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

时间:2024-07-02 15:52:54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临床医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临床医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1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作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全国陆续开展了省级、国家级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这也使得各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临床技能的教学。通过临床技能竞赛,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医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培养并提升临床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同时还对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主要论述了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临床技能竞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是教育部、卫生部秉承“奉学道、尚医德、精医术、展风采”的理念所主办,由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承办,目的是为了有效培养医学生的医学知识、医学实践技能,进而促使高校临床医学教育的有效改革。因此,探究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

  1.1重视高校的医学实践教学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是一个高质量的比赛平台,可以向全国人民展示高校的医学教学水平,而这项比赛更加侧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各大高校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医学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医学实践能力。以康复医学专业为例,康复医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临床技能竞赛中,也多侧重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医学实践技能的重视和培养,进而促使学生成为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医学人才。因此康复医学专业的教师应该积极熟悉比赛的机制,将全面、熟练、规范、准确几个标准作为衡量学生基本技能的准则,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且还要将这几个因素作为判定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标准。

  1.2优化高校医学实践教育的硬件设施

  当前高校医学专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医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医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医学临床实践才能掌握更多的临床技能,但是医学给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而有时候临床实践还会跟患者的利益产生一定的冲突。随后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及《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这些都使得高校临床技能的实践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当前,很多高校医学康复专业的教师都将由传统的在真实患者身上进行实践操作转变为当前的模拟实践教学,但是模拟实践教学却极大地影响了高校临床技能教学的深度。而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也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所以一些高校就加大了临床技能实训操作中心的建设,加强实践技能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和配备,这样就可以给医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综合性临床技能实训的平台,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

  1.3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实践教学软实力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当前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项目逐渐增多,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广泛,因此高校医学实践教育的完善也迫在眉睫。在高校的医学实践教育中,通过客观化的临床考试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高校也可以根据医学专业教师的考核资源,利用高校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通过学生的实际考核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实践活动,也可以组织一些专业的临床医学专家以及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共同制定出培养学生临床技能的措施,并制定出一套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并根据大学生临床竞赛所增加的项目适当添加一些临床技能培训项目,更好地模拟竞赛的真实场景,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培训,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跟实践技能进行结合。医学康复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将理论跟实践进行结合的能力。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也促使高校更加注重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各大高校也陆续成立了临床实践技能的教学课程,并重新划分了理论跟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程,同时还根据不同的专业,分时间开放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实践技能教学的质量。随着临床技能竞赛项目的增多,竞赛对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内容的考核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还应该不断拓展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知识面。当前信息技术遍布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高校也应该积极将网络教学融入到具体的医学生实践教学中去。高校可以构建医学实践学习的网络平台,在上面放置一些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等,供大家学习和分享,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实践操作,有效掌握一些实践技能和方法。同时还可以构建以计算机仿真和数据库为核心的心肺腹听、触诊多媒体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跟计算机的有效互动。并且康复专业的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构建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病人,让学生进行更加真实的模拟训练。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

  1.4实习教学医院教学效果提升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规定,参赛的学生必须要从临床医学大五学生中选择,而大五学生正处于实习阶段,因此实习医院的技能培训对竞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临床实践工作的繁重也使得教学实习医院重视临床,而忽略教学。因此必须要不断改进并完善教学实习医院的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综合技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竞赛。因此各大高校的医学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技能的教学,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构建高校内部的临床技能竞赛,以实习基地为单位培训和选派大五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竞赛,将学生的成绩与实习基地的年终考核评价挂钩,积极奖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并将竞赛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个教学实习基地,从而帮助实习基地进行更好的改进和完善,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综合技能。

  2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

  2.1创新了高校的医学教育模式

  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竞赛使得更多高校的医学专业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传统的医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学生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常给学生提供实践培养的机会和时间也很少,这样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而临床技能竞赛的开展给高校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各大高校的医学教师必须要不断改进并创新当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不断完善临床技能学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临床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2.2创新了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

  通过临床技能竞赛的培训,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也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通过临床技能竞赛,可以帮助教师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进行更加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准备临床技能竞赛的过程中,能促使他们形成科学、完善的临床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也能促使教师将教学与临床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学生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有效地掌握一些临床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医学教学水平。

  2.3提升了学生的医学综合素质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全部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它也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一个有效检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包括不同层次的比赛,如赛区赛、省赛、校赛,这些都是展现学生能力、展示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校医学教育水平的平台。通过临床技能竞赛,可以使得教师积极发现自己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促使他们积极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医学教学水平,而学生在临床技能竞赛中,也能积极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针对性进行培训和改进,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能有效锻炼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医学综合素质。

  2.4提升了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

  临床上更加注重的是跟患者的有效沟通,跟患者进行心灵、情感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临床学习的目的,也才能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恢复。跟患者进行沟通时,必须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以及沟通技巧,要认真、积极倾听患者的倾诉,还要用温和、同情的语气跟患者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还能拉近医生跟患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患者感觉到温暖,实现康复的目的。通过临床技能康复医学专业项目的竞赛,学生在沟通中也能更加关心病人,把病人当作是正常的人而不是去看疾病本身。同时在具体的临床技能操作时,也能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如在检查病人身体时做好必要的保暖措施,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通过一些有效手段减少病人的疼痛感和紧张感。并且要跟病人进行正面沟通,要语气缓慢,不能去说一些医学上的专业术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让病人明白自己的病情,还要告诉病人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及哪些是正常的反应等。通过具体的临床实践竞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也能强化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实践技能操作中去,有效提升他们的医学综合能力。

  总之,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高校的医学临床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必须要根据临床技能竞赛的机制,积极创新高校的临床教育,从而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医学综合实践技能,进而推动高校医学临床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雍军,冯娟,范宇琴,等.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作用与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xx(20):9-11.

  [2]李梅,方鹤,胡吉富,等.全国临床技能竞赛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促进作用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xx(4):656-659.

  [3]罗乐,杜文静.技能竞赛对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xx,12(1):74-76

临床医学论文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2.6岁,病程2h~12d。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栓塞8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并发肺栓塞6例,糖尿病并发肺栓塞12例,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3例,其它疾病1例,无疾病者3例。

  1.2临床表现

  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症状为:呼吸困难或气短症状26例(78%),胸痛、咯血5例(15%),心悸3例(9%),晕厥发作6例(18%),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三联征”8例(24%)。体征为:呼吸过速、明显紫绀18例(54%),血压下降10例(30%),肺部湿啰音14例(42%),低热6例(18%),胸腔积4例(12%)。

  1.3辅助检查

  1.3.1动脉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对APE患者的诊断检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APE患者必做项目。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和肺脑动脉血氧增大是血气改变最主要的表现,其数值为PaO2<80mmHg,PaCO2降低。

  1.3.2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见到肺部血栓,显示右室扩大,室间隔运动异常。本组显示为室间隔左移及右室扩大12例,肺动脉高压8例。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观察有利于诊断,表现为右心负荷增大,肺性P波、avF导联T波倒置或ST段压低,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组肺性P波4例,avF导联T波倒置7例,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

  1.3.3胸部X线

  肺动脉灌注扫描X线显示:肺纹理稀疏减少,条索状阴影出现,气管向患侧移位,膈肌逐渐抬高。本组显示梗死区肺纹理稀疏6例,条索状阴影出现8例。

  1.3.4CT检查及肺动脉造影

  CT检查有助于对APE的特异性准确率提升,其准确率达到92%,与CTPA同时进行能有效对APE进行确诊。本组经CT检查及肺动脉造影发现:亚段以上肺动脉环形或半月形充盈缺损14例,完全性充盈7例,单侧、双侧肺动脉栓塞分别为5例和7例。

  1.4治疗方法

  33例患者中25例采用抗凝、溶栓治疗,余下8例采用常规治疗。抗凝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h1次皮下注射,同时给予其他的对症及支持治疗,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和升压治疗。溶栓治疗采用尿激酶2万U/kg稀释后静脉滴注,继之用肝素序贯治疗。

  2结果

  25例采用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2%。静脉血栓脱落致大面积肺梗死是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3讨论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肺组织血管疾病,起病急、多引起呼吸脏器衰竭,应及时诊治。近年该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应提高诊治意识,改进诊断技术设备,以减少误诊、漏诊。有研究表明PE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深静脉血栓、手术创伤、心肺疾患、肿瘤、高龄等,凡有以上因素均突出呈现呼吸衰竭、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由此可见该病临床表现呈缺乏特异性,且具有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PE三联征”在本组患者占8例(24%),具有一定高比例。在临床诊断方面应尽快行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CT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可对肺栓塞进行初步诊断。肺栓塞一经确诊,应尽快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当前临床APE患者应用最多的是采用溶栓、抗凝治疗为主,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和恢复肺组织再灌注,增加肺毛细血管血容量并降低死亡率,本文认为大面积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主张采用溶栓治疗,疗程一般为14天以内,常用药物有常用的药物有UK、rt-PA。抗凝治疗是保证溶栓治疗效果的另一项重要治疗,在静脉滴注后继用肝素治疗,疗程一般半年以上,因此需患者长期用药,予口服华法林则作为低分子肝素抗凝后的序贯治疗。本组33例患者有25例接受抗凝和(或)溶栓治疗,治愈20例,好转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2%,取得较好临床效果,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治愈率。

