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的论文

时间:2024-06-10 15:44:59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精]临床护理的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床护理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临床护理的论文

临床护理的论文1

  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冠心病介入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研究,依照氯吡格雷的剂量大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26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在36-65岁之间,患病病程最少1年,最长8年。所选患者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基础疾病患者,排除有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排除正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口服阿司匹林100mg及氯吡格雷300mg。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次日,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同时应用皮下注射一周低分子肝素,并依据具体病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降脂药等进行对症处理。

  试验组,在行介入治疗前1周开始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手术前6h口服氯吡格雷300mg。介入治疗后次日,每日口服氯吡格雷150mg、阿司匹林100mg,如此治疗4周以后,改用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其余基础治疗同对照组。

  2.2观察指标

  所选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药物应用12h、24h后,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并对其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

  2.3数据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显著下降。(P<0.05)。

  3.2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试验组患者26例,有轻微出血3例,腹痛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对照组患者26例,有轻微出血2例,腹痛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两组患者间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

  4讨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出现使得该病手术治疗效果上收获了质的飞跃。但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形成的血栓问题成为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大量针对血栓形成问题进行的.研究,发现血小板激活是介入治疗后形成血栓的重要机制。因此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能相应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其中有关于阿司匹林与华法令联合应用研究,但是出血的并发症较多。

  作为二代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有较明显抑制作用,且作用是不可逆的。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此外,氯吡格雷口服后,2h即能发挥药效,作用时间迅速,半衰期较短,起效快,安全性较高。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并阻断生成血栓素,从而抗血小板聚集[2]。因此,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能明显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本文研究中,大剂量氯吡格雷组患者药物应用后血小板聚集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里未见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有着较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的应用,较标准剂量能更快速、更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高效及安全性。

临床护理的论文2

  20xx年以来,我院作为首批国家和军队““优质护理服务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已在全院50个临床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0xx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的门急诊、手术室等非住院部门也要体现护理服务的“人性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我院门诊部积极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开展具有岗位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1年多的运行,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我院年门急诊量210万余人次。门诊范围包括抽血室、内科治疗室、住院登记处、医疗事务处、取报告处、健康体检中心、静脉置管中心、著名专家会诊中心、伤口护理中心、军人门诊及各专科门诊。设有总护士长1名,护士长3名,护理组长3名。共有护理人员60名,其中军人3名,文员6名,聘用制51名,包括四级护士7名,三级护士6名,一、二级护士15名,余为导诊护士和护理秘书23名。

  1.2方法

  1.2.1改革护理工作模式

  ①改革分工方式:由门诊护士相对固定工作点,变为门诊护士各点轮转,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部门流程职责,培养门诊护理人员“全科”护士观念,以便于根据门诊人流量灵活调整工作岗位,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②实行弹性排班:由于患者因季节变化、来院挂号时间的不同专家门诊患者就诊人数时间的不增设机动班,灵活调配人力资源保证各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患者从在医院期间均有护士为其提供全面全程的服务。

  ③落实首问负责制:接诊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就医指导,处理和监督相关部门解决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提出的各类问题。

  ④明确岗位职责:针对门诊涉及的护理窗口单元较多,且各工作岗位的工作重点不同,由门诊护士长组织各岗位组长、组员参与制定并完善包括医疗事务处、取报告处、入院登记处、静脉置管护理中心、体检中心等10个具体岗位的不同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每周工作重点。

  ⑤履行护士职责: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进行专业照护、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导诊咨询、便民服务、协调管理、感染控制等。

  ⑥能级对应的管理模式:各护理单元的组长均由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文员或四级护士担任,负责管理协调日常事务,承担疑难事务的处理,定期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改进措施,有投诉时主动参与解决并启动服务补救流程。各护理单元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高年资、能力较强的护士负责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或处理突发事件,指导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等;低年资护士负责病情较轻的患者,体现“按职称上岗、能级对应、责任到护士”的管理模式,体现各层级护士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护理服务的人性化建设

  ①护理标识改进:门诊大厅入口处设有大型指示地标,各诊区均设有安全提醒标识和禁烟防火标识、友情提醒牌。

  ②就诊环境改造:每个楼层设立自助挂号缴费机,同时配备引导员指导并分流患者挂号缴费,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所有诊室全面启用了门诊分诊排队叫号系统,使患者候诊时既能看清排名,又能听到语音系统的提示;军人患者由电脑自动插入,同号优先;预约患者有预约标志,就诊者自觉服从,满足了患者的就诊心理0。根据门诊患者实时监控的就诊流量,启动预警系统,增加门诊医师数量,减少患者就诊等候的时间。

  ③工作站前移:协助医师将检查诊疗前移,给各专科分诊台配备体温计、血压计,方便及时给候诊患者监测体温、血压,同时合理安排急重患者提前就诊。将导医服务台前移,让导医真正走到患者身边提供服务,同时给每位导医配备对讲机,方便楼层间的联系,及时分流患者。将门诊患者事务性工作前移,如转开病假条、诊断证明书盖章等事务移至一楼大厅,方便患者。

  ④全程陪检服务:对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安排1名导医或机动班的人员全程陪同。

  ⑤门诊各抽血点配备糖果盒:为防止患者在空腹抽血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和晕针的现象,不仅制定了相应的紧急风险预案,还配备糖果盒,有效降低了此类事件的发生率。⑥急救设备的配备:在各楼层配备有急救车,应对患者在就诊过程的突发病情变化便于及时抢救,保证患者的安全。

  1.2.3护理服务的专业化建设

  ①优化门诊军人就诊“绿色通道”:相继开设“军人就诊特诊卡”、“优生优育”、“军以上干部就诊一卡通”和“同城双体系”等服务挂号窗口,确保军队伤病员就诊“六优先”。

  ②增设电话和网上预约挂号系统:既方便患者预约就诊,又有效分流就诊患者,避免患者挂号排长队的现象。在一楼服务台开设咨询服务热线同时给各专科分诊台配备电话,为患者提供电话咨询服务。

  ③特殊工作场所增设叫号系统:在抽血室、入院登记处等易造成患者排队等候的场所,增设排队叫号系统,同时安排1名导医协助取号和指导分流。

  ④提供专项护理技术优质服务:探索区别于临床科室的优质护理实践形式,突出门诊岗位特色,形成自身优势。相继开设伤口护理、静脉置管维护护理门诊,为患者提供专项护理技术优质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1.2.4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建设

  ①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教育:每周二次由各科室骨干至门诊一楼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当场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患者对讲座内容、时间、互动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建议,确保健康教育效果。另外各专科候诊区滚动式播放宣教片;利用分诊间隙进行语音宣教;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处方及宣传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门诊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疾病预防和教育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0。

  ②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一级和二级护士、三级护士、四级护士和文员、军人4个层次,根据各层次护士的能力、资历和经验情况,分别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定期考核,形成良性循环。军人、文员按四级护士标准要求,导诊护士、护理秘书按一、二级护士要求。各层级护士分工、职责明确,定位准确,理论、实践、科研写作及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行总护士长管理制,构建总护士长一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三级质量管理体制,每月底召开护士长及骨干会议,讨论整改本月的工作问题,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并提出工作建议。会议反馈出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将在每月护理常规会上公布,针对问题及时整改。

  ③实行绩效管理:根据每月底护士绩效考核表评估护士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工作数、质量完成情况,并结合患者满意度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体现按劳分配、优劳优得、多劳多得的原则,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如抽血室的工作强度、风险系数、压力系数相对较大,在薪酬分配方面相应提高奖金系数;专科分诊体现按劳分配,根据加班时长给予相应补休或薪酬。

  1.3效果评价开展门诊优质护理服务1年后,由护理部及门诊护士长每季度对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测评,20xx年1-12月共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900份,现场回收900份,回收有效率100%。满意度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包括诊室环境、服务流程、按时到位、候诊时间、技术操作、主动服务、仪表行为、解释耐心、主动关心、在位尽职共10个问题。计分方法:每个问题记10分,按“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级评分,分别计为:10分、9分、8分、7分、6分,总分100分。满意度总体评估为95分满意,为90分为较满意,为85分为基本满意,为80分为一般,<80为不满意。以满意+较满意计算满意度。将结果与未开展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20xx年度满意度比较。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采用X2检验,以P矣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xx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患者满意数为872人次,满意度为96.9%;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的20xx年度的满意度(9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26,P=0.042)。20xx年度护理零投诉。

  3、讨论

  3.1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统计数据显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总体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对体检中心护士和导诊护士的满意率上升幅度较大,可能与体检中心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改进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4,个人体检向一站式服务流程靠近,团体体检按照预约分时段进行及调整管理模式调整护士长岗位管理有关。各护理单元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同时专家会诊中心患者满意度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与著名专家人数增加、患者就诊量同期上升有关,提示管理人员应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3.2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在未实施岗位职责前,护理工作中不同技术职务、年资的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相同、职责不明,护士的工作热情不高,护理质量难以提高和持续改进。由于实施了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以护理人员的岗位、业务技术、工作数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考评为依据,在按岗施薪的良性竞争下,不仅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还能增强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责任心增强,服务态度更亲切,促进护士个人业务发展及护理队伍整体进步,切实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提供预约挂号功能,推行分时段就诊,各楼层加强导诊与分流力度,推进自助挂号、缴费机的使用;根据各专科患者的流量,启动预警系统,增加门诊出诊医师,可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仅从患者就诊流程宏观观察各环节时间缩短,但未进行大样本数据采集与统计学处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布置,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项改革0。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就诊患者有护士为其提供全程、全面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也为医院蠃得了声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临床护理的论文3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到我科护理临床实习的129名护生,其中20xx年人数是48人,中专36人,大专12人,女生47人,男生1人,年龄(1〕05士l.38)岁;20xx年人数是49人,中专39人,大专10人,均为女生,年龄(1〕45士0.95)岁,20xx年人数是犯人,中专30人,大专2人,均为女生,年龄(1〕45士l.05)岁,三年护生的年龄、学历、学制比较无显著差异沪>0.05),具有可比性。

  l.2方法

  20xx年对实习护生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方法,从人科后到出科由一位有资质的带教老师负责带教任务,教学方法方式阵旧,以带教老师的性格决定带教过程,护生的看法和要求不被重视不能满足,缺乏与护生交流沟通;20H年至20xx年均采用新的带教管理模式。

