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论文

时间:2020-07-02 13:32:39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论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教师认识到了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新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提出了史料教学的目标及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因而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并以此为指导积极开展史料教学。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论文

  关键词:课程标准史料史料教学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史料教学首先在西方逐渐发展起来。在我国,随着教科书中引用史料的不断增加和高考历史试卷中材料解析题比重的不断攀升,史料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课标》对史料教学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明确而具体的建议和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作一详细的说明。

  第一,从《课标》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来看

  首先,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这里,存储“历史信息”的载体无疑是指史料,即白寿彝先生所说的,“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1],或如曹大伟、赵世瑜所说的,“一切存储着有关过去信息的资料”,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2]。很明显,《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技能。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这是《课标》不同于过去历史教学大纲的一个突出特点。而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不再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就必须重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否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将只能是一句空话,探究学习也只能成为“无米之炊”而沦于形式。朱汉国教授曾说,在教学中增加史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3]。

  第二,从《课标》第三部分的“内容标准”来看

  首先,在各个模块的课程目标中,都提出了明确的史料教学方面的目标。在必修Ⅰ中提出:“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在必修Ⅱ中提出:“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在必修Ⅲ中提出:“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在选修(三)中提出:“收集历史上民主与专制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在选修(六)中提出:“通过学习,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收集有关资料,深刻认识这一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以上这些,可以看成是“课程目标”在每一个模块中具体化的一个表现。

  其次,在各模块的.“教学活动建议”中,也提出了大量的、与史料教学相关的具体建议。在历史必修Ⅰ中,共提出了八条教学活动建议,其中与史料教学活动相关的有四条,它们分别是:第三条:“收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成专题举办展览或编写纪实报道”;第四条:“访问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了解他们是怎样履行职责的”;第五条:“搜集有关史实,说明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第六条:“观看有关录像片,了解新中国的外资成就”。在历史必修Ⅱ中,共提出了十条教学活动建议,其中与史料教学直接相关的多达七条,它们分别为:第一条:“收集资料,列表勾勒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第三条:“阅读有关文学作品或观看有关历史影视资料片,增强对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认识”;第四条:“调查本地区交通方式的变化,讨论交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第五条:“结合生活资料,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区经济发展某一方面的变化,并撰写调查报告”;第六条:“搜集资料,探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条:“收集有关资料,并结合事实,就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讨论”;第十条:“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在历史必修Ⅲ中,共提出了六条建议,其中有四条与史料教学直接相关,它们是,第一条:“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第四条:“调查当地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教育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五条:“分组搜集材料,在主题班会上介绍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第六条:“举办文学艺术作品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艺作品”。在历史选修课程的“教学活动建议”中,也有相应的史料教学方面的要求。如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第一条:“搜集中外历史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写一篇人物小传”。在选修(五)《探索历史奥秘》中建议:“收集和交流你所感兴趣的历史之谜,培养探究历史奥秘的兴趣”。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历史选修(五)的学习内容中,直接将“知道史料的基本含义,了解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基本的学习要点。从这些“教学活动建议”可以看出,《课标》制定者希望借助史料的搜集、分类、解析、运用等各种形式的史料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密切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第三,从《课标》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来看

  首先,在“教学建议”中,再次强调,“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提高这种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大量接触原始史料,如档案文件、历史原著等,从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找出答案。[4]”

  其次,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三条与史料教学直接相关的建议:(1)“历史习作”。《课标》认为:“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事实上,要撰写观点新颖的历史习作,单凭一本教科书显然不行,学生必须借助于课外各种存储有历史信息的史料。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收集、整理史料,然后在史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逻辑严谨地表达出来。(2)“历史制作”。《课标》指出,“历史制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在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中,学生必须广泛收集各类史料进行重组加工,从而达到巩固并灵活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目标。(3)“历史调查”。同“历史制作”一样,“历史调查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通过历史调查,可以搜集相关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一些组织学生进行过社会调查活动的作者曾在文章中颇有感慨地写到:“(学生)在真切的感悟历史的同时,不仅锻炼了社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而且学会了搜集与处理历史资料,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实现的。[5]”总之,这几种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都离不开史料的运用,都属于史料教学的范畴。

  再次,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课标》首先强调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接着简单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存、互联网、家庭、社区等,以提醒广大师生从中搜寻教学所需的史料及其它教学资源。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课程资源中相当一部分实为历史史料。

  综上,《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就史料教学的作用、内容及条件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建议。而如此明确地提出史料教学方面的要求与建议,这是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所从未有过的。可以说,《课标》已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为开展历史课程改革,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媒体和途径。因此,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史料教学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用,积极利用史料作为教学的基本素材,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从中自主建构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发展史学能力,同时形成正确的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白寿彝.史学概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4.

  [2]曹大伟,赵世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Z].长沙:岳麓书社,2004.13.

  [3]2006年6月28日,笔者与朱汉国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现代史教研室的座谈

  [4]华丹.试比较美英历史科国家标准目标体系的异同[J].历史教学,2005,(8):70.

  [5]赵崇.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史料的地位与作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0):58.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论文】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论文

2.高中历史的情感教学的论文

3.高中历史教学探究论文

4.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论文

5.高中历史教学研究的论文

6.高中历史课堂的思考论文

7.高中历史新课运用的论文

8.高中历史课设置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