临床医学论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院20xx年6月~20xx年6月收治的48例肾损伤患者,其中45例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8~62岁,平均年龄为39岁。发生部位:1例双肾损伤,21例右肾损伤,26例左肾损伤。肾损伤类型:6例肾粉碎伤,9例肾裂伤,33例肾挫伤。在本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并发其他器官损伤。导致患者发生肾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车祸、踢伤、坠落伤、煤矿顶板塌方。本组患者均有血尿出现,其中有32例患者肉眼可见血尿,另外16例患者在镜下可见血尿。有45例患者出现患侧腰腹部疼痛,10例合并其他器官损伤的患者中有8例患者为腹腔损伤。有10例患者出现休克症状,9例患者有腹膜刺激症状。

  1.2检查及治疗方法

  在本组资料中有7例患者采用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其中有4例患者未见异常,有3例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溢,1例患者出现延迟显影,1例患者外伤不显影。对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有36例患者伤情明确显示,其中21例有轻度肾损伤,15例有重度损伤。另外根据患者病史和血尿诊断对伤肾未见异常的12例患者确诊为轻度肾挫伤。对34例患者行CT检查,均显示肾损伤,其中有6例患者肾粉碎伤,9例患者肾裂伤,19例患者被摸下血肿,对9例怀疑有腹腔内脏器损伤的患者行腹膜穿刺。治疗方法:在本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1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有10例患者行肾切除术,3例患者行肾修补术,1例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在本组有并发伤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手术或其他治疗。

  2结果

  经治疗,本组患者有47例治愈,治愈率为98%,发生死亡的1例患者是由于其并发多脏器损伤以及顽固性休克患者。

  3讨论

  肾损伤主要分位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大多数是由于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导致的,受伤部位一般是在腰腹部,按病理类型可将其分为:①轻度肾损伤:皮质浅表裂伤或肾实质损伤。②重度肾损伤:横断碎裂或肾实质深度裂伤。③输尿管肾盂连接部位损伤。④肾蒂损伤:部分或全部肾蒂或肾段血管断裂,或动脉内膜断裂血栓。

  患者的临床表现由于其损伤病理类型的不同也会呈现不同。依靠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患者体征均可将闭合性损伤检查出来。若患者是怀疑为肾损伤,则可通过CT、肾动脉造影、IVU、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肾损伤的程度进行确诊。由于B超具有无创伤、快捷的优点,故能够对大部分外伤患者的病症做筛选诊断。对本组48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阳性率为75%。B超检查能够较理想的.对患者的腹膜后病变以及肾损伤形态进行观察,能够从不同断面的对微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特别是在重度肾损伤中,能够非常可靠、快捷、方便的对肾损伤进行分型,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CT对于肾损伤的分类诊断较为准确,能够将腹部脏器受伤情况及肾周血肿范围进行清晰显示。在本组资料中有34例患者行CT检查,均能准确的显示肾脏损伤。CT是一种能够一次检查即将腹部受伤情况及程度、合并伤情况检查出,并且安全迅速的检查方法。IVU检查具有能够对双肾功能及有无尿外渗情况同时了解的优点,但是对于伤势重并休克的患者,IVU的检查就会受限。

  在临床对肾损伤进行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伤情及致伤原因采用正确及时的处理,同时要积极治疗并发伤。对于大部分的闭合性损伤患者均是采取保守治疗,但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尿的变化、血常规、腹部包块进行密切注意,并需要及时对血容量进行补充,同时要积极进行抗感染对症治疗。在采取保守治疗的同时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以便能及时的行手术治疗。若患者出现严重的肾损伤并腹腔脏器破裂则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在进行肾损伤手术治疗时一般需要先对肾蒂进行控制,再对肾脏的情况进行探查,若患者在术前明确诊断不是肾蒂损伤或肾粉碎伤则可以直接进行探查,若在探查过程中有明显的出血则需要先将肾蒂控制后再对肾脏进行处理。手术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的前提下尽可能对整肾进行保留。一般情况下应当对肾蒂伤和肾破裂伤行手术治疗,对于单纯肾破裂伤则需要尽可能的行修补术或部分切除术,如果对患者进行探查发现有严重的肾损伤则应当对其行肾切除术。

临床医学论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3例患者均为我院20xx年12月—20xx年12月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血红蛋白(Hb)<90g/L,红细胞压积(Hct)<25%,血清铁蛋白(SF)<100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20%。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蔗糖铁组、右旋糖苷铁组和力蜚能组各21例。蔗糖铁组:男9例,女12例,年龄21-77岁,平均(48.7±10.3)岁;右旋糖苷铁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0-77岁,平均(47.8±10.4)岁;力蜚能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22-76岁,平均(49.1±10.8)岁。三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静脉注射蔗糖铁组:首次使用先予试验剂量20mg以生理盐水20ml稀释,15min内静脉注射,观察1h,如无不良反应,将100m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于血液透析开始2小时后从透析器静脉端缓慢滴入,至少30分钟。每周2-3次。连用12周。

  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组:首次使用先予试验剂量20mg溶于2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5min以上,然后观察1h,如无不良反应,将100m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中缓慢静脉滴入,至少30分钟。每周2-3次。连用12周。其中,有1例患者因出现较严重的栓塞性静脉炎于治疗第二周退出该组,有1例患者因出现较严重头痛于治疗第五周退出该组。

  力蜚能组:2粒(300mg)/d,每日1次,饭后服用。连用12周。

  三组均同时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每周皮下注射2-3次,每次3000u。

  1.3疗效评价

  与基础值相比,显效:Hb≥110g/L,SF≥300g/L,TSAT≥25%;有效:90 g/L≤Hb<110g/L, SF与TSAT均较基础值有所增加(>5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Hb<90g/L,SF与TSAT无明显变化(增加<5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蔗糖铁组总有效率为90.47%,右旋糖酐铁组总有效率为84.21%,力蜚能组为71.43%,三组比较,蔗糖铁组与右旋糖酐铁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值0.96),但前两组与力蜚能组对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药物副反应:蔗糖铁组仅1例出现较为明显的恶心、间断腹泻,经对症处理后逐渐好转,发生率为4.76%;力蜚能组仅1例出现较为明显的腹泻、黑便、头昏,经对症处理后腹泻、头昏逐渐好转,发生率为4.76%;右旋糖酐铁组有1例患者因出现较严重的栓塞性静脉炎于治疗第二周退出该组,有1例患者因出现较严重头痛于治疗第五周退出该组,有2例出现头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症状不重,经观察,后逐渐自行好转。药物副反应前两组与右旋糖酐铁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蔗糖铁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重度贫血总有效率为90.47%,口服力蜚能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蔗糖铁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4.76%,右旋糖酐铁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9.0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注射蔗糖铁联合rHuEPO 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临床医学论文5

  1小儿临床用药之特点和分析

  1.1差异

  小儿是一个发育不成熟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消化、分布和排泄同成人是有着显著的差异。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胃的蠕动较慢,消化液、酶的分泌较少,导致药物的吸收不规则。尤其是新生儿因血浆蛋白、脂肪的含量较少,药物的分布受到了限制和影响;小儿肝脏的容积直接限制了药物的代谢;小儿的肾功能较弱,新生儿的肾血流量是成人的20%~40%[2],因肾小球的滤过性较低,所以排泄较慢。小儿通常情况下的发病特点是:发病急、发病重,若及时的治疗,很快缓解明显症状。但是小儿用药要注重个体化的原则,使用的药物不仅能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要降低毒副作用的形成与发生。

  1.2药物的本身问题

  通常情况下,药物的使用剂量是根据成人的剂量设计,很难变成为适合小儿的准确剂型,有时药物剂型的变换会导致药物性质的改变,影响药物性质的稳定性。另外的一些较为普通的药品因剂型、剂量的不精确,或者是药物中的赋形剂较多,从而引发小儿的不良反应。

  1.3药物的相互影响产生的问题

  针对小儿用药要求选择对小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这样药品的选择范围较小,因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疗效会降低。例如,小儿的腹泻疾病,通常情况下使用抗菌药头孢之类加上微生态制剂以及止泻药,然而抗生药能抑制、杀死微生态制剂,止泻药也能将微生态制剂带走,从而降低了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小儿使用的抗生素只有头孢类与大环内酯类。头孢类是繁殖期的杀菌剂,大环内酯类是速效抑菌药,因速效抗菌药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的状态,因此头孢就不能发挥繁殖期的杀菌作用。通常情况,这两种药是不能联合使用;若是一定要合用,必须要进行药敏实验,以便在治疗的过程中尽快的调整。