  二、存在问题

  2.1护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学习积极性和自己动手操作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护生绝大多数是初中应届毕业报考了中专护理专业,有个别成绩差,是自费高价生录取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操作不主动。面临这样形势严俊的生源,要求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同,因人施教,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培训,使学生层次达到一水平线,不能用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2.2法律意识淡薄。护生在护校学习是以临床护理学科为主要内容,很少学习和了解到医院的各项法律法规,据带教老师反映,大多数学生没有学习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对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知知甚少,在护理操作中没有清楚法律责任和义务。

  2.3因失败导致护生信心下降。儿科操作技术难度比其他科室大,除了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小儿的不配合、哭闹、生理解剖的因素等,使护生一次操作失败,导致护生学习信心下降,操作畏手畏脚,有挫折感,学习自主性下降信心不足。

  2.4角色未转换。护生从学生过渡到工作人员,从被照顾到照顾别人,在学校规律的学习生活,到医院实习后不停的倒班,患者苛刻指点,环境陌生,人际关系不适应,独生女们缺乏勤劳、吃苦、无私精神,焦虑和抑郁是实习护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管理模式

  3.1带教老师热爱儿科护理工作,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最直接的榜样,在带教过程中所体现的“师德”,所展示的“师魂”职业行为,都会对学生的实践欲望及实习态度乃至于行为和目标选择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引导。带教老师除了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外,还要热爱儿科护理工作,时时刻刻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坚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工作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科室定时对带教老师进行考核,不定期给护生发放调查问卷,评选出最满意带教老师,了解护生对老师要求和对科室的看法,科室及时做好整改。

  3.2护生转人儿科前的岗前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建立抵御风险共同体,学生转人儿科临床实习时,由总带教老师做好岗前培训,重点学习“护士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树立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装保护自己,用法律观念规范自己行为,并知道护理专业是高风险职业,时刻以患者安全为重,在今后的带教过程中老师以法律知识案例贯穿于中,使学生培养依法行医的行为习惯。人科时,带教老师介绍科室医护团队,熟悉工作环境,科室专科特色,与护生一起学习实习计划,保证其实施,让护生心中有数,避免独断专行,建立抵御风险共同体,避免护理纠纷,护理差错。

  3.3多沟通,多交流,多提问。带教老师关爱护生,与护生建立好朋友关系,多找护生谈心,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运用快乐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充分利用闲隙时间教学,以提问为主,接触病例前先提问,让护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多以患者和其家属交流,告知操作有关事项,充分重视住院患者的护理操作告知需求,全面履行告知义务,85%以上的住院患者对告知内容有需求,说明住院患者对护理操作告知需求高。85.3%的住院患者认为,口头告知是最直接,最简便,最适合的告知方式,提示护士在护理操作中,不仅明确履行告知是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还应知晓沟通能力是做好告知应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

  3.4培养护生观察病情能力和书面护理病历、护理文书能力。儿科病情观察比其他科室相对复杂,如小孩哭闹不停或者就是不吃不喝等现象,这些说明什么呢,这样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认真仔细耐心观察和辨别,运用医学知识,熟悉掌握疾病护理常规对症护理,使理论知识能很好地与“实例”相结合,提高护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对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培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医学提供依据,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护理,护生是护理工作的参与者,带教老师要耐心的教会学生书写专科护理病历、护理文书,带教老师多给机会书写,老师及时给予修改和指导,避免只做不写的带教方法。

  3.5护生自信心的提高和角色的转换,都离不开带教老师的及时指导,在护理技术操作时,老师把握好给护生的操作对象,在与患者家属充分达成共识和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如果操作不成功,老师立即向患者及家属道歉,取得谅解,避免责备学生,之后及时与护生查找原因,给予正确指导,护生及时做好实习笔记,老师监督和检查,争取下次操作效果会更好,同时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操作,多总结,逐渐让护生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在整个实习期间以主人公的姿态开展工作,有利于角色转变。

  3.6出科综合考核。学生出科考试是对老师教学质量的检查也是学生掌握儿科专科知识的评价,考核包括专科基本技能操作、专科理论考试以及临床基本能力考核,临床基本能力包括对患者的护理治疗,健康宣传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提供护理咨询等内容,为培养又一批优秀护理人才而努力。

  四、结果

  20H年至20xx年采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后,护理的'专科基本技能操作、专科理论考试以及临床基本能力提高呈上升趋势。

  五、讨论

  5.1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队伍增加,据统计我院每年聘用的新护理工作者98%是来自我院实习的毕业护生,今日的学生成为昔日的同事,务必使我们做好实习带教工作,为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值得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者付出实践。

  5.2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带教老师为人师表,正直无私,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除了教学生们掌握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和临床基本能力还要不断更新知识,自学充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3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和老师遵循和适应专科特点,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实习阶段实习生知识的需求也有不同,如实习初期,护生较好奇,积极性也高,这时期老师正确积极引导和知识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受教非常重要;到了中期,护生对医疗,护理流程的了解和认知受工作性质的约束,学习兴趣减退,有厌烦情绪,这时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是首要的,使护生对护理事业有正确认识和正确管理自我情绪;实习末期,护生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开始出现有迟到、早退现象,考勤成绩下降,此时鼓励和赏识教育当先,同时也加强管理,多讲解护理工作的科学价值和受到患者称赞的事例,让她们能了解到护理工作的成就感,以适应即将承担的护士角色。任何一种教学管理模式都不是完美的,遵循一种教学管理模式,也不排挤另一种模式,它们是相互补充的,相互融合的。护理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模式。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想达到提高护理人员科研水平,加快护理专业发展和目标,需要及时发现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和改革措施,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的论文4

  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复杂,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接受多项检查和治疗,患者往往伴有焦虑、烦躁、不安和疼痛,少数患者会有抽搐及精神症状,再加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影响,常需要应用镇痛、镇静和肌松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应激状态。为探究总结ICU 患者的镇痛镇静护理效果,选取20xx年4月3日至20xx年4月3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ICU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4月3日至20xx年4月3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ICU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为20~81岁,平均年龄(49.3±2.1)岁;对照组5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为19~82岁,平均年龄(50.1±1.4)岁。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有自主意愿,无长期服用镇静镇痛药物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镇静常规治疗,包括:咪唑安定、丙泊酚等,镇痛药物包括X啡、芬太尼等,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患者不同的剂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体温[1]、脉搏变化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进入ICU后,医务人员要提前进行访视。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情况、ICU 环境、病房中的监护设备、插管的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力,避免出现过激反应。在ICU 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尽量满足患者在生理、心理上的'需求,讲解镇静镇痛药物的效果、剂量、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担忧[2]、恐惧心理,增加治疗依从性。2)不良反应的处理: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减慢、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表现,应注意检测呼吸运动,加强呼吸道护理,有利于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尿潴留常发生于镇痛治疗后48h内,护理人员可以避免在镇静药物使用时给患者服镇痛药物,两种药物分开使用。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液体复苏治疗[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临床疗效,采用 Ramsay评分标准:1级:焦虑、躁动不安;2级:安静、配合医护人员;3级:对指令有反应;4级:嗜睡,反应敏捷;5级:嗜睡,反应迟钝;6级:嗜睡,无任何反应。以符合3级和4级标准的评定为镇静镇痛效果优异[1].

  采用焦虑评分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SAS包括20个项目,分为四级,主要对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其中50分以下表示无焦虑,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 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镇痛镇静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55例患者达到镇痛镇静疗效,未达到1例,满意率98.2%,对照组46例患者达到镇痛镇静疗效,未达到10例,满意率82.1%,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无焦虑49例,轻度焦虑6例,中度焦虑1例,重度焦虑0例;对照组无焦虑35例,轻度焦虑10例,中度焦虑6例,重度焦虑5例,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无焦虑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对ICU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同时联合有针对性的用药期间护理,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着。ICU 镇静镇痛治疗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合适的药物缓解患者焦躁、担忧的情绪,降低副作用,消除疼痛以及应激反应等[4].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达到镇痛镇静疗效,未达到1例,满意率98.2%,对照组46例患者达到镇痛镇静疗效,未达到10例,满意率82.1%;观察组无焦虑49例,轻度焦虑6例,中度焦虑1例,重度焦虑0例;对照组无焦虑35例,轻度焦虑10例,中度焦虑6例,重度焦虑5例,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 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治疗[5],并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镇静镇痛临床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病情好转,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秦敏,李杰,杨柳.ICU镇静镇痛患者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xx,10(22):67-68.

  [2]刘路.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镇痛、镇静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xx,28(07):30-31.

  [3]陈珺,蒋春.ICU患者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xx(29):108-109.

  [4]戴月琴.ICU危重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观察[J].医药前沿,20xx(13).

  [5]陈珺,蒋春.ICU患者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xx(29):108-109.

临床护理的论文5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综合护理干预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是指股骨头与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头出现骨折的症状,这类骨折在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1]。该病手术治疗病程长,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并发症较多,护理难度大[2]。对中老年人群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针对该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0名患者,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50~68岁,平均为(51.8±2.7)岁;左侧45例,右侧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以及康复训练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注重心理护理的综合护理干预由于该病病程长,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患者缺乏社交时间,难免会出现情绪波动,并且会感到孤独,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鼓励,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树立康复的信心。

  ②加强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时间给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该病的病因以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告知患者治疗的方法和过程,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所了解,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同时给患者演示一些基本的自我护理方法,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

  ③指导饮食计划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饮食计划,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多食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和含钙量丰富的食物。

  ④体位护理的综合护理干预由于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难免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因此,需要适当抬高床尾,来帮助静脉血回流[3]。另外指导患者进行局部按摩,来帮助血液循环。

  ⑤预防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积极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护理方法进行并发症的预防。

  ⑥康复训练的综合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积极进行下肢的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包括足趾的屈伸运动、踝关节环转等,感觉到疼痛时,可进行局部按摩来缓解疼痛[4]。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其中护理评级分为:护理有效(骨折对位、对线、固定良好,关节活动正常,功能完全恢复)、护理显效(骨折对位、对线、固定基本满意,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功能部分恢复)、护理无效(骨折对位、对线、固定不满意,肢体功能没有恢复)。护理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利用本院自制问卷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分,得分9~1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6~9分为基本满意,得分0~6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 论

  临床上,股骨颈骨折较为常见,而且绝大部分患者都是中老年人,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质量下降,针对该病,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中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的衰退,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极易引起其他各种并发症,因此,良好的护理措施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对该病有良好的认知,使患者学习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法,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一些注意事项;饮食计划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营养的摄入,提高骨质量;体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并发症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预防更重并发症的发生;康复训练能够使患者通过简单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恢复了下肢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具翠芳 . 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护理体会 [ J ] . 健康必读 ( 下旬刊),20xx,(8):150.

