。医生是护理教育和实践的直接监督者,护士的医院培训完

  全由医生完成,医疗实力与护理实习相结合的临床实习模式。实际带教的过程中,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重点抓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训练,培训护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模拟教学效果显著。模拟临床工作情境进行训练,使学生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犹如身临其境。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站在床边观察病人的反应,而这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临床教师有责任缩短此差距。

  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21世界的“以病人为中心”进而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能够处理卫生保健问题的护士。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一名合格的现代护士,仅有丰富的护理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有机结合。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科学素质体现在学生所表现的专业能力,目前我过护理学生被期望的能力包括七项:照顾、管理、沟通、专业、教学、研究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亚赵丽琳韩桂霞、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外医学研究、20xx.09(22):215

  【2】韩叶芬、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西南军医、20xx.10(2):105

  【3】秦丽霞、孙岩红、苏丽净、浅谈临床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20xx/.29(2):35

临床护理的论文8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费用也呈现出居高不下的不良状态,各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解决医疗中的难题,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造福民生。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作为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工具,在许多国家的医院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声带息肉为我国卫生部正式发文的临床路径病种之一,是引起声音嘶哑的常见疾病,病因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声嘶,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最佳治疗方法是在全麻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20xx 年8 月—20xx 年7 月,我科对20 例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xx 年8 月—20xx 年7 月在我院住院的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患者40 例,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20 例,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2 岁~50 岁。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层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遵医嘱不受时间限制随机对患者进行护理。路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1.3 评价指标

  ①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②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健康知识评价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护士严格遵循路径表上的流程实施有效的检查、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由原来的(5.9±1.04)d 减少为(4.9±0.81)d,平均医疗费用由(5 821.38±13.38)元减少为(4 547.09±13.98)元。

  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根据路径表上的流程进行健康指导,患者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增强了对护士的信任感。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由原来的85%提高到9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90%提高到95%。

  2.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计划性与针对性,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工作规范化,知道每天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知道何时怎样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由于个人水平、业务能力不同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所造成的治疗护理遗漏和疏忽。临床护理路径使疾病各个阶段的护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使护理工作有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避免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遗漏观察项目,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2.4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增强了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意识。能做好饮食管理不吃辛辣食物,能做到禁声休息,用手势、书写进行交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加快了康复的进程。

临床护理的论文9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重症疾病,其给患者以及患者家人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因此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得特别重要,主要对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3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xx年2月~20xx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18)与观察组(20),其中对照组的1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为女性患者,14例患者为男性患者,其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9岁~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9±2.37)岁;其中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为女性患者,15例患者为男性患者,其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40岁~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8±2.4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护理干预,其护理干预方法为:(1)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绝大部分住院患者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诸多不良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的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对于患者产生的任何疑问护理人员都必须进行耐心讲解,多对患者进行有效鼓励和关心,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对该疾病有一个基础了解;(2)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有效指导,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食物,鼓励患者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肉类、果糖等食物,从而有效保持患者营养均衡;(3)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有效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将药物的配伍禁忌为患者进行详细介绍,为患者建立有效的口服药物医嘱执行制度,从而使患者的临床用药变的更加合理、更加安全;(4)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运动进行有效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运动进行有效指导,鼓励患者多参加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慢跑等诸多有效锻炼,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嘱咐患者少吸烟少喝酒。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20例患者中头晕6例、心悸3例、心绞痛4例、生活质量满意20例、血脂下降20例,对照组18例患者中头晕11例、心悸11例、心绞痛9例、生活质量满意8例、血脂下降14例。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心绞痛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血脂下降以及生活质量满意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疾病,导致脑血管疾病及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致病因素为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如果该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有效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要想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注意这样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患者要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格禁止吸烟、饮酒;其次,患者要能够保持适量的运动,以便于促进患者体内糖及脂质的代谢;另一方面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为患者应用有效的降脂药物开展治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要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能够自觉遵守这几点治疗基本原则是非常难的,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患者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针对该疾病的特点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做好患者各方面的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生活习惯以及运动指导、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控制、心理护理等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到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临床护理的论文10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旨在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根据全军《关于加强军队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作为军队首批试点医院,医院党委、机关高度重视,在医院广泛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建章立制、教育培训、试点先行、规范服务、创新管理等举措,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筹备工作