  1.4中西药的灵活使用

  小儿为“稚阳体、邪易干。”“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发病易、传变快、病情变化多端。掌握现代中药的发展情况,可灵活的将中西药联合使用,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例如:六神丸,该药成分中的雄黄是砷的化合物,不适合同西药中的助消化的药物如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等联合使用,也不能与抗贫血的药物富马铁片以及亚铁盐和亚硝酸盐类同时服用,否则会降低疗效,甚至失效;更加不能同解痉止痛药连用,否则会导致雄黄的氧化,反而增加毒性。又如含有酸性的中药,如乌梅、山楂、五味子等或者是制作好的中成药保和丸、山楂丸等,这些含酸性的中药时不能与含碱性的西药如胃舒平、氨茶碱、碳酸氢钠等进行合用,因为他们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不易溶解的化合物或者是分解破坏之后失去药效;也不能同磺胺类的药物连用,因为磺胺类的药物在酸性条件下会形成结晶尿,损害肾脏。因此,联合使用中西药时,必须要掌握药的性质和配伍禁忌,才能提高疗效。

  2临床用药的注意事项

  2.1用药的剂量、时间、配伍禁忌

  药物剂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疗效。例如使用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的硬肿症,小剂量使微循环的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并且防止DIC,当剂量过大时,反而造成血管的收缩,减少血液的循环量,使硬肿症状加重。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剂量、浓度,并且还要防止滴液的外渗。小儿的给药时间是规定的,静脉滴注甘露醇,时间要控制在15~30min之内。中药和西药的给药时间不相同的,西药因为刺激性较大,所以要早饭后服用,避免损伤胃肠粘膜;中药的药性相对缓和,刺激性很小,所以在饭前服用,效果更佳。药物的配伍禁忌同疗效直接联系。例如酸性药和碱性药是绝对能抵消本身的药理作用,维生素C-抗坏血酸钠静脉注射液Ph5.0~7.0,是不应作为酸性药物来看待,但是氨茶碱不能与维生素C进行配伍,与NaHCO3应该进行分瓶输注,与钾注射液应该按照一定的配伍比例之后,加入葡萄糖中进行静脉滴注,是具有一定的浓度和顺序的。因此,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药物的性质以及中药中的“十八畏”和“十九反”,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2.2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护理

  没有一种药品在所有的.情况之下是绝对安全和有疗效的;任何一种药都具有许多种的药理作用,因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所以对药的毒副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增报道:低血钾病人在使用青霉素之后会出现精神不振,无力、心悸、腹胀等症状。患者以为是病情的发展,往往延误了治疗时间;还有报道,快速的滴注大剂量的青霉素钠盐,严重的会出现抽搐、呼吸暂停、昏迷等从而误诊是青霉素过敏。因此,在以后的治疗中队青霉素的使用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浓度和滴注的速度因随病情的发展而改变。

  2.3给药的方式和心理护理

  小儿本身惧怕打针、输液,加之疾病的困扰,容易烦躁、哭闹,是治疗不能得到保证,有的小孩不配合治疗,甚至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所以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必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是能起到辅助作用。治疗过程中,真切的关怀、和蔼的慰问、亲切的照顾以及肢体语言等,和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对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创造良好的治疗气氛,是使患儿接受最佳的治疗。

临床医学论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其中2012级临床医学1班(平行班)学生43人、临床医学(院校结合班)学生37人、临床医学(系统化教改班)42人,3个班级的学生各方面资料(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家庭环境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根据国家助理执行医师考试大纲,综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分别命题1套,共150题(每题为1分,全部为选择题),在第4学期末(2014年6月)同步测评,学生采取机读卡作答。其中,基础医学综合题50题分布:解剖学(n=10)、组织胚胎学(n=2)、生理学(n=10)、生化学(n=3)、病理生理学(n=5)、药理学(n=10)、微生物与免疫(n=5)、病理学(n=5)。临床医学综合题100题分布:预防医学(n=9)、传染病(n=5)、流行病学(n=5)、内科(n=18)、外科(n=9)、妇产科(n=9)、儿科(n=18)、全科(n=18)、诊断学(n=9)。

  1.2.2教改方法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校时自然分班,临床医学4班为院校结合班、临床医学5班为系统化教改班、临床医学1班为对照班。双盲实施教改,教改班采取新课程体系和新培养模式。

  1.2.2.1院校结合班人才培养模式院校结合班实施“1+1+1”(即1年学校教育、1年医院教育、1年医院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第1学年的基础课程在校由学校老师统一授课;第2学年的专业课程采用院校结合模式,教学任务主要由教学医院临床师资承担,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能够采用临床实践教学的内容尽量在临床上进行教学,并安排学生每学期每周不少于2学时的临床实践,其中教学查房、病案讨论、书写病历、观摩手术、社会实践不少于1次;第3学年进入医院实习。

  1.2.2.2系统化教改班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临床实习。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1)将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五官科学按人体8大器官系统进行了内容的整合,将同一器官系统涉及的内容有机的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循环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内分泌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8门专业核心课程。

  (2)将8门专业核心课程中无法囊括的基础医学知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医学基础。(3)将8门专业核心课程中无法囊括的临床实践内容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临床基本技能。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2进行双人双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AS8.2版本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平行班、院校结合班、系统化教改班学生基础医学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3个班级学生在解剖学、生化学、药理学3门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胚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病理学5门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平行班、院校结合班、系统化教改班学生临床医学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3个班级学生在外科学、儿科学、全科医学3门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内科学、妇产科学、诊断学6门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学生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从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学生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发现,8门基础医学课程,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均在学校由学校老师统一授课,故大多数课程2个班级学生的考试正确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2学年进入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后,院校结合班的学生可在病房中通过真实的患者来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对病情的分析中,为什么患者表现出这些临床征象,什么样的解剖结构、生理特征、病理改变决定了患者的发病特点,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故解剖学和生化学两门课程的考试正确应答率院校结合班优于平行班。从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学生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结果可以看出,

  (1)预防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平行班、院校结合班、系统化教改班教学方式基本一致,依靠学校实训基地或医院较为完善的模拟操作设备,学生均可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故3个班级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外科学、儿科学这样的临床专业课程,知识点繁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不可能学完每个疾病,院校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教师多为来自临床第一线实践经验十分丰富的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有着大量的临床资料积累,尤其在需要时可将课堂带入病房,开展现场教学,学生更易学习和理解。而且像外科学、儿科学这样临床操作较多,需培养学生较强动手能力的课程,在医院学习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师的指导下,面对真实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操作(即早临床、多临床),通过自己亲手实践的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自学能力,故这两门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院校结合班优于平行班。

  3.2平行班与系统化教改班学生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平行班与系统化教改班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后者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各学科的知识有着较强的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但仍存在学科之间内容交叉、重复(如肾脏的结构特点,解剖学、组胚学中,生理学肾脏排泄机制中,药理学利尿药物的作用部位中均会重复讲解);基础与临床脱节等问题。这样的教学对三年制专科层次的医学生来说一是加重了课时负担,二是从桥梁课到专业课再到临床实习时间跨度大,难以将理论学习印证到临床实际问题中,增加了学习难度。本校“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将同一器官系统涉及的内容有机的整合为一个整体,从形态、结构、发生、功能、生理、病理到临床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8大系统疾病诊疗技术。例如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时,从学习正常的消化系统结构,到了解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学习病理改变,最后依次学习有关消化系统内科、外科、儿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这样的整合,一是减少了课程重复,缩短总学时数,增加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或自主学习的时间(8大系统要求掌握知识点只需790学时完成,而按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讲述相同的知识点需要988学时完成,节省198学时);二是可有效避免学生学前忘后的现象,从基础到临床到见习的连贯式学习可以使理论知识系统融合在某一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使理论知识形象化,也可达到“早临床、多临床”的目的。从平行班与系统化教改班学生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结果来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并不会影响学生对临床专业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在解剖学和外科学这两门课程中学生考试正确应答率系统化教改班还优于平行班。当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院校结合”模式改革中存在学生由学校辗转到医院学习的心理变化影响学习效果;医院医生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但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中也可能遇到各器官系统课程知识融合不够、配套教材缺乏、跨学科、跨系统教学师资缺乏等困难。

临床医学论文7

  1 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篇好的临床医学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条理性和规范化。这是撰写医学论文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事实,能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并具有可重复性。做到立论客观,论据充足,论证严谨。对临床观察和实验所得的数据和实践材料加以整理、分析和推导,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为达到“预期目的”而歪曲事实,伪造数据。具体要求:①数据资料来源正确可靠。如病例来源及其选择应有一定标准;②要有周密的临床科研设计。对观察病例要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要具有可比性,观察指标的选定必须客观,统计学方法运用恰当。

