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与司马相如《自叙》关系之探讨

时间:2024-10-11 23:35:30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与司马相如《自叙》关系之探讨


  [论文关键词]《史记·司马相乳列传》;司马相如《自叙》;关系;价值

  [论文摘要]
关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与司马相如《自叙》的关系,前人已有所涉猎。笔者认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相如所撰《自叙》为蓝本,加以增改而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我们透露了相如《自叙》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是现存研究司马相如生平事迹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司马相如《自叙》则是中国史上最早的一篇自传。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有关专家指正。
  
  一、《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相如所撰《自叙》为蓝本,加以增改而成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称:“相如他所著,若《遗平陵侯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篇不采,采其尤著公卿者云。”“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余采其语可论者著于篇。”其《司马相如列传》全文抄录了相如《天子游猎赋》、《喻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书》、《哀二世赋》、《大人赋》、《封禅书》等7篇作品。
  关于司马相如《自叙》,司马迁在《司马相如列传》中未提及。钱钟书先生推测:“夫其人苟有 自传,作史者为之传而采撷焉,事之必然,理所当然,脱非通录全篇或整段,自毋庸片言只句声明来 历。司马迁为相如传,必非照载原文而不予易,故未著‘《自序》云尔。’”《汉书》卷三○《艺文志》著录相如《凡将》1篇,《荆轲论》5篇,赋29篇,未著录《自叙》。《隋书》卷三五《经籍四》著录“汉孝文园令《司马相如集》一卷”,《新唐书》卷六○《艺文四》著录“《司马相如集》 二卷”。可以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相如作品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未编成文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作品才编成文集,流传于世。
  隋唐时期,部分文人曾提及相如《自叙》。如《隋书》卷七五《刘炫传》云:“刘炫‘乃自为赞曰:通人司马相如、扬子云、马季长、郑康成等,皆自叙风徽,传芳来叶。刘知几《史通·序传》云:
  盖作者自叙,其流出于中古乎?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迹,实基于此。降及司马相如,始以自叙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至马迁又征三阎之故事,放文园之近作,模楷二家,勒成一卷。于是扬雄遵其旧辙,班固酌其余波,自叙之篇,实烦于代。虽属辞有异,而兹体无易……
  然自叙之为义也,苟能隐已之短,称其所长,斯言不谬,即为实录。而相如《自序》,乃记其客游临,窃妻卓氏,以《春秋》所讳,持为美谈。虽事或非虚,而理无可取。栽之于传,不其愧乎!同书《杂说上》云:马卿为《自叙传》,具在其集中。子长因录斯篇,即为列传,班氏仍旧,曾无改夺。寻固于《马》、《扬》传末,皆云迁、雄之自叙如此。至于《相如》篇下。独无此言。盖止凭太史之书,未见文园之集,故使言无画一,其例不纯。
  据此可知,相如《自叙》具有开创之功,对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产生了相当影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依据相如《自叙》而成,相如文集收录有《自叙》。在唐代,收入相如文集的《自叙》仍保存完好,故刘知几得以把它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进行比较,其论述为我们把握《司马相如列传》与相如《自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在刘知几之后,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司马相如曾自叙为传,司马迁以此为蓝本,撰成《司马相如列传》。如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2《汉司马相如集·自叙传》附言云:
  余谓此传果马卿自作,安得有相如已死,天子遣所忠索书?又安知没后数岁,上始祭后土及礼中岳事乎?然则《自叙传》应至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为止,此后别有结束,惜今不传。而“天子曰”以下,还是太史公补足之。近世学士谓相如集中传乃校集者取子长所作附之,非其自笔。然《史通》序传一章,详言作者自叙基于骚经,降及相如,始以自叙为传。《史通》之意,直以后人序传皆作祖于相如,断非影响,而俗儒多以亡奔涤器等事,胡不少讳,以此为非马卿笔。不知马卿正自述慢世一段光景,委曲周至,他人不能代之写照阿堵中也。
  张溥对“近世学士谓相如集中传乃校集者取子长所作附之,非其自笔”的说法加以批驳,并对《自叙》叙事截止时间作出推测。何焯《义门读书记》卷18《前汉书》认为:“传中终言相如卒后之事,则非止录《自叙》也。”刘咸圻先生在《汉书知意》中,亦对《司马相如列传》末尾所录相如卒后之事加以解释:“要卒后之言,自是马之所加,不害其余文之本《自序》也。”这些解释是有着相当依据的。
  相如《自叙》“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记其客游临,窃妻卓氏,以《春秋》所讳,持为美谈”,《司马相如列传》比较完整地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而《自叙》“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的遗憾,在《司马相如列传》中仍然存在。可以肯定,《司马相如列传》所载相如事迹当主要采自《自叙》。
  司马迁采录《自叙》,当是大有深意的。班固《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称《史记》:“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自叙》乃相如本人所撰,是研究相如生平事迹的第一手。司马迁把它作为重要的文献依据,并从中取材,是符合实录精神的。
  司马迁采录《自叙》,还与他“爱奇”的趣味有关。司马迁是一个充满爱憎感情、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的史学家。扬雄《法言·君子篇》认为:“多爱不忍,子长也。……子长多爱,爱奇也。”刘勰《文心雕龙》卷四《史传》称他“博雅弘辨之才,爱奇反经之尤”。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认为:“司马迁爱一切奇,而尤爱人中之奇。人中之奇,就是才。司马迁最爱才。”而相如正是西汉前期名扬天下、极富传奇色彩的旷世奇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录相如《难蜀父老》云:“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求贤诏书中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武帝时代,“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在这个产生“非常之人”,出现“非常之事”,建立“非常之功”的时代,求贤若渴的汉武帝对相如赏识奖掖,优礼以待,是可以理解的。司马迁同样对“非常之人”激赏不已,对相如之奇事、奇语、奇文极为欣赏,他在撰写《司马相如列传》时,从《自叙》中选择典型事例,加以提炼、概括,并大量抄录相如的作品,亦是可以理解的。
  