  1.1制定方案医院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及全军关于加强军队医院护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党委、机关高度重视,迅速统一思想,把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军队医疗体制改革的实际步骤,作为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契机。我院特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打下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护理部牵头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医院实际,坚持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与医院“创新发展年”主题活动及医院医疗秩序整顿活动结合起来,并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与任务阶段进度表。

  1.2教育动员(1)医院通过召开院周会、全院护士大会,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了深入动员和部署,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相关标准和要求,充分调动了广大护理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护理人员分批次通过远程网络收看国家卫生部的讲课,组织学习讨论,引导大家准确领会精神实质,増强了参与的自觉性。(2)借助学习提高,培养骨干力量。由护理部领导带12名护士长、助理员赴军内外知名医院参观学习,派3批15人次分别参加了北京协和医院、中华护理学会以及山东护理学会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培训班与研讨会,为加深思想认识、理解活动实质、理清工作思路培养了一批骨干。(3)注重讨论酝酿,汇集集体智慧。先后组织护士长、试点病区护士就如何落实好基础护理、如何有效改善服务、如何使护理工作贴近临床和服务患者、如何合理配备人力和改革排班模式等问题展开大讨论,自下而上互动交流,有效地启发了思路、激发了热情,坚定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决心和信心。

  1.3配置资源结合启动试点工作,医院针对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与基础护理工作量大、患者需求多、标准高的矛盾,组织招聘护士185名、助理护士30名,使试点病房普通床床护比达到1:0.56监护室床护比达到1:2.5~3,一线护士占全院总护理人数的98%。同时,积极解决聘用士待遇偏低的问题,科学确定聘用护士基础工资;合理分配超劳务奖,按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班次、岗位等进行绩效量化考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鼓励自主择业护理干部返聘一线护理岗位,保留护理骨干,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优质护理服务举措

  2.1建章立制首先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由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在修订、完善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重点制订和细化了《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中相关服务项目的流程,并结合临床实际分别拓展至30项、35项,同时修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其后结合《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并制定了分级护理标准和质量要求,在病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既便于护理人员对照落实,又有助于患者的关注监督。同时,组织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对新修订的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针对30项基础护理服务流程和35项临床护理技术服务流程进行了逐人逐项的培训考核,为确保临床基础护理的规范落实打好基础。

  2.2改革与落实

  2.2.1采取小组包干责任制派班实行整体护理分管床位,确保床位分配到人、责任到人。如50张床的病区安排28名护理人员,白班12人(分3~4组,按初、中、高年资搭配)大小夜班各6人;班次时间为8:00—1600、16:00—0:00、0:00—8:00,每组负责13~16名患者。各班按照基础护理工作重点,实现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的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

  2.2.2建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成立了基础护理落实专项检查与辅导小组,加大辅导与督导力度,设计了基础护理落实单,既方便检查落实又可统计基础护理工作量,为绩效考核、临床护理考核及评优等提供依据。各科室同时成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基础护理的监控工作,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2.2.3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取消一般护理记录,设计了适合临床护理综合记录的模版,既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书写的时间,又将与护理相关的重要信息纳入模版中;简化了特护记录,设计了以表格为主的特护记录单;对各类护理评估表进行了简化。

  2.2.4提升护理服务专业化水平选派10名护理人员到全军护理示范基地进行培训,2人参加造口师注册培训。目前医院成立了压疮、静脉治疗、糖尿病和重症护理的专业小组,在院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会诊指导和调研交流,解决临床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受到患者和临床医护人员的极大欢迎,在满足患者的专业化护理服务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5注重人性化服务创优必须拓展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做到:患者进门有人迎、挂号有人导、就诊有人接、住院有人送、困难有人帮。门诊部为方便患者就诊,设置分诊导诊流动岗,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特别是对老、弱、残、无助患者就诊、检查、住院实行全程陪同。试点病房则推出了床旁健康教育讲座,设计了以疾病为线索的健康教育指导路径,满足等方面的需求。如我院收治了118名玉树地震伤员,通过志愿者翻译,与患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根据患者的病情、家人情况、心理问题、生活和饮食习惯、民俗民风等,量身制订了个体化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方案,并安排专人实施,取得显着成效。

