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冈书院―清代东北教育史的缩影

时间:2024-09-29 02:41:08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冈书院―清代东北教育史的缩影

  摘 要:银冈书院是东北第一书院,也是东北最具特色的书院。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特征是民办书院。在东北只有银冈书院保留了这一特征―它是一所完全由私人创建的书院。这在东北教育史上是极为珍贵的。清代教育是中国教育史的重要时期,先后经历了清初的沉寂、清初的发展、清末的变革期。而清代东北的教育,大体上与全国是同步的。地处辽北一隅的银冈书院亲历了激烈的教育变革。在东北率先开办小学堂,进而成为现代教育机关。本文作者将就“银冈书院―清代东北教育史的缩影”这一论点进行粗浅的论述。

银冈书院―清代东北教育史的缩影

  关键词:银冈书院;现代教育;东北教育史

  一、个性特色的教育宗旨

  银冈书院是清朝原湖广道御史郝浴于1658年谪居铁岭时所创建的。作为清朝时期的一个教育单位,无论是它的教育、教学都遵循体现着一定的教育宗旨和方针。“致知格物”原是书院创始人郝浴为自己确立的修养准则和信条。这一词出自《礼记.大学》,本义是要人们通过修养,排除错误思想、错误观念、错误的方式方法,达到对事物的透彻认识和理解,对事物进程的正确把握。在创办银冈书院后,郝浴将自己原来的书室命名为致知格物之堂,并亲笔提书与堂前。致知格物也是郝浴为银冈书院确立的教育宗旨。这样的教育宗旨富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郝浴把银冈书院无偿的留给辽北官府作为办学之用后,在此执教的董国祥曾对致知格物给与进一步的阐释。他把致知格物具体解释为正确认识与行为的统一,认识是重要的,按正确的认识去实践更重要。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银冈书院确定的致知格物的教育思想,其本意是以育人为本,重在教育修身,而不是专为科举和仕进,可以说这在清代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作为清代的办学单位,银冈书院虽然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宗旨,但仍必须遵从清朝统一的教规和教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康熙三十九年颁布的圣谕十六条。现将次条规附录于此,以供大家与银冈书院“致知格物”宗旨相比较。康熙三十九年(1700),颁圣谕十六条于直省学宫:一、敦孝弟以重人伦;一、笃宗族以昭雍睦;一、和乡党以息争讼;一、重农桑以足衣食;一、尚节俭以惜财用;一、隆学校以端士习;一、黜异端以崇正学;一、讲法律以敬愚顽;一、明礼让以厚风俗;一、务本业以定民志;一、训子弟以禁非为;一、息诬告以全良善;一、戒窝逃以免株连;一、完钱粮以省催科;一、联保甲以弭盗贼;一、解仇忿以重身命。每月朔望令儒学教官传集该学生员宣读,务令遵守。违者责令教官并地方官详革治罪。

  二、最具特色的清代东北书院

  (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书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具书院特色体制和运行模式。那就是包括以学田、学舍等为基础的办学保障体系。以山长、斋长负责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以讲学、藏书、祭祀为基本规制的办学模式。清朝时期,由于大量书院官学化,能够真正体现中国书院特色的已经非常之少,而银冈书院则是比较全面的保留了中国书院的特色,是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书院。

  银冈书院的学田属于完全私产,郝浴当年留下的二十二垧半地,直到民国,经历了清王朝灭亡的重大社会变革,仍然被完整的保存下来。民国二十年的《铁岭县志》非常清楚的记载了郝浴所遗土地所在、方位、地块、四至。而《盛京通志》上记载的银冈书院“于余地内拨给学田一千亩”土地,却根本找不到。“郝公遗产及历年续增之财产,岁入二千八百元。初由银冈书院经理,及书院废后归劝学所经理,缘劝学所诸人均系书院旧日绅董,而劝学所亦借用书院旧址也。后由曾宪文沿书院旧址,创立银冈会社,而郝公遗产亦被尽数拨归银冈会社。”

  (2)银冈书院的学田和由学田提供的经费完整而清晰,这是银冈书院不同于其他书院的特色之一。与学田一样,其学舍得到很好的保护,学田学舍稳定,也是银冈书院的一大特色。山长制是一般书院通行的管理体制。银冈书院沿袭了书院传统的管理体制,实行山长制。但在运行上与其他书院有所不同。在名称上,银冈书院实行的实际是以斋长为主体的集体管理体制。斋长具有聘山长的职权。这种管理体制使书院保持了发展动力。