  2)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论文总结的成果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设想,探索新的规律;采用的是新方法或新技术;在重复模仿他人已有成果或科研课题中,补充实现该成果的新条件、新方法或新改进,即仿中有创。

  3)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通过基础或临床医学的科研活动,解决医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学论文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其实用性较强。不论其报道的是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都可为他人所利用或借鉴。虽有些暂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从发展来看仍有其重要意义者,也应列入有实用价值的范畴。例如回顾性研究可为前瞻性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4)条理性

  条理性是指思想、语言、文字达到的层次。要求:①用客观的论据和符合逻辑的推理来论证和阐述问题,形成结构严密、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论明确、说理性强、可信度大的文章;②文字简洁、语法正确、表达清晰、层次分明,读起来流畅易懂,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性词语。

  5)规范化

  规范化也是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一篇好的医学论文按规定的格式撰写,一般在内容发表上可以达到要求,但要保证论文的写作质量,还应该在名词术语、计量单位、数字用法、外文字母和规范汉字上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名词术语应该使用全国自然委员会审定的名词,药物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2 基本结构和要求

  临床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结构式摘要、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下面分别介绍如下。

  1)文题

  文题应简短明了,开门见山,对读者具有吸引力。能准确地概括论文内容,点名主题。做到文题与内容相符。一般文题不超过20个字。写作中应注意:①文题中无虚词,如“关于”、“对于”等;②文题开头避免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病例数),以利于编制索引;③少用或不用副标题;④尽可能避免使用标点符号;⑤需要特殊说明时在文题右上角标注“*”,并在本页左下脚说明。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⑥非公知公用的名词术语要书写全称,不能随便缩写,如把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写成甲减心。

  2)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是全文的概括和浓缩,是论文内容不加评论和注释的简短陈述,是一篇有数据有结论的短文。他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从而大大节约阅读时间,能在短时间内让读者决定是否值得进一步详读全文。目前,医学论文的摘要大多采用结构式摘要的格式,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摘要的字数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缩略语、略称、代号,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一般比较重要的论文都有摘要,内容较简单或较短的论文也可没有摘要。

临床医学论文8

  1基础医学课程在资格考试中的地位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总题量为300题。综合笔试大纲打破原大纲按传统学科划分的模式,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工作场景,将考核的内容与知识点重新归纳整合为基础综合、专业综合和实践综合三部分,其中基础医学课程是其必考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占总成绩的13%,另外专业综合及实践综合也均融入基础医学的'知识,因此加强临床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上述基础医学课程的授课就显得尤为重要。2优化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提高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策略

  2优化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提高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策略

  2.1对照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课程课程标准,切实改进基础医学课程教学

  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是最有针对性的标准,且历年考试大纲都相对稳定和连贯,对照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审查现行的基础医学课程标准是否与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相衔接,找出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及实践技能等方面 针对目前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临床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注重在专科临床专业基础医学教学中突出职业特点和实用性。加强各基础学科之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把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要求、重点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只注重本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性的缺点。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并作为一项常规研讨内容置于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活动中,完善临床专业教学课程标准,达到学校教育与资格考试接轨的目的。鼓励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和改进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效果。

  2.2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实验室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相应的资格考试虽无直接的基础医学实验考核内容,但是医学生早期实践能力培养对学生后续实训考核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相关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甄选出与资格考试相关的实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念,规范实验教学流程,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3完善题库建设,改进考试考核方法

  2.3.1根据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历年考试真题,调整相应课程的试题库,并面对学生开放。只有全面、系统地分析历年真题,掌握命题组专家命题策略和规律,才能为临床专业各课程的考试辅导和日常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目前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型为选择题,每道试题都设有多个命题参数指标,如知识点分布、试题难度及是否符合考试大纲等。但目前我校在日常教学测试和期中、期末等考试中都是以传统题型(填空、单选、简答、名词解释等)为主,与职业资格考试题型有较大差异,故有必要尽早让学生熟悉职业资格考试题型,以提高应试能力。

临床医学论文9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选取该院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20xx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159份。试卷由教研室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试题库中抽题组卷,基本覆盖了生理学教材(朱大年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七版)十二个章节的知识,试题层次包括了解、熟悉、掌握三方面,其中了解占8%,熟悉占15%,掌握占77%。并按照教学课时数统一分配各章节知识点所占分值,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交由教务科统一安排和组织考试,采取专人监考,考生单人单桌考试。

  1.2试题组成和评分方法

  本次分析的期末考试试卷共69题,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共60题,分值60分;主观题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40分,满分100分。试卷评阅标准依据出题时制定的标准答案和评卷标准,客观题由教务科读卡机阅读,主观题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集体阅卷,采用流水作业,由专人复核阅卷情况后统分,提交至教务科。

  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将159份试卷中每道题的编号、得分、总分和每个学生的学号输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用Excel软件的函数公式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各题得分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分析本试卷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计算公式如下。试卷整体的信度α={k/(k-1)}×(1-∑Si2/St2)(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总分的方差);客观题难度系数:P=V/W(V为该题的答对人数,W为参加测试的总人数);主观题难度系数:P=X/W(X为该题的平均得分,Y为该题的满分值);试卷整体的难度系数=各题难度系数的平均值;每题的区分度:D=2(∑Hi-∑Li)/nWi(将学生考试成绩由高向低依次排列,从两端各取抽样总人数的27%,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Hi为高分组该题得分总和,∑Li为低分组该题得分总和,n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总人数,Wi为该题的满分值);试卷整体的区分度=各题区分度的平均值。

  2结果

  2.1成绩分布

  试卷满分100分,平均成绩81.00,最高分97.90分,最低分30.80分,标准差8.43分。学生成绩分布为30~49分2人,50~59分3人,60~69分11人,70~79分48人,80~89分79人,90分以上16人,由图1可见成绩呈负偏态分布。

  2.2试卷质量的分析

  2.2.1信度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程度,是衡量试卷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信度越高,说明试卷越能正确反映考生的程度,一般认为信度值α大于等于0.8的试卷信度非常好。本次试卷分析采用所有试题的一致性程度来计算考试的信度,本次试卷的信度为0.7920,表明本次考试成绩是可靠的,如实反映了考生的水平。

  2.2.2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通常用难度系数表示,难度系数小于0.4表明试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在0.4~0.7表明试题难度适中;难度系数大于0.7表明试题难度偏易。通过分析,本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7525,表明试卷总体难度适中偏易,本试卷中试题难、中、易分值比例分别为8%、53%和39%。

  3讨论

  本次考试试卷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共4种题型,试题结构合理,其中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3∶2,试题覆盖知识面较广,各章节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命题要求。信度、难度和区分度是试题质量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本次试卷分析信度为0.7920,说明本次考试结果可靠,可以如实的反映学生的水平;试卷总难度系数为0.7525,表明难度适中偏易;试卷总区分度为0.3052,区分度较好,基本能将生理学知识点掌握程度高低不同的学生在成绩上拉开差距。本次考试平均分为81.00,标准差为8.43,最高分97.90分,最低分30.80分,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以70~89分的成绩居多,说明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生理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点掌握的较好,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笔者通过对本次考试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主观题中名词解释“Homeostasis”难度系数为0.3522,区分度为0.9767,说明学生普遍得分率低,且高分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得分,这道题是对专业英文词汇的测试,学生得分低多是因为没有翻译正确,而本科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适量的专业英文词汇,因此以后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将基本概念中的关键词和专业英语词汇加以强调,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另外笔者发现学生对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掌握的较好,例如通气/血流比值、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等,这些试题难度系数大、区分度小,说明这些题学生的得分均较高,且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得分区别不大,因此这些试题需要修改或者淘汰。但因这些题为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所以应对这些试题加以修改,比如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考试可尽量结合临床相关知识适当提高试题的难度,力争把相同的知识点换一种方式出一些难度高、区分度好的试题,从而替换试题库中难度低、区分度差的试题,进而及时更新试题库,完善试题库建设。好试题库的应用可更好的实现在考教分离的原则下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笔者还发现学生低得分率试题多集中在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章节,说明这两章节知识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提示任课教师在这两章节教学的过程中可多结合临床知识讲解,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总之,笔者通过本次试卷分析促进了试题库的及时更新找出了教与学的薄弱环节,可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临床医学论文10

  一、口腔修复美学中应注意的几问题

  (一)人工牙的结构形态选择

  每名患者的性别,身份,年龄等各方面的不相同,致使患者所需要的人工牙齿的形态结构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选择人工牙齿的时候要符合患者实际。