  2.2.6为军队伤病员提供全程无陪护护理服务始终坚持“部队官兵谋打赢,我为部队保健康”的服务宗旨。在我院一贯坚持的对军人伤病员8项承诺、33项服务措施和从就诊到出院全程“七优先”的基础上,护理部又特别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为部队服务的具体措施,要求军人伤病员所属的'部队不再派人陪护,责任护士严格落实基础护理,全面完成病情观察、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陪送检查等工作,努力做到让部队放心、让官兵满意。

  2.3监督评价将伤病员的满意做为评价标尺,医院成立后医疗中心,专人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务情况。同时,护理部组织专人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与床旁调查,以检查优质服务的效果,并招聘社会监督员进行不定期暗访,建立社会和患者的监督与参与机制。通过及时分析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服务措施,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3效果

  3.1护理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自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各项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较2009年同期提高了5%)尤其是2个抗震救灾病区,伤员满意率达到100%,并且实现了零陪护,其他试点病区陪护率平均下降了30%。重症监护室患者和新生儿的生活护理全部由护士完成,有效促进了护患和谐。

  3.2护士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护理人员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体。通过教育培训、管理模式改革和绩效考核等,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使其从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尤其是夯实基础护理、优化专科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等举措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与高度信任,其社会价值与专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

  4体会

  4.1严密的组织领导是前提“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全方位、系统性工程,需要院领导支持、职能科室辅助、科室主任重视、医疗工作配合以及全体护理人员自身的努力。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能够有效开展和推进,得益于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的科学筹划和周密协调。

  4.2更新护理管理理念,准确把握活动实质是关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己在全国、全军范围内启动,但目前尚无成熟的模式可供参照。因此,在试点工作中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准确把握活动实质,明确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我院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注重更新管理理念,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在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4.3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涵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我们注重强化护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要求护士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逐步推出特色服务和打造护理品牌|6]。我们结合医院医疗秩序整顿活动,特别是联系抗震救灾伤员救治工作,通过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开展“向爱党为民模范护理专家黎秀芳学习”等活动,加强护士的职业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逐步转变护理队伍“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努力为伤病员提供连续、优质、全程、专业的护理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临床护理的论文11

  0 引言

  作为当前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鼻咽癌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影响极大, 在对其的治疗方面, 放射治疗一直是惯用且有效地之劳法方式, 但也存在着治疗时间长、治疗过程中照射面积大、射业复杂等众多情况, 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所以, 为了更好改善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情况, 有必要对放射性皮炎进行有效的预防, 完善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必不可少, 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20 13 年2 月至2 016 年2 月收治的放疗鼻咽癌患者1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皮肤保护剂涂抹软膏应用价值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 3 年2 月至20 16 年2 月实施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中随机选取10 例, 依照患者护理方式分成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具有完整的颈部皮肤, 且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另外, 排除了有感染病史的患者。其中对照组50 例中, 男34 例,女16 例,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 .0 4士10 .2 ) 岁; 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 男38 例, 女12 例, 平均年龄为( 41.8士10 3 ) 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我院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具体的实施方面,待患者入院后, 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积极指导, 并实施常规卫生宣教, 为了实现对患者颈部摩擦进行有效地预防,有必要确保其穿无领的纯棉内衣, 抑或是宽大柔软的衣服, 确保患者的局部皮肤干燥清洁, 并且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患者受到冷、热、酒精等的刺激, 禁止直接被紫外线灯照射止直接, 或是直接被日晒等。针对患者中发生的1 度以上皮肤损伤者, 需其禁止用手撕剥, 也可将龙胆紫涂擦在其局部皮肤, 进行对皮肤损伤的预防, 从而最大化降低对应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当于完成总疗程后及时耐心地询问患者的感受, 对其预防和护理措施急性有效地评价, 的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促使其早日康康复。

