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浅议

时间:2024-06-02 03:06:08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浅议

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就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从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为历史新课程改革服务。 【关键词】教学设计历史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省启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作为身处教学第1线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切实感受到新课程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改革可谓意义重大,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保证和前提。可以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新课程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有哪些?下面就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诸方面谈1点自己的看法。   1、教学目标:理解课程标准,落实“3维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就高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作了基本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是新课程理念方面创新的主要标志之1。教师只有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教学过程中也只有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目标。 设计“3维目标”时,相对而言,我比较看重后两者,这倒不是 “知识和技能”不重要,而是我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老师教、学生学的同时,往往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设计必修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我首先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讨论,归纳近代著名资本家创办实业的过程及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也可培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能力。再让学生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这1问题,以此重点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这1探究题,引导和启发了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出了1个重要的结论——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尽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而落实了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2345下1页

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浅议

在具体制定3维目标时,3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3者却往往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3维目标在具体课中的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过程性比较强,有的课情意性比较强,但不管什么课,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过程与方法”的设计1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则要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2、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课程目标,根据1定的原则所选择的学科知识;教材内容是指依据1定的原则,将课程内容组织在教材中的学科知识;课堂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和教材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3者是辩证统1的,如教材内容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而编制的,新教材具有观点新、材料新、结构新等特点。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是采取模块、专题形式进行组织的,而每个模块、专题又自成体系。如必修Ⅰ政治模块采用了先古代后现代、先中国后世界的组织方式,时序上并不讲求逻辑性,给人“散乱”的感觉。要做到教学内容的“形散而神不散”,提高教学效率的高效性,就要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对各模块、专题内容进行完整准确的把握,并且加以优化整合。 比如,必修Ⅰ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政治与制度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制度创新是贯穿始终的1条主线。在对必修Ⅰ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对必修Ⅰ的知识体系重新加以整合,构建3条主线来进行教学。主线1:政治制度史(中国、西方),下列4个主题,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1)、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专题6)、近代西方代议制度(专题7)、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10月社会主义革命(专题8);主线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下列3个主题,即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3 )、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专题4);主线3:现代中国外交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列两个主题,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5)、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专题9)。通过对必修Ⅰ政治模块知识结构优化整合,其结构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实践也证明了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处理不同模块之间关系时,也要求我们对之加以优化整合,如必修Ⅰ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必修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必修Ⅰ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1”和必修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必修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必修Ⅱ的“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专题,由于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密切,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若能从其相互联系的特点出发,适当地整合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则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涉及到专题下面的具体课时,则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1步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加以改造设计成1个个可以解决的具体问题,使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化,即通过问题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比如,必修Ⅱ“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深层原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突破这1重点和难点,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895—1918年和1870—1894年相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试从市场、资本、技术等方面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重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和轻工业发展的相对有利条件。据此你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何主要特征?”。从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解决过程来看,这两个设问是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   3、教学方法:重视学法更新,讲求教法科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旧有的过于单1的教学方式,实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1方面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1方面教师必须讲求教学方法的科学,教学方法应科学化、多样化。 如我曾在必修Ⅱ“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1单元中采用过这样1个探究题“2004年1月1日,由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3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已整整10周年。根据材料你认为墨西哥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的利弊得失有哪些?中国加入WTO组织已有5年多的时间,今天是否也有这些利弊得失?举例说明你的观点”。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我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不是把眼光只盯住探究题本身,而是着重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还要注意防止下列现象:为探究而探究,超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探究目的不明确,让学生凭空想象等。 另1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科学、多样的教学方式。常规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讲授法、谈话法、问题探究法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比如“讲授法”是1种最传统最基本的历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方法仍然有它的特点和优点,在1些历史概念(如“半殖民地”)、政治经济制度(如“代议制”)或历史理论(如“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时,“讲授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教学方式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1味地求新求异。   4、教学手段:提倡现代手段,发挥传统余热 当前历史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其信息容量大、密度高,也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提倡。但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普及,有的教师片面把多媒体看成是实施新课程的必备手段,不管教学内容有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1味地追求多媒体效应,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叫新课程,这就走过头了。 2007年暑假我在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时,作讲座的专家学者对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大多持慎重的态度,而对有些人津津乐道的历史电影视频,这些专家无1例外表示反对,认为从科学性角度出发,只能用纪录片而不能用艺术化的电影视频。对较为抽象的历史概念的掌握,用多媒体并不体现出优势。另外,这些专家对传统的教学基本功仍10分重视,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很多传统的东西并不过时。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借助黑板、粉笔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教具,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授知识的板书教学方法,也有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优点。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手段。   新课程从起步到成熟将是1个长期的过程,完善新课程教学还有待各位教师孜孜不倦的探索。要做好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1定要领会实质、深入学习、认真实践、虚心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资料:

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上1页12 345下1页

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1月 ③《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上1页123 45下1页

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1月 ③《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上1页1234 5下1页

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1月 ③《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上1页12345

【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浅议】相关文章:

浅议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工艺要求03-07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高职数学教学03-20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论文05-13

浅议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设计03-27

浅议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03-20

浅议悬臂浇筑施工中挂篮安装及使用要求11-22

浅议远程机械设计01-17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5-23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材料教学法探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