  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我们透露了相如《自叙》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如《自叙》尽管早已亡佚,但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却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采录而保存至今。如文中传神地描述了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婚姻奇遇,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落拓不羁、富于智略的风流才子形象: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祥,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日:“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农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梁孝王卒,相如失去靠山,失意而归。在“家贫,无以自业”的人生困境中,他展开了对美色、富贵的追求,并如愿以偿。对于这段“窃妻卓氏”、终为富人的经历,相如在《自叙》中津津乐道,毫不隐讳。张溥《司马文园集题辞》云:“《美人赋》风诗之尤,上掩宋玉,盖长卿风流放诞,深于论色,即其所自叙传,琴心善感,好女夜亡,史迁形状,安能及此?”而相如与文君私奔之事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采入后,遂成为中国上极为精彩的一笔。从此,蜀中才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婚姻故事名扬天下,千古传诵。
  又,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载相如事迹,可看出相如青少年时期的志向与为人。文中记载:“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日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蔺相如是战国时代赵国的上卿,以运筹帷幄、审时度势、顾全大局、大智大勇著称于世。从少年相如更名之举,可看出他渴望像蔺相如那样建功立业、青史垂名的志向。蔺相如位列上卿,居众卿之长,而相如字长卿,两者之间或许亦有联系。另,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亦字长卿,这种“巧合”恐非偶然。可以推测,“少时好读书,学击剑”的相如之所以以“长卿”为字,当亦有仰慕“兵圣”孙武的因素在内。由此还可作进一步的推测:早在少年时代,相如便对蔺相如、孙武充满仰慕之情,渴望成为一名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出将入相的英才。其名“相如”与其字“长卿”在意义上有一定的关联,这与相如的宏伟抱负是相吻合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对相如成年后的人生遭际有着形象的描述,如文中所载相如出使西夷、途经蜀中的一段:
  (天子)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
  相如以天子使节的身份出使西夷,衣锦还乡,受到蜀郡太守等人的隆重礼遇,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令蜀人羡慕不已。而上的成功又为相如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可以推测,《自叙》当有不少篇幅描写相如得志前后的人生遭际,并有意识地把卓王孙前后的言行加以对照,以突出自己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这一成功在蜀中引起的强烈反响,其字里行间洋溢着无比的自豪感与满足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相关描述当得之于此。阅读这些文字,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战国策》卷三《秦一·苏秦始将连横》对苏秦得志前后情状的描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滕履蹯,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厨,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余人:“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据《战国策》卷二九《燕一·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苏秦自称“东周之鄙人”。他出生卑微贫寒,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可以凭借。但身处征伐四起、“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的时代,他积极拼搏进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及三寸不烂之舌,倾动诸侯,左右政局,并获得富贵显荣。他的自述道出了战国时代众多追求“势位富贵”、不甘沉沦的下层士人的心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描述向我们透露了如下重要的信息:在秦汉之际及西汉前期,纵横之术仍为人们所推重。崛起于民间的纵横家苏秦以其超人的毅力、坚韧的意志以及传奇般的经历为文人们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其事迹在西汉前期广为传诵,对包括相如在内的汉代文人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相如身上有着浓厚的纵横家之风,其人生经历与苏秦亦有相似之处。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势位富贵”的追求,并在《自叙》中刻意模仿苏秦得志前后的典型情节,从而成功塑造了不甘平庸、充满传奇色彩的自我形象。
  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特意提到汉武帝对相如辞赋的赏识: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鸟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
  这些描述又令我们联想到秦王赢政当年对韩非的知遇之情。《史记》卷六三《韩非列传》载: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
  这一记载与相如因《子虚赋》为汉武帝激赏事惊人的相似。可以推测,相如为自己与武帝的旷世奇遇倍感自豪,其《自叙》在行文中模仿秦王赢政赏识并求取韩非事,不无炫耀矜夸的成份。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关于相如凭借不世之才与武帝君臣遇合的记载,不仅引起了后世文人的无限神往,还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与鞭策作用。
  综上,相如在《自叙》中回顾了自己数十年来的人生经历,倾吐了对前贤的仰慕之情,文中的一些描述又刻意模仿前人的作品,不乏夸饰的成分,在上有所取舍。而司马迁在记载相如的生平事迹时,即以此叙为蓝本,或作删节,或概述大意,并补充了相关的史料。这些记载为我们研究相如的人生遭际、活动、价值取向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线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与司马相如《自叙》关系之探讨】相关文章:

礼与法关系之探讨03-23

论《左传》之性质及其与《国语》之关系08-16

休闲与旅游关系的探讨03-20

论关于设计的探讨11-20

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03-18

探讨宾馆顾客关系营销03-18

宾馆顾客关系营销探讨03-21

论《史记》中程度副词“颇”03-06

论李白之“气”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