  1.2.2 观察组对于另外的50 例观察组的患者, 我院则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 对患者进行皮肤保护剂涂抹软膏干预, 具体实施方面, 将适量软膏涂抹于放射野皮肤上, 并轻轻按摩,2 田次d/ , 用药与放疗同时开始, 放疗结束后对患者连续实施7 口Od 用药, 如果是在夏天, 患者的皮肤汗液比较多, 那么用药时期可以将每天的清洗次数增加1 卫次, 还应注意用柔软且有强吸水性的'棉质毛巾进行清洗等。

  1.3 判定标准。

  此次研究中, 在对两组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分度方面, 我院结合世界卫生组织( W 日O ) 的相关分级标准来实施, 评定为I 级的标准是: 患者随处可见红斑, 皮肤沉着有色素; 评定为1 度的标准是: 患者皮肤出现明显的干性脱皮情况; 评定为m 度的标准是: 患者皮肤出现湿性脱皮水泡, 甚至出现糜烂问题; 评定为VI 度的标准是: 患者的皮肤有溃疡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 p S S 16.0 进行, 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 并对其分别实施t 和X2 检验, 两组数据差异对比结果显示尸、.0 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分析得出, 在放射性皮肤I 度损伤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为20.0% , 而观察组为62.0% , 显然观察组的发生率更高( p ` .0 0 5 ) , 此外, 对照组的1、m、VI 度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4 .0 0% 、3 .2 0% 、8.0 % , 而观察组则对应的为28.0 % 、1.0 0 % 、.0 0% , 相比之下, 观察组明显更低( p ` .0 0 5 ) , 癌的首选, 而在具体的治疗实施中, 放射线不具备选择性,这使得对于患者的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会形成的一定程度的损伤, 而在实施放疗时, 引发患者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无疑是Y 、X、日射线等, 其中穿透力较强的为Y 、X 射线, 极易损伤患者的皮下肌肉及骨骼, 日射线会损伤患者的皮肤,其穿透性一般较弱, 有研究得出, 产生红斑的条件是, 皮肤吸收射线总量> 5 G y , 而对对应产生溃疡的标准是射线总量>3 0 G y , 对应溃疡的高发时期一般出现在放疗的2 卫周内,若这个放疗时间长到大于6 周, 则极易形成难治性溃疡, 继而会出现皮肤坏死的现象, 后续影响基底层细胞分裂增殖及表层角化等。就照射疗程来看, 通常情况下在鼻咽癌患者治疗中需要2个月, 那么也就容易导致皮肤损伤情况的出现, 其病理过程类似于热烧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 在这一特殊时期, 停止治疗,势必将极大延长患者的治疗期限, 对于病情无法形成有效及时的控制, 基于此, 预防治疗环节中对皮肤的损伤极其重要。就皮肤及勃膜辐射损伤耐受剂量来看, 皮肤保护剂涂抹软膏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皮肤和粘膜辐射损伤耐受度, 以此降低患者皮肤及粘膜损伤程度, 其主要成分中包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透过皮肤勃膜, 其能有效清除局部皮肤勃膜组织产生的自由基,这样显然能推迟皮肤勃膜放射损伤的发生时间, 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护理的论文12

  [摘要]目的观察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90名护理人员,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护理人员临床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实施分层次管理方案,分别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临床管理效果与工作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评分、理论知识评分以及临床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层次管理法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不仅能够明显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临床操作技能,还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

  [关键词]分层次管理法;临床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舒适度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然而,由于患者对于临床医疗护理服务的治疗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也处于不断提升状态,此时,临床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改善其工作现状就显得尤为必要[2]。鉴此情况,该研究随机抽选该院9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分析,旨在观察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了探究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该研究从该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中随机抽选出90名,且所有入选人员均为女性,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入选对象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名。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为(29.36±1.28)岁;文化程度:7名本科及以上,28名大专,10例中专;职称情况:7名初级护士,29名初级护师,8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对照组中,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2~37岁,平均年龄为(29.29±1.30)岁;文化程度:8名本科及以上,26例大专,11例中专;职称情况:8名初级护士,27名初级护师,9名主管护师,1例副主任护师。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组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管理方案