  女性之美,美在娴雅与温柔,所谓阴柔之美,便是如此,因此年轻女性在选择义齿上需注意:

  1、选择圆钝、贝壳状的人工牙冠

  2、按对称、均衡、匀称的值角度进行排列

  3、所有的角度呈圆弧状,体现女性圆润之美

  男性患者,在选择人工牙时要全面体现男性的特征,男性之美,美在力量与韧性,因此在选择时人工牙冠的形态要表现出男子特有的大气、刚毅的特征。

  1、选择棱角分明、体现刚毅性格的人工牙冠

  2、排列时中切牙平直,侧切牙内转,尖牙外转,覆盖少量侧切牙,突出中切牙,展现男性特征

  3、所有的角度明显,体现男性刚毅之美

  老年患者是选择义齿的重要群体,在选择人工牙时,需借助打磨,调整,修改等措施达到体现老年人经历沧桑的形态:

  1、选择切端磨损痕迹的人工牙冠

  2、排列时人工牙的颈端呈尖型,暴露牙根部,邻面接触以面为主

  (二)人工牙齿的颜色

  自然生成的牙齿有浅白、浅黄和淡黄色等几个类别,并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在制作烤瓷冠牙或选择成品人工牙时为了体现美学目标,不仅要尽量贴近天然牙的'色泽,还要根据患者口腔基础条件和皮肤色泽等客观因素进行匹配。

  (三)前牙修复的自然美

  人体自然美包括各个器官的功能性良好,形态和谐完美,其中容貌最能体现美的特征,而牙齿处在头面部的正中位置,前牙更是在启唇即现,是体现个人魅力的起点。前牙修复的美学目标包括对称、均衡的排列;单颗牙齿的形态比例以及色泽的协调;与邻近牙齿比例、色泽的协调一致,大小统一;中切牙和侧切牙距颌平面上相差的距离符合患者年龄特征;所以在前牙修复中应用的美学修复才能在中切牙体现患者年龄,侧切牙表现患者性别,尖牙体现患者性格,最大化的接近美学目标,满足患者需要。

  二、特殊情况下改善前牙美观的修复方法

  (一)前牙出现不规则间隙的处理

  若牙齿之间出现了间隙,不仅破坏牙列的连续性,还影响面容的美观。牙齿的间隙出现较多的是在上颌中切牙,其大小不一,若间隙小于2毫米,则可直接用烤瓷冠修复;若间隙大于4毫米,则需要通过正畸牵拉,将较大的间隙分散到中切牙远中变成3个较小的间隙,减少牙体组织的磨除后再进行烤瓷冠修复,但修复时由于有自然间隙,修复后牙冠会比正常的牙冠稍大,所以选色时应该注意选择明度较低、色调较暗的颜色,有钱是在颈部,可以加深颜色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在视觉上达到美观的效果。

  (二)前牙缺失的处理

  前牙缺失反关系主要是由于下颌覆盖到上颌而发生的病情,由于下颌骨发育过度,上唇出现凹陷,使得发育完成之后,严重影响视觉效果,造成美观缺损,而成年人发生该情况之后,矫治过来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但是如果发生该情况之后,又同时伴随着有前牙缺失的情况,这使得在恢复部分前牙牙列位置时,采用对双牙列进行修复,不但可以逐步增加唇侧部位的丰满度,使得整体美感上升,但是在此过程中,需尽最大可能避免维持反关系的排列情况。

  (三)变色牙的治疗

  变色牙不仅影响牙齿美观,而且对身体非常不利,临床上常见的变色牙可分为外来着色和本身着色及牙髓病变引起的变色,外来着色乃指在牙釉质以及露出的牙本质表面,因为牙垢、色素的沉积而引起牙齿变色;本身着色主要有四环素牙、斑釉症和牙釉质发育不全等。牙齿受创伤、撞击而造成牙髓坏死或作过根管治疗后皆可能造成淡灰至深褐色的变色。

  对于染色较浅的四环素变色牙齿,以及牙齿基础比较好的人群适用于漂白治疗法,患者佩戴接触牙齿的全牙列软塑料套,放置专用药水,连续1-2个疗程的夜间佩戴,全口牙齿可以同时治疗;对于染色比较深,或者釉质缺的患者,可采用光固化树脂覆盖法进行治疗。此法按照患者牙齿的颜色选择色泽接近的复合树脂,经过光固化的处理,使其覆盖在变色牙齿的牙体表面;此外目前评价最好的要属陶瓷粘贴牙面的方法,瓷贴面是使用烤瓷技术制作的一层薄的瓷面,通过处理黏贴在牙面商,遮盖变色牙齿,达到美观、实用的效果。而且陶瓷粘贴牙面的坚硬度适中,色泽与真牙接近,形态逼真,坚固耐用,被覆盖牙齿磨改较少,保存牙体组织多。瓷贴面在实用性以及美学目的上具有绝对性的优势,这项技术的出现,也是口腔美学修复的一大进步。

  在口腔修复中美学修复的应用,不仅使得修复结果符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份、气质等特定要求,也使得修复体达到自然、逼真的效果,带给人以美的感受。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现代人审美标准的变化,美学修复也在随潮而动,不断的发现和研制,因此要解决口腔修复中所涉及的美学问题,一定要使用新工艺有机结合美学原理来进行。

临床医学论文11

  一、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方向的必要性

  1.老龄化社会和养老方式的改变需要大量全科医生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问题。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应向社会养老转变,当前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满足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要,才能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2.民众对医疗保健要求提高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民众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的期望值愈来愈高,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全科医学的发展,还承担起社区教育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和保健康复等具体服务,可以促进社区整体的'发展。

  3.减轻民众“看病贵、看病难”压力的需要

  在农村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途径,让80%的病人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得以解决,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能担当起医疗服务、康复任务的全科医生。鼓励大医院医生向基层医院流动,吸引病人在基层医院社区门诊就医,从而减轻“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压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1.研究制订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生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全科医学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听取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专科学生中确定全科医生方向学生,组建试点班,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分段培养”的方法,创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3+2”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全科医学教育,使之适应基层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双向转诊、预防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岗位需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全科医生素养的临床医学人才,为后二年进入培训基地奠定了基础,储备和输送了人才。

  2.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立通识教育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四大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全科医生方向课程模块,将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疗与护理基本技术、社区康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预防与保健5门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集医疗、康复和公共卫生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素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在基础医学教学中融入临床、全科医学的相关内容,早期接触临床,删减部分与基层医疗实际需要脱节或挂钩不紧密的课程、章节和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障全科医生课程的理论讲授。

  3.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校内以模拟场景、模拟病房、模拟病人为主,进行情景式教学。校外加强附属医院和6所临床教学见习基地建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在毕业实习期间,安排一个半月到乡村卫生机构实习,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走村串户,开展卫生宣教、计划免疫、义诊咨询、健康查体、帮助建立健康档案等,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增强社区医疗和大卫生观念。

  4.校院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制订专兼职教师任职标准,由校院共同聘任临床医学专业任课教师,对聘任的教师实行双向培训,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临床第一线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保证专业教师每四年有半年时间到医院挂职锻炼,弥补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学校定期不定期指派校内专家教授到各教学基地进行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提高医院教师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水平。

  5.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讲清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趋势,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教育他们审视度势,主客观结合,主动适应人才需求变化,到基层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三年内医德、医风教育不断线,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的引领下,培养医学生“诚信、责任、坚守”的职业道德信念,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为临床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奠定思想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全科医学课程成绩优良

  由于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到课率高,课堂互动热烈,全科医学方向课程考试成绩优良,学生全部通过毕业考试。

  2.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

  经过实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20xx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0.87%,其中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占76.4%,受到用人单位好评。20xx年在共青团中央、财政部开展的“西部志愿计划”实施中,我校临床毕业生占山东省支援人数的55%,我校是我省民办高校唯一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称号的高校。

  3.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成立了由兄弟院校知名教授、校内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第二届临床专业指导委员会,有效地指导和督促专业建设的开展。先后建成了以“人体机能学”为代表的省级精品课程7门,以“诊断学”为代表的校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和参编省级以上教材33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教学改革五年制教材《全科医学概论》定稿会在我院召开,课题组成员刘西常担任副主编,专业建设的发展也培育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4.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临床专科学生大部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相当一部分做了全科医生,为全科医生方向人才培养打通了渠道,为基层群众服务的队伍中增添了有生力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提供场地和指导,累计23场次,受训人员198人;有6名教师参与培训营养师、按摩师等计1000人/天,为淄博市乡镇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00人次。大力开展卫生扶贫。扶持临沭县玉山镇村级卫生室8个,针对性地对乡村医生进行全科医学培训,为玉山镇提供规划设计,对村卫生室进行了改造和完善。