  [2] 郭 静.浅谈股骨颈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xx,4(12):554.

  [3] 张洪兰.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xx,1(22):156-160.

  [4] 彭祖芬.优质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意义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xx,3(13):104-105.

临床护理的论文6

  在临床上,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膀胱癌等是泌尿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且老年人占大多数,一般以手术进行治疗。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增多,泌尿外科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鉴于此,文章择取40例泌尿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3月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5±2.6)岁,;S程为4?16年,平均病程为(7±2.8)年。疾病类型:13例为前列腺增生,10例为尿路结石,5例为膀胱癌,2例为其他泌尿疾病;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3±3.2)岁,病程为5~19年,平均病程为(8±3.1)年,疾病类型:15例为前列腺增生,10例为尿路结石,6例为膀胱癌,9例为其泌尿疾病。全部患者均符合泌尿外科中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在临床一般资料的对比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护理模式,包含内容为关于该症状的健康宣教、日常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及出院指导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2.1 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 对优质护理小组进行讲座或发放资料等形式进行学习,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的重要性。建立宣传栏和健全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嘱咐护理人员将其优质的护理理念落到实处,给予患者带来全新的护理模式。

  1.2.2 入院护理 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和患者交流,协助患者办理人院手续,主动自我介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区的环境,呼叫铃的使用及作息时间和相关管理等,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目前的症状、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况,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大胆的表达自己所需和顾忌,建立护患之间的`信赖关系,以减轻患者住院的孤寂感和陌生感。

  1.2.3 特殊护理 叮嘱患者白天多喝水,告知多喝水的好处,对于有结石史者、肾功能尚好者及长期置引流管者,每天饮水量应控制在2500?4000ml,尿量在20xx?3500ml,以达到内部环境得到净化,避免尿路感染,预防尿碱阻塞;每天对尿道口进行清洗消毒2次,造瘘口擦洗2次/d,以保持其清洁、干净卫生。为防止污染,所使用的导管、引路管、引流瓶等均是无菌装置,且每2周更换1次;倾倒尿液时,引流管绝不能抬高或者倒置,以避免尿液倒流,给患者带来各种疼痛;密切关注患者排尿情况、尿颜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1.2.4 术后护理 术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检测,比如血压、脉搏等,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保持尿道管畅通,以防尿道阻塞、扭曲或脱落等,同时对膀胱进行持续的冲洗,观察冲出液的颜色,根据冲出液颜色调整滴速,若红色则调快滴速,反之调慢,并发症护理行电切手术后,患者往往会表现出各种电切综合体征,如四肢无力、胸闷、烦躁、恶心等症状。一般手术5天之内禁止灌肠,防止前列腺窝内的继发出血,同时要不定时的进行翻身或按摩,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以防褥疮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经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泌尿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泌尿系统功能有所改进;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泌尿系统功能等均未好转,甚至有加剧的趋势。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并有专门人员将问卷回收,本次共回收80分有效问卷。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计算与处理。用百分比代表计数资料,且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31/40),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38/40),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查问卷后发现,对照组有22例为非常满意,11例为满意,7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2.5%;研究组有24例为非常满意,15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7.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7 14 9 77.5 (31/40)82.5 (33/40)

  研究组 40 22 16 2 95.7 (38/40)*97.5 (39/40) *

  X2 0.205 0.139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一切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逐步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开展,全面落实并执行护理责任制,强化护理专业的内涵,最终从整体上提升临床护理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吒在临床上,对泌尿疾病的治疗往往采取外科手术,对泌尿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并配合治疗,对患者疾病的恢复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77.5%),且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临床护理的论文7

  【摘要】

  目的探讨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10例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患者,对其开展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通畅等临床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10例患者中98例症状明显好转。6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血压降低,2例患者出现头痛但血压较基础血压无改变,2例出现室性早搏,2例因恶心难以耐受使用16h后停用。9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而且也提高了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实践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对于慢性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和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临床护理方法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xx年9月~20xx年9月收治的110例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73例,女37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73岁。发病诱因:呼吸道感染并发心力衰竭58例;凌晨1∶00~3∶00突然急性发病44例;情绪激动或活动后发病8例。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病情和监测生命体征在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士通过监护仪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的变化,观察住院患者神志和意识是否清醒、面部表情变化,特别是在给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经过监护仪的连续记录,观察住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具体为:①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和进行心电监护,尤其在用硝普钠治疗时,每30分钟测血压1次,并根据血压及时调整滴数,血压控制在较理想的水平,有利于心力衰竭的纠正,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的变化。②注意患者神志和意识的改变。患者病情危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去平衡,加之患者的呼吸困难时,患者极易出现神志和意识改变,出现神志恍惚和表情淡漠,此时,在患者的血气分析氧分压<60mmhg(1mmhg=0.133kpa)、二氧化碳分压>50mmHg,临床护士应该及时与住院医师联系,采取有效办法处理,以减少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发生。③准确记录患者24h出入水量。由于患者心脏功能极度衰竭,心脏射血能力降低,血压偏高导致肾脏供血不足出现少尿,长时间可引起肾功能损害。此外,尿量的'多少不仅可判定心力衰竭的程度,也影响患者输液量的多少,需控制输液量和控制输液速度,以防止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加重,一般输液滴数控制在20~30滴/min,两路输液滴数加起来≤30滴/min。④注意观察患者大小便是否通畅。准确记录尿量,监测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变化情况。重视患者排大便情况,如果长期卧床致便秘的患者,可给予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1.2.2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患者极易因感染等因素使病情加重,患者常因呼吸道大量的痰液不能排除,造成呼吸道不畅,甚至堵塞。临床护理发现后,应迅速清理呼吸道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急性左心力衰竭发作护士可给予高流量氧气经75%酒精湿化后吸入,缓解急性肺水肿症状,保持呼吸畅通。在家属的配合下,指导患者并鼓励其自行将痰咳出。定时给患者翻身、叩背[1],以促进痰液排出,在痰液黏稠和不易咳出时,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充分湿化气道稀化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如果患者无力咳痰时,护士及时给予吸痰,但在吸痰前后3~5min内应给予高流量吸氧,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1.2.3体位护理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选取半卧位、坐位,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在患者选取半坐位或半卧位时,要给患者选择背后垫或者柔软的靠背物以支撑患者的身体,从而减少患者的体力不适感。在患者选取坐位时,前面应放置依托物,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1.2.4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和频繁的治疗及临床护理操作的影响,患者心理压力大、焦虑、恐惧及诱发此次发病的不良情绪等均能加重病情[2]。因此,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多用鼓励性、解释性、安慰性语言,切勿在患者面前流露出病重的信号,让患者放松身心对医护人员充分信任和配合,以良好心态面对疾病。

  2结果

  110例患者中98例症状明显好转,胸闷、气急减轻,尿量增加,水肿减轻。6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血压降低,2例患者出现头痛但血压较基础血压无改变,2例出现室性早搏,2例因恶心难以耐受使用16h后停用。9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3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临床护士必须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变化,在系统的临床治疗和有针对性地实施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开展以心理疏导为核心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消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悲观等不良的心理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综上所述,通过有针对性临床的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而且也提高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秀花.西宁地区老年肺心病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青海医药杂志,20xx,39(11):35-36.

  [2]张红.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xx(33):167-168.

  作者:张岩

临床护理的论文8

  目前,口腔种植已成为一项独立和成熟的临床常规技术。由于种植支持的固定义齿不用损伤到邻牙,越来越多地被缺失牙患者接受,并被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种植体在经过正常的骨愈合后,与周围的骨组织完成骨整合,最后完成上部修复体的制作。区别于天然牙齿,种植体上部牙冠修复无论从印模制取、牙冠咬合调整和粘接都与之存在巨大不同。口腔护士的护理水平已成为影响修复体远期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现将相关的护理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选取20xx年3月~20xx年9月在我院完成种植牙手术并且已经完成骨整合后,进行上部单颗牙冠修复的患者共计40例,40颗种植体。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7~60岁,平均42.3岁。种植修复冠材料为贵金属烤瓷冠10颗,全瓷冠30颗。

  2护理配合方法

  2.1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术前护士辅助医生向患者介绍种植修复方案,告知患者术中维持体位稳定的重要性和术中持续吸唾的必要性,使其充分了解在其口腔内所进行的各项操作。告知每次就诊时间、次数、牙冠修复材料和安装方法、戴冠后的使用与维护方法等,使患者熟悉整个诊疗过程,消除相应的恐惧心理。

  (2)其他准备:护士要详细了解并记录患者一般健康状况、有无传染疾病以及药物过敏史、签订知情同意书。配合医生检查患者口腔卫生维护状况、辅助工具、结扎、绑线,防止口内操作时误吸。依靠辅助影像学、Ostell共振频率分析仪和必要的临床检查,明确待修复的种植体已经完成可靠的骨整合。术前嘱患者用复方氯已定含漱1min;调节好椅位和光源,确认修复部位。

  (3)器械和材料准备:种植冠修复患者一般需要就诊2~3次:①首诊:备好口腔器械盘、一次性口杯、酒精棉球纱布、盐水/双氧水冲洗器、相应的种植系统工具套装、低速直手机、金刚砂磨头、3M聚醚硅胶、托盘、转移杆、替代体、比色板、镜子等。②第1次复诊:口腔器械盘、一次性口杯、酒精棉球纱布、盐水冲洗器、相应的种植系统工具套装、低速直机头、金刚砂磨头、咬合纸、红蜡片或硅胶咬合记录、酒精灯等。③第2次复诊:口腔器械盘、一次性口杯、酒精棉球纱布、相应的种植系统工具套装、光固化灯、低速直机头、金刚砂磨头、咬合纸、玻璃离子水门汀(GC)、充填树脂、牙胶棒、酒精灯、镜子等。