  分别给予两组护理人员不同的临床护理管理方案,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即由护士长充分参考不同护理人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为其分配好日常工作。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特色以及不同科室之间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科学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从而有效调节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观察组则实施分层次管理法,具体方法如下:分层次管理结构: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不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学历、职称等综合情况将其按照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基础护理人员4个层次进行划分,各层次人员的负责对象则为其上级与下级,即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对上级的护理工作予以辅助,对下级工作予以指导[3]。护理人员培训:护士长可以为护理人员组织定期培训学习活动,其培训内容应包括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具体护理操作、各科室的相关疾病知识等[4]。同时,培训结束后,还可以通过临床实践考核的形式评价护理人员的培训成效,其层次的设定则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学习进步情况进行相应的变更。另外,不同科室之间的护理人员可以加强沟通与经验交流,从而在探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护理知识与技巧。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在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管理方案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相应的晋升机制与薪资奖励制度,根据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为其提供更高的工作平台与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鼓励护理人员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与科研能力[5]。

  1.3观察指标

  护理管理实施3个月后,分别评价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临床操作等临床管理效果,3项护理效果评价评分总分均为100分,0~100分范围内,评分越高表明效果越优良。其次,采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排班满意度、福利待遇情况、专业发展机会、工作积极性等。85分以下为不满意;85~95分为基本满意;95~100分为非常满意,0~100分范围内,分数越高则表明满意程度越高。分别计算两组的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6]。1.4统计方法在该研究中,试验中所出现的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的临床管理效果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的临床管理效果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评分、理论知识评分以及临床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的临床管理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

  2.2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分层次管理模式是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完全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护理管理方法[7]。在分层次管理模式指导下,先将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结构分层,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并通过定期的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挖掘出他们的工作潜力,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8]。其次,建立起相应的晋升机制与薪资奖励制度,给予优秀或者进步情况突出的护理人员更加优异的工作、学习机会,最终提升该院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9]。该研究中,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评分、理论知识评分以及临床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综上所述,采用分层次管理法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不仅能够明显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临床操作技能,还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该临床护理管理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用。

  作者:陈桂芹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呼吸科

  [参考文献]

  [1]兰岚.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xx,34(22):3123-3125.

  [2]蔡燕颜.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xx,32(12):2834-2835.

  [3]吴若愚.分层次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xx,32(5):1055-1056.

  [4]单联琴.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xx,22(12下旬刊):5395-5396.

  [5]胡小弟.常规管理法与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xx,14(7中旬刊):157-158.

  [6]韶玉兰,蒲映辉.分层次管理法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xx,13(7):66-69.

  [7]靳芹.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xx,6(1):51-52.

  [8]王雪梅,王清波,于长玲,等.探讨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xx,11(14):44-45.

  [9]王秀萍.分层次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xx,12(1):127-128.

临床护理的论文13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也日益增强,无形之中对医疗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促进了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往的护理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教育方式不断调整和摸索的过程中,叙事教育模式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的护理教育方式,并成功提高了护理教育工作水平。在这个前提下叙事教育开始广泛应用,成为新时代下护理教育的主要方法。本文就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价值以及具体体现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叙事教育;护理教育;新时代背景

  引言

  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医疗工作的要求更高,促进了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既往护理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叙事教育模式成为了新的护理教育方式,并成功提高了护理教育工作水平。

  一、叙事教育特点

  叙事教育是指在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通过相关经验的描述、相关现象的解释、讲故事等方式向学生进行教育内容、知识的普及。学习中搜集的相关资料均可作为叙事教育的内容以及辅助工具,加深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于护理工作的实践,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性。

  二、护理教育中叙事教育价值

  1、强化了护理教学体验。叙事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更为有趣,实现了理论性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鼓励学生从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应用发展,整体上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工作能力,并在逐渐演练中掌握丰富工作经验。

  2、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观念、思想品德。叙事教育将道德、相关规范成功融入到教学中,并在阐明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护理专业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护理形象,真正懂得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需要养成的观念、意识以及完成的工作和责任,正确树立“三观”意识。

  3、利于抽象概念的学习、理解。叙事教育中通过向学生进行专业性教育,让学生能够明白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仅仅技术过硬远远不够,还需要做好患者的人文关怀,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患者的心理情绪疏导。