  讲学是古代书院的主要特色。银冈书院的讲学非常活跃,我们从清初银冈书院的史料中,依然能清晰的看到书院讲学的特色。光绪四年,“聘新民举人李百川主讲,而宁远举人李崇瑞继之。自此主讲者岁无虚席。”光绪二十一年,“乃聘赵为书院主讲。赵古文得阳湖派,而尤深理学。士子耳目一新,书院成绩为最至。”

  银冈书院的又一特色是丰富的藏书,并将书目刻成碑文,以示永记。光绪十六年,银冈书院捐添经费建修斋房后,曾刻二碑,其一为“银冈书院固定资产记碑”,一为“修斋房记碑”,碑阴为“书院新添书籍书目”。前碑列有旧存《中山全集》、《图书集成》等二千二百八十余本。后碑列有新添《史记》、《盛京通志》等书一千八百九十余本。新旧图书共四千一百多函册。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祭祀是古代书院的传统特色。银冈书院创建之初,以供祀孔子为主。书院创始人郝浴病逝后,为了纪念他对铁岭教育所做的贡献,将郝浴曾经居住的卧室和书房辟为“郝公祠”,设其灵位,终年奉祀。在东北书院中,像银冈书院这样以供奉书院创始人的供祀真的不多见。这样的祭祀也是书院把情操教育融入到了书院的教学之中。

  (3)至此,银冈书院初步完成了由旧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变革。

  三、东北现代教育的推动者

  由旧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变革,是清末最重要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银冈书院始终站在变革的潮头,在东北是教育变革的最早实践推动者之一。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正式颁布废科举、兴学堂的一系列章程。光绪二十八年三月,银冈书院改为小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正式开课.这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是比较早的。“清光绪二十九年清廷知时势已非,力谋变法,下诏停科举设学堂。铁岭知县赵臣翼与书院斋长等共商,即于书院内设小学堂一处,招生徒一班。光绪三十一年(1905)添招生徒二班,三十二年(1906)又于书院西购地建屋,续招生徒二班,前后共招生徒计初等小学三班。两等小学两班。”

  银冈书院在创办之初就是一所充满了革新精神的人学校。首先,他改变了中国传统旧学以《三字经》、《百家姓》等为教育内容的旧科目,开设了与现代学校教学内容极为相近的国文、算术、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图画等学科。然后,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为八股学八股、行八股的模式,注重实际,主张厚古薄今,讲求实际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学堂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在当时社会的情况下,学堂把爱国兴邦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注重思想道德培养。把岳飞抗金的故事编入课本中,谱成歌曲让学生们学唱。这样的爱国教育使学堂极具鲜明特色。与此同时,学堂还开设图书馆,购置了大量的中外近代出版的介绍西方新思想、新文化、新科学的书籍,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也使学生们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银冈学堂成为革命志士的摇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血洒南京雨花台的少年英雄石璞都是从银冈学堂毕业的学生。

  五四运动爆发后,铁岭劝学所所长曾宪文,向铁岭学界详细介绍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代表的新思想、新文化。可以说银冈学堂是新思想、新文化传播最快的地方。对铁岭的青年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高小校长邓士仁、教师刘国安等带领学生上街张贴标语,进行演讲宣传。确切的说,五四运动所主张的新的思想和文化,在辽北得到的是持续的传播与发扬。

  综上所述,银冈书院亲历了东北教育史的全程,可贵的是经历了各种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的实践。是东北最早开办现代教育的先锋,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机关,这在东北教育史上是少见的,所以说,银冈书院是清代东北教育史的缩影。

  参考文献:

  [1]清朝文献通考七学校考

  [2]民国四年《铁岭县志》卷四教育志

  [3]《银冈书院沿革》载民国二十年《铁岭县志》

【银冈书院―清代东北教育史的缩影】相关文章:

对清代前中期人口发展的再认识03-20

浅谈对清代“四王”传统笔墨的理解02-27

清代江南瘟疫对人口之影响初探03-20

清代前期(1644—1839)湖南减灾防灾03-23

银染PCR01-07

美新教育史学转向中的问题取向研究11-30

清代江南人口与住房的关系探略03-20

试析清代幕业“绍兴帮”的经营状况03-06

书院文化与环境艺术论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