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轴心期智慧与上海文化的历史进程的论文

时间:2020-06-30 11:07:48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简析轴心期智慧与上海文化的历史进程的论文

  从历史进程上看,上海文化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可分雜为江南之上海、中国之上海与世界之上海。从宏观上看, 早在6000年前上海西部刚刚成陆时,在九峰-带已有上海先民的生息踪迹,贫瘠的自然条件与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使上海先民主要依赖这—江南边軸自然与环境资源,以及与区域内邻近聚落有限的文化交流而生存和繁衍着。因而上海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阶段宜命名为江南之上海。其次,在以后漫长的古代历史中,由干自然条件与政治地位的卑微,上海不可能直接进入作为古代中随治与文明中心的中原文化圈的视野,而只是随江南与中原地区日益融为一体,上海才与它的江南母体逐渐纳入中国框架内,以上海在行政区划上的名分与逐渐重要为标志,这个偏居一隅的海边之地逐渐过渡到中国之上海。世界之上海在起点上可以150多年前的开埠为标志,由于物质交换、人口往来以及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特别是西方世界的资源、资本与人口的大量涌人,上海迅速崛起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大都市。这时的上海也就超越了本土的局限,以“远东第一大都市”的身份升格为世界之上海。

简析轴心期智慧与上海文化的历史进程的论文

  这三个阶段清晰地勾勒出上海从一个海边村镇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原本在文明与文化上十分贫瘠的上海,也在融合了江南、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资源之后,最终建构出具有独特内涵与城市性格的现代上海都市文化。轴心期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公元前8世纪前2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命名。在此历史区间内,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分别出现了我们后来所说的哲学.宗教和伦理学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轴心期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真正的人类历史的开端形态,对人类历史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直到今日,人类仍然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重新被它激发思想才智。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复归到这一开端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如果把这一对当时世界各地主要精神觉醒与文化创造的精炼概括与总结称为“人类轴心期”,那么在更具体的地方经验的角度,也可以把江南一地获得属于自身的性格和灵魂的时期称为“江南轴心期”。

  在江南之上海阶段,上海因为地域关系很幸运地成为当时最发达的江南文化的辐射区。江南之上海是上海文化的原始胚胎与早期形态,它的上限可追溯至6000年前上海西部成陆时期,下限可延伸到魏晋南北朝时代。从现有的考古学证据看,4000多年前的广富林遗址是个重要的节点。尽管在广富林遗址中,已发现了与中原移民共同生活以及和南迁的黄河文明的龙山文化交融的痕迹,但作为本土因素的上海先民和长江文明的良诸文化的存在,表明在此前这里也并非一片荒无人烟的处女地。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尽管仍有南迁的中原人口与文明,由于种种我们不知道的原因不断渗透进来,并形成大小不一的生活聚落,但由于自然地理、生产方式、交通联系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原因,上海与江南地区的密切关系远远超越了与中原或其他地区,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

  当然,对于一个日后的国际大都市而言,仅有江南文化这块沃壤是明显不够的。在努力将根系延伸到更广阔空间的发展历程中,“先进于礼乐”的'中原文明成为上海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在古代上海地区的文化发展中,它还通过学习、吸收中原文化这一间接方式充分获取了人类轴心期的精神与文化财富。

  真正促使上海地区与中原文化大规模地密切接触的,是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中原人口大迁徙。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的人口大迁徙主要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伴随着大量人口、特别是作为文化精英的大族的南迁,文化智慧在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地区迅速传播;二是由于文化智慧的南传,极大地刺激了江南地区的文化生产。

  然而,从“江南之上海”到“中国之上海”不是一墩而就的。直到江南地区走向鼎盛的明清时期,尽管上海的经济与文化已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城市本身的地位,特别是深陷在高度繁荣的江南地区,其文化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仍是有限的。“明末清初,上海县城是个仅有10条小巷的‘幕尔小邑’,清中叶的嘉庆年间,城内有大小街巷600多条。据19世纪40年代两次抵沪的英国植物学家福钧估计,当时上海人口约为两万;而杭州为100万,苏州、南京、宁波为50万;长江三角洲地带的松江、嘉定、常熟、嘉兴、无锡等拥有与上海相似的人口。清代上海地位远不如苏州,《松江府志》等均有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姑苏为重’的记载。”这距离一个现代国际都市的目标仍很遥远。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要想发展为一个现代大都市,仅有江南地区和中国本土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化进程是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战略调整过程,幸运的是,上海在初步具备了参与城市竞争的资格与身份之后,它做梦也没有想到以西方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国际资源来得是如此众多与迅猛。以1843年11月7日的正式开埠为基本标志,上海开始了由“中国之上海”向“世界之海”的现代性转型。

  漫长的积累、历练与演化之后,在新轴心时代更加广阔的现实舞台上,上海从一开始就找到了现代大都市的感觉和方向,并在短短的一个半世纪之后就走在了中国与世界城市的前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上海在唐宋以后就已开始为日后成为国际大都市积累素材和经验。尽管在最初,这很可能并不是它自觉意识到的。古代上海地区积累的丰富的国际商贸经验,是它在世界之上海时代来临之际,与其时中国其他城市的普遍选择出现重大区别的根源。

  尽管主要作为一个商贸平台,上海的文化积淀相对薄弱,但正所谓“有一失必有一得”。“得”则在于文化惰性与保守势力也相对薄弱,在全球化的时代更有利于形成一种性格开放与结构多元的新文化,这对于上海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简析轴心期智慧与上海文化的历史进程的论文】相关文章:

1.简析公民文化与社会和谐

2.简析网络入侵与防御技术的论文

3.论析翻译与文化信息传播的论文

4.简析面试技巧与礼仪

5.简析钢琴音色的教学论文

6.简析自动化出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7.简析音乐教育的审美自由与技能培养论文

8.简析论文发表成功的10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