  2.2术中护理

  (1)首诊:护士准备种植系统工具盒,根据医生和患者的体位不断调整光源,避免光源直射患者眼睛。同时注意牵张患者口腔软硬组织,进而保证医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照明视线。传递给医生相应的修复基台松解螺丝刀,待暴露植体肩台后,医生进行术区冲洗时,护士要及时吸干患者口内的液体,尽可能避免二次污染术区。根据植体的型号,传递给医生相应的闭口转移杆,中央螺丝和棘轮扳手。医生安置转移杆后,需要再次复查照X光片,确定转移杆是否准确就位。选择合适的托盘,采用聚醚印模材料(3MESPE)制取工作印模。取模前根据术区位置,将患者调至最佳体位,并告知可能的不适感觉,说明正确的呼吸方式,避免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影响取模质量。取出硬固的印模后,护士要准确观察转移杆头部在印模内未发生脱位和移动,若发生移位,要准确稳固的复位。用冷水冲去印模表面唾液后,进行消毒处理并送技工室灌制工作模型。准备比色板、镜子医护患三方共同协商比色,比色时最好选在阳光充足且避免直射的自然光下进行。对于特殊染色牙齿,应用数码相机拍照,为技师提供染色参照。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安排复诊时间。

  (2)第1次复诊:护士准备种植系统工具盒,调节椅位光源,医生去除愈合基台,盐水冲洗术区,护士准备酒精棉球消毒种植基台和基底冠后医生试戴。根据患者的咬合状态,决定是否需要制取咬合记录。去除种植基台,再次戴愈合基台,确定愈合基台准确就位。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安排复诊时间。

  (3)第2次复诊:护士准备种植系统工具盒,调节好椅位光源,进行修复体清洗和消毒。医生去除愈合基台,安装永久基台,试戴修复体,微调咬合和邻接关系。试戴合适后护士递给患者镜子看冠的颜色是否匹配,患者满意后准备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永久粘接。本次复诊治疗要点:彻底清洁消毒种植体和修复体,预防袖口感染发生。修复基台按照厂商说明旋紧扭力后准备粘接。护士准备少许干棉球、牙胶棒传递医生充填基台螺丝孔区,熟练调拌粘接剂,均匀涂抹薄层粘接剂在牙冠内表面的'冠方1/2处,确定就位后固定待粘接剂完全固化。咬颌面螺丝开孔处用光固化树脂充填固化。术后嘱患者定期复查,向患者告知修复治疗后注意事项,避免咀嚼硬物,详细的向患者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牙线使用等。平均观察期14个月,共修复40颗种植体。所有种植冠修复体无一例发生骨吸收、松动或脱落以及崩瓷,冠修复体边缘密合,咬合无异常不适,种植体周围牙龈稳定,口腔卫生状况佳。患者术前、中和后无紧张情绪和身体不适,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3小结

  在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中,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在固位、稳定、咀嚼、舒适性上仍有很大欠缺,而种植义齿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欢迎。在随诊的时间内,本研究中的40颗种植冠修复体边缘密合,无松动、脱落和崩瓷等情况;患者无紧张情绪和身体不适的产生,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试戴操作时间高效,医患均满意治疗的效果。口腔临床种植修复过程中,护士需要掌握包括该系统植体的尺寸分布、植体-基台连接方式、转移杆种类、基台型号等。护理人员协助医生与患者沟通,是减少修复后医患纠纷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提高了修复治疗效率。各阶段所用的器械、材料的准备,提高了医护间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张口时间,增加了依从性。加强护理人员“四手操作”的技能培训,熟练的医护配合,可以降低院感的风险,缩短椅旁治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和服务质量。

临床护理的论文9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旨在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根据全军《关于加强军队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作为军队首批试点医院,医院党委、机关高度重视,在医院广泛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建章立制、教育培训、试点先行、规范服务、创新管理等举措,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筹备工作

  1.1制定方案医院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及全军关于加强军队医院护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党委、机关高度重视,迅速统一思想,把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军队医疗体制改革的实际步骤,作为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契机。我院特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打下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护理部牵头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医院实际,坚持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与医院“创新发展年”主题活动及医院医疗秩序整顿活动结合起来,并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与任务阶段进度表。

  1.2教育动员(1)医院通过召开院周会、全院护士大会,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了深入动员和部署,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相关标准和要求,充分调动了广大护理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护理人员分批次通过远程网络收看国家卫生部的讲课,组织学习讨论,引导大家准确领会精神实质,増强了参与的自觉性。(2)借助学习提高,培养骨干力量。由护理部领导带12名护士长、助理员赴军内外知名医院参观学习,派3批15人次分别参加了北京协和医院、中华护理学会以及山东护理学会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培训班与研讨会,为加深思想认识、理解活动实质、理清工作思路培养了一批骨干。(3)注重讨论酝酿,汇集集体智慧。先后组织护士长、试点病区护士就如何落实好基础护理、如何有效改善服务、如何使护理工作贴近临床和服务患者、如何合理配备人力和改革排班模式等问题展开大讨论,自下而上互动交流,有效地启发了思路、激发了热情,坚定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决心和信心。

  1.3配置资源结合启动试点工作,医院针对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与基础护理工作量大、患者需求多、标准高的矛盾,组织招聘护士185名、助理护士30名,使试点病房普通床床护比达到1:0.56监护室床护比达到1:2.5~3,一线护士占全院总护理人数的98%。同时,积极解决聘用士待遇偏低的问题,科学确定聘用护士基础工资;合理分配超劳务奖,按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班次、岗位等进行绩效量化考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鼓励自主择业护理干部返聘一线护理岗位,保留护理骨干,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优质护理服务举措

  2.1建章立制首先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由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在修订、完善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重点制订和细化了《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中相关服务项目的流程,并结合临床实际分别拓展至30项、35项,同时修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其后结合《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并制定了分级护理标准和质量要求,在病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既便于护理人员对照落实,又有助于患者的关注监督。同时,组织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对新修订的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针对30项基础护理服务流程和35项临床护理技术服务流程进行了逐人逐项的培训考核,为确保临床基础护理的规范落实打好基础。

  2.2改革与落实

  2.2.1采取小组包干责任制派班实行整体护理分管床位,确保床位分配到人、责任到人。如50张床的病区安排28名护理人员,白班12人(分3~4组,按初、中、高年资搭配)大小夜班各6人;班次时间为8:00—1600、16:00—0:00、0:00—8:00,每组负责13~16名患者。各班按照基础护理工作重点,实现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的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

  2.2.2建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成立了基础护理落实专项检查与辅导小组,加大辅导与督导力度,设计了基础护理落实单,既方便检查落实又可统计基础护理工作量,为绩效考核、临床护理考核及评优等提供依据。各科室同时成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基础护理的监控工作,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2.2.3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取消一般护理记录,设计了适合临床护理综合记录的模版,既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书写的时间,又将与护理相关的重要信息纳入模版中;简化了特护记录,设计了以表格为主的特护记录单;对各类护理评估表进行了简化。

  2.2.4提升护理服务专业化水平选派10名护理人员到全军护理示范基地进行培训,2人参加造口师注册培训。目前医院成立了压疮、静脉治疗、糖尿病和重症护理的专业小组,在院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会诊指导和调研交流,解决临床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受到患者和临床医护人员的极大欢迎,在满足患者的专业化护理服务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5注重人性化服务创优必须拓展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做到:患者进门有人迎、挂号有人导、就诊有人接、住院有人送、困难有人帮。门诊部为方便患者就诊,设置分诊导诊流动岗,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特别是对老、弱、残、无助患者就诊、检查、住院实行全程陪同。试点病房则推出了床旁健康教育讲座,设计了以疾病为线索的健康教育指导路径,满足等方面的需求。如我院收治了118名玉树地震伤员,通过志愿者翻译,与患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根据患者的病情、家人情况、心理问题、生活和饮食习惯、民俗民风等,量身制订了个体化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方案,并安排专人实施,取得显着成效。

  2.2.6为军队伤病员提供全程无陪护护理服务始终坚持“部队官兵谋打赢,我为部队保健康”的服务宗旨。在我院一贯坚持的对军人伤病员8项承诺、33项服务措施和从就诊到出院全程“七优先”的基础上,护理部又特别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为部队服务的具体措施,要求军人伤病员所属的部队不再派人陪护,责任护士严格落实基础护理,全面完成病情观察、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陪送检查等工作,努力做到让部队放心、让官兵满意。

  2.3监督评价将伤病员的满意做为评价标尺,医院成立后医疗中心,专人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务情况。同时,护理部组织专人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与床旁调查,以检查优质服务的效果,并招聘社会监督员进行不定期暗访,建立社会和患者的监督与参与机制。通过及时分析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服务措施,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3效果

  3.1护理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自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各项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较2009年同期提高了5%)尤其是2个抗震救灾病区,伤员满意率达到100%,并且实现了零陪护,其他试点病区陪护率平均下降了30%。重症监护室患者和新生儿的生活护理全部由护士完成,有效促进了护患和谐。

  3.2护士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护理人员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体。通过教育培训、管理模式改革和绩效考核等,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使其从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尤其是夯实基础护理、优化专科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等举措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与高度信任,其社会价值与专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

  4体会

  4.1严密的组织领导是前提“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全方位、系统性工程,需要院领导支持、职能科室辅助、科室主任重视、医疗工作配合以及全体护理人员自身的努力。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能够有效开展和推进,得益于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的科学筹划和周密协调。

  4.2更新护理管理理念,准确把握活动实质是关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己在全国、全军范围内启动,但目前尚无成熟的模式可供参照。因此,在试点工作中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准确把握活动实质,明确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我院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注重更新管理理念,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在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4.3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涵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我们注重强化护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要求护士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逐步推出特色服务和打造护理品牌|6]。我们结合医院医疗秩序整顿活动,特别是联系抗震救灾伤员救治工作,通过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开展“向爱党为民模范护理专家黎秀芳学习”等活动,加强护士的职业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逐步转变护理队伍“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努力为伤病员提供连续、优质、全程、专业的护理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临床护理的论文10

  【关键词】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体会

  新时代的实习护士大多都是90后的孩子们。她们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护理教育,和以往护校的实习生相比,她们的理论知识更扎实,接受能力更强。不过她们也有她们的不足,她们工作有时缺乏主动性,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较薄弱。如何针对现代护生的特点,将她们培养成为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新时期合格护理人员,是笔者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问题[1]。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现将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1 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或工作5年以上,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具备较高带教能力,经护理部审核后聘用。