  三、护理教育中叙事教育的具体形式

  1、讲故事。很多道理通过强制性宣教无法达到预期教育目标,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讲故事进行道理普及,而叙事教育同样如此。为了更好的完成护理教育,完全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向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例如,搜集临床发生的老年独居者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对于此类独居患者仅仅采取专业技术无法实现良好的效果,而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独居人员的身体、心理舒适度,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也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再如,患者住院期间家属负性情绪也表现相对明显,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关注患者本身,还要关注家属的情绪,做好家属情绪疏导并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护理工作注意事项说明等,明白护理工作的细节对于护理工作效果的影响价值。

  2、看电影、文艺作品欣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的理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经常通过看电影以及进行文艺作品欣赏的方式达到预期教育目的。叙事教育模式中也通过看电影以及欣赏文艺作品的形式向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强化,例如为学生播放儿科护理课程,明白儿科护理工作中的细节,让学生明白患儿是护理工作中相对特殊的人群,吵闹问题明显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作为护理人员要有绝对的耐心、细心,可以通过看动画片、握手、微笑等方式建立和儿童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保证儿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提高护理工作效果。再如,观看产科电影中明确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点,了解产妇的需求,明白护理工作对产妇分娩方式以及心态情况的影响,加深产科护理知识学习情况。

  3、书写反思日记。我们经常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一天发生的事情,可以随时观看并回忆,叙事教育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书写反思日记。例如,护理人员可以将日常护理工作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感受、经验等详细记录,包括儿科护理工作(如何通过护理改善患儿负性情绪,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老年病科护理工作(了解老年患者的需求以及疾病认知度,以便护理工作中能够满足不同性格特点、性别、疾病患者的合理需求,实现患者身心舒适状态)、妇科护理工作(了解孕期女性的身体变化、心理需求变化、性格变化等,能够注重护理细节)、外科护理工作(围术期患者的表现情况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卧床期间的护理重点/并发症问题)以及不同性别、性格人群的护理需求表现,通过反思日记记录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并总结经验,利于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当前,护理工作在医疗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所以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护理专业教育工作是每一个护理人员正式上岗前所必须学习的专业知识,基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要求护理教育工作必须实现新时期背景下的改革。既往护理教育工作的方法较为传统,以灌输式为主,复杂的知识以及老旧的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叙事教育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模式之一,可以通过书写反思日记、讲故事以及看电影等方式提高护理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瑜洁,姜安丽.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xx,26(1):25-26.

  [2]程文夫,赵体玉,郭月等.叙事教育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xx,(8):907-909.

  [3]贺利平,周芸.叙事教育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xx,12(9):157-159.

临床护理的论文14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0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3.6±4.2)分、SDS评分为(32.5±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3±7.1)、(39.7±5.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减轻,有利于病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护理;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指的是由于房角关闭,对房水排出造成阻碍,导致眼压明显升高,视神经以及视野受损的一种常见眼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眼球胀痛、呕吐以及视物不清等[1]。其发病诱因主要为情绪异常、用眼过度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带来较大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本文选取10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51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5月~20xx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3±5.2)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3.2±6.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2]。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①院前护理:采取个人责任制护理,增强患者进入医院时候的交流,责任护士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详细介绍整个住院环境,同时能够明确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药物的作用以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稳定患者的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进而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3]。

  ②手术护理:做好整个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临床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摆放适宜体位,将头部垫高,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切勿震动,对其相关病情变化给予密切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眼压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增强对患者病房的巡视,手术以后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头部疼痛、恶心以及呕吐等相关症状,同时询问患者有无其他不适症状。临床手术后72h对术眼状态给予密切观察,及时更换药物以及滴入眼药水等相关操作,以及对患者术眼采取广谱抗生素进行清洗,进而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另外,患者在手术以后切勿自行松解或者揉压术眼,手术后7d,根据患者术眼眼压情况,对术眼进行适当按摩。

