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历史与社会课程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自学教材是发展主体能力的前提,自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历史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应该积极适应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符合学科特点和师生发展需要的网络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网络教学的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网络教学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广、博、杂,而且相当一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该课程希望学生能够透过社会回望历史,穿越历史发展社会。课程设计的出发点虽然好,但是教材并没有真正把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了弥补新教材的不足,深入实施该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促进师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构建综合开放的教学模式。
笔者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探索并构建了网络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这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新教材为载体,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
(一)根据课程和学生需要,确定主题与任务
根据新课标要求、相关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意愿,确定每次学习的主题。立足新教材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基础。自学教材是发展主体能力的前提,自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认真地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疑。在自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把书读懂,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在自学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或者学生个体自己选择主题中的某一子题,也可以由教师分配任务,共同完成该主题的学习。学生通过选择问题来进行分组,其中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为同组。分组在整个协作问题解决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而且便于交流和组织管理。分组后,每个小组订出小组规范,选出该问题的负责组长,按照组员的兴趣和能力分配各自的任务,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施展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从全局出发,整体策划,尽量保证每个学生能承担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在学习《帝国新政》课时,就把学习任务确定为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功绩,了解唐太宗时代的“开明政治”,了解“贞观之治”的社会和谐局面,认识和学会正确评价个人对于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理解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等新政策对于中国后世的社会政治以及古代东方世界的社会政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教师要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学习情况,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二)制作网络课件,创设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当信息渗透于有意义的情境之中的时候,当提供对知识的运用机会的时候,当创设隐喻和类比的时候,当给学习者提供能够使其产生与其个人相关联的机会的时候,学习者就能进行理想的学习。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基于知识和经验的背景而整体的建构知识。教师依照学习目标以及备好的教案和学案,利用 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出供学生学习的网络课件,使之成为学生有效的认知工具。网络课件的内容必须有足够的学习资源,要体现出探究的问题,供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以及可让学生搜索查找信息的网上搜索引擎。在此基础上,学校提供网络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技术,为师生创设出优良的网络教学环境。笔者按照教案和学案设计了《帝国新政》的主题资源网站,网站的资源既有文字资料、也有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师要对网页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构思。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因此教师可以将语言灌输内容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音像等媒体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丰富的网页内容所吸引,通过浏览和思考网页内容,获得了知识并提高了认识。网页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区域:
1.基础知识区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是学生自学的桥梁。包括本课的学习目标、基本理论、知识结构、问题设疑等,它们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提供系统、准确的理论支持。
2.扩展知识区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主要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包括各种资料的汇集、时政热点材料的阅读和思考,并给出相关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来思考和分析。
3.网上习题区:是学生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的区域。
4.中心问题区:是激发探究学习兴趣的区域。可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供学生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认识。
5.自由论坛区:为学生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场所,学生可以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将按照主题分类放置,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自由调阅。
6.相关网站精选:是学生开阔视野的窗口,提供给学生一些健康的、有丰富学习资源的网站,让学生从网上自主检索相关信息。同时,网页还要注意形式的美观大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界面。
(三)学会提炼信息,自主发现建构
这一阶段是整个过程的核心阶段。小组通过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和学校搭建的网络平台,以及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按照各自的任务查找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讨论问题并且定时地进行小组集合,汇报各自的完成情况,交流自己的体会与心得。这样就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协作性精神,发展了独立思考能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帝国新政》一课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其中培养学生围绕探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料的能力是关键。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历史与社会信息提炼的过程是技能层次的学习方法的形成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能力、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整理资料、运用资料构建论据到得到结论的能力,都将得到有效训练。学生从网上搜集的资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差距,也可能有失实之处,这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辨别与判断信息资料的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给予学生帮助的时候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最好的办法是采取萨奇曼的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即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只能以“是”或“否”来回答。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能用“是”或“否”来回答时,教师应该要求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或探索,并重新提问。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控制,不是控制学生的思维,不是控制学生能力培养的程度,也不是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答案来答,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去发现未知的东西,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如果一节课仅仅是将教学过程展示给学生看,教师对每一知识点逐一进行分析,那将变成新技术条件下的满堂灌,更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如果一节课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容易偏离学习目标的要求,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所以在网络课堂上一开始就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且紧紧围绕探究主题展开学习。
(四)及时探讨评价,共享学习成果
各学习小组自由选择呈现资料、分享成果的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小组或个人抢答、展示实物和图片、声情并茂的讲解等。呈现方式的自主选择和多样开放,可以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将知识“外化”。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其他组进行质疑和补充。最后师生就共同关注的问题或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深入探讨与实践。讨论交流是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良好形式,它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在讨论中学生以合作方式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相互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同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发布在BBS上。
教师对学生的建构信息进行及时评价反馈,不但能使学生对自己一个阶段的信息建构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成功或成就感对下次知识的“同化 ”、“顺应”所产生的巨大驱动力。为此,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各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对本课论题形成整体的认识。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发挥课堂组织者的作用,一方面做到了解学情,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难点,继续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另一方面要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讲学生的、老师讲老师的“学生老师两张皮”的现象。也才能避免学生呈现的资料反而有碍于独立观察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师针对小组学习反馈,作评价式、解疑式讲评,师生进行有深度的问答交流,学生在更高的学习难度上进行更深入的参与。教师在精讲点拨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思考、想象、概括、主动探索领悟。教师要抓重点,排障碍,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要和学生关系平等,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给学生以示范、启迪,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五)深化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
在师生与教材、资料的多维多向互动的基础上,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解决在学习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从而生成新的情感与认知,形成新的技能。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基于问题的学习不同于个案调研,学生必须依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研究别人的解决方法,这样他们就好像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一样。历史与社会课的问题设置应该注意:要与学习内容相联系,能够涉及多学科的复杂情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要形成逐步深入的认知阶梯;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有新异性;与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联系,与时政热点紧密联系。
(六)作业评价多样,巩固深化体验
在该阶段,一方面学生之间按照评价方案互相评价合作伙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对小组协作、学习者独立自主学习分别做出总结和评价。教师重点关注学习的过程、个性特征以及小组之间的动力学关系,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
在作业的设计上,形式要多一些,开放一些,灵活一些,不要拘泥于传统的题型,也不要拘泥于一定要在讲完课后做一些填空、选择、简答类的练习。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表述等,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因此,练习最好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要给人感觉既做了练习又没有做练习,引导学生产生新的东西。这样,整个的教学才有特色,才能吸引学生,才会使学生学有所得,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例如结合《帝国新政》的学习内容,笔者组织学生深入探究: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办法沿用至今,有其合理性,但弊端却也不断暴露,应试教育带来的许多问题,也许同学们就并不陌生。有没有更加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人才选拔办法呢?学生可以通过BBS提交作业,也可以把研究小论文等作品放在校园网上交流共享。
总之,在网络教学中不但要注意教师的教,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渐养成“自主发现、自主质疑、勇于探求、合作参与”的学习习惯,逐步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这应该是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周勤.协作学习与网络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0,(5).
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1,(6).
粱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6).
王迎.网络化课堂教学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4)
【历史与社会课程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
探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03-03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12-03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03-22
关于《机械制图》课程教改的实践与探索03-18
体育课程舞蹈教学探索论文11-09
综合创新训练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1-25
关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的探索03-18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03-04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游戏创编案例的教学实践探索03-20
国际贸易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