  2 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

  按照学校实习大纲要求,制定具体的带教计划,定出讲课计划,每两周安排1次。作为总带教老师可以将讲课内容逐一安排给每位带教老师,使全体带教老师共同参与,不仅可以减轻总带教老师的工作压力,更可以促进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带教老师认真准备讲课内容,应结合临床,突出专科特点,使学生能抓住各科的特点及重点。

  3 加强临床带教工作,培养实习生实际工作能力

  3.1 入科培训 热情接待每一位新入科的护生,详细讲解科室的规章制度,介绍病区环境,使她们尽快进入角色,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

  3.2 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带教老师必须具备护师以上职称,并且相对固定。运用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言传身教。坚持一带一,放手不放眼,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

  3.3 严格考核带教老师 教学组长及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教学。每月考评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并做好记录。护理部定期检查临床带教工作,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3.4 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采取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临床教学。组织护生进行护理查房,引导她们自觉看书学习,全面掌握病人情况,学会制定护理计划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并培养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素质[2]。

  3.5 教与学双向评定 即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生对老师的评价。老师从德、能、勤、纪四个方面考评学生。学生从带教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带教能力、考评老师。一方面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考评,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指导,同时让学生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了解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从中找出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工作[3]。

  4 体会

  今天的护生,便是明天的护士。因此培养优秀的`护生是我们护理工作中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带教老师的责任所在。要做好带教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有真才实学,把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传授给她们。同时在临床带教中,应让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适应角色,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提高她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顺利走向临床第一线,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学燕. 临床实习生带教体会略谈.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xx,7(1):80-81.

  2 叶琳,张海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几项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21(2):76-77.

  3 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xx,19(1):69.

临床护理的论文11

  患者安全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重视 的问题,也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急诊 住院患者中3.5%?16.6%曾经发生过医疗不良事 件,其中30%?50%的不良事件被认为应该可以 通过系统的介入加以预防、避免[1]。患者安全作为 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在全球范围内正日益受到关注。WHO于20xx年发布了关于患者安全课程教 学指导[2]。患者安全的维护需要多学科合作完成[3], 特别是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所有医学生和 护理学生都应具备处理医疗差错的必要能力,确保 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而有效 的患者安全医学教育与培训是取得这一目标的重要 途径。了解目前医学生和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现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患者安全教 育。因此,本研究采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患者安 全知识、技能和态度问卷》调查皖南医学院实习前 医学和护理本科生患者安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现 状,以期为更好地开展临床医学生和护理学生的患 者安全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皖南医学院五年制实习前的 临床医学生和护理本科学生。

  1.2调查方法使用《患者安全知识、态度、技能问卷》[4]进行 调查。该问卷包括5个维度,29个条目:A,"医疗差 错相关知识"7个条目;B,"医疗差错发生后我应该 怎么做"6个条目;C,"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4 个条目;D,"患者安全的个人态度"8个条目;E,"有 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4个条目。针对每个条 目采用5级评分法,最高计5分,最低计1分,得分 越高越好。在四年级课程结束后、实习前,由研究者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对象匿名答卷、逐项完成。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取双人录 入并交叉核对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问卷完成达 到70%视为有效问卷,用样本的中位数替代缺失 值。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771份,回收有效问卷747份,有 效应答率96.89%。其中向护理本科生发放问卷451 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男47人,女388人);向 临床医学生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 (男146人,女166人)。

  2.1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问卷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男护生在"医疗差错 发生后的情感"和"有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2 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男生。除"医疗差错 发生后我应该怎么做"维度外,护生全体和女护生得 分在另4个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全体临床医学生。

  2.2不同性别学生问卷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临床医学女生在"医 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 学男生。而女护生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有 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2个维度得分上显著 高于男护生。

  3讨论

  3.1重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临床医学生更加

  紧迫临床医学生和护理学生问卷调查得分均在60%左右,对患者安全的理解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实习 前对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要并驾 齐驱。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相比,除"医疗差错 发生后我应该怎么做"维度外,其余维度护理学生 得分均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生,这与Nie等[5]的研究 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在于,患者安全是衡量护理 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 全息息相关。目前,医院对护士的患者安全教育培 训比医生更加严格,护士在教学过程中将患者安全 知识融入到护理学生的课堂教育中。当前有关患者 安全教育的研究基本都是针对护理学生。由于 患者安全是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结果,其最主要的障 碍是缺少医生的参与。因此,强调患者安全教 育时,临床医学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水平较临床 医学生高,所以临床医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更加迫 切,为临床医学生设置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有助于提 高患者安全全体水平。

  3.2患者安全教育可减轻学生发生医疗差错后的

  负面情感反应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度上,临床医 学女生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男生,护理女生得分 也显著高于护理男生。女生出现医疗护理差错主要 是恐惧、羞愧、内疚、不安的负面情感反应,这与 Patey等[12]和Muller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传统 的.男性性格特点是果断、领导、冒险和自信。相比 之下,女性接受不确定性事件的能力比男性差,比 男性更害怕犯错误。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 度上,护理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生,护理女 生显著高于临床医学女生;护理男生显著高于临床 医学男生。Gorini等[14]对249名医护人员和学生(38 名医生、11名医学生、127名护士和73名护生)的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学生和高年资护士比医学生和 资深医生在出现不良事件后更担心被惩罚而感到害 怕。Nevalainen等[14]的研究结果与Gorini等[15]的 研究结果相似,其对307名医学生进行不确定性接 受度的调查,结果有22%的学生认为自己难以接受 医疗差错的不确定性,其中女生占27%,男生仅为 11%。造成这些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增加如何处理 医疗差错的学习以减轻学生的恐惧和不确定感是明 确的。因此,我们倡导尽早对学生进行患者安全教 育,提高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水平,减轻学生发生 医疗差错后的负面情感反应。

  3.3建立非惩罚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是提升学生 患者安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 感"维度(总分20分)平均分最低的是临床医学男 生12.97分,平均分最高的是护理女生17.01分。这 说明,无论是临床医学生还是护理学生,医疗差错 发生后都趋于负性情绪。虽然WHO极力倡导非惩 罚性的患者安全文化,但责备文化的影响仍非常深 刻。责备文化的特点是将医疗护理差错归咎于医生 护士的无能、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道德,而 不是视其为医疗系统本身的问题。责备文化对 医疗护理差错采取的是惩罚性处理方法。不良事 件发生后,因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或同事工作有失 误,也担心因为失误受到惩罚、甚至解聘,医生和 护士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愿主动上报医 疗护理差错或不良事件,妨碍了医生护士从错误中 学习。不从根本上建立非惩罚性的患者安全文 化氛围,就不能建立卓越的患者安全教育的师资队 伍,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本之 木。Day等特别强调建立非惩罚性的患者安全 文化对于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除了提高 知识和技能,建立和培育非惩罚性的患者安全文化 氛围,对于临床医生、护士形成正确的患者安全观, 正确对待医疗护理差错并勇于承认和上报,让大家 以更开放的态度从错误中学习非常重要。这样的氛 围既有利于患者安全教育教师的培养,又能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实现临床医学生和护 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提升未来医生、护士的患 者安全知识、态度和技能,最终提升患者安全水平。

  3.4结论

  本科阶段,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水平高于临 床医学生,但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患者安全教 育要临床医学生和护理学生并重。以教师的培训为 起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给学生相关知识、技 能的同时,创建非惩罚性的患者安全文化是提升患 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临床护理的论文12

  第1篇: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宫腔填塞纱块压迫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

  產后出血是指顺产后24h内出血量≥500mL,属于常见产后并发症之一,严重者会导致产妇发生休克表现,引起死亡,属于危急重症之一,此种疾病治疗原则为早期发现、及时抢救,发病时间段集中在产后2~24h期间,一旦发现出血征象,治疗手段包括及时遵医嘱为患者应用止血药物,按摩子宫、促进宫缩,手术缝合、宫腔填塞等[1-2]。本次研究对象均为产后出血患者,接受宫腔纱块填塞治疗,此种治疗措施优势包括可快速止血、延长治疗时间、保留子宫。产后出血患者往往伴随严重心理焦虑、产生濒死感、产妇主诉心理恐惧、且对预后缺乏信心,因此为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3]。本研究对于产后出血患者提供宫腔填塞纱块压迫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xx年1月~20xx年12月间收治60例产后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一般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一般组患者年龄在25~34岁,平均为(29.0±3.0)岁,平均孕周为(37.8±0.7)周,初产妇17例、经产妇13例,剖宫产16例、顺产14例,导致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7例、胎盘剥离面弥漫渗血10例、前置胎盘6例、子宫内膜损伤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4~35岁,平均为(29.7±3.4)岁,平均孕周为(38.0±1.0)周,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剖宫产17例、自然分娩13例;上述产后出血因素分别为6例、9例、7例、8例。两组患者疾病基本资料结果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纳入标准[4]:两组患者均同意接受宫腔纱块填塞治疗;患者同意接受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出血量及各项体征均符合产后出血疾病诊断标准。

  1.2护理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宫腔内填塞纱块压迫治疗,治疗过程包括:首先进行用物准备:科室自制宫腔纱块两条,质地较厚,规格:200cm×6cm,在使用前应全部使用0.5%安多福浸泡,挤干后备用;治疗时过程:手术医生使用卵圆钳夹住纱块,后经切口置入宫腔内,按照Z型路线填塞纱块,直至塞满宫腔,最后留取一定长度纱条自切口处自子宫切口处取出置入阴道内。填塞后观察子宫出血情况、纱块浸血表现、一旦出现纱块迅速被血浸湿,则表示此方法止血无效,需快速做好子宫切除手术准备;观察纱块未出现血液浸透表现时,应及时缝合子宫切口,需为纱块取出留有一定空间。手术相关注意事项:首先术前应仔细清点纱块数量、做好手术记录,为后期取出工作进行纱块数量核对,常规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止血药物,一般纱块在宫腔留置时间在24~48h[5]。

  1.2.2护理方法一般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对产后出血患者及时提供语言安抚,了解其情绪变化,为患者讲解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告知患者宫腔纱块填塞治疗优势,取得患者信任,安抚不良情绪,做好手术准备工作;遵医嘱进行用药,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止血处理效果,与家属保持沟通,进行健康宣教,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做好机体清洁及衣物更换等工作,保证患者身心舒适度,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做好出院指导[6]。