临床医学论文12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法、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MP被动凝集法(MP-Ab)等方法在儿童MP感染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3MP检测法对362例临床拟诊呼吸道(非细菌性)感染的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配对研究,每患儿取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和PCR,同时取血清做MP-Ab检测,对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临床病例诊断MP感染患儿152例。MP快速培养法检出阳性78例,阳性率为51.3%,病程为(4.5±2.6)天;PCR法检测出阳性103例,阳性率为67.8%,病程为(6.2±3.5)天;MP-Ab法检测出阳性127例,阳性率83.5%,病程(8.1±4.5)天。结论?3种MP检测法的敏感性与病程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病程选取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和敏感性。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血清抗体,配对研究

  前 言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婴幼儿、青少年急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其中约3%~10%可发展为支原 体肺炎。但只根据临床症状很难鉴别由MP或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儿童呼 吸道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采用3种MP检测法对362例临床 拟诊为呼吸道(非细菌性)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配对研究,通过病 例回顾来探索对支原体肺炎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协助临床准确做出诊治。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肺炎支原体的定义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15岁儿童,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或体温正常,咳嗽较重,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头痛等症状。X线改变明显,多为单侧病变,也可见双侧病变,以下叶为多见,有时病灶呈游走性,少数呈大叶性阴影;病程2~3周不等,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消退更延长2~3周之久,偶有延长至6周者。

  1.2 肺炎支原体的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MP直接侵入和免疫学发病机制等学说,其中免疫调节异常在MPP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1.3肺炎支原体的临床表现

  1. 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或体温正常,咳嗽较重,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头痛等症状。

  2. 可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皮肤粘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和游走性关节痛;也有表现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损害、血尿及溶血性贫血等。

  3. 全身症状比胸部体征明显。体检肺部体征不明显,偶有呼吸音稍低及少许干湿罗音者

  1.4 肺炎支原体的临床诊断 病原学诊断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法优于被动凝集法,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早期可提供重要的依据,可做为临床诊断MP感染的优先试验[8];气管肺泡灌洗液MP-DNA测定不仅能诊断MP感染,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可促进呼吸道症状的改善及体征恢复,且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P-DNA,痰液MP-DNA及血清MP抗体检测阳性率没有差异。CRP的检测是肺炎病原体的辅助诊断方法,一定程度可区分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P具有可靠、特异性高的特点,逐渐成为早期特异诊断的有力武器。

  1.5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MPP患儿血清hs-CRP、C3、CA、IgM、IgG明显升高,IgA明显降低;而恢复期hs-CR、IgG仍然较高,而IgM和IgA均没有明显变化,补体C3、C4在恢复期内也没有明显变化,因此血清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补体的监测对诊断急性期或恢复期MPP有重要意义。MP-IgM和冷凝集试验同时检测可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诊断的准确率;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80%,中性粒细胞增高占61%;65.6%患儿C-反应蛋白增高;53.6%患儿血沉增快;58.4%患儿心肌酶谱增高;24.0%患儿肝酶增高;16.8%患儿尿酸增高。5流行病学特点及进展MP肺炎发生率约为22.3%,9~12岁感染率最低,3~6岁最高,10~12月是发病高峰月,小儿支原休肺炎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年龄有趋小倾向,秋冬季发病率高,肺炎支原体只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尤其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局部区域每隔3-5年可发生一次肺炎支原体感染,每2-6年可发生一次大范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每次感染的时间都持续较长,有的感染可持续一年左右,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切断呼吸道飞沫传播途径对控制疾病发生和流行具有重大意义。控制支原体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样本

  收集黄河中心医院检验科2013年1月1日~8月6日在儿科就诊住院患儿病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已经初诊为非细菌性感染的患儿3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5例,女187例;年龄为2个月~12岁,病程为1~90天。

  2.2 方法

  具体方法有:(1)用MP快速培养法、PCR法和MP-Ab法等3种MP检测法对362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检测,记录结果。(2)通过研究对象病历回顾统计MP感染的'例数,并按年龄、病程和3种MP检测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3 临床诊断MP感染的诊断标准

  按文献[1]、临床症状、体征标准,包括回顾性诊断——即患儿经红霉素治疗有效,经青霉素、头孢菌素治疗无效者等;以及实验室检查3种检测法至少有一种阳性。病程计算方法:以病历本记录为准,即在患儿开始有症状或体征时开始计算,到患儿来就诊检测时为止进行计算。

  用Spearman检验;各年龄组间确诊病例的阳性率比较用χ2检验;3种检测方法阳性结果与病程之间的比较用q检验。

  第三章 结果

  3.1 阳性样本

  经过回顾性诊断,在配对研究组362例研究对象中有152例符合MP感染的诊断标准,即有152例确诊病例,其中肺炎45例,支气管炎56例,上呼吸感染49例,支气管哮喘2例。MP快速培养法检测出78例阳性,PCR法检测出103例阳性,MP-Ab法检测出127例阳性。

  3.2 结果分析

  各确诊病例的年龄分布,见表1。表1显示儿童MP感染的年龄以3~4岁年龄段的病例最多,为46例,阳性率最高,为70.77%,与其余年龄组段比较P<0.05。3种检测法的阳性检测结果与年龄分布见表1,表1显示3种检测法与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3~4岁的年龄段与其余年龄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儿3种检测法的检测结果,见表2,表2显示MP快速培养法为阳性的患儿病程均值较短为(4.5±2.6)天,PCR法为阳性的患儿病程均值为(6.2±3.5)天,MP-Ab法为阳性的患儿病程均值较长为(8.1±4.5)天。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不同年龄组MP感染确诊病例和3种检测方法结果对比分析注:△□代表与年龄组3~4岁组段比较结果表2 不同病程患儿3种检测方法阳性结果对比分析注:△代表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1. MP 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容易与一般病毒性感冒 相混淆。在临床上患儿有下列症状:(1)发热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刺激性咳嗽非脓性痰,偶带血丝。(2)可有咽痛、头痛、胸痛,全身症状比体征明显。(3)肺部体征不典型而胸片炎症显著,可见云雾状大片阴影。(4)WBC正常或升高。(5)青霉素类、磺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改用或一开始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效。(6)实验室MP检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具备以上2个条件或以上者可初步诊断为MP感染。多时候,临床医生为了尽快缓解患儿的症状,需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病史做MP感染的诊断性治疗,但应与肺结核相互鉴别。

  2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MP感染报道日渐增多,一般认为MP感染以年长 儿发病较多,本文表1资料显示,2~8岁年龄段是发病的高峰期[2]。占同期呼吸免疫科住院患儿的9.3%,比有关文献报道各年龄组支原体肺炎占肺炎发病的10%~20%低。说明MP感染的发病年龄有提前,且年龄越小,临床表现愈不典型。

  3.临床实验室检测MP的方法很多,过去所用的冷凝集试验法诊断MP感染缺乏特 异性,敏感性也差,易受病程的影响[3]。本文采用配对资料研究,对疑为MP感染的患儿进行3种MP检测法,以探讨MP快速培养法、PCR法和MP-Ab法等方法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敏感性。提示临床医生根据患儿不同的病程选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以提高实验室的阳性检出率。

  4. MP快速培养法是利用MP生长代谢产物使培养基液体中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来 判断MP生长;标本中的其他支原体和细菌则因培养基中加入了青霉素和醋酸陀均被抑制。该法阳性结果可48 h检出。结果显示,培养法阳性率为51.3%(78/152),低于另外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可能与在检测前患儿已经用了MP敏感药物有关。表2结果显示,该法阳性病例病程最短。提示病程时间较短的患儿选择此方法对检测的阳性率较高。MP培养是诊断MP的金标准[4]。

  5. 咽拭子 PCR法检测质粒核酸,该法快速、敏感和特异,通过一技术可从患儿 痰中检测MP-DNA。由于此方法相当敏感,易受污染,故实验室操作时应特别小心。统计结果显示,该法的阳性率为67.76%(103/152),高于快培法。此法弥补了极微量的和被药物杀死的MP不能通过快速培养法检出的病例。表2结果显示,该法阳性病例,病程为(6.2±3.5)天。详细资料显示,有病程在30天以上的患儿经抗MP治疗,该法仍可为阳性,说明MP的生存力相当强,要系统化治疗。

  血清MP-Ab法阳性率是3种检测方法中最高的,为83.55%(127/152),该法是检测患儿血清中的MP抗体,而非直截了当检测MP本身,因而阳性结果并不能确诊是MP感染。对患儿状态的综合评估应包括对患者临床症状和试验结果的严谨分析。极低量的抗体可能不被此试验检测出来。另外还有些MP感染的患者不产生抗体或只产生少量的抗体,高抗体滴度的样品要出现前带现象。表2结果显示,该法阳性病例,病程最长,这是由于发病初期,机体中尚未产生抗体而不能被检测出,提示发病时间较长或经过多种药物治疗过的患儿选择此方法有较高的阳性率。此检测法结果往往受抗体出现的时相及患儿年龄、机体免疫系统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

  结 论

  临床应根据患儿的不同病程、不同年龄以及用药情况来选取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以提高MP的阳性检测率,以更好地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小儿MP感染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檀卫平.聚合酶链反应及血清学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广东医学,1996,17(4):218.