  ③用药护理: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患者的个性化药物护理,缩瞳剂应用开始的时候,每隔5min滴眼1次,当瞳孔缩小以后,每隔1~2h给予1次滴眼,滴眼以后,马上压迫泪囊,进而能够减少对药物的吸收,能够有效预防药物所造成的机体不适反应,与此同时,患者在使用药物后,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当患者采取房水抑制的时候,应该同时采取缩瞳剂,而且对有无肾功能损害给予密切监测[4]。

  ④日常护理:让患者倾听自己喜爱的音乐,病房的温度以及湿度一定要适宜,病房环境一定要卫生、整洁等相关措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明显减轻。另外,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和眼局部情况,同时给予眼部卫生护理指导,并鼓励患者多加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增强营养支持,避免辛辣、冰凉等相关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发生便秘。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SAS、SDS评分越低,则表明患者不良情绪越低[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5.2±5.1)分、SDS评分为(46.1±5.5)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6.6±6.4)分、SDS评分为(44.5±6.1)分,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3.6±4.2)分、SDS评分为(32.5±5.2)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1.3±7.1)分、SDS评分为(39.7±5.8)分,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眼科疾病,其症状主要为眼压急剧升高,同时眼前段组织发生改变为主要特点,这种疾病在发作之前,大部分患者均伴有情绪异常激动和精神创伤有密切关系[6-9]。患者在发作时,视力会明显下降,眼部疼痛以及恶心等相关躯体症状,进而使患者的心理障碍进一步加重,对临床治疗和病情恢复带来较大影响[6,10-12]。根据相关研究表明[7],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期间,全面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治疗的时候治疗依从性相对比较差,手术以后缺乏对自身疾病的保健意识,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对眼组织和视功能造成巨大损害。所以,在整个临床治疗期间一定要在全面评估其病情的基础之上,增强对患者的个体化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了解更多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使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临床护理人员要为患者量身定制护理干预措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及有效预防眼部感染[8]。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3.6±4.2)分、SDS评分为(32.5±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3±7.1)、(39.7±5.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13,14]相一致。综上所述,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减轻,有利于病情恢复,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临床护理的论文15

  普外科作为医疗风险事故和医患纠纷频发的科室[1],应在风险事故化解、预防、规避方法实施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普外科风险管理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选择了普外科手术患者15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分别予以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以便选择最佳的普外科护理管理模式,现将实验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普外科自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样150例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78例、女72例,最低年龄为17岁,最高年龄为73岁,年龄均值为(43.24±8.53)岁。采用计算机法将150例患者分为75例观察组和75例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构成因素经统计学检验后P>0.05。

  1.2方法

  7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组长,挑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建风险管理小组[2],并对患者的基本病情,既往病史手术方式及护理经验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②加强培训力度。大部分风险事故是由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风险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主动服务性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造成的。因此,普外科应定期组织护理培训,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③加强风险防范力度。在针对普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期间,需要及时帮助患者翻身、扣背,调整体位,保证患者治疗环境的安全性。增加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次数,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适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严格执行风险防范措施,有效落实健康教育,从而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等各类护理风险。在护理管理期间,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完善风险事故管理流程。针对75例对照组普外科手术患者,依照普外科常规护理要求及医生医嘱对患者实施基础性的护理管理及治疗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15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分组接受风险管理及常规护理管理后,风险事故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1.33%,详见表1,实验数据相互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人数多,存在较多的急症、重症,病情具有复杂多变,发展迅速的特点,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成为医疗事故的高发区。有报道指出[3],全面、高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设定风险点进行预警、预判、控制和处置,对预防和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本次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明显偏高,出现跌倒、错误用药/漏给药、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风险事故的几率明显降低,实验数据相互比较P<0.05。由此足以证明,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更加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米卫华.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xx,21(6):124-126.

  [2]刘莉.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xx,(30):179-181.

  [3]陈颖.护理风险管理对普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xx,(10):35-36.

【临床护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临床护理的论文05-15

临床内科护理论文12-04

临床护理的论文范文12-07

儿科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论文11-02

临床护理教学研究论文03-19

护理临床创新创业论文11-29

临床护理的论文15篇(必备)05-16

临床护理的论文精品(15篇)05-17

临床护理的论文15篇(精品)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