  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提供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出血现状及治疗对策,安抚患者恐惧心理,告知出血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消除患者内心紧张感,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询问患者体征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心率等,告知患者腹部疼痛是正常表现,告知宫腔填塞纱块手术过程,进行术前准备工作。为患者供给饮食,以流食为主,保证营养状态良好,护士在止血过程期间需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做好护理记录,术后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食物,促进伤口恢复[7]。(2)术后应心电监护24h。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宫底高度及阴道出血量情况等,必要时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输液治疗;护士提供预见性护理,早期发现其他并发症可能性,做好预防工作。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恢复情况、阴道出血表现,为患者提供宫底按压护理,评估宫底高度、对于阴道出现持续性少量出血表现患者,应及时上报医师处理。术后第2天,告知患者纱块取出步骤,解释原因,取得患者配合,顺利取出纱块后,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严格观察是否存在再出血倾向,术后每日遵医嘱为患者提供会阴清洁护理。(3)提供温馨舒适病房环境,每日进行病室消毒,指导患者坚持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恢复[8-9]。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纱块留置时间、有效止血时间;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表现,常见并发症表现包括再次出血、产后感染、止血效果较差导致子宫切除;采用科室自制表格评估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观察指标包括心理安抚、用药指导、服务态度、急救处理等,单项指标为25分,得分较高者表示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较高。于出院当日为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由护士负责评分,发放率及回收率均为100%,问卷各条目评定者信度值为0.84,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能较敏感地反映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纱块留置时间及有效止血用时比较

  一般组患者宫腔内纱块留置及有效止血用时均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表现比较

  一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为1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P<0.05,见表2。

  2.3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

  一般组患者对于临床提供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3。

  3讨论

  3.1产后出血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产后出血是产后较为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因素可能与机体子宫收缩力下降、产道损伤、胎盘剥离面积较大等,对产妇生命健康威胁较大,是产后较为严重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因产后出血止血效果不佳而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导致机体创伤较大,影响预后。而临床针对产后出血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宫腔填塞纱块压迫止血、手术切除、缝合术及球囊压迫等[11-12]。

  3.2应用宫腔填塞纱块治疗产后出血的优势

  本研究中为两组患者均提供宫腔填塞纱块干预,此种治疗手段原理即为通过纱块堆满宫腔,通过对出血创面直接挤压,刺激宫体感受器、促进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且宫腔内填满纱块,可压迫子宫下段,同时护士遵医嘱联合使用止血药物、缩宫素等,止血效果较好,避免进行手术,保留患者子宫,此种方法主要优势包括操作简单、止血效果较好、材料制作容易[13]。

  3.3科室为产后出血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

  产后出血属于临床产科常见产后严重并发症,对产妇生命造成较大威胁,临床需采用早期治疗措施控制出血,本次研究中为患者提供宫腔纱布填塞治疗,但大部分产妇对于手术知识不了解,可能导致治疗配合度较低,担忧预后结果等情况。护士应此类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积极宣教,为患者解释手术原理及优势,取得患者理解及配合;评估患者出血量,监测患者体征变化,遵医嘱积极用药,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准备好手术相关用物;术后护士应观察患者出血控制表现,及时用药,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干预,重视患者主诉,积极满足其主要身心需求,可降低产后并发症,提高科室护理质量,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产妇术后止血效果乐观。

  3.4为产后出血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积极意义

  目前临床针对产后出血主要可通过宫腔填塞、缝合术、子宫切除等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子宫切除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大、患者术后丧失生育功能,而宫腔填塞措施止血效果乐观、且操作简单,可作为产后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大部分产后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伴随严重心理焦虑表现、且身心状态较差、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产生恐惧心理,针对此种情况,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及时知识宣教、进行心理安抚、为患者强调宫腔填塞止血方法优势、严密观察体征变化、早期用药,大部分患者经干预后有效止血、纱块留置用时较短,且并发症出现较少,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较高。

  第2篇: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临床护理研究

  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其病死率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在手术后的5-10天,一旦发生就会延长患者住院的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且死亡率极高。导致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食管的解剖特点,如无浆膜覆盖、肌纤维呈纵形走向,易发生撕裂;②食管血液供应呈节段性,易造成吻合口缺血;③吻合口张力太大;④感染、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严重时可导致脓胸、多器官衰竭以及纵膈炎的发生。所以通过加强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观察,以及实施正确的护理,对预防及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我院一共接收了122例食管癌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有7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73%),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均痊愈出院。现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1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3岁。经过完善术前准备后,经左颈、左胸实施食管癌手术,有7例并发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73%。

  1.2确诊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方法

  通过内镜检查、稀硫酸钡检查、敞开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现瘘口、吞服美蓝或60%泛影葡胺以及切口渗液等方法来确认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

  2观察与护理

  2.1加强呼吸道护理

  防止肺部并发症食管癌术后由于肌力差,切口疼痛,不自主限制了呼吸运动,影响了呼吸功能,术后2~3天多在气管插管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1)严格气管插管护理:随时检查气管插管长度,防止气管插管脱出。为了防止气囊套管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而致缺血坏死,应每2h放气1次,每次3~5min,以减轻局部受压。及时吸痰,清除气管插管内痰液,防止痰液堵塞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正确使用呼吸机:经常检查呼吸机有无漏气,管道衔接是否正确,呼吸机与气管导管有无脱开,以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定时做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3)停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及时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湿化,同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重要脏器功能

  (1)注意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观察分析结果,防止呼吸衰竭。(2)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变化,防止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3)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末梢循环及皮肤温度,以了解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如果微循环血流灌注差,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4)记录每小时尿量,保证每小时尿量﹥30ml。注意尿的颜色、性质。检测肾脏功能,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5)术后2~3h注意肠蠕动,以确定是否排气。

  2.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当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时,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于瘘口愈合后2~3天拔除胸腔引流管,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每日用生理盐水250ml加0.5%甲硝唑100ml行胸腔冲洗2~3次,冲洗液温度一般为30℃~35℃。冲洗前帮助患者取半卧位,讲解冲洗的目的及意义,冲洗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给予拍背、咳嗽排痰,有利于胸腔内液体排出。

  2.4心理护理

  因患者经过一次手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使患者感到恐惧、焦虑、甚至绝望等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护士必须以诚恳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给患者以信赖感和安全感,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减少患者的忧虑。在这种情况下,家属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以也应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指导他们与医护人员共同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安慰,给予患者亲切的关怀和照顾,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使患者能愉快地接受各种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营养支持

  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因此吻合口瘘发生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选用TPN或TEN,但鉴于TPN价格昂贵且易发生并发症,故7例患者在发生吻合口瘘1~7天后,有4例行空肠造瘘术、3例采用德国生产的聚氨酯胃十二指肠营养管在胃镜的引导下置入十二指肠远端行TEN。管喂第1天,给予生理盐水50ml/次,总量控制在500ml以内;24h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给予米汤、果汁、瑞素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管喂前及管喂后1h内帮助患者取头高斜坡卧位、管喂前后均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0~50ml冲洗管道。

  2.6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积极支持和配合以后的化疗或放疗。认真指导患者的饮食原则,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叮嘱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宜从全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适当活动,定期复查。

  3讨论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很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让患者感到痛苦,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造成的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处理不当,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营养不良等。因此我们要注意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第3篇: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言

  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特征表现为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持续居高不下,临床表现有多食、疲乏无力、肥胖等[1]。糖尿的治疗需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控制,因此,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次研究以旨在探究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成就,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xx年8月~20xx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6例)两组。实验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有25例、21例;年龄为48~67岁,平均年龄为(55.32±3.65)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47±1.52)年。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有22例、24例;年龄为50~73岁,平均年龄为(55.87±3.62)岁;病程为2~12年,平均病程为(5.59±1.13)年。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病情的检测以及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按时用药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病情介绍。护理人员应将与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告知患者并进行详细介绍,例如向患者解释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具体的治疗手段以及與该疾病相关的护理方式[2]。此外,对患者说明控制该疾病对其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2)设置咨询台。在医院走廊的宣传栏上张贴与该疾病知识相关的海报,以及给患者印发相关疾病的健康宣传手册,使患者对该疾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设有专业的护士在咨询台为患者进行咨询,若患者对护理人员介绍疾病的知识点还存在有模糊的地方,可到咨询台找专业护士进行解答。

  (3)心理护理。在得知自己患病时,患者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其以消极的态度应对治疗,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因此,为使患者充满信心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将一些糖尿病治疗效果好的例子告诉患者,使其能勇敢面对困难。

  (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饮食的总热量进行控制,患者的体重必须要保持良好,而理想体重需要膳食的`平衡来维持,食物要保证营养全面,主食要做到粗细搭配,多食用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副食讲究荤素搭配,并嘱咐患者保持机体矿物质、维生素等的正常摄入[3]。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为观察的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对其进行检验,若结果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对比

  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胰岛素作用缺陷、分泌失调等都都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症状,慢性高血糖是其临床的主要特征,因此治疗该疾病主要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为主[4]。但是由于糖尿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其对病情并不了解,且认识不深,在生活中难以很好的执行医嘱使血糖得到控制,因此健康知识宣教是治疗糖尿病必不可少的环节[5]。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验组施行健康教育,实现了对患者的病情介绍、设置咨询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及饮食习惯的干预等。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因健康教育的宣传得到了积极的改善,稳定了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在饮食上也能保持营养均衡,做到少食多餐,饮食规律等,饮食主要以清淡、高蛋白低脂为主。避免使用煎炸及刺激性的食物。实验组施行健康教育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预后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第4篇: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患糖尿病的人数逐年升高,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后难以治愈,需长期服药控制血糖,如治疗效果不佳,病程加剧,患者容易出现全身各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现象,如在治疗期间加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1]。为了研究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对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具体见表1.全部入选患者疾病确诊,无其他严重肝肾疾病,对治疗护理及本研究知情,无精神障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1.2护理方法在接受相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入院当日热情接待患者,为其介绍医院环境,相关制度,作息时间等章程,为患者测量血糖值并记录,建立血糖记录单,告知其在住院期间每天需要测量血糖7次,以得到患者的配合,为患者发放疾病相关宣传资料,日常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满足其提出的合理的生活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住院期间患者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护理操作,预防发生护患纠纷[2]。