  2. 陆定,陆诗强,庄丽宝,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3):205-206.

  3. 杨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7,16(2):116.

  4. 周金凤,黄秀琼.136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分析.现代医院,2006,6(6):86-87.

临床医学论文13

  8年前我从医科大学校园走进医院成为一名真正的临床医师,我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每一位医师承担着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现将我工作以来临床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1目前实习医师的现状

  1.1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欠佳

  我院的临床实习带教包括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遇到真实患者的相关问题,不能很好的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横向联系。

  1.2现在医院全面实行电子平台办公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医院所有医疗文件,全部实行电子化,通过分派给相关的各级医师的用户名及密码才能进入系统,进行医疗文件的书写及修改,在此过程中,实习医师无法登陆,无法切实参与到临床的实际工作中,长期下去,实习医师将不会书写医疗文件及开写医嘱,将来就无法立即适应及胜任临床工作。

  1.3没有合理的利用时间

  对于医学生来说,1年的临床实习非常重要,它是由医学生向真正医师进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但绝大多数实习医师没有非常好的利用这1年的实习时间,主要原因:①他们认为临床实习不重要,可以在工作后弥补;②他们有更为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如研究生考试、英语(托福、雅思等)出国考试等;③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进入角色,感觉到无事可做,因此感到乏味,大大浪费时间。

  2体会及建议

  2.1实习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前需要1年的实习,其目的就在于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结合。学习老前辈的工作态度、作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前辈们会将自己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一身作则,这是单从书本上学不到的。我在学校期间,当时因为要考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习不够重视,研究生期间,主要进行研究生课题及论文的撰写,没有切实的参与临床工作,在刚刚进入临床工作时,遇到了很多困难,面对患者,尤其是较重的患者,不知道从哪入手、全面分析患者病情,给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因此,临床实习非常重要,一旦错过,将花掉比实习期更长的时间来适应,所以建议实习医师需要珍惜并利用好学习机会,做好笔记,学习老前辈们是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这些是他们多少年来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

  2.2重视医疗文件书写

  医疗文件是医疗水平的体现,具有法律依据,要书写出真实、规范的医疗文件,故需要反复的练习,在实习期间所写医疗文件,需要上级医师的修改,指导。而目前多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机会进行亲自书写,建议学生在目前的电子病例系统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情况下,自己在纸上书写,主動找上级医师修改,并将修改过的医疗文件保存,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参考,慢慢积累经验。也希望早点开发出实习医生病历书写网络平台,包括管理、书写、修改、监督平台。

  2.3前期理论课学习中,我校学生学习机会丰富

  2.3.1 PBL教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1]即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关患者的信息不断的释放,并再提出问题,需要学生查询资料,结合信息,分析再提出问题,一定要将所掌握的理论与临床实习遇到的患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思考,我校在长期的教学中采用该方法教学。

  2.3.2在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强化培训 我院在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强化培训,主要内容是以提高学生临床工作能力为中心,使其尽快适应临床工作,主要包括诊断思路、医患沟通、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谈话技巧、记录,內科四种基本操作、内科实习的基本程序、心电图阅读及常见影像学阅片,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培训后在我院临床技能中心,用我院培训合格的SP[2],按照OSCE[3]进行考核,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培训仅仅是理论培训及短期的操作培训,还需要在实际医疗活动过程中强化,反复练习,没有真实的练习过程,是无法娴熟得掌握临床实践技能。

  2.4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

  2.4.1客观条件 我有幸工作在大型综合性的三甲医院,有上级医师手把手带教,医疗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培训。若在规模较小的.医院,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来做。如果忽略了实习时间,在进入临床工作的前几年,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2.4.2学会资源共享 大型医院相对于小型医院见到少见病的机会较多,机会难得,若在实习过程中,见过一次,可能会终生难忘。比如“巨唇-面瘫-舌裂综合征”等,这些患者有着特殊面容,以后再见到具有类似面容的患者诊断也将呼之欲出。因此在实习期间,只要有特殊的患者,一定前去学习该病,不懂的查阅资料,与老师交谈,从中获益。

  2.4.3积极主动 现在各级医师的工作都很繁忙,要求临床、科研及教学三方面全面开展,带教老师应该及时修改学生书写的各种医疗文件,但由于工作繁忙,有时候忘记修改,因此,建议学生将书写好的各种医疗文件主动找上级医师进行修改并保留修改资料,以便后续学习时用。

  2.4.4勤动脑 在实习过程中还应该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不能停留在上级医师说什么就听什么,让开什么药就开什么药,在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做时,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先查阅文献或请教上级医师,比如: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种抗高血压的药物,但也广泛应用于肾内科血压正常的相关疾病,目的是为了降蛋白尿,那么用于降尿蛋白时应该注意什么。要学习思考问题,善于归纳总结,学习一类疾病的治疗,而不是学习具体一个患者的治疗,因为你所遇到的患者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

  2.4.5积极参加所在科室的各种医疗活动 以内科为例,主要包括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及全院会诊等,在每一次的医疗活动中,都会从每一位老师的发言中学习到很多,比如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表现,一旦出现了我们应怎样处理,治疗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等。教学查房是典型的病例,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习做PPT,查阅资料,通过教学查房,会学到很多知识,并且建议学生在每次医疗活动中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

  2.4.6做好随笔记录 建议准备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级医师查房时,会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分析、讲解,这都是上级医师们多少年来积累的经验传授,记录下来以便以后随时翻阅学习。同时也建议其他的讨论也做好笔记,比如教学查房等。

  2.4.7参加门诊工作 门诊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要完成问诊、病历书写以及诊断、处理,它与住院病历完全不同,但它需要医生长期临床工作积累,从完成大病历基础上提炼而成的,需要经过总结认真完成。看似简单,但这是靠长期经验积累来完成的。因此建议跟教授专家一起上门诊,了解门诊的工作程序,以便以后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总之,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毕业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将所学到的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达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基本诊疗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4]。实习成效高低直接反映出今后职业生涯中的伦理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感。对医学院校来说,实习成效是检测、考核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标准[5]。因此,作为一名医学生,需认识到实习期的重要性,正确对待,珍惜机会,采取有效方法,完成学生到医师的角色转换,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临床医学论文14

  1资料及其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病患中以高龄老年人为主,多需长期输液治疗。2009年4月~2010年11月有输液港植入手术适应症的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79至91岁,平均年龄:85岁;包括:膀胱癌2例,脑梗死5例,COPD3例,帕金森氏综合征合并反复肺部感染5例。

  1.2方法

  我院使用的是美国巴德公司(BCR)提供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经患者和家属签字同意后,植入手术由专业心血管医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进行。病人术前有三项常规检查:胸部透视、出凝血时间以及血常规。经X线透视引导经皮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通过导丝或者导管鞘引入导管(BARD公司所制造的BARD2PORT导管,4.0F)。具体操作:①患者采取体位为仰卧位、肩垫枕并头低位约15~30°、头偏向对侧;②穿刺点定位于锁骨中外1/3交界、锁骨下缘1~1.5cm处;③常规手术局部麻醉、铺巾、消毒;④以微创穿刺针对刺右锁骨下静脉进行试穿,操作顺利完成之后由导丝导引静脉留置导管;⑤行穿刺点下长约2.5~3.0cm切口,将皮下组织分离,呈囊状;⑥通过隧道针的使用,将导管尾端经过穿刺点置入囊袋里;⑦借助于X线引导,将导管头端放置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上方1~2cm左右,尾端与药盒相连;⑧试注肝素生理盐水,在未发生渗漏的前提下,把药盒放到囊袋里,将皮肤切口仔细缝合、留置引流条。

  1.3术后常规处理

  术后按常规接受抗感染治疗约3~5d。术后换药在1-2d之内,10-14d后可拆线。

  2结果

  本组15例手术植入均十分成功,并行术后放射检查发现,导管位置及走行良好。在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细心的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的管理、维护下,2例转科,13例仍在本病区使用中,15例病例中1例发生皮下出血,1例败血症,3例回抽困难,1例夹闭综合症,2例病例行静脉港更换术及取出术,余病例经对症处置后均恢复正常。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方面的护理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目前是一项比较前沿的静脉治疗技术。患者及其家属均对其没有充分的认识,因为需要把机械装置长时间埋植入体内,所接受治疗患者均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主要是害怕操作造成的疼痛,护士要做好健康教育及解释说明工作,通过对埋植使用输液港的目的、放置部位及手术操作流程的耐心讲解,并且提前告知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预防措施,达到消除病人紧张心理目的,让其以良好、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安装。

