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技术历史一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摘 要】随着教育领域的深入改革,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多渠道获取信息,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具有常规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到历史教学中,能起到较好的优化教学的作用。本文将从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情境、优化探究过程、优化教学节奏,优化课堂检测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优化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各个领域。我们的教育领域在不断深入改革的同时,也使多媒体技术更为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对于历史课堂来讲,多媒体的应用优化了历史教学,使历史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听、讲、看书、问、答、做题这样的条框中。作为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实现对学生的诱导启发,对知识的疏导整合;而作为学生也能更好地进行课堂参予和问题探究;师生通过多媒体这样的平台可以实现多样化地互动。本文就多媒体技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做以下四方面的初步探讨。
一、优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这两句话,作为教师的可能都会深有感触,有些学生偏科现象严重,问起原因,大致回答都是“xx学科学起来有意思,xx学科学着没劲。”究其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我们老师必须着手去做的一件事情,对于历史教学同样如此。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历史学科有其特殊性,第一、虽然常州市在2007年将历史作为了中考科目,但分值只占50分(2007年时为20分,2008年时为30分,2009年起为50分),较其他主科来说,学生对历史还是不太重视;第二、“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历史关注的内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遥远而模糊,他们感觉不贴近生活,所以关注度和热情不高。怎样摆脱历史这样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人文学科,教师除了应该利用历史本身包含的鲜活生动的人物、妙趣横生的故事、深刻警醒的启示以外,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成为另一个有效可行的方式。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课中,由于这段历史离我们生活的很遥远,而且课文内容主要围绕的是氏族聚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学生的兴趣点少,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在想如何能激发学生兴趣,我搜集了一些资料,图片、视频,做成了多媒体课件并在授课环节设置了几个兴趣点,例如:
1、在导入新课时,我播放了三张西双版纳傣族的干栏式房屋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来描述这是怎样的一种房屋,它有什么特点。然后课件又以简短的文字材料介绍了西双版纳的气候等方面,让学生根据材料思考为什么西双版纳的傣族要建造这样的房屋,学生结合材料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住在二楼能够防潮,减少蚊虫,比较通风。然后我以“同学们傣族人建造的这种房屋叫做干栏式房屋,不过这种房屋可不是傣族的专利,早在7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就已经建造这样的房屋了。”过渡到了课文的第一个内容“河姆渡聚落”。(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通过西双版纳干栏式房屋的一组漂亮的照片,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照片中独特的建筑上,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比较顺利的导入本课内容)
2、在讲述第二个内容“半坡聚落”的总体布局时,课文中用了一段文字进行描述,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在笔记本上根据描述来画出半坡聚落的布局图,然后随机将10名同学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看看哪些同学画的准确,哪些同学画的形象。轮到学生自己动手,他们的积极性很高,都开始画了起来,5分钟后我用实物投影仪将10位学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做了一会评委。(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将一些同学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加以点评的方式,能使学生投入到这个通过动笔来认知的实践过程,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探究过程,增强思维能力
①中学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基础的历史知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思想政治教育。而其中开发和培养智能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智力结构中,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核心。在智力结构中,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核心。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量大,整合力强,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材料、视频、动画等方式将历史“再现”,搬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发挥想象,进行思考,展开讨论,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教完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后,用一节课的时间我在班里开展了活动《我眼中的曹操》。这节课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搜集有用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用多媒体课件将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一一播放,其中有《三国志》、《后汉书》、《魏书》中记载的关于曹操的内容节选,有曹操所写的诗作《观沧海》、《短歌行》,有“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之奸雄之谜》的视频选段。看完这些材料后,就进入了本课的第二个阶段,学生需要从所给的材料中找出适合自己观点的材料加以整理和归纳,进行札记。之后就进入到了最后一环节,学生通过搜集材料,归纳整理之后的阐述:亮明观点,进行论证。整个一节课,以多媒体为媒介,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最终展示出了自己的是思维的成果。
三、优化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在同一段时间内,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量是不同的,其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010。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另一实验还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以上数据说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度都超过单项感官接受的效率。
在对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郑和下西洋和闭关锁国》的备课过程中,我发现这一课虽然只有两部分内容,但课文知识点多,重点难点突出,而且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本课内容,还有必要在添加补充部分史实和材料。因此我感觉这节课的时间有点紧张,所以我决定将一些问题利用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加以整合,来控制课堂的节奏。我安排了一段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讲解性的视频,大约是5分钟。这段视频在总体介绍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时,也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出发地,行程时间、范围,船队规模,所带物品和船上装置等都进行了生动阐述。通过观看这段描述形象而生动的视频,学生就能够基本了解清楚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要素,在学生看完视频之后,我出示了一张填空形式的“郑和下西洋概况”,同学们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上面5道填空题。整个过程基本控制在了10分钟,这种通过先观看视频,后完成填空的方式也使学生快而准确地掌握了基本知识点,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四、优化课堂检测,及时反馈信息
课堂检测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可行的课堂检测能使学生及时巩同所学,进行自我检测,也能让老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的检测中,能很好的弥补以上所提的不足,使检测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点的难度是相对偏低的,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即使这样,仍有少数后进生“吃不下、消化不了”,而一些优秀的学生则经常“吃不饱”。这时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检测中实现了课堂上的分层教学。既让一部分后进生及时消化所学的基础知识,又给优秀生补充了营养,让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在设计课堂检测题时,我经常将搜集的题目按难度分为A、B、C三个等级,在进行课堂检测时,由学生自主选择等级然后阅读相应试题并作答,其他学生点评或补充。后进生原本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往往选择回答A级题,由于A级题都是最基础的题目,一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所以他们回答的正确率很高,也使他们信心增加,逐渐地开始尝试选择B级题作答。而原本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看到后面的同学开始赶超,白然不甘落后,向C级难度发出挑战。整个班级处于良性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热情也就空前高涨了。
此外,对于不同教学目标的内容必须通过不同的题型来检测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形式非常多样化,可以对文字材料进行设问,可以对图片或者视频进行设问,而问题可以是判断题,可以是选择题,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问答题。不同的设问方式和类型,能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和方式,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到历史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课堂中多渠道获取信息,增强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和学生间的互动性,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郎启禄
[2] 《新课改下历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赵明辉
【让技术历史一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论文:多媒体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07-29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论文10-1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论文06-10
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08-23
小班的健康教育与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10-24
幼儿教育多媒体技术运用论文08-20
浅谈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的论文10-12
浅论运用电脑音乐技术优化课堂教学08-31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08-12