  1.2.2入院2-6d协助患者完成各项住院期间的检查,告知其检查目的及检查的基本方法,消除患者紧张心情;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等相关知识,告知其在患病后如不坚持治疗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定期监测血糖的重要性,测量体重后计算其每日摄入热量值,为患者制定膳食均衡的营养食谱,控制含糖及脂肪等食物的摄入;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并告知其重要性及必要性;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指导其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以更好的身体状态耐受治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3]。

  1.2.3入院1周因為老年患者记忆力价差,故此时应再次对患者进入院时的疾病健康教育指导,询问患者对相关知识不理解之处,及时给予解答,加强患者记忆程度;为患者讲解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强调按时服药,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保证患者未来出院后也能坚持定时测量血糖,坚持用药治疗。

  1.2.4出院指导留取患者有效联系方式,建立出院随访表,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指导患者在出院后坚持住院期间养成的作息及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及规律的饮食,确定复诊时间,嘱患者定期入院复诊,在复诊间期如出现异常,也应立即入院寻找医生诊治[4]。

  1.3观察项目和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糖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血糖值上的对比统一行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几乎无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血糖改善情况显著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6.67%,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糖尿病在临床较为常见,患病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显著升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对糖尿病的治疗已不局限于单纯用药治疗,饮食,运动等方式对改善病情效果显著。老年患者相较于其他年龄阶段患者,记忆,认知等较差,治疗难度较大,从而导致治疗效果较差,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同时间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不同时间的治疗需求,从而保证每一阶段的治疗效果,提升整体疗效[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高症状,提升其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可作为临床首选护理方案加以推广。

  第5篇: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日常规范护理规划,其制定标准应当针对患者患病的实际情况,通常情况下,临床护理路径全面的包含了全部常规护理行为后果。还对患者的病情转变加以全面的分析与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xx年9月到20xx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的病例,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起到了较为显著的实际作用,现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取的60例患者,均符合国际临床诊断标准,确实为脑出血患者,且未患有其它脑部疾病[1]。其中28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年龄在35至65岁之间,出血范围是8~56ml,平均出血量为21.62±6.75ml,发病时间范围2~25h,平均发病时间(8.42±1.42)h。随机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发现性别、年龄、出血量、发病时间等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为对比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根据相关专家的学术与临床经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向观察组患者详细讲解护理方案与目标,提升患者的主观能动意识;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对护理质量和效率进行监督与评价。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水平以及满意度进行评价。

  1.3观察与评价

  1.3.1对患者的护理时间、护理费用加以统计。

  1.3.2设计脑出血相关知识问卷,并发放给患者作答,满分100分,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加以分析。

  1.3.3设计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分析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对全部数据加以处理,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用t检验,若P<0.05,则代表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与对比组不同的是,观察组患者的在院期间的护理时间较短、住院成本较少、健康常识水平以及满意度更高,从统计学角度来讲,这些对比差异具有实际意义(P<0.05)

  3.结论

  (一)临床护理路径医疗效率更高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所需的护理时间,而且所需投入的医疗成本也相对较低。医院针对患者病情设计出临床护理路径后,护理人员遵照规范的流程开展护理工作,这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尽大限度的减少了发生错误与事故的可能性,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2]。不仅如此,临床护理路径还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尽早做出应对措施,在最佳时间范围内,为患者提供全面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及时精准的治疗,从而对患者病情实现控制,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3]。

  (二)临床护理路径更加人性化

  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医疗理念,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大限度的保障了患者的权益和心理感受,进而提升患者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临床护理路径中,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不但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感受,同时也有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增强患者对于自身自救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接受医院的治疗。不仅如此,临床护理路径还对护理人员提出了科学规范的行为指导,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少了护理人员误操作影响患者护理效果的可能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而言,能够体现出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这种方法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普及的意义。

  第6篇: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观察与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在我国北方更为常见。高龄人群一旦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则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病情较长,且反复发作,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容易并发肺心病、心衰等[1]。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我院为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现对130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xx年2月~20xx年2月收住入院的130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男76例,女54例;年龄49~72岁;病程6~17年。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发作期入院治疗,都有程度不同的咳嗽、咳痰、气喘、胸闷、肺部干湿啰音、口唇及指端发绀等。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施以抗生素、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同时配合医生做好积极护理。结果治疗有效116例,治疗有效率89%,,取得较好的效果。

  1.2护理干预

  1.2.1口腔方面的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继发霉菌经常感染,因此口腔护理对肺心病患者及其重要。慢性气管炎诱发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吸烟,气道纤毛的活动受香烟中所含焦油和烟碱的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灭菌作用被削弱,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支气管痉挛。护理人员要及时劝告病人戒烟,拒绝被动吸烟,使患者明白吸烟的危害,同时让家属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无烟环境。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及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洁。

  1.2.2雾化吸入常用生理盐水20ml加α-糜蛋白酶5mg做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min,盐水可湿化气道黏膜,稀化痰液,α-糜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抗炎、消肿、促进排痰。老年患者肺弹性差,肺和毛细血管改变,氧利用系数降低,肺的顺应性降低等呼吸生理特点,所以在给老年患者做雾化吸入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护士守在床旁,让患者取坐位,指导患者深而慢地吸气,频率不宜过快,同时给氧,密切观察心率、呼吸,注意有无呛咳、痰阻及缺氧情况,痰液过多者,雾化吸入中间可有几次小的间歇。

  1.2.3翻身叩背,有效排痰。患者在护士的帮助下,每1~2h翻身1次,翻身时宜缓慢进行,同时配合拍背、咳痰,将患者逐步置于所需体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取半卧位或坐位。

  通过叩击震动患者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拍背时面对患者随时观察面色、呼吸等情况。拍背方法: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反复进行5~10次,同时嘱患者深呼吸,但对老年人切忌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肋骨骨折、肺泡破裂等意外发生。拍背的力量、频率以使痰液排出顺利,患者能承受为宜。经过采取上述两项措施,痰液大多已从肺泡周围进入气道,此时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约2/3时咳嗽,重复數次,因深呼气可带出少量肺底分泌物,配合咳嗽可产生痰液运动及咳出的效果,对无力咳出痰液的患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轻度对患者的下胸部与上腹部加压,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排痰效果较好。

  1.2.4病情观察:观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尤其重视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是否费力)[2]。注意有无昼夜睡眠颠倒,有无嗜睡和昏迷等。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程度,药物使用后有无缓解,每次咳嗽咳痰的时间,痰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观察患者有无紫绀。

  1.2.5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有关慢性支气管炎的知识、治疗的主要方法、注意事项等。积极宣传戒烟知识,如患者戒烟困难,嘱其不要在进食后和活动后立即吸烟,并尽量减少吸烟量。出院后要做好自我保护,预防感冒。家中可使用食醋熏蒸等方法杀灭病菌。

  1.2.6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反复的忍受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痛折磨,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长期受到影响,致使患者长久处于焦虑和情绪低落中,家属心生厌倦。护理人员应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多沟通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讲解干预措施的意义。因此,做好解释工作,缓解患者和家属的不安情绪,增加患者和患者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及其重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争取早日摆脱病痛,达到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2.结果。

  13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116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89%,住院时间平均16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3.1保持康复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病房温度保持在17~22℃,避免因室内温差过大而加重病情[3]。在使用抗生素类止咳、祛痰等药物,静滴、雾化吸入及口服药物时,要熟悉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不能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于排痰困难者强镇咳药不要自行服用。在用药期间,要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输液速度要严格控制,速度过快,会加重患者心脏负担,使患者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补充营养、重视痰液的引流和稀释。

  3.2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患者的严重程度不一。护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降低其焦虑和抑郁状态,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其次,加强健康教育,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并不是简单的住院治疗,其需要患者在出院后进行自我保护的日常锻炼,护士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复发。最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是一个全面综合的护理服务,其需要护理工作者,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为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

临床护理的论文13

  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心理学教育指的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把护理学心理学紧密结合,在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有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熟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好各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促使患者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促进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心理学与护理学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在医学中,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系统的机能恢复,使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从观察病情中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

  新入院的患者,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们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表现为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有的自费患者因担心家庭经济困难。表现为心情沉重、沉默不语。

  一些需要进行特殊检查的患者会表现出恐惧、紧张和难为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时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熟悉医院环境,使其在短时间适应病房的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

  患者对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心理护理中就要做到因人而异。如有的患者对治疗方法恐惧,稍加解释就能愉快接受并积极配合。

  而有的患者反复多次做工作,也难以接受。这时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把医学知识通俗化,耐心细致地向他解释,讲解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让其他患者进行现身说教,通过心理护理会让患者摆脱消极情绪,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1]。

  心理护理的疏导工作是很重要的。主要是向患者说明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饮食、休息、预后及健康知识宣教。

  医护人员必须详细地搜集资料,用科学的道理和简单易懂的话,使患者对目前所进行的有一定了解并熟悉相关知识,对患者有疑问的地方要耐心解释,不能遮掩隐瞒,这也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素养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礼貌用语都是增强沟通能力的技巧。

  3在病房管理中的心理护理

  患者的气质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气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属于多血质的患者往往在病中就显得比胆汁质的患者娇气,忍耐性差。这种人,需要护士在打针和吃药时动作要特别轻柔,多做些心理上的安慰,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同情,他就会很好地配合治疗。

  但这种患者一旦病情好转后,就显得异常活跃。如病房应安静,但是他由于身体上的康复,心情愉快,会大声说话或唱歌,这样就影响了同病房其他患者的休息,别人提出异议,他会不高兴甚至是吵架,这时护士一方面应祝贺他的康复,另一方面要指出他的缺点,让他回忆在病重时的心情,这样他才会接受护理人员的要求,自觉遵守病房规定。

  召开公休座谈会,是沟通护理人员和患者心理沟通的一种好方法。通过会议,让患者畅所欲言,多提意见,这是取得护患之间相互谅解的最好方法。

  通过会议,护理人员可以多多听取患者对我们工作中的批评与建议,以正确的态度去积极纠正工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解决病患在院内的各种困难,切实让患者感受到优质服务的开展与推进,不再有"看病难看病贵"的偏见现象,让患者从心中感到极大的安慰,解除忧虑恐惧感的同时增加了信任感和安全感,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要求,会积极接受并配合[2]。