  3.1.2术前准备

  本组患者具有高龄、体弱、多疾病等特点。因此,在植入术前应当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评估,完善检查,行ECG、X胸片检查,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评估患者手术配合程度及右侧锁骨下窝的皮下组织厚度等,对右侧上肢偏瘫的患者行血管彩超检查右侧锁骨下静脉了解血管情况。遵医嘱行皮试和备皮,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

  3.2术中护理

  在植入过程中,护士要全程陪同患者并做好安抚工作。指导患者配合手术医生穿刺,避免患者突然说话、剧烈咳嗽或者上肢活动,防止对穿刺定位的手术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变化,询问患者有无心慌、胸闷、疼痛等不适症状。植入术完成后,再次行DSA检查以确认导管确切位置。

  3.3植入后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3.1出血

  注意观察患者植入部位是否有渗液、渗血、感染、肿胀以及疼痛等。每1-2日予以换药,遵医嘱给予合理的抗感染药物以预防感染。指导患者保持手术周围皮肤的干燥与清洁,擦洗时不可用力,避免摩擦,防止局部皮肤的损伤,切不可用力撞击植入部位,所行手术之上肢避免做剧烈外展活动。术后24h后方可使用输液港。本组患者1例出现皮下血肿,与病人躁动、皮下脂肪过少、药盒埋置位置欠妥有关,后经取出药盒,重新埋置后好转。

  3.3.2感染

  某些免疫机能较差和或合并基础疾病、长时间以激素治疗的那些患者,应待病情好转后在适当的时期手术,术后要对各项感染指标实施定期监测[2]。本组1例发生败血症而拔管。血培养及导管培养均示:肺炎克雷伯菌。

  3.3.3导管夹闭综合征(“Pinch-off”现象)

  这种现象是因为导管通过第1肋骨与锁骨间较窄的间隙进入到锁骨下静脉的过程中,同时受到第1肋骨与锁骨的挤压而导致的狭窄或夹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输液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致导管损伤或断裂。[3]临床表现:病人胸肩关节内收时出现输液不畅的现象,但外展时却输液畅通。本组发生1例。

  3.3.4回抽血困难

  穿刺过程中,由于导管末端位置不够恰当,血管内膜受到很大损伤等,都能使导管末端产生纤维活瓣样结构,引发向内打开受到一定阻碍,这样一来,静脉可推注或滴注液体,而无法抽出回血。本组发生3例。

  3.4应用与临床护理

  3.4.1静脉输液港专用无损伤穿刺针的操作步骤

  1消毒:以输液港为中心,从内朝外以5%PVP碘消毒皮肤直径10cm以上,2戴无菌手套,左手触诊找到输液港之注射座,对注射座的边缘清晰明了,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对注射座予以固定,将注射座供起;3从三指中心处,以无损伤穿刺针垂直进针刺入穿刺隔,通过皮肤以及硅胶隔膜,至储液槽基座底部;4抽出回血(注射给药前)以找准位置,先注入5ml生理盐水,再回抽,让导管可浮在血管中,从而有效减少三向瓣膜紧贴在血管壁的几率;5穿刺成功后,应将穿刺针固定在恰当的地方,不可随意摆动,防止穿刺针脱出来。

  2.3采集静脉输液港血样应注意事项

  1取血量:成功穿刺之后,最少回抽5ml血液弃置(儿童则减半);2用大于10ml规格的注射器抽足量血液标本;3采血完成之后的维护:迅速冲洗导管(以20ml肝素生理盐水按照脉冲方式,即推注-停-推注-停方式进行);4冲管后要迅速关闭导管锁,同时连接肝素帽,以透明敷贴膜对穿刺部位妥善固定,并标注冲管日期。

  2.4静脉输液港输液与用药注意事项

  1回抽:见回血进而找准位置后,注入10ml生理盐水(脉冲手法),将导管中的`血迹冲洗干净,将药物渗出血管外损伤临近组织及皮肤的可能性将至最低;2注射:连接静脉输液管(事先排好气),打开输液夹,开始静脉输液;3冲管:完成静脉输液之后,以肝素生理盐水(采取脉冲方式)对导管进行彻底冲洗,再保留穿刺针或撤针;4封管:以100ml生理盐水+肝素12500U的混合溶液20ml正压封管,夹好延伸管,穿刺处以透明敷贴膜来固定,标出冲管日期。

  2.5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之撤针技巧

  顺利完成治疗,正压封管后,撤针之时,当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输液港注射座予以妥善固定。为将导管头部血液回流或导管堵塞发生几率将至最低,在注入0.5ml肝素生理盐水的同时,应当将无损伤穿刺针慢慢撤出。

  2.6使用静脉输液港注意事项

  1将无菌操作落到实处,严格消毒、戴无菌手套;2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无损伤穿刺针头(每周一次),并且在固定穿刺部位时所用到的透明敷贴膜上标出日期。3敷贴一周换2次,疑有液体污染时,要第一时间更换;4以无损伤穿刺针穿刺时,动作应尽量轻柔,操作中若有阻力,切不可强行进针,否则针尖和注射座推磨而导致倒钩;5注射给药前,每次都要抽回血,注射针在输液港内被确认无误后,方可给药,否则药液可能被注入到皮下或局部组织,感染、局部性积液或组织坏死等现象则会出现;6注射压力应当小于25pst,以免让导管瓣膜受到损伤,绝对禁止以10ml以下注射器来注药;7在对穿刺针进行固定之时,若穿刺针过短,会使针尖从储液槽脱出或压伤皮肤,而针尖过长,则难以固定。在使用中,若出现输液港堵管的现象,则以5000U/ml尿激酶溶栓;8在治疗间隙期,每隔4周就当以肝素生理盐水正压1次封管。

  四、小结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全新的植入皮下、长期留置于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可用于治疗药物输注、补充液体、输血、血样采集、营养支持治疗等多方面,在感染发生率、安全性以及患者对该种输液装置的认可程度方面,明显高于PICC和其他一些方法,目前正在慢慢受到医患双方的共同认可。在国外该装置的应用已有多年历史,但在国内还未得到广泛应用。此次研究中15例临床应用,很好的说明了该技术不仅能够解决普通中心静脉管不能长期留置的难题,还能够减少传统方式下的外周静脉输液中因患者日常生活中较大幅度的活动所导致的渗透以及对血管的损伤,在很大程度是减轻了病患痛苦,并且该技术减少了临床护士的日常护理的工作量和穿刺难度,使治疗得以顺利完成。CVPAS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为了让CVPAS能够得到长期安全的使用,植入后应当严格管理、做好输液港的管理以及维护工作,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临床医学论文15

  一、人文教育可促进医学生的健立高尚的人生观

  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审美意识,具备有亲和力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能决策和管理的能力。WHO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了培养五星级医生的要求,这就是:健康的提供者、医疗的决策者、心理的交流者、社区的领导者及组织的管理者。其中决策、交流、领导和管理的要求都需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二、人文教育可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中国医学界,很早以前就重视医德。为医学生提供人文素质教育之目的,就是为了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树立与加深学生的人生观与人文信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积极的、主动的为学生讲授人文素质的相关知识,更要处理好正确的培养关系。不仅仅是局限的`传授知识来完成将教学目标,更应该做到多元化的引导学生树立好人生观、关爱人性、关爱生命、尊重人权的观念,切实的达到引导学生树立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力让学生的人道主义观念提升。

  三、人文教育可以促进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知道,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治理论课也是重要的人文教育内容之一。虽然二个科目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都含有使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但却在教育内容上来说,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将弘扬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与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二者成互补态。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不同之处,但人文素质教育在不同的程度上更加侧重于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艺术性,还包括社会性与道德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思想、以及道理教育为重点,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等。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基础性,人文素质教育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对医学生进行人文互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健全的思想观念,更可促进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学生的智能

  人文素质教育事实上除了以上作用之外,还可以可促进医学生的二大方面能力,一是医学生的智力,其主要包括医学生自身的大脑意识的形成的思维能力,更能决定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等。二是医学生的能力,即基于学生的在对事物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之上所观察的结果,形成的意识的体现,也包括着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等。因为,在临床医学生的专业领域和工作过程之中,经常对会其病人进行观察、询问、倾听等方式,来确定病人之病情。这就要求我们医学生有着敏捷的思维能力、细致的动手能力等。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医学学生的智能,更是医学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以及人生道路之中,必要的课程。

【临床医学论文】相关文章:

临床医学论文11-15

医学论文写作:临床病例讨论03-28

临床医学论文的写作要点11-15

临床医学论文15篇11-15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03-25

临床医学论文1000字01-01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技巧讲解03-20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11-17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技巧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