  4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的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的繁杂、紧张、琐碎、持久性,要求护士必须要用天使般的仁爱之心对待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护理环境,使每位患者尽可能的舒适地度过住院生活,带病而来,痊愈而归,即使是一个身患绝症的患者,也能让他在弥留之际感受人间的温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更要机敏果敢,沉着应对,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克服烦躁情绪,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在工作中磨炼和培养,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将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二者紧密相连。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增进和谐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临床护理的论文14

  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专 业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开放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 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1]。良好的医护合作是目前国内对于mini-CEX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十分有限。 由于临床护理人员不足及患者不配合,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 一定困难,有3名教师曾拒绝学员约定,其原因是太忙没有时 间;另外5名教师曾遭遇患者拒绝,其原因有患者不想被打扰、 个人因素、无耐心等。如医院出台相关奖励政策,提高教师的 自我效能感,奖励配合评量的患者,将会有力推进多元评量, 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带教质量。消除疾患,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康复的重要保 证[2],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降低 离职率。医护合作态度是指医生或护士对医护合作的评价和 所持有的具有持久性而又有一致性的心理倾向,积极的医护 合作态度对双方的职业行为具有指导作用[3]。医学生和护生 作为未来医疗领域的主力军,他们对医护合作的态度和认知 将直接影响医护合作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对154名临床 医学专业及145名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力求为今后进 一步开展医护合作教育、提高医护合作水平提供实证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郑州大学实习已满 10个月的154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以下简称医学生)和 145名护理学专业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以下简称医本生)88名、临床医学专 业研究生(以下简称医研生)66名,男106名,女48名;年龄21~ 30岁,平均(23.89±2.56)岁;96.8%在三级医院实习,3.2%在一 级医院实习。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以下简称护本生)79名、护 理学专业研究生(以下简称护研生)66名,女生122名,男生23名; 年龄19~31岁,平均(23.18±0.34)岁;均在三级医院实习。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 资料和Jefferson医护合作态度量表。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 龄、专业、学历、实习医院级别、对医护关系的认识。Jefferson 医护合作态度量表由Hojat等[4]于1995年开发,用于测量医生 和护士对医护合作所持的态度,分为共同教育和合作、护士 自主权、照料与治疗的对比、医生权利4个维度。采用Likert 4级 计分法,1~4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同意”“非 常同意”,条目8、10采用反向计分,使用总分评价,总分为15~60分,得分越高,说明医护合作态度越积极。量表总分45.1-60.00为医护合作态度水平高;30.01 ~45.00为中等; 15.01~30.00为低[2]。此量表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泛使用,在跨 文化因素的比较和合作教育的成效评价等方面,均具有良好 的适用性。杨晓莉等[2]将其译为中文版,包括医生卷和护士 卷,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0.84和0.85。

  1.2.2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开始前,由研究者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方 法,并讲解问卷填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由被调查者自 行填写,当场收回,最后由研究者进行核查。回收后及时串 核,剔除无效问卷,进行编码和分析整理。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320份(医学生165份,护生155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医学 生154份,护生145份),医学生和护生有效回收率分别为 93.33%和93.55%。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双人同步录入,输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描 述,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医学生和护生的医护合作态度(表1)

  医学生医护合作态度总分为(49.36±5.27)分,护生总分 为(50.58±3.37)分。根据Jefferson医护合作态度量表的分数评 价标准,医学生和护生均处于较好水平,护生高于医学生,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115,户=0.036),在“共同教育和合作” “护士自主权”“照料与治疗的对比”这3个维度上,医学生和 护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医生权利”这个维度上,护生得 分高于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5,P=0.000),护生 更不赞同临床医生的主导权威地位。

  2.2医学生和护生医护合作态度的主要差异(表2)

  3讨论

  3.1医学生和护生医护合作态度总体水平良好

  表1显示,医学生和护生得分均在高水平的医护合作态 度范围内,与医学生相比,护生得分较高,由表2可知,在条 目“护士应该被看作是医生的合作者和同事,而不仅仅是助 手”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 ),护生医护合作 态度更积极,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6]。医护生合作态度 均较好,可能与双方都处于实习阶段有关,刚刚从课堂转入 临床中,热情饱满,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精神 状态能够促进医护沟通,融洽的医护关系能够促进医护合 作。护生得分高于医学生可能与传统的观念有关,一直以来 护士的地位较低,人们普遍认为护士仅仅是打针、发药的, 所以患者对护士的尊重和依从性远远不如医生,并且护理学发展起步晚,同时女生占绝大部分,所以护生从心底里对医 学生有种依赖和信任的态度[7]。然而对于高学历的护本生和 护研生来说,已经不满足传统的护理定位,希望将来在临床 中获得与医生平等的地位,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促进患者 的健康,所以护生有着更加积极的合作态度。

  3.2协助发展护生的护士自主权

  表2显示,在条目“护士应参与有关医院后勤服务的政策 决定”上医学生得分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 说明医学生更希望护士拥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自主权。虽 然护生正在被灌输护理工作者新角色和职能的观念,认为 应该为患者所提供的护理负责,并有权利和义务发表自己 的意见和建议,但在现实的临床工作中医生多处于支配地 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士也习惯于听从医生的安排,很 少表达自己的建议。患者也往往觉得治病靠医生,更多注意 与医生搞好关系。另外,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探寻适 合护理人员发展的科学管理机制[8],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 前我国护理人员配置还没有合理的能级标准,护理人员能 级结构不够清晰,岗位职责并不能充分体现出专业技术水 平[9],这些消极因素都会影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价 值实现,并在影响护士自主权的同时,不同程度地通过临床 老师的带教和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实习护生。因此护生 的护士自主权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护理教育及管理者应 该注重对护士专业技术的培养和提高,并通过积极开展在 职继续教育项目和开设医护论坛等方式,为临床护理人员 提供足够的教育支持和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创建良好的 合作环境,协助发展护生的自主性。

  3.3开展医护合作教育势在必行

  本研究中,在条目“在所有的卫生服务事物中,医生应占 有主导的权威地位”和“护士的基本职责是执行医生的医嘱” (反向条目)上,医学生与护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护生得分较高,双方对医护职能关系、医生权利的认 识不平衡,护生对医生的主导地位更持不认同态度,更愿意 接受“并列-互补型”的医护合作关系。目前,护理学已成为一 级学科,护士被赋予了新的角色,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更 是患者健康的教育者、权益的保护者、示范者、研究者、咨询 者、管理者[6]。我国也提出了护理学专业教育的新标准?,努 力使护生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然而医学生受传统观念 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接纳了医生在医疗体系中的主导地 位,往往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11]。临床带教的医生往往 是主动的,习惯给护士命令和指示,同时缺乏对护士新角色的 认识,即使是有新的了解,但旧的思想根深蒂固,也不能在短时 间改变,带教医生的态度和行为让实习的医学生逐渐形成了错 误的观念[12]。因此应加强医学生对医护合作关系的进一步认知 与对护士新角色的认同,积极引导医学生接受新的理念。

  建议医学院校在重视医学生和护生专业课同时,重视医 护专业间的合作教育,考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医护合作教育 课程,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巧,改善医学生和护生对自 身职责的认识,提高医护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 观念和态度,提高医护合作能力。有调查[13-14]显示,跨专业教 育和医护合作带教模式对医护合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 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及学校自身的特 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医护合作的教育。带教老师以身作 则,在传授技术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医学生和护生沟通交流 合作的能力。

临床护理的论文15

  摘要:目的:在围手术期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其对骨科患者产生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将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来我院骨科住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实验组50例、参照组50例。参照组的5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的50例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人性化护理。对两组实验取得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取得的临床效果优于参照组取得的临床效果,对比两者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有助于缓解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骨科;意义;价值

  由于我国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特别是骨科这样的科室经常接收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对于这种患者,人性化护理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实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整体护理,受到广大护理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1]。人性化护理能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同时缓解患者心里的压力与紧张,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所起的作用,并研究其临床意义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来我院骨科住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各为50例。其中男性患者的人数多于女性患者,前者为68例,而后者则为32例;年龄为20~79,平均年龄为(59.28±4.56)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87例,而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有13例。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告知及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实验组50例患者入院后会接受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内容包括:术前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与安慰,避免患者因手术引起心理上的恐慌而不能正常休息;饮食护理,即告知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对饮食不方便的患者,提供饮食;生活护理,即定期为患者整理床铺及摆放生活用品;皮肤护理,即对于需要经常卧床的患者,定期为其翻身,按摩皮肤等。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的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表。满意程度分为三个不同等级,即①非常满意;②满意;③不满意。总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的例数[2]。两者观察的康复指标包括术后疼痛消失的时长、住院时长。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且进行t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对其满意程度的`比较。实验组患者经过人性化护理后,患者对其满意程度较高。而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对其的满意程度较实验组来说较低。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病人以急诊患者居多,大多数患者入院时都需要给予紧急处理,并且这些患者的情绪一般比较紧张,患者的家属也显得很恐慌。一旦医护人员在某方面没有注意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思,就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再加上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对骨科的护理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人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可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同时缓解患者对疼痛的焦虑感,患者家属也会因为患者的情绪得到平静而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骨科护理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一切从患者出发,满足专科特点为根本要求,使骨科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保证骨科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医疗行为的科学性及有效性[4]。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发现给予人性化护理的实验组取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对人性化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较高。因此,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加速患者的疾病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总之,对于骨科患者来说,给予其适当的人性化护理,能使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因疾病产生的忧虑与紧张情绪,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从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此外,人性护理还能使患者尽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长,减少住院费用。因此,人性化护理值得在骨科护理中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常艳.循证护理在烧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教育,20xx,02(05):116-118.

  [2]陈嫣红.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志,20xx,19(30):120-121.

  [3]党晓菊.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xx,6(13):154.

  [4]郑艳.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xx,9(6):84.

【临床护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临床护理的论文05-15

临床护理的论文【精选15篇】06-08

临床护理的论文范文12-07

临床内科护理论文12-04

儿科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论文11-02

临床护理的论文大全(15篇)06-07

临床护理的论文15篇(必备)05-16

临床护理的论文精品(15篇)05-17

临床护理的论文15篇(精品)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